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9
珠一凹陷古近系复杂断裂区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明;肖张波;易浩;何雁兵;赵越
【期刊名称】《华南地震》
【年(卷),期】2024(44)1
【摘要】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一凹陷古近系复杂断裂区域是油气运聚和成藏的有利区带,勘探潜力巨大。
但古近系地层埋深大,横向速度变化快,存在地震成像不清的问题,且复杂断裂区地震波反射路径复杂,成像更加困难,严重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进程。
通过采用高精度宽频处理技术,提升地震中低频段信号的反射质量;然后引入地质约束速度建模,采用基于稳定低频信号模型的高精度速度反演,改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提升了古近系复杂断裂区成像质量。
【总页数】7页(P25-31)
【作者】张明;肖张波;易浩;何雁兵;赵越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成像测井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勘探中的应用
2.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
3.渤海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技术研究——以辽中凹陷W油田为例
4.深拖平缆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技术在古近系复杂构造区的应用
5.渤海旅大X构造区古近系近源扇体保真成像技术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储层预测——以惠州凹陷古近系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储层预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储层预测,可以确定勘探区域内存在的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而层序地层学是一种对岩石储层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方法,可以对储层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从而判断储层的质量、容积和分布。
惠州凹陷是一个岩石油藏富集的重要区域,其古近系储层的预测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选取了惠州凹陷古近系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手段,探究储层预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惠州凹陷古近系储层的质量、容积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方法,为该区域的储层预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分析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地质背景和储层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的储层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具体工作包括:1. 研究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储层特征,包括沉积环境、沉积物类型、储层岩性和脆性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2.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的储层进行分析和描述。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是一种结合测井资料和储层地质特征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储层进行准确的刻画和分类。
3.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结果,对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储层进行预测和评价。
利用储层预测的方法,对储层质量、容积和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本文将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方法,对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储层进行深入分析和描述,从而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区域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吴艳婷;邓宏文;芮志锋;谢清惠;杜家元;丁琳【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油气资源丰富,珠江组作为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层段,是该区增储上产的主力产层.在充分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地区珠江组各级次层序界面特征,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工区内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根据三级层序内部不同类型的水进界面进一步细分为21个四级层序.通过井-震对比,建立了工区内珠江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揭示了各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对今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07【总页数】6页(P111-116)【关键词】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珠江组;惠州凹陷西区;珠江口盆地【作者】吴艳婷;邓宏文;芮志锋;谢清惠;杜家元;丁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TE121.3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整体处于大陆架背景,发育(潮汐)三角洲、滨岸与浅海陆架三大沉积体系,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多期三角洲的推进、退缩,在垂向上叠置,与水进期的泥岩构成了多套储盖组合,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区。
在该区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构建一套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能够提高预测储集层和隔层的准确性,为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预测提供有利工具[1—3]。
前人在珠江口盆地作了一系列层序划分及对比工作。
秦国权[4]将珠江口盆地自36Ma至今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23个三级层序,其中珠江组分为2.5个三级层序。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郑丹;徐思煌;尚小亮【摘要】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6页(P372-377)【关键词】泥岩;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新生界地层;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郑丹;徐思煌;尚小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2沉积物压实是全球含油气盆地内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1]。
首先通过对泥岩压实曲线分析,可以掌握泥岩压实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压实历史,推断地下流体压力的分布现状和演化[2]。
其次,通过对砂泥、岩压实曲线匹配程度研究,可以判断现今欠压实带是否具有高压,当存在高压时,还可以用等深度法计算其压力大小[3]。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摘要】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2.5%.深层岩样的平均面孔率在9.1%.次生孔隙的发育大大提高了深层砂岩的储集性能,其成因主要是有机酸对砂岩骨架颗粒和基质组分的溶解作用.有机酸参与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范围主要为3500~4200m,物性相对较好;4200~4500m仍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但由于晚期的再胶结和压实作用,孔隙度总体明显下降.恩平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上,珠海组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岸砂体.【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3【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惠州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次生孔隙;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作者】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作者单位】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华北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1],是南海东部海域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
先前的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的新近系,而对深层的古近系只是兼探,虽偶有发现,但尚未专门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古近系的埋深较大和担心储层的风险。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勘探难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向深层进军正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必然和热点[2-3],南海也是这样。
惠州凹陷地层压力特征及演化史
张洋;陈景阳;王柯;黄胜兵;吴娟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16(023)003
【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地层压力场研究较少.以惠州凹陷现今压力场特征及单井超压演化历史的研究为基础,应用2D盆地模拟方法,对惠州凹陷地层压力演化进行了模拟恢复,探讨了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地层压力经历了2.5个“增压—泄压”旋回,包括始新世末(44.0~34.0 Ma)旋回、早渐新世(34.0~23.8 Ma)旋回及晚渐新世至今(23.8~0.0 Ma)半旋回.现今地层在深层恩平组及文昌组泥岩发育超压带,构造演化导致压力演化的旋回性.揭示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压力特征有利于该区勘探目标的优选.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张洋;陈景阳;王柯;黄胜兵;吴娟
【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地层孔隙压力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以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超压地层为例
2.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
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4.微古生物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层序地层分析为例
5.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地层压力特征及演化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苑坤;方欣欣【摘要】惠州凹陷经历了近几年对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层序-沉积-构造综合影响了岩性地层圈闭的分布.频繁的海平面变化,三角洲在盆地内的尖灭和相互叠置,砂体展布末端的局部构造抬升都是有利的影响因素.HZ21区位于惠州凹陷的东部,在珠江组沉积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前缘带向东披覆在东沙隆起的西倾斜坡带,在HZ21区形成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尖灭,海陆过渡时期的沉积特征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使得前缘砂体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改造,形成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条带砂,快速尖灭的砂体展布形态和良好的物性使其成为该区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结合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展布特征分析,认为K221ow、K22up和K081ow均为改造后的条带砂,是HZ21区重点勘探目标,K08up为三角洲前缘尖灭沉积,由于尖灭位置不易确定,该砂体具有一定的勘探风险.【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22【总页数】7页(P143-148,161)【关键词】惠州凹陷;岩性地层圈闭;高精度层序地层;三角洲前缘;条带砂【作者】苑坤;方欣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1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9.3;TE121.3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具有典型“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和“下陆上海”的沉积背景[1,2]。
近缘多变的陆相沉积,海陆过渡相的水动力条件对三角洲砂体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沙运动使得珠江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向东沙隆起上倾尖灭,多期次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了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多种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3]。
构造和沉积背景反映出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良好的岩性地层圈闭油气勘探潜力。
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该区的岩性地层勘探已经初具成效,在东沙隆起区的珠江组储层发现砂岩地层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惠州区油气勘探和储量增长的重要目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