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丘北县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探究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其中,地膜覆盖和膜下小苗移栽是现代化烤烟栽培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
一、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是种植烤烟的一种现代化种植技术,指在烤烟生长期间,将塑料膜铺在土面上,覆盖住耕作层,使土层保持水土平衡,增加土壤温度,改善生态环境,并可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风沙侵袭,同时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加强光合作用,使体积和质量得到改善,还能提高品质。
地膜覆盖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膜的形状应该尽量规则,不要过于松散或紧绷。
其次,覆盖前,必须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排出土块、杂草和石头等杂质,确保覆膜后的土壤质量最佳;另外,覆盖时要注意膜的均匀性,铺设一定要紧密,避免有摆动,这样能保证覆盖的质量和效果。
二、膜下小苗移栽
膜下小苗是指将烤烟幼苗在苗床上生长到2-3叶期,将苗床上的塑料膜稍稍撩开,将每个小苗夹在塑料膜与土层之间,然后进行移栽。
在烤烟保育时期,由于存在气候不稳定的因素,小苗生长不如预期,因此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能够使烤烟幼苗得到保护,有效的提高烤烟的成活率、发芽率,同时也可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膜下小苗移栽,首先要做好苗床的建设,确保苗床的土质松软,排水通畅,温度适宜;其次,选择合适的小苗进行移栽,要求小苗生长健壮,茎秆略粗,叶片色泽嫩绿;在移栽时应注意移栽的深浅,将根部固定在适当的深度,尽量使根系与接地的土壤接触面积增大,加快根系生长和发育。
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探究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栽培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烤烟移栽时使用地膜覆盖,加速土壤热量的积累和提高土壤温度,从而促进烤烟早熟熟。
本文将对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烤烟的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技术原理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在烤烟移栽时使用地膜覆盖,加速土壤热量的积累和提高土壤温度,从而促进烤烟早熟熟。
烤烟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而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土壤温度升高,并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烤烟的生长,增加产量。
二、技术步骤1、地面处理:选择烤烟生长较好的土地,进行杂草清除和翻耕,使土壤松软、肥沃。
2、地膜铺设:在移栽前1周,进行地膜铺设,铺设地膜的目的是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促进幼苗生长。
3、小苗移栽:选择生长健壮的烤烟小苗,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注意移栽深度,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避免幼苗受伤。
4、管理栽培:移栽后应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幼苗早熟、长势壮健。
三、技术优势1、提高土壤温度: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促进幼苗早熟、长势壮健。
2、减少水分蒸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损失。
3、增加产量: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烤烟生长,增加产量。
四、技术应用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已经在一些烤烟种植区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大面积的实际应用中,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利于地膜的再生利用,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栽培效率。
五、技术展望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地膜的再生利用需要解决,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地膜覆盖技术的经济效益。
2012烤烟湿润育苗技术试验示范方案近几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育苗阶段空气和土壤温度较低,育苗期阴雨天气多,光照少,气温低,地温回升慢,极不利于烟苗早生快发,致使烟苗生长缓慢,成苗慢,壮苗率不高,对培育壮苗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烤烟湿润育苗技术是近年来针对漂浮育苗技术在早春烤烟播种时节由于气温本来就相对较低,再加上水分的吸热作用导致营养液温度比气温明显偏低,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的问题而试验采取的育苗新技术。
该育苗技术继承了漂浮育苗技术和托盘育苗技术两种育苗方式的优点,具有烟苗素质高,根系发达,无还苗期、生长势强,操作简便,成本与漂浮苗相当、较好解决下部叶偏薄的问题、抗性增强、先天病害少、易运输、易推广、有利于我市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烤烟生产季节的科学安排等优点,是今后烤烟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克服和缓解低温对烤烟育苗的不利影响,确保烤烟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开展烤烟湿润育苗技术研究示范。
一、示范地点与面积二、示范材料1、育苗棚:自制或钢架中棚;2、烤烟品种:3、湿润育苗水盆(规格:3盘);4、育苗托盘三、湿润育苗示范措施1、育苗场地的选择①、育苗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靠近洁净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排水方便,远离村庄、烤房等建筑物50米以上,上年未种过烟草以及十字花科作物等无污染源的场地。
四周无污染,便于建立标准育苗拱棚群。
每亩大田种植面积需准备苗床3.5-4平方米,床地有效利用面积2.3平方米/亩(漂浮育苗1.5平方米/亩)。
②、育苗棚的搭建:棚膜选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厚度为0.1±0.02mm)。
标准化棚的规格为:长22.4m、宽5.7m、高2.2m(棚膜长宽为28.0m×9 m)。
两头留规范的小拱门用于通风透气和管理人员进出育苗棚,门高1.7米,宽0.7米。
在棚外的四周挖一条深10cm、宽20cm的排水沟。
③、苗床准备与营养池制作:A、凸形苗床畦:在棚内中间挖一条深5cm、宽40cm的走道。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关键点
烤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烤烟需要适宜的移栽技术。
在移栽过程中,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烤烟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在烤烟生长的早期,将小苗从育苗盘中取出,放入一层覆盖在地面上的透明薄膜下,然后通过排水孔排放过多的水分,使小苗缓慢适应室外环境,以达到良好的移栽效果。
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在移栽前,需要准备好具备良好透气性
和排水性的土壤,并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为烤烟的生长提供养分。
此外,还要准备好移栽用的育苗盘和移栽工具。
2. 移栽时的操作技巧:在移栽过程中,需要轻巧地将小苗从育
苗盘中取出,并将其放入覆盖在地面上的透明薄膜下。
同时,要适时地排放过多的水分,以帮助小苗适应室外环境,避免受到伤害。
3. 移栽后的管理:移栽后,需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以
促进小苗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小苗进行适当的修剪和除草,以保持其健康生长。
总之,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烤烟移栽方法,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掌握好上述关键点。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使烤烟在移栽后快速恢复生长,为丰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 1 -。
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探究烤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对于烟农来说,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让烟农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要对烤烟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进行一番探究,希望能够为烤烟种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地膜覆盖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地膜覆盖是一种常见的农田覆盖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的生长。
对于烤烟来说,地膜覆盖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烟苗的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同时还可以减少烤烟生长期间的杂草对作物的竞争,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
二、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操作方法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指在地膜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烟苗的移栽。
这项技术需要烟农们在烟田里进行操作,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1. 土壤准备:在进行膜下小苗移栽之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
翻耕烟田,整平土壤,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保证烟苗能够健康地生长。
2. 移栽小苗:选择健壮的、生长良好的烟苗进行移栽,同时注意将病虫害严重的苗子剔除。
在移栽时,需要将烟苗移栽到地膜下面,然后在烟苗周围进行覆土,使烟苗能够牢固地生长在土壤中。
3. 管理养护:进行完小苗的移栽之后,需要对烟田进行适当的管理养护。
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需要施肥的烟田,也需要及时施肥,保证烟苗的生长和发育。
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烟苗移栽技术,有着一些明显的优势。
膜下小苗移栽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烟苗的成活率,减少因缺水造成的烟苗死亡情况;膜下小苗移栽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烟叶的品质;膜下小苗移栽也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术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是充分利用光、温、气、水、肥、土等自然资源和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以解决前期低温、干旱而影响大田移栽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也是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大田生产期前移,避开病虫害高发病高峰和烟叶成熟期低温,早成熟,早采收,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于云南烟区发生连旱,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作为一项抗旱节水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
现就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作用、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
一、烤烟膜下移栽的主要作用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增温保墒。
膜下小苗移栽,可以保墒和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烟苗移栽成活,防止低温或霜冻伤害烟苗,有效解决烟区春季低温或干旱对大田移栽造成影响的问题。
2.改善土壤结构。
可以防止板结,提高肥料利用率,增进肥效,减少肥料施用量。
3. 调整移栽期。
由于采用小苗移栽,移栽期可提前15天左右,成熟采收期也相应提早10天左右,这样,就便于调节大田移栽时间,克服移栽期及采收期的不利气候因素。
4. 提高移栽成活率。
移栽后烟苗成活率较自然气候条件下常规移栽提高30%左右,缓苗期短,还苗快。
5. 节水抗旱。
从移栽至第一次追施提苗肥,通常不需要再浇水,较常规方法节约用水量50%以上,不仅可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抗旱效果明显。
6. 促烟叶快长早熟。
充分利用光能、热能,促进烟株早发快长,烟叶在最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充分成熟,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7. 趋利避害。
由于较传统移栽期提前2周以上,避开烟叶病虫发生高峰期,减轻病虫危害,同时抑制杂草生长,增强烟株的抗逆能力。
8. 提高产质量。
调查表明,膜下小苗移栽,有效叶可增多1~2片,烟叶产量和产值较常规提高20%左右。
烤后烟叶中上等比例高,烟叶钾离子含量较高,且组织较松软。
二、烤烟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术(一)培育小壮苗1. 壮苗标准个体烟苗:茎高5~8厘米,叶色绿,茎围1.5厘米以上。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关键点烤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对于烤烟的种植来说,小苗移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栽方法,它可以提高烤烟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关键点。
选择适宜的地块是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关键。
烤烟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
同时,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和发育。
烤烟膜下小苗的培育也是关键。
在移栽前,需要提前培育烤烟小苗。
培育小苗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保证小苗的营养充足。
同时,要控制好灌溉的水量和频次,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小苗过湿或过干。
第三,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时间也是关键。
一般来说,烤烟的最佳移栽时间是在春季早期。
这个时候的气温适宜,有利于小苗的生长和根系的伸展。
在移栽前,要提前准备好地块,清除杂草和翻耕土壤,为小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方式也是关键。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采用覆盖膜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小苗的生长。
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将小苗根系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气候和风力对小苗的影响。
同时,要控制好移栽的深度和密度,保证每株小苗的生长空间。
第五,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后的管理也是关键。
移栽后,要及时给予小苗适量的灌溉和施肥,保持土壤湿度和营养的平衡。
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烤烟的健康生长。
总结起来,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关键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地块、培育健康的小苗、控制移栽的时间和方式,以及移栽后的良好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关键点,才能保证烤烟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因此,研究和推广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丘北县烤烟新品种示范试验摘要品种是影响烤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丘北县烟草分公司于2012年开展了新品种NC7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NC71大田生育期比对照K326略短4 d 左右;NC71叶片数比对照K326多2.2片,但其单叶重较对照K326轻8.24%,产量较对照K326低;NC71和K326发病情况差异不大,均低度感染青枯病、黑胫病、TMV等;NC71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高于对照K326,但产值低于对照K326。
关键词烤烟;新品种;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云南丘北;2012年烤烟品种是“原料保障上水平”的基础。
为防止烤烟品种的单一化,进一步增强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满足卷烟工业原料需求,2012年丘北县开展了烤烟新品种示范试验,旨在了解新品种在文山烟区的适应性,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位于丘北县曰者镇荣华农场。
试验面积3.33 hm2。
示范点海拔1 450 m,年降水量1 012.2 mm;相对湿度76%;日照时数1 904.8 h;适生类型是最适宜区。
地理位置为:东经104°08′376″,北纬24°15′200″。
土壤养分情况:含有机质61.95 g/kg、速效氮210 mg/kg、速效钾26.8 mg/kg,pH值7.10。
供试烤烟品种为NC71和K326。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计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K326作对照(CK)。
2月8日播种;58~61 d成苗;4月13日移栽。
基肥使用复合肥(8-15-22),追肥使用复合肥(15-0-33),氮磷钾配比(N∶P2O5∶K2O)为1∶1∶3,叶面喷施钾肥3次,确保氧化钾不少于270 kg/hm2,基肥、追肥比例为6∶4,追肥于移栽后20 d内一次性追完,中耕除草3次。
各项农事操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预整地时用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1次;4月13日移栽时在定根水中放入甲霜灵锰锌进行灌根,5月4日喷淋茎基部1次,防治两黑病,4月26日、6月10日用宁南霉素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病毒病2次,5月20日、28日用青枯灵、农用链霉素防治青枯病,5—6月针对气候斑、炭疽病等叶斑病用甲基托布津防治[1-3]。
2012年丘北县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研究摘要烤烟小苗膜下移栽能避开农忙时间,省工降本。
丘北县烟草分公司于2012年开展了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膜下烟生育期较常规移栽烟生育期提前5~10 d,且经济性状优于后者;苗龄40 d烟苗进行膜下移栽效果最佳;膜下移栽后,以10 d 左右破膜为宜;膜下移栽时基肥约占施总氮量的1/2为佳。
关键词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云南丘北;2012年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22-02
小苗移栽减少了剪叶环节、降低烟苗带毒风险、缩短烟苗后期管理、降低育苗成本、可错开农忙时间进行移栽,避开常规移栽前期的低温冷害,促进烟株早发快发[1-2]。
为探索小苗膜下移栽在文山烟区的适宜性,丘北县2012年开展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专题试验研究,旨在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民委水沟坝片区,试验面积为3 333.33 hm2,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
试验材料:育苗盘为162孔盘,黑色地膜规格为1 100 mm×0.006 mm。
供试烤烟品种为主栽品种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设4个处理,分别为:苗龄30 d移栽(a1);苗龄35 d移栽(a2);苗龄40 d移栽(a3);以常规苗膜上移栽作对照(ck1)。
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2.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3]。
设4个处理,分别为:移栽10 d 后破膜(b1);移栽15 d后破膜(b2);移栽20 d后破膜(b3);以常规苗膜上移栽作对照(ck2)。
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2.3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设4个处理,分别为: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3,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c1)。
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2,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c2)。
移栽时将基肥全部施完,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完(c3)。
以常规苗膜上移栽,移栽时将基肥全部施完,用复合肥75~150 kg/hm2对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作对照(ck3)。
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2月17日完成播种,采用一段式漂浮育苗法进行育苗。
移栽时间、破膜时间及施肥量等根据试验方案进行不同处理。
烟苗进入团颗期后,严格按照《文山州2012年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实施
方案》及试验方案要求进行管理操作。
1.4 调查内容
调查记载各小区烟苗的移栽成活率、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等,通过对各小区单独采烤,统计测量各小区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并详细记录[4]。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成活率
2.1.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从表1可以看出,4种处理中以处理a3(即苗龄40 d)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7.8%。
处理a1(即苗龄30 d)和ck1移栽成活率仅为92.2%。
用spss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处理a3和处理a1、ck1成活率之间呈显著差异。
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苗龄越长,烟苗发育越充分,其抗逆性也越强,故成活率大小顺序为:处理a3>处理a2>处理a1。
而ck由于烟苗直接裸露在地表,易受高温干旱或虫害影响,使其成活率较低。
2.1.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b1(即移栽10 d后破膜)成活率最高,达到94.4%。
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天气温度较高,特别是地膜与土墒的密闭内温度可高达50~60 ℃,烟苗在膜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其根系活力已足以应对膜外不利条件,此时若不及早破膜,则会出现烟苗烧伤甚至烧死等情况。
故处理b3(移栽20 d后破膜)和ck2成活率较低,仅为91.1%。
2.2 主要病害
2.2.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从表3可以看出,就各病种而言,不同苗龄移栽处理烟株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但总体来看,处理a2和处理a3病株率较低,而处理a1和ck1病株率达到处理a2和处理a3 2倍,特别是处理a1黑胫病病株率达到1
3.3%,这可能是由于处理a1在团棵期受到干旱影响或其烟株生育期和病害发生高峰期重叠的原因。
2.2.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破膜时间烟株病株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处理b1病株率最低,仅为6.7%,处理b3病株率8.9%,处理b2病株率达11.0%,以ck2病株率最高,达12.2%。
2.3 生育期
2.3.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从表5可以看出,提前移栽烟苗生育期较ck1大幅度提前。
当ck1烟株进入团颗期时,处理a1已经进入现蕾期,处理a2和处理a3也进入了旺长期。
ck1烟株于7月10日封顶时,其余处理均已开始采收。
此外,3种处理移栽时间比正常烟株提前20~30 d,但其终采期只提前了5~10 d,说明正常烟株大田生育期较小苗膜下烟缩短。
2.3.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不同施肥处理移栽期均为4月4日。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c2和处理c3采收结束时间为8月6—7日,早于处理c1,ck3终采期最晚,为8月23日。
处理c1采收稍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移栽初期氮肥施用量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烟苗生长
发育需要,从而导致其以后各生育期均晚于处理c2和处理c3。
2.4 成熟期植物学性状
2.4.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从表7可以看出,处理a2(苗龄35 d)和处理a3(苗龄40 d)的株高、茎围和节距均优于处理a1(苗龄30 d)和ck1,与成活率和病株率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2个处理的烟株生长势较强。
2.4.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对烟株植物学性状无显著影响。
处理c1虽然生育期较处理c2和处理c3延迟,但其株高、茎围等指标与处理c2和处理c3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与施肥总量相关,而与基肥、追肥施用比例无明显相关。
2.5 产值与产量
2.5.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
从表9可以看出,不同苗龄移栽处理中,以处理a3(苗龄40 d)经济性状最好,其产量、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余处理,产值达到51 73
3.51元/hm2。
处理a2
经济性状次之,处理a1产值最低。
2.5.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从表10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中,处理c2(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2)经济性状最好,其产量与处理c3无显著差异,但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余处理,产值达到47 89
3.59元/hm2。
处理c1和ck3产值较低,仅为43 59
4.43元/hm2和44 150.37元/hm2,说明虽然其叶长、叶宽、株高等农艺性状与
处理c2无显著区别,但可能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烟生育期较常规移栽烟生育期提前,且经济性状优于后者;苗龄40 d烟苗进行膜下移栽效果最佳,其移栽成活率、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其余处理;膜下移栽后,以10 d左右破膜为宜,可有效提高烟苗成
活率;膜下移栽时基肥约占施总氮量的1/2为佳,烟苗经济性状优于其余处理[5-6]。
4 参考文献
[1] 李迪,张林,左学玲,等.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配套技术及应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1999(10):38-39.
[2] 周宽余,卢志俊.旱地烤烟膜下移栽效果研究[j].山西林业科学,1998,26(4):85-87.
[3] 刘文涛,魏代福.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对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74,77.
[4] 孔银亮,韩富根,沈铮,等.小苗膜下移栽对烤烟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及致香物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6):47-52.
[5] 李哲清,吴麟荣.宜君塬区烤烟膜下移栽期与施氮量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96(6):25-26.
[6] 惠安堂,严自斌.烤烟膜下移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陕西
农业科学,1993(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