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计算面积法则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绿化率也是如此。
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
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
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关于容积率内容:项目容积率与利润推算方法模块1、最适容积率2、最适容积率是能够使利润最大的容积率数值.一定的土地转让,建安等成本条件下,项目的利润取决于产品的单价和产品的总量,也就是总面积.容积率决定了总面积,也决定了单价.而随着项目容积率的上升,售价并非等比例下降,(容积率这1的TOWNHOUE项目售价不可能达到容积率为3时的高层住宅的3倍了)因而总利润额随容积率的上升而上升,当容积率高出最适容积率的数值的时候,产品的品质开始下降,售价下降,利润下降.在最适容积率点上同,销售额与总成本的差值最大,也就是利润最大.(图中黑色区域为有正利润的容积率范围,其中最宽处即为利润最大点,也就是最适容积率点.)销售额与容积率的相关曲线图如下:3、最适容积率的确定明确了容积率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一个低层项目,容积率的最佳值是多少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通过经济测算,即在一定的容积率下,本项目可以有多少的销售面积(总规模减去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同时这些面积又可以以多少价格售出,当然这个价格是市场能够接受而反映良好的.我们知道,容积率确定之后,项目的总规模和可出售面积是很快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合理的售价如何确定呢在项目区位,成本等各方面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售价与住宅的舒适度有很大关系,除去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住宅之间的拥挤程度,层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而这些因素是直接与容积率相关的.那么建立一个容积率与建筑的拥挤程度,层数之间的变化"函数"就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当然,这个"函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公式,而是一个相关性的变化分析.以下就是这种相关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可以通过建筑的层数,面宽,进深等条件,粗略的估计一个低层或多层住宅项目的容积率,方法如下: 假设一个小区中的住宅是均匀分布的,下图是其中一部分,图中的四个深灰色区域为住宅,浅灰色区域为经过平均后一栋住宅对应的基地面积,该栋住宅的建筑面积与此浅灰色区域面积的比值即可视为为本项目的容积率.设住宅的层高为3米,进深为12米,日照间距为1.7,层数为N,容积率的求得公式为:容积率=(12*A*N)/(B*D)---------公式1其中,D=3*N*1.7+12----------------公式2X=A/B--------------------------公式3把公式2与公式3代入公式1,即可以得出容积率与X和N的关系如下: 容积率=X*N/(0.42N+1)N和X是决定住宅拥挤程度的重要数值,N为建筑的层数,层数多而居住档次相应下降,X为建筑面宽与建筑之间的间距的比值,X值越大,建筑形式越倾向于联排住宅,反之X值越小,建筑形式越倾向于独栋.举一个例子,根据经验判断,X值为0.5的时候,也就是并排的两栋建筑之间的距离与建筑的面宽近似的时候,建筑的形式基本为双拼别墅.根据公式3,可以作出以下这样表格,当确定一个容积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找出建筑大致是一个形态,联排住宅,双拼别野,别野,或是介于他们之间的某种折中形式.在本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尚存在几点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际的低层住宅项目并非如上述情况是一个均匀的,理想的状态.比如,项目用地中有大面积的道路和绿化,有大面积的配套公建,这时的估算就需要增加一个不小的修正值;同样如果用地中有多种住宅类型,有联排别野,也有多层公寓(这是很多项目的实际情况)估算也需要在不同的类型间分别进行;如果日照间距不是严格的按照1.7来计算,或者项目中有大面积的东西向住宅,估算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基本上来讲,这个方法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完善,还有与经验值的互相验证.实际中可以用已经有的若干个实例来反算这个公式的结果,并得出一个经验性的修正值,并在以后的测算中应用这个经验修正值.得出了一定容积率条件下的建筑产品形式之后,根据其拥挤程度,建筑之间的图形关系,同时与周边项目相比校,可以得出本产品的相应售价.这时候,建筑面积,单方成本与总成本,售价等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测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就齐全了,余下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得出最终的项目资金收益率与净利润,看一看项目在如上的产品定位条件下是赢还是亏.X值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建筑层数N1 0.704225 0.633803 0.56338 0.492958 0.422535 0.352113 0.28169 0.211268 0.1408452 1.086957 0.978261 0.869565 0.76087 0.652174 0.543478 0.434783 0.326087 0.2173913 1.333333 1.2 1.066667 0.933333 0.8 0.666667 0.533333 0.4 0.2666674 1.492537 1.343284 1.19403 1.044776 0.895522 0.746269 0.597015 0.447761 0.2985075 1.612903 1.451613 1.290323 1.129032 0.967742 0.806452 0.645161 0.483871 0.3225816 1.724138 1.551724 1.37931 1.206897 1.034483 0.862069 0.689655 0.517241 0.3448284、实例项目分析受发展商委托,我公司在北京南城承接了一个投资顾问项目,由于位置,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项目的产品定位为低层低密度的住宅.确定项目容积率的工作始终是各项工作的前提与核心.我们确定的四种可能的产品类型包括,独栋别墅,TOWNHOUSE,3-4层的住宅,5-6层的住宅.综合了产品类型,容积率,售价等因素对四种产品类型进行测算(这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在这里就不详述了),测算最终的结果是此项目的容积率在0.9的低层住宅和0.7的TOWNHOUSE两种产品是成本利润率最高的.(见下表)楼型容积率售价单方综合成本总利润(万元) 成本利润率双拼 0.45 6500 5599 10942 16.08%联排 0.7 5000 4218 14862 18.55%低层 0.9 4300 3592 17704 19.72%多层 1.2 3600 3058 18430 17.73%但是依据市场的要求全部定位为这两种产品类型的话,覆盖的客户范围仍然有限,为了减小市场风险,产品类型应结合5-6层的多层住宅,同时容积率可在0.7-0.9之间,我们将容积率初步定在0.8,产品类型以TOWNHOUSE和低层,多层住宅为主,这样发展商的利益是最有保障的.如此的测算结果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本项目不应该是一个单一产品形式的居住社区,而应该是双拼别墅,联排TOWNHOUSE,多层公寓混合的低密度居住社区,在计算容积率与建筑形式的时候就必须分别进行计算,这与前文中提到的理想状态是有差异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进了该计算方式中一些不足之处的改进.比如说,因建筑形式的不同而必然进行的分区计算的方式,各个组团计算各自的建筑总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就可以让我们把诸如道路,绿化,公建等问题单独处理,最终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确定最适容积率的问题在这里就演变为确定最适的加权平均容积率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确定各不同类型住宅面积比例的问题.当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设计任务书也已经基本成型了,此时下一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展开了.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是一种建筑设计方法,用于构建稳定、坚固的框架结构。
这种方法由一系列法则组成,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强度。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法则:
1. 杆件法则:使用直杆件来传递力量,杆件的长度和截面积应根据所需的载荷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2. 节点法则:节点是连接杆件的关键部分,应使用刚性连接来确保节点的稳定性和强度。
3. 平衡法则:结构的各个部分应能平衡力量和重力,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
4. 反力法则:根据结构的载荷和几何形状,计算出每个杆件的反力,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5. 载荷传递法则:载荷必须通过杆件传递到地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6. 强度法则:选择材料和截面形状,以满足结构的强度需求,从而承受外部载荷。
7. 刚度法则:结构的刚度应能满足其使用要求,避免过度变形或失稳。
8. 布局法则:合理布局结构的各个部分,以提供最佳的稳定性和空间利用。
9. 斜撑法则:通过斜撑杆件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并抵抗侧向力。
这些法则仅是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的一部分,设计师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之五兆芳芳创作2009定额修建面积计较法则一、修建工程(一)计较修建面积的规模1.单层修建物的修建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高度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2.单层修建物的修建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崇高高贵出2.10m的部位应计较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较1/2面积;净高缺乏1.20m的部位不该计较面积.3.单层修建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4.多层修建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5.多层修建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崇高高贵出2.10m的部位应计较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较1/2面积;当设计倒霉用或室内净高缺乏1.20m时不该计较面积.6.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含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含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庇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7.坡地的修建物吊脚排挤层、深根本排挤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的部位应计较1/2面积.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修建吊脚排挤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1/2计较;设计倒霉用的深根本排挤层、坡地吊脚排挤层、多层修建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该计较面积.8.修建物的门厅、大厅按一层计较修建面积.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m者应计较1/2面积.9.修建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排挤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m者应计较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较.10.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较,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辨别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 11.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12.修建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较.13.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14.修建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15.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修建物,应按其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较全面积;层高缺乏2.20m者应计较1/2面积.16.修建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不雅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修建物的自然层计较.17.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出2.10m 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18.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修建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19.修建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20.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21.凹凸联跨的修建物,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鸿沟辨别计较修建面积;其凹凸跨内部连通时,其变形缝应计较在低跨面积内. 22.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修建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较修建面积.23.修建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较修建面积.24.修建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归并在修建物面积内计较.(二)不计较修建面积的规模1.修建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2.修建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3.修建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4.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5.修建物内的操纵平台、上料平台、装置箱和罐体的平台. 6.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修建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7.无永久性顶盖的排挤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验、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楼.8.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9.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二、仿古修建工程(一)计较修建面积的规模1.单层修建不管其出檐层数及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较修建面积;其中有台明的按上边外围水平面积计较;无台明有围护结构的按围护结构外边外围水平面积计较;围护结构外有檐廊柱、构架柱的,按柱外边线内水平面积计较;无围护结构,按其构架柱外边线内水平面积计较.2.一般阶沿如果达到古修建的台明(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者,按台明上边外围水平面积计较修建面积;如果只是一般的无柱走廊和檐廊的,按走廊和檐廊的法则“计较一半的修建面积”.走廊和檐廊的法则如下:挑出墙外作为主要交通道的廊为挑廊,挑廊下底层或排挤通廊下底层有阶沿作为主要交通道的廊,且阶沿高度大于400mm者称为走廊,单层修建屋檐下有阶沿作为主要通道的且阶沿高度大于400mm的廊称为檐廊.3.有楼层分界的两层或多层修建,不管其出檐层数如何,按自然结构层的分层水平面积总和计较修建面积.其首层的修建面积计较办法分有、无台明两种,按上述单层修建物的修建面积计较办法计较;二层及二层以上各层修建面积计较办法,按上述单层无台明修建物的修建面积计较办法执行.4.单层修建或多层修建的两自然结构楼层间局部有楼层者,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较修建面积.5.碉楼式修建物的碉台内无楼层分界的按一层计较修建面积,碉台内有楼层分界的按分层累计计较修建面积.单层碉台及多层碉台首层有台明的按台明外围水平面积计较修建面积,无台明的按围护结构底面外围水平面积计较修建面积.多层碉台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均按各层围护结构底面外围水平面积计较修建面积. 6.不是实心的砖塔、石塔、木塔及混凝土仿古塔的修建面积按碉楼式修建物的修建面积法则计较.7.两层或多层修建物构架柱外有围护装修或围栏的挑台部分,按构架柱外边线到挑台外围线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修建面积.8.坡地修建物、临水修建或跨越水平修建的首层构架柱外有围栏的挑台部分,按构架柱外边线至挑台外围线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较修建面积.(二)不计较修建面积的规模1.有台明的单层或多层修建中的柱门罩、窗罩、雨篷、挑檐、无围护的挑台、台阶等.2.无台明修建或多层修建的二层及以上突出墙面或构架柱外边线以外的部分,如墀头垛、窗罩等.3.牌楼、实心或半实心的砖、石塔;碉(楼)台的无围护平台. 4.修建物:月台、环丘台、城台、院墙及随墙门、花架等.。
有效面积、建筑体积系数其含义及控制目的有效面积和建筑体积系数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来评估建筑在给定用地上的利用程度和容积率。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方法、含义和控制目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有效面积有效面积(net area)是指建筑物内部能够实际使用的面积,即建筑物的总面积减去非使用面积(如墙体、柱子、管道等)。
有效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充分利用有效面积,才能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
计算有效面积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实际测量法、图纸比例法和计算公式法等。
其中,实际测量法是最精确的方法,通过实地测量每个房间的实际使用面积,再求和得到总的有效面积。
图纸比例法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房间的使用面积标注在设计图上,然后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法则是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根据建筑的特征和布局等因素进行计算得到有效面积。
二、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系数(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是指建筑物占用地面面积与建筑物总体积之比。
也可以理解为建筑物的总容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建筑体积系数是衡量建筑在给定用地上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可以反映出城市建设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筑体积系数的计算公式为:FAR =建筑物总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体积系数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范围,即小于1、等于1和大于1。
小于1的建筑体积系数代表建筑物占地面积小于建筑物总体积,一般是指低密度的建筑。
等于1的建筑体积系数代表建筑物占地面积等于建筑物总体积,一般是指中等密度的建筑。
大于1的建筑体积系数代表建筑物占地面积大于建筑物总体积,一般是指高密度的建筑。
三、有效面积和建筑体积系数的含义1.有效面积的含义:有效面积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使用功能:有效面积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只有充分利用有效面积,才能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
小学所有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算定律长方形周长:C=(a+b) ×2面积:S=a×b正方形周长:C=4a面积:S=a×a三角形面积:S=ab÷2平行四边形面积:S=a×h梯形面积:S=(a+b)×h÷2圆周长:C= 2πr =πd圆面积:s=π r^ 2圆柱体积:V=sh圆柱表面积:S(表)=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长方体表面积:S=(ab+bc+ac)×2长方体体积:V=a×b×c正方体表面积:S=6×a×a正方体体积:V=a×a×a圆锥体积:V=1/3sh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是10.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体积(或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还有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分数除法部分量/部分量所占分率=单位1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
根据GB规定,建筑面积分为建筑总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和净使用面积三种不同的计算方式。
1.建筑总面积:是指建筑物各楼层的总面积,包括地下室、地上楼层和屋顶部分。
建筑总面积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整体规模和承重能力。
其计算方式为:每层建筑面积的总和加上屋顶面积。
2.建筑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占据的面积,通常以地块的投影面积来计算。
建筑占地面积用于评估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占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其计算方式为:建筑物的最大外形尺寸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3.净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内部实际可供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壁、柱子、楼梯等构件所占用的面积。
净使用面积用于评估建筑物内部功能空间的大小和可利用性。
其计算方式为:建筑物内部每个房间的面积的总和减去墙壁、柱子等构件所占用的面积。
此外,GB规定了建筑面积计算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和计算方法,如建筑高度、建筑物深度、套内面积等。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还涉及到不同建筑类型的特殊要求,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
总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的制定旨在统一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建筑面积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三桩承台体积计算公式
三桩承台体积计算公式是在建筑工程中广泛用于计算建筑物的体积的经过认证的数学方法。
根据计算公式的定义,一个三桩承台体积总是由三个基础桩形成的。
每个基础桩都有一个基础平面,而体积总是由基础平面和桩高度决定的。
计算三桩承台体积的具体公式为:体积 V =础面积A x高度H,其中,基础面积A是指三桩之间基础平面的面积,桩高度H是指三桩从基底到桩头(向上)的高度。
由此可见,三桩之间的基础面积A和桩高度H是决定三桩承台体积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基础面积A可通过测量三桩之间的基础平面,去计算出其平面面积;桩高度H则可以通过测量基底到桩头(向上)的距离来计算出来。
另外,在计算三桩承台体积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加减法法则,即运用加减法来计算体积的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有另外的建筑材料例如石板或钢筋等,附加于三桩之间的基础平面,会使基础面积发生变化;如果桩高有变化,也会对体积产生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总的来说,计算三桩承台体积公式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也非常通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它不仅可以用来计算建筑物的体积,还可以用来计算桩的数量,还可以用来估算建筑物的重量等等。
其中,计算精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采用计算三桩承台体积公式的时候,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确保计
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一般规定l.房屋面积计算系指外围水平面积及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等的测算。
2.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按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层高2.20 米(含2.20 米,下同)以上的永久性建筑。
3.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系指各产权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4.房屋使用面积系指房屋户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的内墙面水平面积计算。
5.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米以上计算。
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6.房屋所在层次是指本权属单元的房屋在该幢楼房中的第几层。
地下层次以负数表示。
二、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1.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单层房屋内如带有部分楼层者,符合规则一般规定的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多层和高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3.房屋内的技术层(管道层、附层、夹层等)层高在 2.20 米以上的按其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4.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 米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5.楼梯、楼梯间、电梯(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6.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楼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 2.20 米以上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8.原始设计斜面结构屋顶下加以利用的空间,高度在 2.20 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9.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接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0.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均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1.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2.层高在2.20 米以上的地下层(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及其相应出入口,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工程造价—脚手架的计算方法1、计算法则(一)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二)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三)总包施工单位承包工程范围不包括外墙装饰工程或外墙装饰不能利用主体施工脚手架施工的工程,可分别套用主体外脚手架或装饰外脚手架项目。
2、外脚手架(一)建筑物外墙脚手架高度自设计室外地坪算至檐口(或女儿墙顶);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长度(凸出墙面宽度大于240mm的墙垛等,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墙长度内),乘以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二)砌筑高度在15m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高度在15m以上或高度虽小于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或外墙为现浇混凝土墙、轻质砌块墙)时,按双排脚手架计算;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可根据工程情况按型钢挑平台双排脚手架计算。
(三)独立柱(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按柱图示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设计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单排外脚手架项目。
现浇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双排外脚手架项目。
(四)型钢平台外挑钢管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设计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平台外挑宽度定额已综合取定,使用时按定额项目的设置高度分别套用。
3、里脚手架(一)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1/2处)的高度在3.6m以下(非轻质砌块墙)时,按单排里脚手架计算;高度超过3.6m小于6m时,按双排里脚手架计算。
(二)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套用里脚手架项目。
不能在内墙上留脚手架洞的各种轻质砌块墙等套用双排里脚手架项目。
4、装饰脚手架(一)高度超过3.6m的内墙面装饰不能利用原砌筑脚手架时,可按里脚手架计算规则计算装饰脚手架。
装饰脚手架按双排里脚手架乘以0.3系数计算(二)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可计算满堂脚手架。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构图法则如下。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
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
古代杰出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2.主从与重点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
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这些都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而一律对待的。
它们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
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中看,主从处理采用左右对称构图形式的建筑较为普遍。
对称的构图形式通常呈一主两从的关系,主体部分位于中央,不仅地位突出,而且可以借助两翼部分次要要素的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主从关系异常分明的有机统一整体。
如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对称构图形式的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使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来体现主从关系。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明显地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同样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要求。
如乌鲁木齐候机楼,就是运用瞭望塔高耸敦实的体量与候机大厅底矮平缓的体量,瞭望塔的横线条与候机大厅的竖线条,以及大片玻璃与实墙面之间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体量组合极为丰富,主从关系的处理颇为得体。
3.均衡与稳定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一、一般规定l.房屋面积计算系指外围水平面积及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等的测算。
2.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按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层高2.20 米(含2.20 米,下同)以上的永久性建筑。
3.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系指各产权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4.房屋使用面积系指房屋户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的内墙面水平面积计算。
5.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米以上计算。
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6.房屋所在层次是指本权属单元的房屋在该幢楼房中的第几层。
地下层次以负数表示。
二、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1.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单层房屋内如带有部分楼层者,符合规则一般规定的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多层和高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3.房屋内的技术层(管道层、附层、夹层等)层高在 2.20 米以上的按其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4.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 米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5.楼梯、楼梯间、电梯(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6.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楼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 2.20 米以上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8.原始设计斜面结构屋顶下加以利用的空间,高度在 2.20 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9.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接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0.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均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1.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2.层高在2.20 米以上的地下层(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及其相应出入口,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3.有柱或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4.玻璃幕墙、金属幕墙以及其它材料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既有主墙体又有幕墙时,以主墙体为准计算建筑面积。
其墙厚亦按主墙体厚度计算。
15.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 米以上有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6.与房屋相通的有柱雨蓬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雨蓬上盖面积小于柱外围水平面积时,按上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7.室内体育馆按实际层数计算建筑面积。
体育馆(场)看台下空间加以利用的,高度在2.20 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按多层计)。
18.机械车库不论其高度和停放层数,均按一层计算。
19.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脚做架空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其高度在2.20 米以上部位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0.房屋的伸缩缝,若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计算建筑面积。
三、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1.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
2.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雨蓬、车棚、货棚等,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3.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当围护结构向内倾斜时,按围护结构上沿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当围护结构向外倾斜或外凸时,按底板外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楼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有顶盖不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四、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1.层高小于2.20 米的房屋及房屋附属部位。
2.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垛、勒脚、台阶、无柱雨棚等,以及有主墙体的玻璃幕、金属幕及其它材料幕墙。
3.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4.房屋的天面、挑台,房屋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5.顶层挑台的底板局部是下层房屋的上盖时,挑台整体不计算建筑面积。
6.房屋的平台、花台、晒台及与室内不相通的类似于阳台、挑廊、檐廊等。
7.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8.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临街楼房挑廊下用作社会公共通道的,不论其是否有柱,是否有围护结构,都不计算建筑面积。
9.屋面上有柱有盖但无围护结构的一些观景建筑设施。
10.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的建筑。
11.广场式室外楼梯。
12.独立烟囱以及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
13.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
五、房屋计算建筑面积的基本原则在计算房屋建筑面积时,如遇上述以外的情况按以下原则办理。
判别房屋计算建筑面积的基本原则是:永久固定,层高2.20 米(含2.20 米)以上的房屋及与室内相通的部位计算建筑面积。
1.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应是有顶盖全封闭的房屋及部位或底层有顶盖、有柱或有围护的部位。
2.计算一半建筑面积一般是不封闭的房屋及部位(房屋底层的部位除外)。
3.不计算建筑面积通常是层高小于 2.20 米的房屋及部位;装饰性的建筑;与室内不相通的部位;沿街巷社会公用的建筑及无上盖或上盖为社会公用的建筑(除挑阳台、非广场式室外楼梯算一半面积外)。
六、特殊墙体及部位处理原则l.非垂直墙体处理原则:当房屋的墙体向内倾斜时,按其外墙高度2.20 米处的水平投影面积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当房屋的墙体向外倾斜时,按底板(地坪)外沿测算房屋建筑面积。
2.不规则(弧状)墙体处理原则:当房屋墙体向内凹且内凹的高度高于2.20 米时,按其外墙高度2.20 米处的水平投影面积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
内凹高度低于2.20 米时,按最小部分的外墙水平投影面积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
当房屋墙体外凸时,按底板(地坪)外沿测算房屋建筑面积。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一、一般规定l.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有合法产权分割协议的,按协议分摊;无协议或协议不明确的按本《规则》执行。
2.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以幢为单位。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仅限于本幢内的共有建筑面积。
与本幢房屋不相连的公用建筑(如变电房、水泵房、门卫等)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本幢内为多幢房屋服务的公用设施建筑面积亦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3.房屋共有建筑面积按各户套内建筑面积乘以房屋内相关面积的比例进行分摊。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不划分各户摊得面积的具体部位。
共有部位建筑面积一经分摊,便不得改变原始设计的使用功能。
4.有两种以上房屋类型的综合楼,应根据房屋类型,按相关面积比例先行分摊除垂直通道(楼梯、电梯及相应走道,下同)外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此次分摊的最小单位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垂直信道不论所处功能区使用(停靠、连通)与否,均按层分割,垂直通道面积并入各自功能区共有建筑面积。
5.楼房下层(含底层)楼层的垂直通道,无论其使用(停靠、连通)与否,均应承担相应的建筑面积。
6.同一幢楼具有两个以上独立出入的单元(门牌号),其共有建筑面积应分别进行分摊。
7.套(单元)建筑面积为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之和。
套(单元)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二、计算方法(一)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房屋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l.套内使用面积(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壁橱等分户门内面积的总和;(2)跃层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3)不包括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4)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新建住宅各套(单元)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或承重墙体,有公共墙和非公共墙两种。
其中套(单元)与套(单元)、套(单元)与共有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均为公共墙。
公共墙按墙体水平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套(单元)内的分隔墙为非公共墙。
非公共墙按墙体水平面积的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1)封闭式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2)未封闭的阳台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二)共有建筑面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电梯井、楼梯、垃圾道、变电室、设备层(间)、公共门厅和走道、地下设备间、值班警卫室等共有部位的面积,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如车库、自行车库、会所或俱乐部、仓库、人防工程等);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均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2.套(单元)与共有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的公共墙体,墙体水平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房屋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及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即为整幢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共有建筑面积=全幢建筑面积-全幢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等(三)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整幢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除以整幢房屋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得到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四)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三、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l.住宅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住宅楼以幢为单位,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2.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首先根据住宅和商业等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将全幢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成住宅和商业两部分,即住宅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和商业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
然后住宅和商业部分将分摊所得的共有建筑面积再各自进行分摊。
住宅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住宅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按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计算各套房屋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商业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商业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按各层套内建筑面积依比例分摊至各层,作为各层共有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加至各层的共有建筑面积中,得到各层总的共有建筑面积,然后再根据层内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至各套,求出各套房屋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3.多功能综合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多功能综合楼共有建筑面积按照各自的功能,参照商住楼的分摊计算方法进行分摊。
4.非成套房屋中的厅堂、箱子间、壁柜、灶间、卫生间等凡由部分房屋产权人共同使用的部位,其建筑面积按部位共同使用的产权人户数平均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