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枢纽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14.72 MB
- 文档页数:62
亭口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课件 (一)亭口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课件是一门针对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亭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亭口水利枢纽工程概述亭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中游干河沟段,是一项综合性枢纽工程。
该工程是为了解决长江中游干河沟段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建设的。
该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长江中游干河沟段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
二、亭口水利枢纽工程布置1、工程位置亭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中游干河沟段,距离长江干流约30公里。
工程位置在亭山脚下,地理条件优越。
2、工程主要部分亭口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水库水库是亭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部分,供给干河沟段的灌溉用水。
(2)堤防堤防是保护水库和周边地区的防洪设施。
(3)水闸水闸是控制水库水位的重要设施。
(4)引水渠道引水渠道是将水库的水引入灌溉用水区的重要设施。
三、主要建筑物设计1、水闸设计考虑到水闸的控制精度、水闸尺寸、操作系统等因素,本工程选用了液压式水闸。
该水闸能够满足控制精度要求,其操作系统也比较简单可靠。
2、引水渠道设计为减小引水渠道对土地的占用影响,本工程设计了管道式引水渠道。
该引水渠道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输水效率也比较高。
3、堤防设计考虑到堤防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工程采用了高级别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
该堤防能够有效抵御洪水侵袭,保证周边地区的安全。
总之,亭口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课件详细介绍了亭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整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利枢纽工程,提高专业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展开全文一、坝址、坝型选择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是水利水电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不同的坝轴线可以选择不同的坝型和枢纽布置,如:河谷狭窄,地质条件良好,适宜修建拱坝;河谷宽阔,地质条件较好,可以选用重力坝或支墩坝;河谷宽阔,河床覆盖层深厚或地质条件较差且土石料储量丰富,适于修建土石坝。
对同一条坝轴线,还可以有不同的坝型和枢纽布置可供选择。
通常是选择不同的坝址和相应的坝轴线,作出不同坝型的各种枢纽布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出坝轴线位置及相应的合理坝型和枢纽布置。
(一)地质条件对枢纽布置的影响坝址地质条件是水利水电枢纽设计的重要条件,对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坝址地质总会存在一些缺陷的,需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
坚实的岩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抵抗冲刷防止渗透能力,对坝型选择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砾石地基经过充分压实,对土坝、堆石坝和低混凝土坝还是适合的,但要特别注意地基的渗流控制问题;粉砂、细砂地基如设计适当也可以修建低混凝土坝和土坝,其主要问题是防止沉陷及渗流问题;黏土地基适于建土坝,不宜建混凝土坝及堆石坝。
(二)地形条件对枢纽布置的影响坝址地形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坝址。
一般来说,坝址宜选在河谷狭窄地段,坝轴线较短,可以减少坝体工程量。
但对一个具体枢纽来说,还要考虑坝址是否便于泄洪、发电、通航等建筑物的布置以及是否便于施工导流,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分析,选择有利的坝址。
对于多泥沙的河道,要考虑坝址位置是否对取水防沙有利;对于通航要求的枢纽,还要注意布置通航建筑物对河道水流形态的要求,坝址位置要便于上下游引航道与通航过坝建筑物的衔接;对于引水灌溉枢纽、坝址位置要尽量接近用水区,缩短引水渠长度,节省引水工程量。
(三)施工条件要便于施工导流,坝址附近特别是其下游应有较开阔的地形,以便布置施工场地;距离交通干线较近,便于施工运输;可与永久电网连接,解决施工用电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基本方法枢纽布置主要包括拦河大坝坝址、水电站厂房、溢流泄洪闸、船闸、非溢流坝等的相对位置、结构型式等。
一、枢纽布置影响因素枢纽工程是一项涉及面较广,影响因素很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枢纽工程布置涉及工程区域河流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发规模、工程等级、经济指标、防洪抗震、交通航运、淹没移民、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于流量较大流速较高及重要的导流、泄水、航道等建筑物,一般的大中型水利枢纽还应该通过水工模型的试验论证,优化枢纽各个建筑物的布置和工程水力特性,为枢纽工程的优化布置提供依据。
枢纽布置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条件、交通条件、运行条件、工程量和投资、施工导流和通航、施工工期等。
枢纽布置中,首先应选择适宜修建拦河大坝的坝址,其次要考虑泄水和引水发电建筑物位置。
一般情况下,坝址应选择在河床覆盖层不太深、两岸山体雄厚且地形完整、坝址区滑坡及坍塌等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的河段。
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结合修筑大坝的料源条件等,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土石坝、混凝土坝以及混凝土与土石混合坝坝型,形成土石坝枢纽、混凝土坝枢纽和混合坝枢纽的布置。
不同坝型的枢纽,其泄水、引水发电建筑物布置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有不同的布置方式。
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V”形河谷,可以布置混凝土拱坝枢纽,坝身布置泄洪设施,岸边布置地下发电厂房;坝址区地形宽阔,地质条件较好,可以布置混凝土重力坝泄水设施,河床式发电厂房;河床覆盖层深,当地土石材料丰富,可以布置土石坝枢纽,岸边布置泄水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厂房;河流上游落差较陡的山区河流上,常在上游取水点修建混凝土拦河泄洪坝,利用引水明渠,隧洞集中水头至下游发电厂房。
布置型式不一而足。
同时,还采取环境保护以及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的种种措施,比如选址时少占用耕地等,通过设置生态泄水闸或生态放水孔等泄放生态流量消除脱水河段。
必要时设置分层取水取水口下泄不同温度的水以利于下游河道鱼类生长等。
大坝水利枢纽布置及泄水建筑物设计一、大坝水利枢纽布置1. 大坝的选择与布置大坝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拦截水体形成蓄水库,并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在选择大坝的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质条件:大坝的建设需要稳定的地质条件,通常选择坚硬的岩石或者厚实的黏土作为基础。
•水文条件:需要确定大坝所处水体的水源情况、水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以便确定大坝的高度和长度。
•地貌条件:选择地貌平坦或者适宜建设的地点,以便降低施工难度。
•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建设投资、运营成本等经济因素,选择最优的建设方案。
大坝布置主要包括坝体主体和附属结构的设置。
坝体主体主要包括溢洪道、放空洞、冲击坎、溢流堰等构筑物,它们的布置应根据大坝水文、地质等条件灵活选择,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溢洪道溢洪道是大坝工程中的重要泄水结构,主要用于在洪水来临时,将多余的水流引导至安全地点,以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溢洪道的选择和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洪水流量:根据设计洪水,确定溢洪道的设计流量。
•洪水过程:了解洪水的流量变化过程,确定溢洪道开启和关闭的时机。
•溢洪流型:根据溢洪流型选择适当的溢洪道形式,如自由溢流式、控制溢流式等。
溢洪道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正常下泄:确保大坝正常下泄的能力,以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
•洪水安全:在设计洪水下,能够安全、稳定地排洪,保证大坝的安全。
•通行交通:考虑溢洪道安全通行和溢洪水对下游的交通影响,确保交通畅通。
•砂淤处理:要考虑溢洪道对砂淤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疏浚措施,确保溢洪道的畅通。
二、泄水建筑物设计1. 泄水建筑物的类型泄水建筑物是大坝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水库的出流,以维持一定的水位和水流量。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泄水建筑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泄洪道:用于控制洪水的泄洪,通常位于大坝的下游,通过调节泄洪流量,防止洪水对下游产生影响。
•底孔排水孔:用于控制水库的水位,通过开启或关闭排水孔,可以调节水位,以满足水库的用水需求。
水利水电枢纽布置与设计第一部分拦河坝水利枢纽布置拦河水利枢纽布置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工程布置等。
一、坝址及坝型选择在初步设计阶段,要进一步进行枢纽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合理的坝轴线,确定坝型及其他建筑物的形式和主要尺寸,并进行具体的枢纽工程布置。
(一)坝址选择选择坝址时,应综合考虑下述条件。
1.地质条件选择坝址,首先要清楚有关区域的地质情况。
坚硬完整、无构造缺陷的岩基是最理想的坝基:但如此理想的地质条件很少见,天然地基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地质缺陷,要看能否通过合宜的地基处理措施使其达到筑坝的要求。
在该方面必须注意的是:不能疏漏重大地质问题,对重大地质问题要有正确的定性判断,以便决定坝址的取舍或定出防护处理的措施,或在坝利选择和枢纽布置上设法适应坝址的地质条件。
2.地形条件坝址地形条件必须满足开发任务对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布置要求。
通常,河谷两岸有适宜的高度和必需的挡水前缘宽度时,则对枢纽布置有利。
3.建筑材料在选择坝址、坝型时,当地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往往起决定性影响。
对土石坝,坝址附近应有数量足够、质量能符合要求的土石料场;如为混凝土坝,则要求坝址附近有良好级配的砂石骨料。
4.施工条件从施工角度来看,坝址下游应有较开阔的滩地,以便布置施工场地、场内交通和进行导流。
应对外交通方便,附近有廉价的电力供应,以满足照明及动力的需要。
从长远利益来看,施工的安排应考虑今后运用、管理的方便。
5.综合效益坝址选择要综合考虑防洪、灌溉、发电、通航,过木、城市和工业用水、渔业以及旅游等各部门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上游淹没损失以及蓄水枢纽对上、下游生态环境的各方面的影响。
(二)坝型选择常见的坝型有土石坝、重力坝及拱坝等。
坝型选择仍取决于地质、地形、建材及施工、运用等条件。
1.土石坝在筑坝地区,若交通不便或缺乏三材,而当地又有充足实用的土石料,地质方面无大的缺陷,又有合宜的布置河岸式溢洪道的有利地形时,则可就地取材,优先选用土石坝。
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力发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水利枢纽建设的观点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为基础,需要与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把握好枢纽布局设计的关键环节,并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其中,保证布局设计的最优和最完美。
文章着重对水利工程中的枢纽布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探讨,以期对水利工程中的枢纽布局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要点方法;整体效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确定是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结合具体的工程现状,采用水力学仿真实验,明确规划设计特征,并在保证规划设计满足一定的泄流性和良好的航道性的前提下,深入理解规划设计中的水电站与船闸规划设计、泄洪洞规划设计等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从而实现对规划设计的优化与完善,为提升建设的品质奠定理论与技术支撑。
21世纪初,随着国家和地区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水力发电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而在整个水利工程中,枢纽的布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为了保证枢纽工程施工的品质,就必须做好其布置设计的工作[1]。
因此,本论文对于《水利枢纽布局设计》的解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方案的确立在确定一个水利枢纽布局方案以前,首先要对该项目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下就是一个水利枢纽项目的布局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工程概述比如,一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它属于一个梯级的水库工程,它的蓄水位是30米,库容是6.76亿立方米,船闸的设计航行船只的吨级是2000吨,电厂的装机是58 MW;河流的水量相对充足,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并且在季节性上不具有均一性。
另外,由于枢纽河段是一条平坦的河床,因此具有宽阔的河床,但也有轻微的曲折,因而河床的比降也比较小。
站在提高本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质量的角度来考量,需要将其枢纽工程的布局设计工作进行好,对布局方案及设计要点等进行明确。
三峡水利枢纽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布置及施工组织的设计。
本文将对三峡水利枢纽的布置及施工组织进行详细探讨。
一、布置设计1. 选址三峡水利枢纽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
选址应选择地质稳定、水文条件适宜、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
2. 设计原则在布置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利用地形地貌,以减少土石方工程的规模。
(2) 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如电力厂区、船闸区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3) 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和建设区。
(4) 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用地储备。
3. 建设区划分建设区的划分需综合考虑不同功能需求,并做到合理布局。
建设区的划分可按照工程功能和行政管理进行划分,如水电厂区、船闸区、生态保护区等。
4. 施工设备布置施工设备的布置需考虑施工的需要,合理分配各种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存放、维护和安全的问题。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架构施工组织的架构应明确各个职责部门,并进行合理划分。
需要设立项目管理部门、技术检测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等,以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人员配备根据施工的规模和要求,进行人员的合理配备。
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各个部门人员的配备应充分考虑工作量和工种要求。
3.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工程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等。
计划应合理,充分考虑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以确保施工能按时完成。
4. 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需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5. 资源调配合理调配施工所需的各类资源,如人力、材料、设备等。
资源调配应充分满足工作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足。
三、总结三峡水利枢纽的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浅谈水利枢纽布置作用1、水利枢纽修建水利枢纽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控制和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用水部门的需要。
达到除害兴利的效果。
由于水利枢纽具有多种效益,所以需要建造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水工建筑物,共同发挥效益。
所以,水利枢纽是由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构成的综合体。
以水利发电为主的水利枢纽称为水利水电枢纽。
水利水电枢纽一般由下列水工建筑物组成: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取(进)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专门建筑物等。
2、枢纽布置枢纽布置着重研究枢纽中各个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广义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坝型的选择和枢纽布置。
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是进行水利枢纽设计时贯穿在各个设计阶段中的重要工作。
在流域规划阶段,一般是根据综合利用的要求,结合河道地形、地质等的调查和判断,初步选择几个可能筑坝的地段,经过对各坝段和坝轴心线的综合比较,选择出一个最有利的坝段和一二条较好坝轴线,也可在选择坝段的同时,对各坝段内有代表性的坝轴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二条最有利的坝轴线,并进行枢纽布置。
初步设计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方案比较,选出最有利的坝轴线,确定坝型及其它建筑物和枢纽布置。
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是相互的。
不同的坝轴线适用于选用不同的坝型和枢纽布置。
3、枢纽布置的一般原则1.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应与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和施工期限结合考虑。
要在较顺利的施工条件下尽可能缩短工期;2.枢纽布置要满足各个建筑物在布置上的要求,保证各建筑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3.在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条件下,做到枢纽总造价和年运转费用低;4.集中安排枢纽中各种建筑物,减少连接建筑物;5.尽可能使枢纽中的部分建筑物早日投产,提前生效;6.枢纽的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4、西霞院水利水电枢纽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位于黃河干流小浪底水利枢纽坝下16Km处,坝址左岸为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右岸为洛阳市孟津县,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9.46万Km2。
水利水电枢纽施工布置优化动议一、原施工布置方案的不利之处根据原枢纽布置方案进行的施工布置有着较多的不利之处:(1)一期施工时段左右两个施工作业面都是施工重点,主厂房处于发电关键线路上,溢洪道处于防洪度汛关键线路上。
但由于两岸连接交通的公路桥距离远、穿越城市,使得大型临建设施布置、生活办公区布置、土石方平衡、资源配置,以及生产指挥协调等都出现不便。
(2)左岸溢洪道作业面不能快速进场施工。
溢洪道作业面需要先行解决左岸征地占地、附着物果林清理、进场道路修建、支流截流填筑,以及左岸临建设施、生活办公设施修建等工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进入主体工作面。
(3)左岸溢洪道施工需束窄河床在一期围堰保护下施工,其填筑围堰的料源和支流截流填筑料源需要量较大,需专门开辟料场;而右岸主厂房(包括取水口、尾水渠)的开挖料由于与土石坝填筑进度不能完全协调匹配,也需要弃渣场临时弃渣,左右岸土石方平衡困难。
(4)左岸施工用的混凝土骨料、土石坝反滤料、排水料等都需要借助下游萨桑德拉大桥、苏布雷城市道路及3号施工道路进行运输,长距离穿越城市市区,距离远、成本高,也影响城市的交通安全环境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
(5)溢洪道过坝道路布置在闸墩上游,导致闸墩及边墩护岸过长,不仅影响泄洪过流,而且导致混凝土工程量加大,造成工程造价增加。
二、施工布置优化设想随着枢纽布置的优化调整可对施工布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1)规划施工分期及进度计划。
溢洪道移到右岸,可实现快速进场施工,溢洪道施工进度可整体提前。
工程开工将以右岸岸边主厂房施工和河床一期围堰保护下的溢洪道施工为主线展开。
束窄河床后的一期围堰应保护全部溢洪道和连接左岸段部分土石坝段的干地施工;溢洪道施工完成后采用右岸溢洪道过流,二期围堰围护左岸河床坝段,施工左岸其余的土石坝工程。
按照工程量优化后的施工进度计划,5MW机组可提前利用二期导流围堰挡水发电,尽最大可能实现业主提前发电需求。
(2)土石方平衡利用及取弃料场优化。
三峡枢纽工程布置方案最新一、引言三峡工程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代表,于1994年开工,历经17年的建设,成为世界所知的一项工程奇迹。
三峡枢纽工程是三峡工程的核心部分,包括三峡大坝、船闸、疏港泄洪、取水口等主要建筑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发电、航运、防洪、灌溉等。
因此,其布置方案对于整个工程的实施和运行至关重要。
二、三峡枢纽工程功能和布置要求1. 发电功能在发电方面,三峡枢纽工程主要通过大坝上的水轮机发电。
因此,布置方案应充分考虑水轮机的排布和数量,以确保充分利用水流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2. 航运功能三峡枢纽工程的船闸是连接长江上下游的重要通道,对于船舶的通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船闸的布置方案应充分考虑通行能力和船闸的数量,以方便船舶通行。
3. 防洪功能三峡枢纽工程的疏港泄洪是对长江洪水的重要调控措施,其布置方案应充分考虑排水能力和泄洪的效果,以减少对下游地区的洪水影响。
4. 取水功能三峡枢纽工程的取水口是向下游地区供水的主要来源,因此取水口的布置方案应充分考虑供水能力和水质保障,以满足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三峡枢纽工程布置方案的具体设计1. 大坝水轮机布置根据三峡大坝的梯级设计,水轮机的布置应考虑在大坝各个水库的出口处,以充分利用水流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同时,在水轮机的选型上,应考虑不同水库水流量的差异,以确保各个水轮机在不同水位下都能正常运行。
2. 船闸布置三峡枢纽工程共有五级船闸,分别安装在大坝两侧和三峡库区的两个分区。
船闸的布置应考虑通行能力和船只类型,以确保各种类型的船只都能顺利通行。
同时,船闸的布置还应考虑通行时间和安全性,以确保船只通行的顺畅和安全。
3. 疏港泄洪布置三峡枢纽工程的疏港泄洪设施分为两种,分别分布在大坝两侧。
疏港泄洪的布置应考虑排水能力和泄洪效果,以确保洪水可以通过疏港泄洪设施顺利排放,减少对下游地区的洪水影响。
同时,疏港泄洪应与船闸相协调,以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运行。
4. 取水口布置三峡枢纽工程的取水口位于三峡库区下游,通过取水管路向下游地区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