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梳理一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学问点、课文练习归纳第一单元课文中心归纳: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现了:民族团结,生活惊奇。
2.《花的学校》——表现了:童真童趣,母爱宏大。
3.《不懂就要问》——表现了: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依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青树下的小学》依据上学前、上课、下课的挨次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描写了一所民族小学,呈现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画面,表达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3.这是一所秀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一起跳孔雀舞、摔跤、做玩耍,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4.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我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课间我们拍皮球、跳绳、打乒乓球。
5.《花的学校》是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全文承受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6.《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奇异地从孩子的视角表达出花儿们的活泼、得意、向上,布满了儿童情趣。
7.《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问教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表达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8.《不懂就要问》一文写了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急,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9.《不懂就要问》一文中,孙中山由于不懂所背的书中的意思而向教师提问求救,反映了孙中山好学、不懂就问的优秀品德。
10.《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敏现。
六年级课文复习梳理重点内容一、语文课文复习梳理六年级语文课文涉及了多个文学作品和其他阅读材料,下面将对每篇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1. 《秋天的风》本文主要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和感受,描绘了秋天中的落叶、风、太阳和云彩等自然景物,同时也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一个馅饼的诱惑》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明偷吃了妈妈做的馅饼而引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能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3. 《长大》本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龙和小麦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4. 《旅行的意义》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与父母一起旅行的经历,通过旅行的感受和体验,告诉我们旅行的意义和重要性。
5. 《奇妙的黑板》本文以一个神奇的黑板为背景,讲述了小明通过黑板画出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景色,展示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6. 《雷锋精神》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雷锋同志的事迹和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自愿劳动、乐于助人和奉献他人的精神。
7. 《只有一个地球》本文通过描述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告诉我们要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8. 《荷花》这篇文章描绘了荷花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荷花的致敬和对美的追求。
9. 《赵一曼》本文主要介绍了赵一曼的事迹和她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她不怕牺牲、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10. 《换季》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四季交替的景色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六年级语文课文的重点内容梳理,通过复习这些课文,我们能够加深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语文表达和阅读能力。
二、数学课文复习梳理六年级数学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计算、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多个方面,下面对每篇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1. 数的认识这部分课文主要介绍了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内容梳理1.《白鹭》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主要内容与情感:《白鹭》主要写了白鹭的形,色和神态,赞美了白鹭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落花生》作者: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主要内容与情感:《落花生》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思想和价值观。
3.《桂花雨》作者: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主要内容与情感:《桂花雨》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4.《珍珠鸟》作者: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主要内容与情感:《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太阳》课文内容梳理《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并讲述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对《太阳》的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括《太阳》一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以“太阳”为题,介绍了关于太阳的几个知识,如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和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重点段落梳理1. 第一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大小和远近。
通过与地球的比较,突出了太阳的巨大和遥远。
同时,也点明了太阳是我们离得最近的恒星。
2. 第二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温度。
通过与地球的对比,说明了太阳表面温度的高温,并解释了太阳的能量来源。
3. 第三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首先指出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气候、环境、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阐述了太阳能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4. 第四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未来和人类的责任。
通过分析太阳的寿命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呼吁人们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知识点梳理1. 重点词汇:如“恒星”、“辐射”、“光年”等。
2. 数字比较:如“一亿五千万公里”、“三千多摄氏度”等。
3. 比喻手法:如“比地球大得多”、“像个大火球”等。
4. 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5. 太阳对人类的影响:如气候、环境、生物等方面的作用。
6. 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
7. 太阳的未来和人类的责任:如开发利用太阳能等。
总之,《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通过介绍太阳的几个知识,阐述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能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可以重点阅读开头、结尾以及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通常会包含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2.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阅读每一段时,尝试概括其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3. 找出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中能够概括整段内容的句子,它通常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通过找出主题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和逻辑。
4. 筛选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例如关键的人物、事件、时间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5. 总结归纳: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梳理课文的效率,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忽略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梳理方法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课文进行主要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一、语文知识1.字词句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词句的含义,分析句子成分,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文学常识:了解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背景,掌握文学典故、成语的来源及用法。
3.修辞手法:识别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4.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数学知识1.数的概念: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运算定律: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分类。
4.方程与不等式: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不等式。
三、英语知识1.词汇语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理解词义,学会正确运用语法。
2.句型结构:分析课文的句子结构,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基本句型。
3.听力口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学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4.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
四、自然知识1.生物常识: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种类、特点、生活习性等,认识动植物的分类。
2.地理常识: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物理常识:理解课文中的物理概念、现象和定律,如力、热、光、电等。
4.化学常识:了解课文中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
五、社会知识1.历史知识: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等。
2.文化知识: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习俗、艺术等。
3.社会现象: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4.法律法规: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六、道德与法治知识1.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
2.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会遵纪守法。
第一册第1课《》1、作者: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是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采用对比、选用宏大的意象、的特点。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1、作者:梁衡(1946- )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人名)的文章,文章以“”为主线,表明了她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
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对比、类比的手法;插叙;引用名言。
第4课《》(节选)1、作者:(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
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
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是一曲充满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的语言;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1、作者:史铁生(1951- ),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
3、艺术特色: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1、作者:(1862-1910),国小说家,代表作《》《》《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活下去,在风雨之夜为此付出生命的故事,歌颂友谊和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欧·亨利式的结尾:、;幽默的语言风格。
统编版四上课文内容梳理第一单元1观潮1、本文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本文的中心段(中心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在全文中的起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是围绕“奇”这个字来写的。
3、课文中的直接描写是:大潮的声音和形态;间接描写是: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
2 走月亮1、本文的作者是吴然,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共出现了4次。
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反复”,好处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更有感染力。
2、这篇文章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在月光下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光下散步、行走。
3 现代诗二首14、《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他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4 繁星本文的作者是巴金,原名李晓棠,代表作有《家》、《春》、《秋》。
全文的中心句是: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从前在家乡看星星、三年前在南京看星星、如今在海上看星星,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和对母亲的怀念。
第二单元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这篇故事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现代童话之父,他的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2、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
6 蝙蝠和雷达1、第一次实验:蒙住蝙蝠的眼睛;结果:蝙蝠没有撞到绳子;得出的结论:蝙蝠不是利用眼睛导航。
第二次实验:塞上蝙蝠耳朵。
结果:撞到绳子。
得出的结论:蝙蝠是口耳配合飞行探路。
第三次实验:堵上嘴。
结果:撞到绳子。
得出的结论:蝙蝠是口耳配合飞行探路。
3、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耳朵,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6、我还知道仿生学的例子:电子蛙眼,利用青蛙的眼睛看静物迟钝,看动物灵敏的特点。
课文内容梳理一
一、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评价文中人物或景物的特点
评价人物:
例:说说田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
用词语评价:(谦虚)的田老师/(会编故事)的田老师
用一句话评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是“天下一绝”/田老师上课生动有趣,教学水平高超但很谦虚。
孔子
用词语评价:(谦虚)的孔子/ ( 了解学生)的孔子
用一句话评价:孔子是个了解学生,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并且教育学生的时侯能循循善诱。
小莉
用词语评价:(宽容)的小莉
用一句话评价:小莉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马克的恶作剧,真令人佩服。
范式
用词语评价:(守信)的范式
用一句话评价:范式是一个守信的好少年,他能如期赴约,拜见张劭的父母双亲。
白求恩
用词语评价:(工作极端负责)的白求恩
用一句话评价: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对待工作极端负责,他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狼牙山五壮士
用词语评价:(英勇顽强)的狼牙山五壮士 /(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用一句话评价: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英勇杀敌,宁死不屈。
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景物特点
例:说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
用词语评价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用一句话评价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赵州桥
用词语评价:(坚固)的赵州桥/(美观)的赵州桥/(雄伟)的赵州桥
用一句话评价:赵州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它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五彩池
用词语评价:奇异的五彩池/ (绚丽多姿)的五彩池
用一句话评价: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池水色彩鲜艳,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啊!
小兴安岭
用词语评价:(美丽)的小兴安岭
用一句话评价: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美丽的、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