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氢方法简介

制氢方法简介

制氢方法简介
制氢方法简介

各种制氢方法简介

...........................................................................................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力UI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H2O),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因此要开发利用这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必需首先开发氢源,即研究开发各种制氢的方法。从长远看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是最有前途的方法,原料取之不尽,而且氢燃烧放出能量后又生成产物水,不造成环境污染。各种矿物燃料制氢是目前制氢的最主要方法,但其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它各类含氢物质转化制氢的方法目前尚处次要地位,有的正在研究开发,但随着氢能应用范围的扩大,对氢源要求不断增加,也不失为一种提供氢源的方法。

1.电解水制氢

水电解制氢是目前应用较广且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水为原料制氢过程是氢与氧燃烧生成水的逆过程,因此只要提供一定形式一定的能量,则可使水分解。提供电能使水分解制得氢气的效率一般在75~85%,其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染,但消耗电量大,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水电解的工艺、设备均在不断的改进:对电解反应器电极材料的改进,以往电解质一般采用强碱性电解液,近年开发采用固体高分子离子交换膜为电解质,且此种隔膜又起到电解池阴阳极的隔膜作用;在电解工艺上采用高温高压参数以利反应进行等。但水电解制氢能耗仍高,一般每立方米氢气电耗为4.5~5.5kWh左右。电能可由各种一次能源提供,其中包括矿物燃料、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海洋能等等,核能、水能和海洋能其资源丰富,能长期利用。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利用水力发电,电解水制氢有其发展前景。太阳能取之不尽,其中利用光电制氢的方法即称为太阳能氢能系统,国外已进行实验性研究。随着太阳电池转换能量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及使用寿命的延长,其用于制氢的前景不可估量。同时,太阳能、风能及海洋能等也可通过电解制得氢气并用氢作为中间载能体来调节、贮存转化能量,使得对用户的能量供应更为灵活方便。供电系统在低谷时富余电能也可用于电解水制氢,达到储能的目的。我国各种规模的水电解制氢装置数以百计,但均为小型电解制氢设备,其目的均为制得氢气作原料而非作为能源。对电解反应中电极过程、电极材料等方面课题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均曾开展研究,随着氢能应用的逐步扩大,水电解制氢方法必将得到发展。

以水为原料的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方法,避免了水直接热分解所需的高温(4000K以上),且可降低电耗,受人们的重视小该方法是在水反应系统中加入一中间物,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终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中间物不消耗,各阶段反应温度均较低。如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公司)提出的硫一碘热化学制氢循环:

近年已先后研究开发了20多种热化学循环法,有的已进入中试阶段,我国在该领域基本属空白,应积极赶上。

光化学制氢是以水为原料,光催化分解制取氢气的方法。光催化过捏是指含有催化剂的反应体系,在光照下由于有催化剂存在,促使水解制得氢气。在70年代开始国外有研究报道,我国中科院感光所等单位也开展了研究。该方法具有开发前景,但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2.矿物燃料制氢

以煤、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当今制取氢气最主要的方法。制得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如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有时某些含氢气体产物亦作为气体燃料供城市煤气。用矿物燃料制氢的方法包括含氢气体的制造、气体中CO组份变换反应及氢气提纯等步骤。该方法在我国都具有成熟的工艺,井建有工业生产装置。

(1)以煤为原料制取氢气

以煤为原料制取含氢气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煤的焦化(或称高温干馏),二是煤的气化。焦化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在900-1000°C制取焦碳,副产品为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组成中含氢气55-60%(体积)、甲烷23-27%、一氧化碳6-8%等。每吨煤可得煤

气300一350m3,可作为城市煤气,亦是制取氢气的原料。煤的气化是指煤在高温常压或加压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成气体产物。气化剂为水蒸汽或氧气(空气).气体产物中含有氢气等组份,其含量随不同气化方法而异。气化的目的是制取化工原料或城市煤气。大型工业煤气化炉如鲁奇炉是一种固定床式气化炉,所制得煤气组成为氢37-39%(体积)、一氧化碳17-18%、二氧化碳32%、甲烷8-10%。我国拥有大型鲁奇炉,每台炉产气量可达100000m3/h,另一种新型炉型为气流床煤气化炉,称德士古煤气化炉,用水煤浆为原料,我国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开发,目前已建有工业生产装置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原料气,其煤气组成为氢气35-36%(体积)、一氧化碳44-51%、二氧化碳13-18%、甲烷0.1%。甲烷含量低为其特点。我国有大批中小型合成氨厂,均以煤为原料,气化后制得含氢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这是一种具有我国特点的取得氢源方法。采用OGI固定床式气化炉,可间歇操作生产制得水煤气。该装置投资小,操作容易,其气体产物组成主要是氢及一氧化碳,其中氢气可达60%以上,经转化后可制得纯氢。采用煤气化制氢方法,其设备费占投资主要部分。煤地下气化方法近数十年已为人们所重视。地下气化技术具有煤资源利用率高及减少或避免地表环境破坏等优点。中国矿业大学余力等开发并完善了"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煤气化"生产水煤气的新工艺,煤气中氢气含量达50%以上,在唐山刘庄矿已进行工业性试运转,可日产水煤气5万m3如再经转化及变压吸附法提纯可制得廉价氢气,该法在我国具有一定开发前景。

(2)以天然气或轻质油为原料制取氢气

该法是在有催化剂存在下与水蒸汽反应转化制得氢气。主要发生下述反应:

CH4+H20→CO+H2

CO+H20→C02+H2

CnH2n+2+nH20→nCO+(2n+1)H2

反应在800一820°C下进行。从上述反应可知,也有部分氢气来自水蒸汽。用该法制得的气体组成中,氢气含量可达74%(体积)。其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原料价格,我国轻质油价格高,制气成本贵,采用受到限制。大多数大型合成氨合成甲醇工厂均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催化水蒸汽转化制氢的工艺。我国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建有大批工业生产装置。我国曾开发采用间歇式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工艺,制取小型合成氨厂的原料,这种方法不必采用高温合金转化炉,装置投资成本低。

(3)以重油为原料部份氧化法制取氢气

重油原料包括有常压、减压渣油及石油深度加工后的燃料油。重油与水蒸汽及氧气反应制得含氢气体产物。部分重油燃烧提供转化吸热反应所需热量及一定的反应温度。气体产物组成:氢气46%(体积),一氧化碳46%,二氧化碳6%。该法生产的氢气产物成本中,原料费约占三分之一,而重油价格较低,故为人们重视。

我国建有大型重油部份氧化法制氢装置,用于制取合成氨的原料。

3.生物质制氢

生物质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制氢。

(1)生物质气化制氢

将生物质原料如薪柴、锯未、麦秸、稻草等压制成型,在气化炉(或裂解炉)中进行气化或裂解反应可制得含氢燃料气。我国在生物质气化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多年来进行了生物质气化的研究,其气化产物中氢气约占10%左右,热值达11MJ/m3,可作为农村燃料,但氢含量仍较低。在国外,由于转化技术的提高,生物质气化已能大规模生产水煤气,其氢气含量大大提高。

(2)微生物制氢

微生物制氢技术亦受人们的关注。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可制得氢气。生物质产氢主要有化能营养微生物产氢和光合微生物产氢两种。属于化能营养微生物的是各种发酵类型的一些严格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发酵微生物放氢的原始基质是各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目前已有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制氢的专利,并利用所产生的氢气作为发电的能源。光合微生物如微型藻类和光合作用细菌的产氢过程与光合作用相联系,称光合产氢。90年代初中科院微生物所、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曾进行"产氢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筛选研究"及"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废水过程产氢研究"等,取得一定结果。在国外已设计了一种应用光合作用细菌产氢的优化生物反应器,其规模将达日产氢2800m3。该法采用各种工业和生活有机废水及农副产品的废料为基质,进行光合细菌连续培养,在产氢的同时可净化废水并获单细胞蛋白,一举三得,很有发展前途。

4.其它含氢物质制氢

国外曾研究从硫化氢中制取氢气。我国有丰富的H25资源,如河北省赵兰庄油气田开采的天然气中H多含量高达90%以上,其储量达数千万吨,是一种宝贵资源,从硫化氢中制取氢有各种方法,我国在90年代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石油大学进行了"间接电解法双反应系统制取氢气与硫磺的研究\取得进展,正进行扩大试验。中科院感光所等单位进行了"多相光催化分解硫化氢的研究"及"微波等离子体分解硫化氢制氢的研究"等。各种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充分合理利用宝贵资源、提供清洁能源及化工原料奠定基础。

5.各种化工过程副产氢气的回收

多种化工过程如电解食盐制碱工业、发酵制酒工艺、合成氨化肥工业、石油炼制工业等均有大量副产氢气,如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氢气的分离回收,每年可得到数亿立方米的氢气。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资源,应设法加以回收利用。

气制氢装置工艺流程简介及主要设备情况说明

制氢装置工艺流程简介及主要设备情况说明 天然气制氢装置于2008年从中石化洞氮合成氨车间原料气头部分搬迁至神华。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目前运行良好。 工艺流程简要说明如下。 界区来的1.5MPa压力等级的天然气或液化干气在0101-LM和116-F脱液和除去杂质,进入原料气压缩机102-J压缩至4.2MPa, 通过调节进入转化炉对流段加热至350℃左右,进入加氢反应器 101-D加氢(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氧化锌脱硫反应器108- DA/DB除去无机硫(H2S),然后与装置内中压蒸汽管网来的 3.5MPa等级的蒸汽混合,在转化炉对流段加热至500±10℃,进入一段转化炉101-B,在镍系催化剂和高温的作用下反应,约80%左 右的原料气转化生成CO、CO2、H2,工艺介质的温度从810℃降至330℃,其中的热量在废热锅炉101-CA/CB、102-C中得到回收利用,副产10.0MPa压力等级的蒸汽,减压并入装置内3.5MPa蒸汽管网。降温后的工艺介质进入高变反应器104DA将大部分的CO变换成 CO2,回收部分氢气,再在低变反应器104DB中反应,将少量的 CO变换成CO2和H2,经过热量回收和液体脱除后,工艺介质进入脱碳系统吸收塔1101-E,与上部下来的碳酸钾溶液对流换热、脱除CO2,吸收了热量和CO2的碳酸钾溶液从塔底进入再生塔1101-E 再生,脱除CO2后的工艺介质(氢气含量大于93%)从吸收塔顶去PSA工序,经过变压吸附得到纯度为99.5%以上的氢气,经压缩至3.0MPa送至全厂氢气管网,经过变压吸附吸附下来的富甲烷气作为燃料送至装置内转化炉燃烧。流程简图如下:

制氢方法

工业制氢方法概述 世界上大多数氢气通过天然气、丙烷、或者石脑油重整制得。经过高温重整或部分氧化重整,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被分解成 H2、 CO2、CO 。这种路线占目前工业方法的 80 %, 其制氢产率为 70 %—90 %。烃类重整制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从提高重整效率,增强对负载变换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考虑,催化重整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产生了不少改进的重整工艺 , 其中包括可再生重整、平板式重整、螺旋式重整、强化燃烧重整等。煤直接液化工艺中一个重要单元就是的单元就是加氢液化,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工业上制氢工艺: 一、烃类蒸汽转化法 蒸汽转化法可以采用从天然气到石油脑的所有轻烃为原料。主要利用高温下水蒸气和烃类发生反应。转化生成物主要为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不过要脱除或分离二氧化碳是件很麻烦的事,虽然目前分离二氧化碳的方法在不断推出,如变压吸附法( PSA)、吸收法( 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低温蒸馏法,膜分离法等等,然而,二氧化碳的处理仍是很费脑筋,若是直接排入大气,势必造成环境污染。 二、烃类分解生成氢气和炭黑的制氢方法 该方法是将烃类分子进行热分解,产物为氢气和炭黑,炭黑可用于橡胶工业及其它行业中,同时避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用于烃类分解制取氢气和炭黑。 ( 1 ) 热裂解法:将烃类原料在无氧( 隔绝空气),无火焰的条件下,热分解为氢气和炭黑。生产装置中可设置两台裂解炉,炉内衬耐火材料并用耐火砖砌成花格成方型通道,生产时,先通入空气和燃料气在炉内燃烧并加热格子砖,然后停止通空气和燃料气,用格子砖蓄存的热量裂解通入的原料气,生成氢气和炭黑,两台炉子轮流进行蓄热和裂解,循环操作,将炭黑与气相分离后气体经提纯后可得纯氢,其中氢含量依原料不同而异,例如原料为天然气,其氢含量可达 85 % 以上。 天然气高温热裂解制氢技术,其主要优点在于制取高纯度氢气的同时,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是制得更有经济价值、易于储存且可用于未来碳资源的固体碳,减轻了环境的温室效应。除了间歇反应有人曾做过天然气连续裂解的尝试。天然气催化裂解可以提高裂解速度,生成的纳米碳也能催化甲烷裂解过程。甲烷分解反应吸热 kJ/mol,因此最少需要甲烷燃烧( 887kJ/mol ) 的9 % 来提供反应所需热量。该方法技术较简单 , 经济上也还合适。 ( 2 ) 等离子体法:在反应器中装有等离子体炬,提供能量使原料发生热分解。等离子气是氢气,可以在过程中循环使用,因此,除了原料和等离子体炬所需的电源外不需要额外能量源。用高温产品加热原料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多余的热量可以用来生成蒸汽。在规模较大的装置中,用多余的热量发电也是可行的。由于回收了过程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整个过程的能量消耗。等离子体法原料的适应性强,几乎所有的烃类,从天然气到重质油都可作为制氢原料,原料的改变,仅仅会影响产品中的氢气和炭黑的比例,此外,装置的生产规模可大可小。 三、烃类部分氧化法

制氢技术比较及分析报告

制氢技术综述&制氢技术路线选择 一、工业制氢技术综述 1.工业制氢方案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化石燃料制氢:天然气制氢、煤炭制氢等。 (2)富氢气体制氢:合成氨生产尾气制氢、炼油厂回收富氢气体制氢、氯碱厂回收副产氢制氢、焦炉煤气中氢的回收利用等。 (3)甲醇制氢:甲醇分解制氢、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甲醇转化制氢。 (4)水解制氢:电解水、碱性电解、聚合电解质薄膜电解、高温电解、光电 解、生物光解、热化学水解。 (5)生物质制氢。 (6)生物制氢。 2.工业制氢方案对比选择 (1)煤炭制氢制取过程比天然气制氢复杂,得到的氢气成本也高。 (2)由于生物制氢、生物质制氢和富氢气体制氢等方法制取的氢气杂质含量高、纯度较低,不能达到GT等技术提供商的氢气纯度要求。 (3)国内多晶硅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水电解制氢,只有中能用的是天然气制氢,而国外应用的更多是甲醇制氢,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以下三类方案进行对比: (A)天然气制氢 (B)甲醇制氢 (C)水电解制氢 3. 天然气制氢

(1)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因需要大量纯氧增加了昂贵的空分装置投资和制氧成本。 (2)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由于自热重整反应器中强放热反应和强吸热反应分步进行,因此反应器仍需耐高温的不修锈钢管做反应器,这就使得天然气自热重整反应过程具有装置投资高,生产能力低的特点。 (3)天然气绝热转化制氢大部分原料反应本质为部分氧化反应。 (4)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其关键问题是,所产生的碳能够具有特定的重要

用途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否则,若大量氢所副产的碳不能得到很好应用,必将限制其规模的扩大。 (5)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该工艺连续运行, 设备紧凑, 单系列能力较大, 原料费用较低。 因此选用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进行方案对比。 4.甲醇制氢 (1)甲醇分解制氢,该反应是合成气制甲醇的逆反应,在低温时会产生少量的二甲醚。 (2)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是甲醇制氢法中氢含量最高的反应。这种装置已经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精细化工、制药、小型石化、特种玻璃、特种钢铁等

制氢的全部方法

制氢的全部方法 一、电解水制氢 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以上纯度的氢气。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①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②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的还原剂,③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④油脂氢化,⑤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像北京电子管厂和科学院气体厂就用水电解法制氢。 二、水煤气法制氢 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C+H2O→CO+H2—热)。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CO转化成CO2(CO+H2O→CO2+H2)可得含氢量在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有的还把CO与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用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像北京化工实验厂和许多地方的小氮肥厂多用此法。 三、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 石油热裂副产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 也在有些地方采用(如美国的Bay、way和Batan Rougo加氢工厂等)。 四、焦炉煤气冷冻制氢 把经初步提净的焦炉气冷冻加压,使其他气体液化而剩下氢气。此法在少数地方采用(如前苏联的Ke Mepobo工厂)。 五、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 在氯碱工业中副产多量较纯氢气,除供合成盐酸外还有剩余,也可经提纯生产普氢或纯氢。像化工二厂用的氢气就是电解盐水的副产。 六、酿造工业副产 用玉米发酵丙酮、丁醇时,发酵罐的废气中有1/3以上的氢气,经多次提纯后可生产普氢(97%以上),把普氢通过用液氮冷却到—100℃以下的硅胶列管中则进一步除去杂质(如少量N2)可制取纯氢(%以上),像北京酿酒厂就生产这种副产氢,用来烧制石英制

甲醇制氢工艺简介

甲醇制氢工艺简介 1前言 氢气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近年来,由于精细化工、蒽醌法制双氧水、粉末冶金、油脂加氢、林业品与农业品加氢、生物工程、石油炼制加氢及氢燃料清洁汽车等的迅速发展,对纯氢需求量急速增加。 对没有方便氢源的地区,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石油类、天然气或煤为原料造气来分离制氢需庞大投资,“相当于半个合成氨”,只适用于大规模用户。对中小用户电解水可方便制得氢气,但能耗很大,每立方米氢气耗电达~6度,且氢纯度不理想,杂质多,同时规模也受到限制,因此近年来许多原用电解水制氢的厂家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改用甲醇蒸汽转化制氢新的工艺路线。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甲醇蒸汽转化配变压吸附分离制氢技术为中小用户提供了一条经济实用的新工艺路线。第一套600Nm3/h制氢装置于1993年7月在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首先投产开车,在得到纯度99、99%氢气同时还得到食品级二氧化碳,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项目于93年获得化工部优秀设计二等奖、9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工艺原理及其特点 本工艺以来源方便的甲醇与脱盐水为原料,在220~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与二氧化碳转化气,其原理如下: 主反应: CH3OH=CO+2H2 +90、7 KJ/mol CO+H2O=CO2+H2 -41、2 KJ/mol 总反应: CH3OH+H2O=CO2+3H2 +49、5 KJ/mol 副反应: 2CH3OH=CH3OCH3+H2O -24、9 KJ/mol CO+3H2=CH4+H2O -+206、3KJ/mol 上述反应生成的转化气经冷却、冷凝后其组成为 H2 73~74% CO2 23~24、5% CO ~1、0% CH3OH 300ppm H2O 饱与 该转化气很容易用变压吸附等技术分离提取纯氢。 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600Nm3/h制氢装置自93年7月投产后,因后续用户双氧水的扩产,于97年4月扩产1000Nm3/h制氢装置投产,后又扩产至1800Nm3/h,于2000年3月投产。本工艺制氢技术给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应用此技术的企业已近百家,通过几年来的运转证明,本工艺技术成熟、操作方便,运转稳定、无污染。 本工艺技术有下列特点: 1、甲醇蒸汽在专用催化剂上裂解与转化一步完成。 2、采用加压操作,产生的转化气不需要进一步加压,即可直接送入变压吸附分离装置,降低了能耗。 3、与电解法相比,电耗下降90%以上,生产成本可下降40~50%,且氢气纯度高。与煤造气相比则显本工艺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稳定。煤造气虽然原料费用稍低,但流程长投资大,且污染大,杂质多,需脱硫净化等,对中小规模装置不适用。 4、专用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使用温度低,寿命长等特点。 5、采用导热油作为循环供热载体,满足了工艺要求,且投资少,能耗低,降低了操作费用。 3工艺过程

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过程方法或PDCA(P为过程策划,D为过程实施,C为过程检查,A为过程处置)模式适用于对每一个过程的管理,这是公认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其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随后加以实施和管理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来达到顾客满意,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可对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资源,使组织具有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的能力,可制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指标,可建立更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确定每个过程的关键活动,并明确其职责和义务;确定对过程的运行实施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机会并采取措施。 [例题7] 实施过程方法的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A. 启发员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B.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C. 确定每个过程的关键活动,并明确其职责和义务 D. 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评价员工的业绩 E. 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答案:BCE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系统方法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它通过系统地分析有关的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来确定要达到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系统工程,设计或策划为达到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步骤,以及应配置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后在实施中通过系统管理而取得高有效性和高效率。 实施本原则可使各过程彼此协调一致,能地取得所期望的结果;可增强把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过程的能力。由于体系、设备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组织能向重要的相关方提供对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信任。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一个以过程方法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使这些过程相互协调;监视并协调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运行,并规定其运行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体系,提高组织的业绩。 [例题8] ISO9000:2000中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三大环节。 A. 系统确定 B.系统管理 C. 系统过程 D.系统认证 答案:B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制氢方法简介

各种制氢方法简介 ...........................................................................................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力UI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H2O),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因此要开发利用这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必需首先开发氢源,即研究开发各种制氢的方法。从长远看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是最有前途的方法,原料取之不尽,而且氢燃烧放出能量后又生成产物水,不造成环境污染。各种矿物燃料制氢是目前制氢的最主要方法,但其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它各类含氢物质转化制氢的方法目前尚处次要地位,有的正在研究开发,但随着氢能应用范围的扩大,对氢源要求不断增加,也不失为一种提供氢源的方法。 1.电解水制氢 水电解制氢是目前应用较广且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水为原料制氢过程是氢与氧燃烧生成水的逆过程,因此只要提供一定形式一定的能量,则可使水分解。提供电能使水分解制得氢气的效率一般在75~85%,其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染,但消耗电量大,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水电解的工艺、设备均在不断的改进:对电解反应器电极材料的改进,以往电解质一般采用强碱性电解液,近年开发采用固体高分子离子交换膜为电解质,且此种隔膜又起到电解池阴阳极的隔膜作用;在电解工艺上采用高温高压参数以利反应进行等。但水电解制氢能耗仍高,一般每立方米氢气电耗为4.5~5.5kWh左右。电能可由各种一次能源提供,其中包括矿物燃料、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海洋能等等,核能、水能和海洋能其资源丰富,能长期利用。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利用水力发电,电解水制氢有其发展前景。太阳能取之不尽,其中利用光电制氢的方法即称为太阳能氢能系统,国外已进行实验性研究。随着太阳电池转换能量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及使用寿命的延长,其用于制氢的前景不可估量。同时,太阳能、风能及海洋能等也可通过电解制得氢气并用氢作为中间载能体来调节、贮存转化能量,使得对用户的能量供应更为灵活方便。供电系统在低谷时富余电能也可用于电解水制氢,达到储能的目的。我国各种规模的水电解制氢装置数以百计,但均为小型电解制氢设备,其目的均为制得氢气作原料而非作为能源。对电解反应中电极过程、电极材料等方面课题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均曾开展研究,随着氢能应用的逐步扩大,水电解制氢方法必将得到发展。 以水为原料的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方法,避免了水直接热分解所需的高温(4000K以上),且可降低电耗,受人们的重视小该方法是在水反应系统中加入一中间物,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终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中间物不消耗,各阶段反应温度均较低。如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公司)提出的硫一碘热化学制氢循环: 近年已先后研究开发了20多种热化学循环法,有的已进入中试阶段,我国在该领域基本属空白,应积极赶上。 光化学制氢是以水为原料,光催化分解制取氢气的方法。光催化过捏是指含有催化剂的反应体系,在光照下由于有催化剂存在,促使水解制得氢气。在70年代开始国外有研究报道,我国中科院感光所等单位也开展了研究。该方法具有开发前景,但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2.矿物燃料制氢 以煤、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当今制取氢气最主要的方法。制得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如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有时某些含氢气体产物亦作为气体燃料供城市煤气。用矿物燃料制氢的方法包括含氢气体的制造、气体中CO组份变换反应及氢气提纯等步骤。该方法在我国都具有成熟的工艺,井建有工业生产装置。 (1)以煤为原料制取氢气 以煤为原料制取含氢气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煤的焦化(或称高温干馏),二是煤的气化。焦化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在900-1000°C制取焦碳,副产品为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组成中含氢气55-60%(体积)、甲烷23-27%、一氧化碳6-8%等。每吨煤可得煤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一、天然气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 1.蒸汽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90%以上,研究天然气蒸汽转化原理可以甲烷为例来进行。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为一复杂的反应体系,但主要是蒸汽转化反应和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 主反应: CH4+H2O===CO+3H2 CH4+2H2O===CO2+4H2 CH4+CO2===2CO+2H2 CH4+2CO2===3CO+H2+H2O CH4+3CO2===4CO+2H2O CO+H2O===CO2+H2 副反应: CH4===C+2H2 2CO===C+CO2 CO+H2===C+H2O 副反应既消耗了原料,并且析出的炭黑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将使催化剂失活,因此必须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转化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向右进行生成CO 和H2,称为正反应;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反应也可以 向左进行,生成甲烷和水蒸气,称为逆反应。因此生产中必须控制好工艺条件,是反应向右进行,生成尽可能多的CO 和H2。 2)气体体积增大反应一分子甲烷和一分子水蒸气反应后,可以 生成一分子CO和三分子H2,因此当其他条件确定时,降低压力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从而降低转化气中甲烷的含 量。 3)吸热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为了使 正反应进行的更快、更彻底,就必须由外界提供大量的热量,以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 4)气-固相催化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在无催化剂的 参与的条件下,反应的速度缓慢。只有在找到了合适的催化 剂镍,才使得转化的反应实现工业化称为可能,因此转化反 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 2.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3.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时,即使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速率也是很慢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则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率对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扩散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工艺技术说明 1、吸附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说明 1)工艺原理 吸附是指:当两种相态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其中密度较低物质的分子在密度较高的物质表面被富集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大的多孔固体)被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小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毛细管凝缩和物理吸附。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装置中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依靠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分子力(包括范德华力和电磁力)进行的吸附。其特点是:吸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的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物质间的动态平衡在瞬间即可完成,并且这种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过程之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吸附剂在这种物理吸附中所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二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随吸附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利用吸附剂的第一个性质,可实现对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的优先吸附而使其它组分得以提纯;利用吸附剂的第二个性质,可实现吸附剂在低温、高压下吸附而在高温、低压下解吸再生,从而构成吸附剂的吸附与再生循环,达到连续分离气体的目的。 吸附剂: 工业PSA-H2装置所选用的吸附剂都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颗粒,主要有:活性氧化铝类、活性炭类、硅胶类和分子筛类吸附剂;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如CO专用吸附剂和碳分子筛等。吸附剂最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孔容积、孔径分布、表面积和表面性质等。不同的吸附剂由于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分布、不同的比表面积和不同的表面性质,因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吸附剂对各种气体的吸附性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的。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较大的吸附容量是实现吸附分离的基本条件。 同时,要在工业上实现有效的分离,还必须考虑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分离系数应尽可能大。所谓分离系数是指:在达到吸附平衡时,(弱吸附组分在吸附床死空间中残余

常规的制氢方法及几种制氢技术的优劣势

常规的制氢方法及技术的优劣势 1、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煤制氢; (2)天然气制氢; (3)甲醇制氢:包括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直裂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 (4)水解制氢 (5)富氢气体提纯制氢:各种富氢尾气(氯碱厂副产氢、炼油厂副产氢、合成氨厂副产氢、煤化工副产氢等)。 2、主流的工业制氢方案选择 (1)煤制氢工艺流程复杂,环保问题也突出,目前中小型的煤制氢已经不再审批。 (2)富氢气体提纯制氢主要依托上游主装置,依赖性较强。 (3)在制氢领域,目前主要的是水电解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我们分别作详细介绍: 3、主流的工业制氢方案介绍对比 (1)电解水制氢 原理是电解液(一般是含有30%左右氢氧化钾(KOH)的溶液),在接通直流电后,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该方法技术成熟、设备简单、运行可靠、管理方便、不产生污染、可制得氢气纯度高、杂质含量少,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唯一缺点是耗能大,制氢成本高;目前商品化的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操作压力为0.8~3.0MPa,操作温度为80~90℃,制氢纯度可达99.7%,制氧纯度达99.5%。 (2)甲醇制氢 原理是甲醇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合成气,再经过PSA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该方法原料为甲醇和脱盐水,原料来源方便,在220~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气;甲醇的单程转化率可达95%以上,氢气的选择性高于99.5%,再利用变压吸附技术,可得到纯度为99.999%的氢气,一氧化碳的含量低于1ppm。 (3)天然气制氢 原理是天然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合成气,再经过PSA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该方法原料来源方便,不需要设置原料储罐,单系列能力较大, 原料费用较低。反应温度在600-800℃,制氢过程需吸收大量的热,高温高压必然对设备的要求

氢的常用工业制备方法

氢的制取 制氢的历史很长,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合烃的化石燃料中制氢 这是过去以及现在采用最多的方法。它是以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原料来制取氢气。用蒸汽作催化剂以煤作原料来制取氢气的基本反应过程为: C+ H20 f C0+ H 用天然气作原料、蒸汽作催化剂的制氢化学反应为: 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热量可以从煤或天然气的部分燃烧中获得,也可利用外部热源。自从天然气大规模开采后,现在氢的制取有96%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和煤都是宝贵的燃料和化工原料,用它们来制氢显然摆脱不了人们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2、电解水制氢

这种方法是基于如下的氢氧可逆反应: 分解水所需要的能量△ Q是由外加电能提供的。为了提高制氢效率,电解通常在高压下进行,采用的压力多为3. 0?5. OMPa。目前电解效率约为50% 70%。由于电解水的效率不高且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利用常规能源生产的电能来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显然是不合算的。 3、热化学制氢 这种方法是通过外加高温热使水起化学分解反应来获取氢气。到目前为止虽有多种热化学制氢方法,但总效率都不高,仅为20%?50%,而且还有许 多工艺问题需要解决。依靠这种方法来大规模制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新能源的崛起,以水作为原料利用核能和太阳能来大规模制氢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其中太阳能制氢最具吸引力,也最有现实意义。目前正在探索的太阳能制氢技术有以下几种: (1)太阳热分解水制氢 热分解水制氢有两种方法,即直接热分解和热化学分解。前者需要把水或 蒸汽加热到3000K 以上,水中的氢和氧才能够分解,虽然其分解效率高,不需催化剂,但太阳能聚焦费用太昂贵。后者是在水中加入催化剂,使水中氢

天然气制氢工艺与技术

天然气制氢工艺与技术 利用天然气制氢,存在成本低,规模效应显著等优点,研究和开发更为先进的天然气制氢新工艺技术是解决廉价氢源的重要保证。天然气作为优质、洁净的工业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天然气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燃料,同时也是众多化工次产品的基础性原料。 天然气制氢就是众多天然气产品中的一种,辽河油田作为全国第三大油气田,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从事油气集中处理企业,我们在油气生产过程中,能够生产出相当规模的伴生干气,对于天然气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推进天然气制氢工艺的开发推广具有更为广泛的实际意义。 1 天然气制氢的选择理论分析 氢作为一种二次化工产品,在医药、精细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氢作为燃料电池的首选燃料,在未来交通和发电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采用传统制氢的方法,如轻烃水蒸气转化制氢、水电解制氢、甲醇裂解制氢、煤汽化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存在成本高、产出率低、人工效率低等“一高两低”的问题。辽河油田在油气生产过程中,有干气、石脑油等烃类资源伴生,采用此类方法生产氢,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而且伴生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利用烃类蒸汽转化即可制成氢,且生产纯度高,生产效率高。 2 天然气制氢工艺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加工过程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芳烃生产。同时,包括天然气开采、集输和净化。在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的高温及催化剂作用下,天然气中烷烃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气经过费锅换热、进入变换炉使CO变换成H2和CO2。再经过换热、冷凝、汽水分离,通过程序控制将气体依序通过装有三种特定吸附剂的吸附塔,由变压吸附(PSA)升压吸附N2、CO、CH4、CO2提取产品氢气。降压解析放出杂质并使吸附剂得到再生. 反应式:CH4+H2O→CO+3H2-Q CO+H2O→CO2+H2+Q 主要技术指标。压力: 1.0-2.5MPa;天然气单耗: 0.5-0.56Nm3/ Nm3氢气;电耗: 0.8-1.5/ Nm3氢气;规模: 1000 Nm3/h ~100000 Nm3/h;纯度: 符合工业氢、纯氢(GB/T7445-1995);年运行时间: 大于8000h。 3、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制氢的全部方法精编

制氢的全部方法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制氢的全部方法 一、电解水制氢 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99.7%以上纯度的氢气。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①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②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的还原剂,③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④油脂氢化,⑤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像北京电子管厂和科学院气体厂就用水电解法制氢。 二、水煤气法制氢 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C+H2O→CO+H2—热)。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CO转化成CO2(CO+H2O→CO2+H2)可得含氢量在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有的还把CO与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用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像北京化工实验厂和许多地方的小氮肥厂多用此法。

三、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 石油热裂副产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 也在有些地方采用(如美国的Bay、way和Batan Rougo加氢工厂等)。 四、焦炉煤气冷冻制氢 把经初步提净的焦炉气冷冻加压,使其他气体液化而剩下氢气。此法在少数地方采用(如前苏联的Ke Mepobo工厂)。 五、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 在氯碱工业中副产多量较纯氢气,除供合成盐酸外还有剩余,也可经提纯生产普氢或纯氢。像化工二厂用的氢气就是电解盐水的副产。 六、酿造工业副产 用玉米发酵丙酮、丁醇时,发酵罐的废气中有1/3以上的氢气,经多次提纯后可生产普氢(97%以上),把普氢通过用液氮冷却到—100℃以下的硅胶列管中则进一步除去杂质(如少量N2)可制取纯氢(99.99%以上),像北京酿酒厂就生产这种副产氢,用来烧制石英制品和供外单位用。

过程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视频教学,本人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似的一面,而且有自身鲜明的特征。通过学习后,本人着意寻找到三条“活路”,激活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一、教学内容突出“活”,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要使课堂有活力,首先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师生角色要变换。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放手让学生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关键是教师以“导演”的角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善于引导,善于启迪,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创新。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课堂场景热火朝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自锻能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2、“教”与“学”的转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磋商,同学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场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这样灵活的教学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场地器材设计“活”,激活课堂,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外,如何安排使用场地器材,也是教师颇费脑筋的事。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场地器材设计,不仅能给学生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激活创新激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场地,营造一个新颖、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更具特色。

水电解制氢装置工艺流程DOC

第三节水电解制氢装置工艺流程 1. 水电解制氢装置的组成 本装置由电解槽、气液处理器、整流装置、控制柜(计算机管理系统)、加水泵、碱箱、水箱等几大部分组成。 2. 工艺流程简介 2.1 气体系统 当电解槽接通直流电源,电解电流上升到一定数值时,电解槽内的水被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来自电解槽内各电解小室阴极侧的氢气和碱液,借助循环泵的扬程和气体升力,进入氢分离洗涤器的分离段(制氢量≥80m3/h 的先进入碱液换热器,然后进入分离器),在重力的作用下氢气和碱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洗涤段,对气体进行冷却、洗涤(制氢量≥175m3/h的无洗涤)和除雾,然后进入贮罐待用(对CNDQ型制氢装置,气体再经过干燥处理才进入贮罐)。

氧气分离过程基本相同。氧气放空或进入贮罐待用。 2.2 电解液循环系统 电解液循环的目的在于向电极区域补充电解消耗的纯水,带走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氧气和热量,增加电极区域电解液的搅拌,减少浓差极化电压,降低碱液中的含气度,降低小室电压,减少能耗等,以使电解槽在稳定条件下工作。 碱液循环量的大小影响槽内小室电压和气体纯度。对于一个特定的电解槽,应有一个合适的循环量。一般槽内电解液更换次数每小时2~4次。在常压电解系统中,通常用自然循环,而在压力电解系统中,因电解装置体积小,管道细,气液流通阻力大,加上电流密度较大,要求电解液更换的次数比较多,采用自然循环难于达到,一般采用强制循环。 碱液在氢分离器和氧分离器中,靠重力作用与氢、氧气体分离后,通过氢氧分离器的连通管汇总,再经碱液过滤器除去机械杂质,然后由碱液循环泵把碱液送入电解槽,形成完整的电解液循环系统。 2.3 气体排空(氮气置换)系统 水电解制氢装置设有充氮口,用于系统的气密检查与开机前的氮气置换。 制氢系统开车后,氢气纯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被送到贮罐(或净化设备),在未达到要求纯度以前的氢气可通过调节阀后的气体放空阀放空。 2.4 原料水补充系统 电解过程中,装置内的原料水一直不停地在消耗,因此,为保证水电解的连续进行,需定期向制氢装置内补充原料水。 水箱中的水通过加水泵分别打入氢、氧洗涤器,然后通过溢流管,注入分离器下部的液相部分和循环碱液一并进入电解小室进行连续电解,同时使电解液中碱的浓度保持在最佳浓度范围。

甲醇制氢工艺简介

---------------------------------------------------------------最新资料推荐------------------------------------------------------ 甲醇制氢工艺简介 甲醇制氢工艺简介1前言氢气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近年来,由于精细化工、蒽醌法制双氧水、粉末冶金、油脂加氢、林业品和农业品加氢、生物工程、石油炼制加氢及氢燃料清洁汽车等的迅速发展,对纯氢需求量急速增加。 对没有方便氢源的地区,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石油类、天然气或煤为原料造气来分离制氢需庞大投资,“相当于半个合成氨”,只适用于大规模用户。 对中小用户电解水可方便制得氢气,但能耗很大,每立方米氢气耗电达~6 度,且氢纯度不理想,杂质多,同时规模也受到限制,因此近年来许多原用电解水制氢的厂家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改用甲醇蒸汽转化制氢新的工艺路线。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甲醇蒸汽转化配变压吸附分离制氢技术为中小用户提供了一条经济实用的新工艺路线。 第一套 600Nm /h 制氢装置于 1993 年 7 月在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首先投产开车,在得到纯度 99.99%氢气同时还得到食品级二氧化碳,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项目于 93 年获得化工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94 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工艺原理及其特点本工艺以来源方便的甲醇和脱盐水为原料,在 220~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和 1/ 30

二氧化碳转化气,其原理如下:主反应: CH3OH=CO+2H2 CO+H2O =CO2+H2 总反应: CH3OH+H2O=CO2+3H2 副反应: 2CH3OH=CH3OCH3+H2O CO+3H2=CH4+H2O H2 CO2 CO CH3OH H2O 73~74%23~24.5%~1.0% 300ppm 饱和 3 3+90.7 KJ/mol -41.2 KJ/mol +49.5 KJ/mol -24.9 KJ/mol -+206.3KJ/mol上述反应生成的转化气经冷却、冷凝后其组成为该转化气很容易用变压吸附等技术分离提取纯氢。 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 600Nm /h 制氢装置自 93 年 7 月投产后,因后续用户双氧水的扩产,于 97 年 4 月扩产 1000Nm /h 制氢装置投产,后又扩产至 1800Nm /h,于 2000 年 3 月投产。 本工艺制氢技术给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应用此技术的企业已近百家,通过几年来的运转证明,本工艺技术成熟、操作方便,运转稳定、无污染。 本工艺技术有下列特点: 1.甲醇蒸汽在专用催化剂上裂解和转化一步完成。 2.采用加压操作,产生的转化气不需要进一步加压,即可直接送入变压吸附分离装置,降低了能耗。 3.与电解法相比,电耗下降 90%以上,生产成本可下降 40~50%,且氢气纯度高。 与煤造气相比则显本工艺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稳定。 煤造气虽然原料费用稍低,但流程长投资大,且污染大,杂质多,需脱硫净化等,对中小规模装置不适用。

制氢的全部方法审批稿

制氢的全部方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制氢的全部方法 一、电解水制氢 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99.7%以上纯度的氢气。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①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②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的还原剂,③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④油脂氢化,⑤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像北京电子管厂和科学院气体厂就用水电解法制氢。 二、水煤气法制氢 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C+H2O→CO+H2—热)。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CO转化成CO2(CO+H2O→CO2+H2)可得含氢量在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有的还把CO与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用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像北京化工实验厂和许多地方的小氮肥厂多用此法。 三、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 石油热裂副产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 也在有些地方采用(如美国的Bay、way和Batan Rougo加氢工厂等)。 四、焦炉煤气冷冻制氢 把经初步提净的焦炉气冷冻加压,使其他气体液化而剩下氢气。此法在少数地方采用(如前苏联的Ke Mepobo工厂)。 五、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 在氯碱工业中副产多量较纯氢气,除供合成盐酸外还有剩余,也可经提纯生产普氢或纯氢。像化工二厂用的氢气就是电解盐水的副产。 六、酿造工业副产 用玉米发酵丙酮、丁醇时,发酵罐的废气中有1/3以上的氢气,经多次提纯后可生产普氢(97%以上),把普氢通过用液氮冷却到—100℃以下的硅胶列管中则进一步除去杂质(如少量N2)可制取纯氢(99.99%以上),像北京酿酒厂就生产这种副产氢,用来烧制石英制品和供外单位用。 七、铁与水蒸气反应制氢 但品质较差,此系较陈旧的方法现已基本淘汰。 八、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 当然,金属必须是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钾,钙,钠不行),可以用镁铝锌铁锡铅。酸不能用硝酸和浓硫酸。 工厂生产方法有: 1、电解水制氢. 水电解制氢是目前应用较广且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水为原料制氢过程是氢与氧燃烧生成水的逆过程,因此只要提供一定形式一定能量,则可使水分解。提供电能使水分解制得氢气的效率一般在75-85%,其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染,但消耗电量大,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电网峰谷差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贮能手段也具有特点。我国水

过程方法介绍

过程方法介绍 2013-11-24 1概述 所谓“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因此,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转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方法要求组织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并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管理,控制各个过程的要素,包括输入、活动、输出和资源等方面,使过程持续有效。由此可见,过程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诸过程组成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过程方法是“过程方法”原则应用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由此形成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图3-1表现了ISO9000族标准中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图3-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此模式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方框中的内容是GB/T19001和GB/T19004两个标准中的四个大的过程,展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内容。 2.圆圈中4个箭头说明了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体现了PDCA螺旋式提升和持续改进的思想。 3.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以及资源一并作为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出是最终产品,产品交付给顾客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将其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反馈给组织的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之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而知,产品实现过程是一个开始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且终止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过程。 4.两条带箭头的虚线说明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与“管理职责”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用一条双向反馈的信息流加以联系。 3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1.系统地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系统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从组织运作的总体角度来考虑可能涉及的所有过程,要求对每一个过程都要进行识别。过程可大可小,一个过程可能再分为多个分过程或子过程。这取决于过程应用的目的、过程的性质、识别过程的原则及希望达到的结果。 2.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 对每个过程的识别包括输入、输出和活动的识别,也包括对活动所需资源的识别。 例如进货检验过程的识别:过程输入为一组待检的物料和检验的标准,输出应为检验的结果,活动为实施一系列测量并判断结果合格与否的检验方法;过程的资源可包括:合格的检验员、检验活动所需的经校准的测量设备以及结果判定所使用的依据文件等。 3.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的相互作用体现在过程之间的联结关系和过程的输出与下一个或几个过程的输入的关系。在过程方法中要求应予以识别和确定这种关系,以便于对过程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 4.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