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节拼组图形的周长
- 格式:pptx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2
一、概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其周长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计算其周长。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是一个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其特点是相对较长的两边和较短的两边。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将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加和。
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2 × (长 + 宽)。
2.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2 × (5 + 3) = 2 × 8 = 16 厘米。
三、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其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相对简单。
1.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4 × 6 = 24 厘米。
四、巩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
1. 练习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为7米,宽为4米,求其周长。
2. 练习题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求其周长。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五、教学方法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1. 示范演示: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数学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互动讨论:老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游戏活动: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最新3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知识点复习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规则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预设:多了2条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