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性社会学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32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017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导语:我们在分析性别问题时,将社会性别平等以及增能等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关于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知识吧。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章节重要考点:一、性别分析1、分析方法:分析性别问题时,将社会性别平等以及增能等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2、分工分析:妇女承担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角色3、需求分析: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二、授权增能1、概念:感觉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2、干预目标:4个目标3、干预方法:5个方法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1、建立协作关系:6个信任关系建立的具体技巧2、重新界定问题:4个技巧3、挖掘潜能:5种方法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问题4、建立支持小组:3个注意事项四、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方法章节精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雅是一位单亲妈妈,去年下岗,家庭经济遭遇危机,女儿又生病需要手术,几乎亲戚朋友都借遍了钱,还是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于是到社区求助。
社会工作者郭飞帮助申请了医疗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以后的日子怎么办?郭飞查找资料,了解到西方国家很多都有专门帮扶单亲母亲的福利政策,但是目前我国没有,郭飞接下来的`工作可以进行( )。
A.社区动员B.连接非正式支持资源C.政策倡导D.连接专业机构的帮助答案:C2.妇女的生育角色包括承担生产和抚育子女的责任,以保证劳动力的持续和再生产。
抚育子女需要( )承担。
A.母亲B.父亲C.父亲和母亲D.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答案:C【2017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妇女研究论丛CollectionofWomen’sStudies2008年5月第3期总第86期May.2008No.3Ser.No.862007年9月“中国社会学学会女性/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它标志这一学科走向了主流社会学界。
30年的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好像走过一个世纪,因为它不仅承接了传统社会学的知识、经历了社会转型,还应对了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理论挑战和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这一学科发展路径和研究内容十分繁杂,为更好的评述,本文做了个粗浅的限定:第一,因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最简单做法是:只评述社会学专业书刊刊登的学术成果。
第二,虽然有大量的海外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被介绍进来,也有不少学者在海外发表对中国女性/性别的研究,本文只评述在大陆以中文发表的研究成果。
第三,积累的研究成果太过丰富,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从学科发展进程、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与理论三个方面入手。
第四,因有学者对性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等进行评述,本文只能将相关研究排除在外。
一、女性/性别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妇女研究在社会学界有漫长历史,也是早期社会学关注的问题。
即使在社会学中断的20年间,妇女研究也一直在继续着。
改革开放后,妇女“问题”凸显,迎来了妇女研究的第一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4年左右可称为改革开放后妇女研究的第一阶段,这是妇女问题的呈现阶段,突出特点是将妇女问题化,呈现妇女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突出的社会敏感问题,但很难提升到“研究”程度。
第二阶段是1994年前后至2000年左右,为了迎接1995年在中国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妇女研究领域迎来了一个广泛吸纳国外理论和反思阶段,可称其为妇女问题理论化阶段,并逐渐引入性别视角,这种理论化广泛涉猎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2000年前后到今天,社会性别理念广泛使用,社会学界出现了将性别视角纳入各类社会学研究的态势,可称其为将社会学问题性别化阶段,挑战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教材出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全文5篇]第一篇: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撰写有什么要求?1.题目:可分单标题和双标题。
要求:(1)要能准确概括调查报告的内容;(2)能反映调查方向;(3)文字简练,字数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4)具有新颖性。
2.摘要: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简介,以及主要论点和评述。
要求:(1)突出重点,内容精炼,观点明确;(2)一般不用第一人称;(3)200~300字为宜。
3.关键词:能反映调查报告内容的核心词语。
要求:(1)使用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2)3~5个为宜。
4.前言: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还有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要求:(1)课题阐述清楚准确,突出中心;(2)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3)简明扼要。
5.正文: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分析。
涉及内容:(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2)调查的内容和假设;(3)调查的步骤和过程;(4)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总体要求:科学性、创造性、公正性、合理性、准确性、规范性、学术性、通俗性、整体性、系统性。
具体要求:(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6.结论: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
涉及内容:(1)成果概括;(2)今后研究的展望;(3)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
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7.参考文献及引文注释:它反应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1)中文著作: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2)翻译著作:原作者国别,原作者名,书名文章名,译者名译,出版社,出版日期.(3)报刊杂志:作者名,文章名,杂志名,期号.(4)网络文章:作者名,文章名,网址.二、谈谈你对社会与行为研究方法体系的认识。
性别社会学第一章性别社会学的演变历史:(女性主义)概念、过程、观点及主张、流派第二章(重点)性别的基本概念:性征、性别气质、性别界定、社会刻板印象概念及表现性别歧视概念及类型、性别偏见的形成、性别形成及理论流派性别角色、性别社会化第三章性别的生物学解释(了解)第四章(重点)性别与文化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生物决定论、文化建构论玛格丽特·米德性别角色论、女权主义对文化以及儒化(概念)的理解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波伏娃《第二性》、盖尔·卢宾《女性交易》社会性别与语言、中国历史中的性别秩序(特点、实践)第五章性别与婚姻家庭第六章性别社会化概念、理论流派、主要类型及特点、实观过程、影响因素、对性别社会的研究反思第七章性别分层与流动经典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女性主义的分层理论、女性群体内部的分层与流动现代社会流动分层的主要手段和表现、从先别分层到性别平等、社会变迁与分层流动(促进与阻碍)第八章两性劳动与分工劳动的性别分工、工作(概念)与性别(性别隔离、性别等级)理论(重点是建构主义与四大机制理论)(结构功能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女权主义、社会性成人理论、二元制理论)中国社会劳动分工中的性别差异(表现),“玻璃天花板”概念家务劳动性别凤的模式化、收入等级化第九章研究方法(了解)第十章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原则、理论第十一章性别与健康健康概念、暴力与健康、影响两性健康的因素。
促进两性健康的举措两性健康行为的建立、艾滋病传播途径、影响的社会因素以及预防艾滋病第十二章性别与犯罪。
女性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女性本质及其生存发展现象与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女性学的产生:它是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女性学产生于人们尤其是女性对性别压迫与性别歧视现象的感知。
女性主义思潮启发了人们对性别压迫与性别歧视觉悟;也为女性学解释性别压迫与性别歧视提供了思想武器。
女性:是人类社会整体中与男性相互区别有密不可分的独立完整的人。
女性学的研究对象:一说是将女性学定为人学,即女性学是关于女性的学问,一说是将女性学的研究对象定为女性问题,最后一说则认为女性学研究对象是跨学科研究女性及女性问题。
如何保证让性别意识纳入所有立法、公共政策、方案和项目之中呢?1.提高决策者的性别意识观念2.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性别意识,将性别意识打入媒体主流,传播性别意识。
女性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批判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妇女学说资产阶级人类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地位演变进行讨论,阐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女权主义理论:产生于人们对性别压迫和性别歧视的感知,试图在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寻求消除这些现象的方法。
主要观点:反对强调性别差异;主张给予女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倡导男女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要求改革法律以实现平等。
激进女权主义观点:提出父权制理论;提出个人的就是政治的;主张通过生育技术改革实现女性解放;女权主义与多元文化:身份政治的冲突;女性主义似乎与所有传统文化为敌,现代的而非西方的价值;尊重他人文化的前提;文化的重组。
社会性别: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或社会期望上的特征和差异。
女性学的研究方法:社会性别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性别统计方法;访谈法;口述、实地观察、个案分析;妇女运动:是女性为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解放而掀起的有组织有纲领有目标的妇女群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