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明暗(光线)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三节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和结构成分一、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所谓“形式元素”,是指电视画面的构图中画面形象的组成和表现形式,它们最终通过这些形式,以视觉形象的结果出现在观众眼前,被观众感知。
所以,了解画面的形式元素,是我们了解画面构图基本原理的首要内容。
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几个重要形式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表现力,合理地运用这些元素成为完成一个优秀构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一)光线“电影就是用光线在银幕上作画的艺术。
”电视画面在这点是也是一样的。
只有存在光线,才可能存在电视画面,也才能存在电视画面构图之说,如果没有光线或者光线不能满足电视画面拍摄的要求,电视画面构图也就无从谈起;而光线是变化的,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
在构图时正确运用光线,是决定画面构图质量的首要的因素。
光线的造型作用和画面表现作为电视摄像造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有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讨论。
(二)色彩我们很难想象眼前的世界失去色彩是怎么样的。
对于电视画面来说,也是一样。
色彩本身就具有自身的表现力,冷暖色调、深浅浓淡、色系搭配……不同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么说,是色彩给电视画面注入了情感。
在电视画面中,对于主体而言,通过颜色的设计和搭配,可以给主体赋予一定的感情基调,增强主体的表现力;而对于环境和陪体而言,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五颜六色,但拍摄者却可以通过主观上的选择和提炼,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从而从侧面烘托出电视画面所需要的氛围,更加突出主体。
色彩作为电视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画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色彩的作用,在画面的表现力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影调影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画面中景物形象的明暗对比和明暗过渡,也就是对比度和层次。
影调是揭示景物明暗关系、形成画面可视性效果、参与画面构图、表达感情和创作意图的重要体现。
任何被摄对象,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存在着一定的明暗和反差。
新教师教学高等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摄像机的日益小巧轻便灵活,同时摄像机专用支架及辅助设备的不断进化,电视摄像画面的质量、稳定性都将得到极大改善。
可以预料,电视艺术必将进入画面造型魅力充分展现的辉煌时期。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电视艺术的发展不单单是设备的前沿化,更重要的是摄像人员的电视创作素质。
其中,构图素养是电视摄像师画面创造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验证摄像师创作水平的关键节点,也是摄像师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创作环节。
一、电视画面构图的艺术性电视画面构图是指从筛选选题、形成构思到造型艺术完美实现的创作流程,简之思维与组织高度结合的产物,也可是一幅图、场景的结构组成。
完美的画面构图能增强画面效果,更好地展示内容,突出主题,形式多样,独具一格,突显主体,最终实现电视镜头艺术感及视听双重刺激效果。
1.电视画面构图的艺术特点拍摄电视画面时要保持画框固定,一次性完成构图;要拥有典型的运动性特征,多变多样的视点;构图结构要具有整体性;单个画面容量有限,镜头间彼此照应,相互补充;充分体现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蒙太奇效果。
2.电视画面构图的艺术要求电视摄像画面构图应简洁明了,主体突出,立意明确,讲究均衡;构图要有连惯性,有美感和表现力。
二、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总的来说,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主要有:线条、形状、位置、光线、像势、运动、色彩、影调等。
1.线条:点成线,线成面。
点、线都是面的重要子集。
所以线条是画面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最主要的构图元件。
(1)相对水平面,斜线角度小的节奏慢,斜线角度大的节奏快。
(2)从正面观之,线条延伸收缩感强的,视觉节奏感强;线条延伸感弱的,视觉感弱。
(3)以直线条而论,呈直线拐点,艺术效果感紧张;呈曲线拐点,视觉效果感缓和平慢。
(4)从线条的虚实来看,线条是纯实线的,效果视觉节奏感快;线条是虚线条的,观看视觉节奏感慢。
2.形状:现实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和观看各种事物,它们都以各种形态及方式样式存在。
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周 伶影视画面造型是创作者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化,是各种视觉造型因素如光影、色彩、构图等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成凝聚着审美情感的画面形象的艺术整体。
光与影,是指在画面上映出来的不同明暗变化的色调。
光是流动的,是一种不定现象,它不时变换着自身的强度和角度。
光是一切艺术都要触及、表现、探索的对象。
它给影片增添透明度,隐含着张力和动感。
灯光有深度,有风格,有品质,光是一种“化妆”。
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
“画格中每一样可见的东西都必须从光的角度来加以考虑。
对整个场面必须使用纵深照明。
因此,照明主要是创造一系列无止境的光的平面——从一个人走进画格后的第一层直到画格里可见的最远的空间界限的层面”。
①电影《黄土地》中的光线处理,就以“柔和”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效,拍出土地的浑厚感和温暖感。
对光的巧妙处理可以含蓄地展现时代。
电影大师威利斯在拍摄《教父》时有意用了不同的打光来区分不同的时代。
比如在过去时的戏中,光就打得较平,以表现旧时代的陈腐、昏暗。
而在拍现代的戏时,就恢复正常的打光方法。
威利斯说,“我们做了很多时代的考据与设计,想把不同年代的场景分开来,而仍维持整部电影的连贯性。
……在处理旧时代的戏时,摄影结构便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部分。
光圈打开,微弱的散光,加上打光的技巧,将不同的年代区分开来,但仍可以连贯,成为完整的电影”。
由光线产生的影子在影视作品中常用来交待剧中的时间,如早、晚的影子较长,而中午的影子短。
拍摄一间屋子的内景,上午光影应该在西墙上,中午在地面上,而下午影子则挪到了东墙,通过光影的变化可以交待剧中时间的变化,这就是视觉语言。
光影还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情绪与气氛,揭示含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种平稳的美感。
在许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从黑暗中走来,又走进黑暗里去。
电视摄像的艺术表达方式电视摄像作为现代文化中传媒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传递和表达各类电视节目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通过电视摄像来表达艺术,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从宏观角度来看,电视摄像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运用光线的艺术表达方式在电视摄像中,光线是最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
光线的运用不仅能够展现画面的明暗颜色,还能表达画面的空间感和情感氛围。
光线的运用需要考虑光源的位置、颜色、亮度等因素。
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也因此有所不同,比如用强烈的逆光来表达一个人物的无奈与孤独,或者用柔和的侧光来表现一个浪漫的氛围。
构图是电视摄像中创造视觉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法,其使得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
电视摄像中常用的构图手法有平面构图、对角线构图、斜拉构图、三分法等。
每种构图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效果和作用。
画面中人物的位置、相对大小、表达的情感、空间感等的表现都与构图相关。
镜头是电视摄像中表现力最强的一个方面,也是营造电视节目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的镜头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舒缓感、紧张感等。
在电视摄像中,常用的镜头包括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镜头的远近、距离、视角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表现效果。
移动摄像常常被用来表达画面、动作、情感、场景等。
摄像机的快速移动或者平滑的移动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如紧张、悲伤、欢乐等。
摄像机的镜头运动也可以表现情感和画面的美感。
移动摄像在电视摄像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电影中,其运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之,电视摄像的艺术表现方式与电视节目的主题、情感和画面效果都密不可分。
运用艺术表达方式来营造电视节目的氛围和视觉效果,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而且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1.摄像机的分类: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2. 数字摄像机工作原理:(1)光学成像系统 (2)数字视频处理(3)数字视频记录3.镜头需要考虑:成像质量和光学变焦范围与放大倍数。
4.摄像机操作要求:要拍摄好电视画面,除能灵活运用好执机方式外,还须掌握好操作的基本要领,即“平”,“稳”,“准”,“匀”.1、“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要稳定. 稳:支撑物执机姿势,利用广角.2、“准”:指画面起幅,落幅,表达内容,镜头聚焦等要准. 准:落幅聚焦色彩白平衡3、“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地平线一定要水平. 平: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
4、“匀”:指摄像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要均匀. 匀: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
5.数字影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 2.表现运动 3.运动表现6.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景别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1.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2.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
4、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
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景别影响节奏:1.被摄体呈现范围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运动,两个不同的景别骤然变化形成视点的跳度从而影响节奏。
2.不同景别对速度表现能力不同。
速度快节奏快,速度慢节奏慢。
电视画面中决定景别变化的因素: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实际距离的远近变化。
当同一焦距镜头拍摄时:近画面范围小,呈现的景物少,景物形象大。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当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视。
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构图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一系列造型手段,并通过摄像机的取景框以构成画面造型上的表现形式。
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注意动静的关系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
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
比如:我们拍摄会场的主席台,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人物、桌椅、会标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
动态构图是指造型元素及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
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
注意画面层次感。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人员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
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明确画面的主体,通过构图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又能在结构上分清主次,合理构图。
例如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等。
或者使主体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不大,大部分面积让位于环境。
对主体的阐述着重神韵和内涵,有的主体甚至掩藏在画面深处,同样具有吸引力,观众的视线最终会停留在这里,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陪体指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
陪体在画面中能对主体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内涵,比如新闻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季节特征等,帮助主体,使得报道内容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真实。
电视摄像复习题一、填空题:1.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分别为:___ENG___、__ESP__、___EFP___。
2.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可分为主体运动_、摄像机运_以及融合了各种运动的综合运动。
3.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是___机位不变___、_主光轴__和焦距不变。
4.拉镜头画面的__景深_和__景别__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5.如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则成像面积小、放大倍率大。
6.摄像机拍摄的心理角度可分为_主观角度_和_客观角度__。
7.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包含__技术素质__和__业务素质__两个基本方面。
8.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_变焦距镜头、_色温滤色片_、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的。
9.电视画面上极明亮景物和极暗景物交界处,景物亮度间距悬殊的交界处,由于强光向弱光处漫射,会出现一种_强光漫射_现象。
10.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主要有_单向性_、连续性和_同时性_。
11.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_改变摄距_,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__改变焦距_所进行的拍摄。
12.长焦距镜头视角__窄_、景深__小__。
广角镜头视角_广_、景深_大_。
13.副光,又叫_辅助光_,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14._硬调_,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明暗层次少、缺乏过渡。
15.___拉镜头___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
16. ___光线__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17.__DV__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轻便,适合于新闻采集等机动灵活的摄像工作。
18.___侧逆光___光源位于被摄对象后侧方向,使被摄对象一个侧面受光,大部分不受光。
19.__聚光灯____是一种透射形式的灯具,多采用石英卤钨灯泡。
20.___黄色___在所有的色彩中是明度最高的。
21.___纪实类_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栏节目等,以真实客观性为原则。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1.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运动1)影视画面不是静止的,它是动态的画面,其中大部分景物,人物都是活动的。
因此画面中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由此会引起构图的变化。
2)电视画面既能表现运动,也能在运动中表现。
电视画面上的视点不但可以作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还可以作前后左右距离上的运动,这对于展示空间,表现运动是极为有利的。
3)摄像师应充分利用电视画面对运动的表现与揭示作用,去反映生活中最有起,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那些动态变化过程。
不能只停留在绘画画面的结构中,陶醉于单幅静止画面的审美之中。
如果这样,精心设计的画面不仅会被画面中的活动画面全部推翻,而且还会用静止扼杀了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的能力。
电视画面中的物体大多数是经常运动的,其运动的姿态和走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外部轮廓也在不断变化。
由于视觉暂留特性,运动物体的轨迹线同样给人心理产生作用。
画面中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会给观众一不同的感觉。
从左往右移动,显得自然,反之就是有意识的运动。
2.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明暗光线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没有光线谈不上成像,没有合理的布光,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摄像是"光的结晶""光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光线在构图时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标定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
光线作用在被摄物时,有自己的规律。
如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就短;光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就大;光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就小。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录像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
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景调层次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2)利用光线效果突出被摄体。
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
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身上。
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标定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
光线作用在被摄物时,有自己的规律。
如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就短;光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就大;光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就小。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录像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
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景调层次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2)利用光线效果突出被摄体。
【放像】
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
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身上。
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3)利用光线创造气氛:
因为光线造成的明暗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明亮的色调使人感到欢快;黑暗的色调让人沉闷。
如人们面对火红的太阳时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而看到日暮暗淡的景色时,常常勾起伤感的思绪,这在电视片里常用。
4)利用光线,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光线在画面构图和造型上能够突出和表现出被摄物的立体形状和空间感,这是光线在构图中的主要作用。
画面中明暗层次能充分表现出画面的立体形状和空间纵深感。
物体的立体感是靠物体表面在亮度上的差异形成的。
空间感则是由物体形状与前后景的明暗反差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