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美育的意义议论文600字美育的意义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美术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育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和知识,更是通过学习艺术作品,欣赏美的源泉,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过程。
美育虽然不是所有人的必修课,但它能在人们的成长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人类的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它需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更加深化和丰富。
美育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也会促使人们主动寻找美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学习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可以使人不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追求美的能力。
拥有审美情趣的人,对于社会上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能够更加敏感和感悟,从而增加人生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其次,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而美育正是通过培养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在美育课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模仿艺术作品,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表达。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艺术创作的水平。
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也能够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应用,帮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更加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再次,美育能够培养人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美育课程则是培养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
比如,在绘画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内心世界。
通过美育的学习,学生们会明白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是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的,从而提高了他们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同时,美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使他们更懂得欣赏他人的作品,并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美育能够培养人的美德和人文素养。
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的媒介,能够传递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美育课程,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摘要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和审美创造力。
本文通过分析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创造力激发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美育;幼儿教育;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创造力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家长们不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更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从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育与幼儿认知发展美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观察力: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幼儿需要观察颜色、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从而提高观察力。
2. 培养想象力:艺术活动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幼儿可以自由发挥,这有助于培养其想象力。
3. 促进创造力:艺术创作是一种创新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幼儿可以锻炼自我表达和创造力。
4. 增强记忆力: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形象和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幼儿可以提高记忆力。
美育与幼儿情感培养美育在幼儿情感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1. 陶冶情操:艺术作品具有情感传达的功能,通过欣赏和创作,幼儿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情操。
2. 缓解压力: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释放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缓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3. 培养同理心: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欣赏和分析,幼儿可以培养同理心。
美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美育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1. 合作精神: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自信心:通过艺术创作,幼儿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育的意义论文1500字左右美育的意义引言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美育的定义、美育的目标与意义以及美育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美育的重要性,并举例论证其意义,旨在唤起公众对美育的重视与关注。
一、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对艺术及其表达方式进行认知、理解与鉴赏的过程。
美育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并创造美。
二、美育的目标与意义1. 培养审美能力美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注重艺术教育,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美丽的艺术作品,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审美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审美能力的提升使他们能更好地辨别美与丑,提高对生活的品味和质量。
2. 增强创造力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有机会进行自由发挥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想象力,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潜能。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3. 建立人文关怀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艺术和文化的敏感性,进而建立起对人文关怀的态度。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这种人文关怀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情感的人。
三、美育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1. 对个体的影响美育对个体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首先,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感,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其次,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雅的情感和品位,使他们更加懂得欣赏美,追求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美育的意义和价值论文美育的意义和价值导言: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本文将从美育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培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阐述美育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美育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意义美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感受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敏感和理解艺术、生活以及自身之间的关系。
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等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通过美育,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感知美的敏感性,进而提升个体对于美的判断和欣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观众,更是创造者。
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美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平台,在艺术创作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和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美育对学生情感培养的意义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品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艺术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感受、表达和理解各种情感。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在美育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
通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体验,学生能够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合作等社交技能。
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这种情感鉴赏能力不仅对于提升学生审美品味和品鉴能力有帮助,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情感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育议论文美育议论文(精选2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育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育议论文篇1美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审美和娱乐,我认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们不仅要认可美育,还要将其贯彻到底。
何为美育?美育不是闲暇时刻的消遣,也不是娱乐至上风气的产物,更不是给门面挂彩的市侩涂料。
美育是飘扬在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是寄留在色彩和线条上的滚烫的思绪,是石像和浮雕谱写的传承千年的神话。
美育,是绘画在心灵,歌颂在精神,雕塑在风骨的人生之歌。
一棵小草,有人冷漠习以为常,有人从中看出了三千世界的春华秋实,这何尝不是美育的作用?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就如犹太人从小舔过涂着蜂蜜的书籍,知道书是甜的,有许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放古典音乐称为胎教。
试想,在《巴赫小舞曲》和《致爱丽丝》中成长的胎儿,是否会对音乐更加敏锐?心思更加细腻灵动?美育无用之说,实属可笑。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美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悠闲自在的清新,纯净平和的相思,战火纷飞的铁骨乃至世道不公的哀寞,越来越被这个物质日益充足而精神逐渐干涸的社会所接受,甚至于雕刻与数学建模,音节与起承转合都有了不可言说的情分,美育从来不是教育中的鳏寡孤独,而是上知天文地理下见人生百味的金玉满堂。
钱学森说过,音乐艺术给了他在数学领域思考中莫大的助力,美育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在画展中一略江山奇观,岂不美哉?让自己的遐思追溯在诗画的色彩,岂不乐哉?将自己的心灵置于春秋笔法下,岂不快哉?而事实不然,人们忽视了重要的美育,画展成为功利的名廊,美术课被应试课程取代,人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周而复始——做出这种行为,不更是体现了美育的缺失,只有坚持美育的认可,保证美育的地位,人们才会在无趣和麻木中苏醒。
美育教育论文(一)引言:美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美育教育的定义、意义、实施方法、成效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五个大点进行探讨。
正文:一、美育教育的定义1. 美育教育的概念和内涵2. 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3. 美育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性4. 美育教育的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联系二、美育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5.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与人格教育的关系三、美育教育的实施方法1. 综合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2. 艺术作品欣赏与创作指导3. 专业艺术教育与学科融合4. 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5. 美育教育的跨学科合作与多元化表达方式四、美育教育的成效评估1. 美育教育成效评估的重要性与难点2. 美育教育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3. 美育教育成效评估工具的研发与使用4. 美育教育成效评估的方法与过程5. 美育教育的成效评估与追踪研究五、美育教育面临的挑战1. 教育制度和政策的问题2. 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不足3. 学生兴趣和态度的影响4. 社会评价和认可的问题5. 国际比较和合作的需求总结:美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素养。
在实施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达到教育目标,并且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
然而,美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着重关注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
美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美育的意义引言:美育,即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够让他们体验艺术的美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点1:培养审美情趣美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风格,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品味。
有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敏感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将这种美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论点2:提升艺术修养美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对艺术的知识、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一些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得以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论点3: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美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绘画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它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纸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世界。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还能够培养出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想象力的发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这样的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结论:美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艺术专业人才,更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通过艺术的启迪和熏陶,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情趣、有修养、有创造力的人。
探讨幼儿美育的专题论文摘要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幼儿美育的理念、实践方法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幼儿美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美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美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美育的理念、实践方法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幼儿美育的理念1. 全面发展理念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更是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理念强调,美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领域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体。
2. 个性化理念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美育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审美个性和创造力。
3. 情境化理念幼儿美育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幼儿美育的实践方法1. 游戏化教学方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美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创造美。
2. 情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通过创设丰富的审美情境,引导幼儿发现美、体验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3. 多元化评价方法幼儿美育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既要关注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幼儿在美育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合作精神。
幼儿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美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美育可以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3. 塑造幼儿的健康心灵美育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幼儿的乐观情感,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美育论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美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美育的重要性,美育的内涵与功能,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开展有效的美育教育。
一、大学美育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美育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具体而言,大学美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美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比如,音乐可以与数学相结合,绘画可以与科学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美育的内涵与功能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功能。
在大学美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欣赏: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2.艺术创作: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
3.艺术教育: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跨学科交叉:美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学美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为了在大学中开展有效的美育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开设多样化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机会。
美育议论文美育谈论文1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
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妙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
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育浇灌,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育是个人之福。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美好。
"拥有审美力量,就拥有了觉察美的眼睛,就能够擅长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
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伴侣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奇怪,"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伴侣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美好感?结果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存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行能具备成就高校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
因此,个人的成果系于美育培育之上。
加强美育培育是国家之福。
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
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
"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育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现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养,抹黑大国形象。
浅谈美育
摘要: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文通过幼儿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关键字:教育发展审美提高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重视美育教育。
一、幼儿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
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
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
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幼儿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
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
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
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
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
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二、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
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
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幼儿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
首先以基础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其次,教
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幼儿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
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