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神经病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理学: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就是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充分发挥的调节作用,基本方式就是散射。
3.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4.内环境:细胞在体内轻易所处的环境,亦称作细胞外液。
5.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6.散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予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存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7.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8.负反馈:THF1部分收到的意见反馈信息调节掌控部分的功能,最终并使THF1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的恰好相反方向发生改变。
9.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二、问答题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分类如何?很全系列很全系列的生理复习题答:研究方法是实验,分为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分为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2.体液的共同组成如何?答:细胞内液(40%)体液组织液(15%)细胞外液(20%)血浆(50%)----最活跃淋巴液、脑脊液、关节腔液(1%)3.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水平?请问: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亚显微结构的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理化变化过程。
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和内外环境变化影响。
整体水平: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与关于规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整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含哪些?各有何特点?答:神经调节:在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特点是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它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进行的调节,它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完成的。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兴奋性/异化作用:活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的大量液体及溶解于其中的溶质的总称,约占人体体重的60%。
★内环境: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反射、反射弧: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或在体液中扩散, 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反馈信息作用与控制信息相同,从而加强控制系统活动。
★负反馈:反馈信息作用与控制信息相反,从而减弱或抑制控制系统的活动。
前馈: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第2章:★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层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以α-螺旋或球形形式存在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利用ATP分解提供的能量,通过膜上的离子泵,逆电—化学梯度将某些物质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钠泵分解ATP释放能量建立的Na+浓度势能贮备,逆电—化学浓度梯度将某些物质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细胞生物学相关术语- 细胞膜:细胞外部与细胞内部环境之间交界面的薄膜结构。
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 质膜:包裹着细胞质的厚膜结构,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构成。
- 过氧化氢酶:一种酶类分子,用于分解细胞中的过氧化氢化学物,维护细胞内化学平衡。
- 酸碱平衡:细胞内外液体的酸度或碱度的平衡状态,主要由细胞内部的缓冲体系维持。
- 单位膜蛋白:一个由一层磷脂和嵌入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构成的薄膜结构,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
2.肌肉骨骼相关术语- 肌动蛋白:肌肉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参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 肌肉萎缩:肌肉组织的退化和萎缩现象,导致肌肉功能下降。
- 肌肉纤维:肌肉组织内的一种细胞结构,是肌肉组织的构成单位。
- 骨质疏松:一种骨骼疾病,由于骨骼矿物质的流失,使得骨骼强度降低。
- 阳离子:指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常见的阳离子例如钠离子、钾离子等。
- 跑步机:一种健身器材,可进行室内跑步训练,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脂。
3.消化系统相关术语- 胃酸:一种胃液成分,含有极高浓度的盐酸,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 胰腺:一种位于胃后方的消化器官,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酶两种物质,协助消化和维持血糖平衡。
- 满足感:一种生理体验,表示尝食后产生的饱腹感受和满足感受。
- 膳食纤维:一种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多糖,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 空腹血糖:指进食八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可以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
4.呼吸系统相关术语- 肺泡:肺部的一个微小单位,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主要场所。
- 气体交换:指在肺泡内,将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生理过程。
- 肺功能试验:一种用于评估肺部功能的方法,可测量肺容量和呼吸道阻力等指标。
- 咯血:一种肺部疾病所致的症状,指咳嗽时咳出带有血液的痰。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指呼气时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值,可反应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状态。
人卫第八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脂肪: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物质。
主要分布在体内各组织,以肝、肾等含量较多,组成中以甘油三酯和磷脂占有较大比例。
甘油三酯的分子量较小,难溶于水;磷脂则易溶于水。
2.酶:是由氨基酸连接起来的蛋白质,它的种类很多,根据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非水溶性(不溶于水)酶和水溶性酶。
3.胞浆酶:存在于细胞核内,如细菌叶绿素荧光素(gff)蛋白酶、肌红蛋白(myo)等。
4.糖代谢:糖代谢是指葡萄糖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5.脂类代谢:脂类代谢是指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包括脂肪的吸收、运输、氧化、分解和利用。
6.PRL:又称为脑磷脂,存在于神经元的胞浆中。
PRL能提高神经元的活动和记忆,能促进突触的形成。
PRL受体具有膜结合位点,在膜上有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位点,对不同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PRL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催化水解磷酸化酪氨酸形成磷酸酪氨酸,后者再被氧化释放出能量。
9.GLP:又称为花生四烯酸,在机体的许多器官中都有合成。
当身体处于寒冷状态时,需要更多的能量,使得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pg),以便增加体内能量,改善血液循环。
这种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当血管硬化发生时,脂肪组织的增加就会减少这种需要。
其它脂类也是身体所必需的,因此对于体力劳动者或那些需要做持久耐力工作的人来说,饮食中应该包括足够的脂肪,因为不适宜的饮食或体力活动不仅造成低血脂症,还可引起各种脂类代谢紊乱,导致相应疾病的产生。
10.GAPDH:其结构如下。
5′-GT→GAC →G-I-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磷酸化。
在某些情况下,转移核糖核酸(tRNA)也能调节表观遗传学。
5′-GT→GC→GAG→C-I-另外,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球蛋白还参与转移RNA和tRNA的转录调节, GAPDH则是转移RNA和tRNA最后的接受者。
在GAPDH转录的第一个反应中,有大量的依赖ATP的反式激活因子。
其中最有名的是Cdc2c、 Cdc42和Cdc16a。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绪论
内环境稳态负反馈正反馈反射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钠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动作电位阈电位阈强度局部电位
第三章血液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型血液凝固
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房室延搁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肾素
第五章呼吸
肺表面活性物质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Hb氧饱和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脑-肠肽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胆盐的肠-肝循环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渗透性利尿水利尿血浆清除率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牵涉痛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眼震颤运动单位脊休克肌紧张去大脑僵直
第十章内分泌
允许作用下丘脑调节肽应激
三大班老师说的末考名词解释基本这里出,他的话可信度蛮高的。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它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理学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具有进行生物活动的能力。
2. 组织:由一组相似或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3. 器官:由多个组织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肺、肝等。
4. 系统: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器官组成,共同完成一项生理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5. 代谢:生物体对物质能量的吸收、利用和排泄的过程。
6. 激素:由内分泌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在体内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在目标组织产生生理效应。
7. 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的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
8. 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的系统,维护机体内部稳定。
9. 感觉: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10.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以上只是生理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生理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概念。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在线学习:/Ebook/191012.html本书是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的学习辅导电子书,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近年来考研西医综合的真题,以及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考研真题,绝大部分真题均提供详细的解答。
这些真题的命题点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同时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提供所有题目的答案,部分疑难试题还附有详细的解析。
熟练掌握本书的考题,有助于学员培养敏捷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
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血液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血液循环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呼吸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消化和吸收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尿的生成和排出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内分泌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生殖11.1 复习笔记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1.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1)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研究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制的科学。
2. 器官:具有特定功能的身体结构,由多个组织组成。
3. 组织:由一组特定类型的细胞及其外间质组成的结构。
4.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 细胞膜:包围细胞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6. 细胞器:细胞内的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7. 细胞核:细胞中包含DNA的结构,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
9. 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0. 全身循环:心脏泵送氧血到全身各部位,然后回流到心脏的过程。
11. 呼吸:人类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12. 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系统。
13. 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的体内支架,提供支撑和保护。
14. 消化系统:摄取、分解和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系统。
15. 泌尿系统:产生、存储和排泄尿液的系统。
16. 神经系统: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17.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内部平衡的系统。
18.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外界入侵的系统。
19. 睡眠:周期性的安静休息状态。
20. 饮食:摄取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21. 新陈代谢: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总体过程。
22. 平衡:正常状态下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状态。
23. 体温调节:维持机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24.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液体,运输氧气和养分。
25.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26. 氧气:呼吸过程中摄取的气体,用于产生能量。
27. 二氧化碳: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8. 铁:血液中的重要矿物质,参与氧气的运输。
29. 水:生物体内的主要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30.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1.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32. 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2. 细胞(Cell):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命过程都由细胞完成。
3. 组织(Tissue):由一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4. 器官(Organ):由不同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脏、肺等。
5. 系统(System):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群,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目标器官或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7. 血液(Blood):体液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激素,以及维持体温和免疫功能。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调节和控制机体功能的系统。
9.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组成,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
11.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激素到全身各部位。
1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负责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维持身体健康的防御系统。
13.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能量转换、分解和合成物质。
14. 遗传(Genetics):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
15.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存在于神经元间隙中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16. 兴奋(Excitation):由于刺激而导致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内动作电位生成和传导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内环境: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3.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的过程。
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8.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9.易化扩散: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0.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11. 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1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16.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17.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0.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临界含量(critical concentration):作物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低养分含量。
•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与正常的NADH电子传递途径交替进行,因此抗氰呼吸途径又称为交替呼吸途径,简称为交替途径。
•解偶联(uncoupling):指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形成ATP)的耦联反应过程遭到破坏的现象。
•细胞色素(cytochrome):为一类含有铁卟啉的复合蛋白。
细胞色素辅基所含的铁能够通过原子价变化逆向传递电子,在生物氧化中,是一种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紫杉醇(taxol):也叫红豆杉醇(paclitaxel)。
是红豆杉属植物中一种复杂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分子中的氮原子不在环上)。
它是迄今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使微管蛋白聚集,稳定微观,防止其解聚,从而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
青蒿素(artemisinin):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我国科学家从黄花蒿植物中发现的高效抗疟疾药物。
木质素(lignin):由3种不同木质醇单体(monoliginols)4-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在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漆酶)作用下,氧化聚合生成的聚合物。
(生物合成以苯丙氨酸为起点;木质素在植物体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居有机物的第二位。
)•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胞外刺激使PIP2转化为IP3和DAG,引发IP3/Ca2+和DAG/PKC两条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内沿两个方向传递,这样的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PP):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根据生长素对基因表达的诱导或抑制的过程,被生长素调节转录的基因可分为生长素早期反应基因(early auxin response gene)和晚期反应基因(late auxin response gene)。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在生理学中,兴奋性指的是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是指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
3.抑制是指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是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
6.内环境是指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
7.反应是指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研究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5.反馈是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6.正反馈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17.负反馈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是当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在膜两侧形成的电位。
4.静息电位是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5.动作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6.阈电位是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
7.局部电位是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而形成的。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①急性动物实验:是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物的死亡。
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experiment in vivo,在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某些所需研究的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如动脉插管和脑内玻璃微电极)和离体实验(experiment in vitro,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一个能保持其正常功能活动的人工环境中,观察某些人为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如蛙心灌流)。
急性动物实验的优点是实验条件比较简单,也较易控制,便于直接观察和细致分析,能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
但实验结果(尤其是离体实验)可能与生理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功能活动有所不同,因为此时所处环境已发生很大改变。
②慢性动物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更接近于自然,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实验前一般需对动物作某些预处理,待动物康复后再进行观察。
例如腺导管开口置于体表或摘除某个内分泌腺观察激素生理作用。
慢性动物实验适用于观察某一器官或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功能及在整体中的作用地位,但不宜用来分析某一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功能的详细机制。
干扰因素相对急性动物实验较多,实验条件难以控制。
(2)人体实验:由于受到伦理学的限制,目前主要是进行人群资料调查,有的实验研究可在志愿者中进行(如高温低温低氧失重和高压等一些特殊环境下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
2.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短、准、快,有适应意义。
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第一章绪论内环境稳态负反馈正反馈反射自身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约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向相反的方向改变以减弱或抑制过强的功能活动,是维持机体稳态的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正反馈:(post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并使其逐渐增强的功能活动。
反射:(reflex)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的刺激发生一种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是指神经系统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钠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动作电位阈电位阈强度局部电位钠泵(sodium-potassium pump)是钠-钾泵的简称,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
当钠泵激活时,一分子ATP的分解能够使3分子钠离子移到胞外,2分子钾离子移进胞内,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的浓度差,是生物电产生的基础。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并表现为内负外正的平稳的电位差的现象。
极化(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超极化(hypolarization)膜的极化状态增强,这种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第一章绪论
内环境稳态负反馈正反馈反射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钠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动作电位阈电位阈强度局部电位
第三章血液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型血液凝固
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房室延搁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肾素
第五章呼吸
肺表面活性物质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Hb氧饱和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脑-肠肽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胆盐的肠-肝循环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渗透性利尿水利尿血浆清除率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牵涉痛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眼震颤运动单位脊休克肌紧张去大脑僵直
第十章内分泌
允许作用下丘脑调节肽应激
三大班老师说的末考名词解释基本这里出,他的话可信度蛮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