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与真菌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630.00 KB
- 文档页数:35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虽然它们都旨在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但在检测原理、适用范围、结果解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不同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G 试验。
G 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
真菌细胞壁中的(1,3)βD葡聚糖在人体受到真菌感染后会释放进入血液及其他体液中。
检测方法通常是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等体液样本,通过特定的试剂和仪器来测定其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
G 试验具有较广泛的检测范围,几乎能覆盖所有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毛孢子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G 试验不能区分具体的真菌种类,也就是说,它只能告诉医生患者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无法明确是哪一种真菌导致的感染。
在临床应用中,G 试验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于那些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G 试验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真菌感染,从而尽早开始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此外,G 试验还可用于监测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如果治疗有效,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然而,G 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某些情况可能会导致 G 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比如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血液制品(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使用某些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手术中使用纱布等。
另外,一些细菌感染(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会引起G 试验结果的升高。
假阴性结果则可能出现在真菌感染的早期,真菌释放的(1,3)βD葡聚糖量还未达到检测阈值,或者患者感染的真菌细胞壁中(1,3)βD葡聚糖含量较低。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 GM 实验。
GM 实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这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特异性成分。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β-D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人体血浆中(1-3)-β-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1-3)-β-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 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 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
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
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内毒素指标达医疗级别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当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
它们对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这两种实验在原理、适用范围、检测结果的解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G 试验。
G 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细胞壁的成分——(1,3)βD葡聚糖。
真菌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和体液中。
当人体受到真菌感染时,血液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会显著升高。
G 试验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等。
而且,不仅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具有诊断价值,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重症感染等疾病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G 试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检测方法上,G 试验通常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光度测定法。
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便,能够快速得出检测结果。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 GM 实验。
GM 实验检测的是血清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在曲霉菌感染的早期,就可以释放到血液中。
GM 实验主要用于诊断曲霉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对于其他真菌感染,GM 实验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GM 实验的检测方法也多为酶联免疫吸附法,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食用某些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那么,G 试验和 GM 实验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区别呢?从检测的真菌种类来看,G 试验能检测多种真菌,而 GM 实验主要针对曲霉菌。
从适用人群来说,两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都很重要,但G 试验的适用范围更广一些。
在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G 试验阳性并不一定能确诊真菌感染,因为某些细菌感染、血液透析、使用某些生物制剂等情况也可能导致 G试验假阳性。
真菌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感染诊断一、概述经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原成分, 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其它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两者存在相关性;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代谢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或其它体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对其清除;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它在血液及无菌体液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视为IFI深部真菌感染的标志;二、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IFI也日益成为导致骨髓及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AIDS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居高不下;对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用药治疗;常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培养”可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但其培养方法耗时长4-7天,不适宜用作早期诊断;并且,随着光谱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得培养的阳性率极低;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也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差,往往对某一疑似真菌感染患者要作多种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既费时又不经济,而且当所用药盒的抗原谱或抗体谱不全时也极易造成漏诊;对一些以往接触过相应真菌抗原的个体,作抗体检测时还会出现阳性反应,因而对抗体的检测往往要求作动态观察才能作出诊断,期末属性较差;有研究报道血清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时明显升高,将其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虽然检测1-3-β-D葡聚糖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但也可能转化为一种优势;因近年来,一些罕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也可引起深部感染,这就要求一种能迅速确定有无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因系统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抗菌谱较广,且不因真菌种类而异,当检测到标本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较高时,可给予以系统治疗,不必耗时等待鉴定出种属,否则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并且,相关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水平在确诊IFI患者的血清中出现持续升高,而随着药物的使用,对药物敏感者可很快出现1-3-β-D葡聚糖水平下降及转阴,而药物治疗无效人群1-3-β-D 葡聚糖值无明显改变;因此,1-3-β-D葡聚糖可以用来判断药物的疗效,以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进行药物种类及剂量的调整;通过对人体体液进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可帮助判断人体是否已被真菌感染;对高危患者的样本进行连续分析,可为临床检测提供入侵真菌的量值或阴性预示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查方法,对提高病人治疗治愈率和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以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目前,临床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方法主要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各种真菌PCR测定,是诊断IFI的微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但传统真菌鉴定方法都因周期长、血培养率低而难于快速诊断;研究者也逐渐将早期诊断的注意力转向建立血清学方法来检测真菌菌体成分或代谢产物,如测定白念珠菌的甘露聚糖、烯醇化酶、D-阿拉伯糖醇等;鉴于深部真菌感染时,经吞噬细胞处理,菌胞壁降解成分大量入血,90年代初,有学者建立了以检测血浆或血清中真菌胞壁成分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和1-3-β-D葡聚糖抗原1-3-β-D-gluean,BG的含量, 用于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迅速、简便,并能提示抗真菌药物治疗;BG检测也称G试验是一种新的真菌抗原检测方法,主要由以下研究机构开展,日本东京Wako 纯化学研究所,Seikagaku Kogyo公司,Ma-ruha公司和美国Cape Code协会;其中Cape Code 协会研制的Fungitell试剂盒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血液病、肿瘤等免疫受损的患者IFI 的诊断;BG是酵母和丝状真菌细胞壁的多聚糖成分,作为真菌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原核生物、病毒和人体细胞都不存在这种多聚糖;因此,它在血液及无菌体液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视为IFI的标志;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G的比色法检测试剂盒已广泛用于临床;美国FDA已于2003年批准该试验用于可疑IFI患者血清定性检测;2008年欧洲肿瘤研究治疗组织EORTCIFI合作组IFICG和国家过敏及感染类疾病研究NIAID真菌病研究组MSG将G试验结果列为诊断IFI的诊断标准,但试剂盒必须是FDA认证的;国外多个研究中心为评估该试验的特性已做了大量的回顾性调查,证实其敏感度、特异度及临床一致性均较好;编辑: gaowei2010 来源:。
真菌1-3-β-D葡聚糖、内毒素检测
---初步实现深部真菌感染和败血症早期诊断
检测原理︰免疫比浊法。
检测范围︰1-3-β-D葡聚糖可以检测出无菌体液中除隐球菌、接合菌以外的所有真菌感染;
内毒素可以检测无菌体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可能引起的感
染。
实验特点︰早期、快速(4小时)、定量检出患者标本的真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含量。
适用标本︰血液、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液和中段尿等无菌体液标本。
结果判断︰1-3-β-D葡聚糖、内毒素<10pg/ml 阴性
10--20pg/ml 观察
>20g/ml 阳性
临床意义︰阴性结果即标本中无真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生长;处于观察期的患者,需要再次采取标本实行检测;阳性结果标本,
推荐连续检测2次,结果皆为阳性者结合临床具有初步
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1.由于此实验要求严格的操作技术水平,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各科室的配合,请注意无菌操作。
2.此实验需要专用的无热原试管或尿杯,各科室如需要请
到检验科领取。
3.本实验不能报告药敏结果,故建议和培养一起进行。
4.标本采取后应立即送检,推荐科室专人送检。
5.应用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外科使用含葡聚糖的纱布、输注入白蛋白或丙球、肠道受
损导致病原菌移位的患者标本(儿科病人),易影响结果
造成假阳性,望临床科室注意;
6.为了更快、更准确的给临床发送有效的检测结果,请各
科室于每天上午10:30前将标本送于检验科,望各科室
配合,谢谢合作!
7.本科室承诺保证结果的及时报告,网络报告和电话通知
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