检测新技术之四测孔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60
桩基检测的新技术“磁测井法”为加强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桩基础质量隐患,扎实推进2022年质量月活动,近期,建管中心对基础阶段项目,尤其多节桩基础的项目,开展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抽检工作。
本次抽检采用项目现场随机选取的方式,在桩边50cm左右处钻孔并预埋PVC管,检查PVC管是否畅通,同时将探管放入测试孔中,进行垂直分量磁感应强度测量,及时记录并绘制深度-垂直分量曲线。
检测单位根据数值分析和结果评价,得出本次磁测井法检测的桩长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此次“磁测井法”抽检不仅有效测出了管桩长度,确保基桩施工质量,同时验证了施工单位资料的真实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桩基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适用安全性及长久性。
下一步,建管中心将常态化开展建筑基桩桩长磁测井法监督抽检工作,确保我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是“磁测井法”?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长、大桩基础施工也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为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采用多节桩基础形式的工程项目打桩过程中质量隐患,2022年8月起,市住建局质安站在桩基工程报验时,开始应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对桩基工程基桩桩长进行每周不少于2次的抽查复测,进一步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目前已应用“磁法”抽检监督项目11个。
▲质安站组织技术研讨“磁测井法”优势影响桩基础承载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设计桩长和桩身完整性,深基础形式中的基桩设计长度较长时,施工中一般采用两节或两节以上的配桩形式以满足设计要求。
传统的“低应变法”检测方便、快捷,但对于多节桩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磁测井法”可以弥补低应变法在桩长检测方面的不足,能够准确测定多节桩的配桩情况和实际桩长。
▲采用桩基础形式的建筑物示意图检测原理磁测井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用以寻找测井周围磁性体并研究其分布和规模等。
四密度通用测试技术介绍1 通用测试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最早的PCB通用电性测试技术可追溯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由于当时的元器件均采用标准封装(Pitch为100mil), PCB亦只有THT(通孔技术)密度层次, 所以欧美测试机厂商就设计了一款标准网格的测试机, 只要PCB上的元件和布线是按照标准距离排布的,则每个测试点均会落在标准网格点上, 因为当时所有PCB都能通用, 故称为通用测试机。
由于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展, 元器件开始有了更小的封装及贴片(SMT)封装, 标准密度通用测试开始不再适用, 于是九十年代中期, 欧美的测试厂商又推出了双倍密度测试机, 并结合用一定的钢针斜率制造夹具以转换PCB测试点与机器网格连接, 随着HDI制程工艺的逐渐成熟, 双倍密度通用测试又不能完全满足测试的需求,于是在二000年左右, 欧洲测试机厂商又推出了四倍密度网格通用测试机。
图一为网格规格:(图一) 网格密度单密度双密度四密度2 通用测试的关键技术2·1开关元件要满足大部份HDI PCB的测试要求, 测试面积必须要足够大, 通常有以下标准尺寸: 9.6×12.8(inch)、16 X12.8(inch)、24×19.2(inch), 在双密度满网格(Full Grid)情况下, 上述三种尺寸测试点数分别是49512、81920、184320, 电子元件的数量高达数十万, 开关元件是保证测试稳定的一个核心元件, 要求其具有耐高压(>300V)、低漏电等性能, 同时电阻值等电气性能要均衡一致,所以这类元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检测, 通常以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元件,基本线路如图二所示:图(二):开关回路晶体三极管的优缺点:优点: 成本低,抗静电击穿能力强, 稳定性高;缺点: 电流驱动,电路比较复杂, 需隔离基流(Ib)影响, 功耗大场效应管的优缺点:优点: 电压驱动, 电路简单, 不受基流(Ib)影响,功耗小缺点: 成本高, 极易发生静电击穿, 需加静电保护措施, 稳定性不高, 所以会增加维修成本。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四新技术应用四新技术拟用计划为了实现本工程的预定工程质量目标,并提高施工功效,我单位拟在工程实施中采用国家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中大面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结合技术创新措施,从而达到保证并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具体项目如下:1.新型模板应用;2.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计算机技术应用;4.泵送砼真空吸水防裂技术;5.现浇混凝土早期拆模技术6.墙体粉刷综合防裂技术8.三周网络滚动计划技术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0.新型设备的使用;以下就拟在本工程使用的新技术简述如下:一、新型模板应用因为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主要模板部位为大面积剪力墙和现浇板。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后达到清水结构效果,拟采用大块木胶合模板作水平板模板,模板接缝用胶粘带封闭,以保证现浇水平板下部光滑平整。
该项技术被建设部列为修建业10项重点推广新技术。
1.该模板设计满足强度、刚度和混凝土平整度要求,拼缝周密无错台,拆装轻易,周转使用次数多。
2.模板采用的材料轻质高强,工艺性强,符合环保要求。
4.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费用。
5.周转次数多,逐步淘汰了散装散拆的落后施工工艺。
二、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钢筋直螺纹连接(等强直螺纹连接)技术用于粗直径钢筋连接,能提高接头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对于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连接中采用该项技术,与绑扎接头相比,接头施工速度加0%。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四、泵送砼真空吸水防裂技术混凝土的真空吸水处理,就是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和气泡吸出,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采用真空吸水处理,可解决干硬性混凝土施工操作的困难,并可提高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的表层结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表面收缩裂缝和提高防冻等性能,缩短整平、抹面、表面处理、拆模等工序的间隔时间,为混凝土施工机械化连续作业创造条件。
iv测试仪原理特点
IV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IV)特性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应用一系列不同的电压值到太阳能电池上,同时测量相应的电流值,从而确定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曲线。
IV测试仪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精度测量:IV测试仪使用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电流和电压测量结果。
这对于评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研究其工作特性至关重要。
2. 宽范围测试:IV测试仪可以在一定的电流和电压范围内进行测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
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3. 快速测试:IV测试仪具有快速测试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IV特性曲线的测量。
这对于生产线上的大规模测试和工艺控制非常重要。
4. 自动化控制:IV测试仪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电压值、测量电流和记录数据。
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5. 数据分析功能:IV测试仪还提供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方便了研究人员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
综上所述,IV测试仪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评估太阳能电
池的性能和研究其工作特性。
它具有高精度测量、宽范围测试、快速测试、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研究和生产需求。
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坐标测量是一种精密测量技术,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器可以实现对物体形状、尺寸、孔距等多种要素的测量。
孔距是指两个孔之间的距离,是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常见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坐标测量技术在测量孔距方面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介绍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深入探讨不同的孔距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总结该技术在孔距测量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深入了解三坐标测量在孔距测量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先对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目的阐述。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一是对三坐标测量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三坐标测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对孔距测量方法进行探讨,包括不同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三是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三坐标测量孔距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不同孔距测量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利用三坐标测量技术来测量孔距的方法。
通过对孔距测量方法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一种准确、高效的测量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比较。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工程领域的孔距测量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2.正文2.1 三坐标测量技术简介三坐标测量技术是一种精密实时测量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上各个点的三维坐标来实现对目标物体尺寸、形状等参数的准确检测。
该技术利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测量探头,可以实现对物体空间内的任意点坐标的测量。
纳米孔测序技术
纳米孔测序技术是一种用来快速测定个体基因组的新技术,是以微米精密的纳米孔作
为基因组的受体,利用包覆定向测序技术,通过特定的生物包覆剂和分子标记,准确定位
染色体上的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从而达到测定基因组完整序列的目的。
纳米孔测序技术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
它与传统基因技术相比,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基因组序列。
此外,这种技术还
可以增加近百万倍的检测动力,可以用来分析大量细胞的微量变异,快速定位精确的基因
组位点,应用到基因定位、查找新基因以及突变位点的定位等方面,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基因组要素,挖掘新型药物以及发现疾病根源等。
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用来答复事关基因功能的问题,作为一种解析染色体序列的有效
的手段,能快速拼合药物的研发,帮助我们快速开发新的抗生素。
多种转录因子的活动,
素有复杂的构成和表达,可以用这种技术分析其基因的辅助数据,辅助判断和研究转录因
子的表达和调控效应。
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基因组中罕见的突变,这种技术能够发现单个碱基变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基因表达和定位特定位点的进化趋势,更好地揭示疾病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对疾病的机理有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新的治疗手段的发现,帮助受病人获得
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纳米孔测序技术是一种作用在基因组上的新型科学技术,它具有准确灵敏、高效快速等优点,可以被用于研究基因组及疾病的发生机制,发现新型药物以及对疾病进
行快速诊断。
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医学实践,能够推动医学科学发展,为受病人谋福祉。
新型纳米孔测序技术新型纳米孔测序法(nanopore sequencing)是采用电泳技术,借助电泳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来实现测序的。
由于纳米孔的直径非常细小,仅允许单个核酸聚合物通过,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高通量检测。
此外,纳米级别的孔径保证了检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所以测序的准确度非常高。
对于长达1,000个碱基的单链DNA分子、RNA分子或者更短的核酸分子而言,根本无需进行扩增或标记就可以使用纳米孔测序法进行检测,这使得便宜、快速地进行DNA测序成为可能。
如果对现有纳米孔测序法进行进一步发展和改进,那么它将有望成为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可称为下、下一代测序技术),从而帮助人们实现24小时内只花费1,000美元完成二倍体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这一目标。
一个盛满电解质溶液的容器被一纳米孔膜隔成两半,如果施以比较小的电压,如约100mV电压,就能使用标准的电生理检测手段测量通过纳米孔的电流大小。
很多生物电通道的开关都是靠小肽段分子是否堵塞通道来实现的。
基于这个事实,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的Deamer 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George Church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构想:如果DNA分子或者RNA分子也能堵塞某个通道,那么应该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来检测电流。
接下来,Deamer和Branton等人证明了单链DNA和RNA分子能通过蛋白质组成的孔道,并且能检测到它们通过这种纳米级孔道时所造成的电流改变(图8a)。
他们使用的孔道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toxin,α-hemolysin)。
这种蛋白以前曾被Bayley小组用作生物传感器。
Bayley小组发现,α溶血素蛋白非常稳定,即使在接近100℃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Deamer和Branton等人发现,因为α溶血素蛋白孔径非常小,简直与单链核苷酸的直径相差无几,所以可以将折叠卷曲的核苷酸链解开,并仅允许它以单链的形式通过蛋白孔道。
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孔方法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需要准确的测量数据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测量孔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通过在建筑结构中预留孔洞来进行不同类型的测量。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孔方法,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测量孔的分类测量孔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形状,测量孔可以分为圆形孔、长方形孔等不同形状的孔洞;按照功能,测量孔可以分为针孔、插孔、插针孔等不同功能的孔洞。
不同形状和功能的测量孔适用于不同的测量需要,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二、测量孔的施工方法测量孔的施工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
传统方法是指利用常见的施工工具进行施工,如钻机、电锤等。
新型方法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如激光切割、电火花、雷射等。
新型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孔洞质量好等优点。
三、测量孔方法的选择在选择测量孔方法时,要根据测量的具体要求和施工场景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传统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测量需求,成本较低,易于操作。
而新型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测量需求,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测量精度。
四、测量孔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测量孔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地基工程中,可以利用测量孔来进行土层勘探和地下水位的测量;在桥梁工程中,可以利用测量孔来测量桥墩的竖向位移;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可以利用测量孔来探测混凝土质量。
测量孔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小工程风险。
五、测量孔方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然而,测量孔方法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孔洞的施工过程可能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选择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施工控制。
六、测量孔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孔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测量孔方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测量孔的施工和数据采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测量孔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XX公司“四新”技术应用一、桩基超声波成孔检测桩基超声波成孔检测仪轻便、易携带,能够准确检测桩孔各项指标,在钻孔过程中可随时进行检测、纠偏。
本项目为湿陷性黄土地质,上部土层结构稳定性差,采用探笼检测容易剐蹭孔壁,造成塌孔;在桩基钢筋笼下放后,无法再采用钢筋探笼检测;普通钢筋探笼笨重、操作不便、速度慢、耗时长,无法满足施工进度需求。
使用成孔检测仪,不触碰孔壁,对桩孔不造成影响;在钻孔过程中、成孔后、钢筋笼下放后、清孔过程中以及混凝土灌注前均可随时进行检测;采用桩基成孔检测仪检测速度快。
二、气举反循环清孔湿法成孔时,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直接将高压风管插入导管内形成气举反循环泥浆通道。
清孔时,导管随沉碴面降低逐步下并来回移动,及时向孔内补充清水或低比重泥浆。
气举反循环清孔清孔效果好,速度快,节约时间。
三、泥浆净化处理清孔时,采取“黑旋风”泥浆净化装置对泥浆进行处理,将泥浆中的土渣进行有效分离。
有利于控制泥浆的性能指标、减少卡钻事故、提高造孔质量;分离后的土渣含水率低呈固体状,可以直接运输至处理点,减小了环境污染;减少了泥浆沉淀时间,提高了泥浆使用效率,节约了造浆成本。
四、钢筋金属锯床切割下料钢筋笼主筋采用金属带锯床切割下料,速度快,断面平整,多根钢筋同时切割效率更高。
五、钢筋滚焊机加工钢筋笼桩基钢筋笼采用滚焊机加工,钢筋笼一次成型,笼体不变形,整体圆顺度好,焊接质量高、速度快,节约人力。
六、桩基钢筋笼长线试拼采用自制钢筋笼焊接胎具进行钢筋笼制作,每相邻两节钢筋笼必须预先拼接加工焊接成骨架后再分解开,并做好对接的标记,以便在孔口拼接。
保证了相邻钢筋笼对接质量。
七、承台钢筋采用数控弯曲中心加工钢筋采用全自动数控弯曲中心加工,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速度更快,加工质量更高,节约人力。
八、承台钢筋安装采用劲性骨架固定承台钢筋安装采用自制劲性骨架进行钢筋固定,劲性骨架采用∠75×6mm型角钢竖向布置,高6m,纵横向间距均1.8m,顶部设置水平环向角钢焊接形成劲性骨架。
“四新”技术应用计划1、工程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境内XXX河上。
坝址在XXX河出山口前2km,距XXX市约30km。
XXX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1164.45m,对应库容2851万m3,调节库容996万m3;死水位1124.89m,死库容80 万m3;设计洪水位1166.2m,校核洪水位1166.79m。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为Ⅲ等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
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高73.6m,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其中大坝提高至2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拦河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50m3/s,校核洪水标准100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05m3/s;泄洪放水洞,溢洪道的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设计洪水标准为3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30m3/s。
本工程由挡水坝、右岸导流泄洪供水洞及右岸表孔溢洪道组成。
大坝为沥青砼心墙沙砾石坝,拦河布置,坝顶长228.4最大坝高73.6m;倒流泄洪供水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在河道右岸,为有压洞,由进口引渠段、固定拦污栅段、矩形有压段、竖井段、洞身段、出口段组成,全长534.37m;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采用岸边式侧槽无闸溢洪道,开敞式布置,溢洪道轴线与坝轴线成64.61°夹角,斜向下游。
溢洪道由侧堰段、调整段、泄槽段、挑流段、护坦段五部分组成。
2、推广“四新”技术的意义所谓“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四新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代表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3、“四新”技术推广运用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顺应建筑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态势,从项目出发,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
新型纳米孔测序技术新型纳米孔测序法(nanopore sequencing)是采用电泳技术,借助电泳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来实现测序的。
由于纳米孔的直径非常细小,仅允许单个核酸聚合物通过,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高通量检测。
此外,纳米级别的孔径保证了检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所以测序的准确度非常高。
对于长达1,000个碱基的单链DNA分子、RNA 分子或者更短的核酸分子而言,根本无需进行扩增或标记就可以使用纳米孔测序法进行检测,这使得便宜、快速地进行DNA测序成为可能。
如果对现有纳米孔测序法进行进一步发展和改进,那么它将有望成为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可称为下、下一代测序技术),从而帮助人们实现24小时内只花费1,000美元完成二倍体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这一目标。
一个盛满电解质溶液的容器被一纳米孔膜隔成两半,如果施以比较小的电压,如约100mV 电压,就能使用标准的电生理检测手段测量通过纳米孔的电流大小。
很多生物电通道的开关都是靠小肽段分子是否堵塞通道来实现的。
基于这个事实,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的Deamer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George Church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构想:如果DNA分子或者RNA分子也能堵塞某个通道,那么应该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来检测电流。
接下来,Deamer和Branton等人证明了单链DNA和RNA分子能通过蛋白质组成的孔道,并且能检测到它们通过这种纳米级孔道时所造成的电流改变(图8a)。
他们使用的孔道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toxin,α-hemolysin)。
这种蛋白以前曾被Bayley小组用作生物传感器。
Bayley小组发现,α溶血素蛋白非常稳定,即使在接近100℃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Deamer和Branton等人发现,因为α溶血素蛋白孔径非常小,简直与单链核苷酸的直径相差无几,所以可以将折叠卷曲的核苷酸链解开,并仅允许它以单链的形式通过蛋白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