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贾探春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形象解读《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被广泛传诵的小说。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中之一的贾探春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本文就将对贾探春这个形象加以解读。
一、心机深沉的女子形象贾探春,出场较晚,但却是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之一,其形象并没有过多的美好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心机。
她善于观人察言观色,而在交际中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在《红楼梦》中,贾探春最为突出的便是心机深沉这个特点,其对待人际关系更具有战术性,比如在合适的时候说话,适时地保持沉默等等,这也正是她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善于观察思考的人物形象贾探春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在细节上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无论在言语、行动还是穿着方面,都有很高的情趣和品位。
且不说她娓娓道来的语言,就单论她对人物和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就更是惊人的深度。
她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匠,把每一个角色的心理都处理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贾探春所具备的一种独特的魅力。
三、心灵手巧的女子形象贾探春不同于宝钗的文词之美,也不同于黛玉的出尘之姿,但却因她的巧手而颇受欢迎,而这种巧手体现在最初出场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她设计并织造桃花裙,让无数人对这位女子的勤劳和灵气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也成为了她独特的美学价值,是发人深醒的美。
四、视情亦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物形象贾探春善于制衡和考虑,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行动。
她既有平衡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冷静处理局面。
在谢小妮的婚礼中,她看到了宝钗与黛玉鼓掌点头,便决定了自己不问世事的人生方向。
可是,她在黛玉垂危时又决定了踏出了这个世俗纷扰的家,千方百计帮助她,成了黛玉相伴入庙中的最后一个人,这也表现出她独特的思考能力和行动力。
五、展现出女性信仰的形象贾探春虽是红楼梦中的高手,可她对人生的信仰却比宝钗要丰富深入,表现为她的宗教信仰。
鸳鸯在她死后,与金钏姐去找他们制造的信仰的道场,那堂房子就是由贾探春送给鸳鸯的,见证了她改变的信仰和命运。
红楼梦探春人物评价贾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才干精明。
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多贵族女性中,论行止见识、治家理财,只有探春堪与凤姐相媲美,甚至比之更高一筹。
探春是贾府中的佼佼者,薛宝钗曾说“我们家里姑娘们就算她是个顶尖儿.”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
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三姑娘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胞姐,外号“三刺玫”。
她是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她初次出场时,作者是通过黛玉的眼睛这样描绘她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回)一才自精明志自高同样出身大户人家,探春却表现出跟其他姐妹不同的品味和追求。
且看作者对她闺房的描写: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
” (第四十回) 这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与她非凡的胸襟是吻合的。
她在菊花诗会中她取名“蕉下客”,并宣称“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 (第三十七回)何等的气魄!让人叹服。
还写诗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第三十八回)她正是以这种高雅的诗情来表达她的与时俗之人不同的高尚情操。
无论是她闺房的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琴棋书画本是高贵家庭小姐们的消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最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宝玉等,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
从有了诗社后,黛玉、宝钗、宝玉以及湘云、李纨诸人才时常自动集合,展开了青年们不以长辈为中心而相聚的局面。
红楼梦之贾探春的情感世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细腻的情感描写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情感世界被深入探索和呈现。
然而,本文将聚焦于另一个角色,即贾宝玉的表妹――贾探春,探讨她的情感世界。
贾探春是贾宝玉的堂妹,她的性格温和、文静,深受贾母的宠爱。
在同贾宝玉一起长大的过程中,贾探春的情感经历了种种波折和挣扎。
她与贾宝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友情,也有着对贾宝玉淡淡的情愫。
首先,贾探春对贾宝玉的情感是一种深情的友谊。
在整个故事中,贾探春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被描绘得极其细腻而真实。
贾探春常常是贾宝玉的倾听者、陪伴者和理解者。
她对贾宝玉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有着敏锐的感知,并通过温暖的言语和行动来宽慰他。
而贾宝玉也将贾探春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人之一,他们之间的情感如同一汪清泉,陪伴彼此的成长与变化。
其次,贾探春对贾宝玉的情感逐渐从友谊中升华为淡淡的爱意。
随着故事的发展,贾探春开始感受到内心对贾宝玉的不寻常的情感。
她对贾宝玉的关心和照顾逐渐超越了亲情和友情的范畴。
贾探春对贾宝玉的倾慕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却又只能默默地承受。
她常常用诗词和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将对贾宝玉的思念和眷恋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贾宝玉对贾探春的情感并没有达到同样的程度,这使得她的感受变得更加复杂和纠结。
最后,贾探春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善良、深情却常常处于被误解和辜负的境地。
贾探春的情感之路充满了无奈和矛盾。
她并不期望贾宝玉会对她有所回应,她只是默默地守望和等待,将自己的情感储存在内心的深处。
然而,在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纠葛中,贾探春的情感渐渐变得黯然失色。
她所希望的美好结局没有出现,只剩下一份无尽的悲伤和遗憾。
总的来说,贾探春的情感世界是典型的红楼梦中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温柔、忧伤和无奈。
她对贾宝玉的情感既是深情的友谊,也有着淡淡的爱意。
然而,这份情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最终沉溺在无尽的遗憾和辜负中。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贾探春是个什么样的⼈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贾探春是什么样的⼈? 贾探春是中国古典⼩说《红楼梦》中的主要⼈物,她是贾府⾥的三⼩姐。
贾探春是个“才⾃精明志⾃⾼”、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才⼲精明。
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多贵族⼥性中,论⾏⽌见识、治家理财,只有探春堪与凤姐相媲美,甚⾄⽐之更⾼⼀筹。
她也是作家浓墨重彩,精⼼塑造的⼥性形象之⼀。
精明的才⼲、鲜明的个性、起落沉浮和壮志未酬的⾝世命运,构成了这⼀⼈物形象的四⼤亮⾊,使她成为中国古代⽂学⼈物画廊中典型的⽣于末世的⼥强⼈形象之⼀。
⼩编将从以上四个⽅⾯去浅析探春这⼀⼈物形象。
贾探春是中国古典⼩说《红楼梦》中的主要⼈物,是故事主⼈公贾宝⽟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与贾环同母。
在荣宁⼆府⼥性形象中,她是⼀位秀外慧中、志趣⾼雅、有胆有才、⼤⽅开朗的⼥性,其聪颖⾼雅可⽐黛⽟,稳重端庄可⽐宝钗,精明能⼲可⽐凤姐。
连王夫⼈与凤姐都让她⼏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
她的⾔⾏举⽌⽆不飞扬着⼀股英爽刚毅之⽓,体现出坚强能⼲的⼥强⼈⽓质。
我们可以从⼩说的字⾥⾏间,感受到曹雪芹对这位“庶出”的⼥强⼈由衷的敬佩,以及对她“才⾃精明志⾃⾼,⽣于末世运偏消”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哀惋和痛惜!下⾯我们从四个⽅⾯来认识这个拥有补天之才,却不幸⽣于末世的⼥强⼈形象。
⼀、精明的才⼲ “才⾃精明志⾃⾼”,曹雪芹为我们点明了贾探春的本质特点:她具有精明的才⼲。
《红楼梦》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集中描写了她这⼀特点,她的才情和⼲练在这⾥都显露⽆遗。
这时的贾府正⾯临由盛⽽衰的严峻现实,关系⾮常复杂,正如探春⾃⼰所说的⼀样:“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三姑娘探春就是在这种⽭盾重重的情况下受命上任的。
她⼀登上“议事厅”,⼏件事⼀过⼿,贾府的管事娘⼦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
平⼉向凤姐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凤姐⼉也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
《红楼梦》重点人物简介——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环的同胞姐姐,与宝玉同父异母,贾府三小姐。
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
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
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
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
红楼问答四
红楼梦人物(贾探春)给我们的启示:决定我们命运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贾探春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浓墨重彩的人物之一。
她在十二钗正册中排位第四,仅次于钗、黛和元春。
贾探春是贾政的庶出女儿,生母赵姨娘,身份卑贱,品德败坏,探春出落得修眉俊眼,气度不凡,照理说,一个庶出的小姐,像迎春那样唯唯诺诺,也可以理解。
而探春没有悲天悯人的哀怨;她才气最高,喜好书法,他的居室阔朗典雅,充满文采和书卷气;她有自己的豪情,她志向高远,但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他最有担当,在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她秉烛以待,即为自己的手下提供庇护,又为家族内部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悲愤不已;她最干练,在王熙凤小产期间,她受命管理,表现出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连王熙凤都赞扬她好一个三姑娘。
她有着现代女性才有的进取意识,有着在当时来看十分超前的管理才能。
她是主子,有着姑娘的尊贵体面,却又有一个作为奴才的生身母亲,因为庶出她身份处境尴尬。
她懂得追求上进,择善而友。
她一向近王夫人和宝玉,而远赵姨娘和贾环。
她培养成过人的见识和能力,成为贾府众小姐中最耀眼的一位。
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家族的期望。
有些人常埋怨自己的父母无能,不能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父母能力有限,不能成为我们破罐子破摔的理由。
出身不能决定命运,决定命运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第1 页共1 页。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探春红楼梦人物分析贾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红楼梦人物分析贾探春,希望对您有帮助。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
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
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
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
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
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
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
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
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
贾探春的主要事迹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贾家的三代人物之一,也是林黛玉的表哥。
他有着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形象,同时也有着深沉的情感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形象。
贾探春在小说中的主要事迹包括:
1. 定红楼主:贾探春在贾琏的妻子雪雁去世后,贾母便让他去定红楼主的人选。
他考虑得十分周到,最终决定选中了林黛玉。
这个选择在小说中对于后续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做诗作画:贾探春在小说中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在宁府中有着自己的书房,时常自己做诗作画,并且还会给别人指导。
他的艺术才华也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文化内涵。
3. 接待马道婆:贾探春在小说中展现出了非常大的同情心,他不仅像好友那样接待他的表哥的母亲马道婆,而且还帮助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4. 关心晴雯:贾探春对晴雯非常关心,他尽力帮助她改善境况,也让晴雯在病中有人可以向之倾诉。
他的同情心和温暖也表现在这个情节之中。
总的来说,贾探春在小说中是一个文化修养非常高、情感细腻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物形象,他在小说中的各种事迹也充分展现了这些特点。
《红楼梦》之贾探春形象分析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著名作品,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这部作品对各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很具特色的,其中贾府三小姐贾探春就是作者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下面就贾府三小姐探春这个人物形象来具体分析一下。
关键字:庶出精明练达深有远见笙歌怨切“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判词,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所生的女儿,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
虽为庶出但为人聪明细致、精明能干,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以推断,她的结局是远嫁他方。
探春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给与很多笔墨,可以从以下个方面具体分析:一、庶出却不庶为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赵姨娘是贾政的小妾,原为贾府的奴才,被贾政纳为妾室,赵姨娘为人刁蛮粗野、呆庸狠毒,觊觎着王夫人和王熙凤等发号施令的主子地位,经常利用子女来谋划自己未来的地位。
所以在贾府中,虽是妾但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作为女儿的探春也是不认做赵姨娘为娘的。
有一个出生卑微的娘,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也是有影响的,她自己不认赵姨娘,只认王夫人和老爷的行为也是可以证明她自己也为有着这样一个母亲而自卑的。
出身虽然无法改变,但生活却是自己的,她是一个聪明能干、清新质朴的女子,她并没有因为出生而随波逐流,所以她没有承袭到母亲的叼蛮粗野。
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她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清新可人的形象,通晓诗书,懂得知情做人,尽量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在书中有写到“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这是对探春的描写,也是对她的肯定。
宝玉赞她亲厚可人,黛玉赞她有才干,宝钗赞她聪敏细致,连一向能干的王熙凤也赞与她合作不孤不单,在给王夫人解围中更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喜爱,这些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庶出女子在大家庭当中不庶为的形象,而在处理事情上,她有王熙凤的精明,有宝钗的圆滑,有黛玉的可人,这就是探春,一个有志气,有想法的女孩儿。
二、善握机会,风光享尽虽为庶出,但她却也是一个完美的大家闺秀,她知道如何做人,赢得上下人的喜爱,做任何事都尽量考虑周全。
判词就有说到她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讲的她志向高远,精明敏锐,不被富贵蒙昏了头脑。
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而此时的贾府也正处于下滑的外盛内衰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下滑的空壳大家庭里是很难把握分寸赢得大家认可的,而庶出的她却做到了。
书中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因贾赦要纳鸳鸯,贾母迁怒到王夫人,在场的人谁也无法辩解,探春的知道王夫人有委屈却不知如何敢辩,薛姨妈和宝钗王夫人内亲不好辩,宝玉、凤姐不敢辩,迎春老实,惜春小,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她的机会来了,“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娶小老婆,小婶子如何知道?”,短短几句话就将局面缓解过来了,既解了王夫人和大家的尴尬,又使老太太明白了问题。
这一段描述不仅凸显了探春的勇于出头,又足见其心思的缜密,各方面都考虑的很周全,从而赢得大家的赞叹。
在王熙凤病倒时,她为自己挣得了一次管家的机会,在这次机会里她并没有闲着,她巧妙的处理了舅舅赵国基的丧事问题,实施节流的措施,这一切使得贾府中的人对她刮目相看,又敬又畏的。
风光是享尽,可生于这样一个封建家族的萧条之际,自己尴尬的庶出地位的约束,即使有万般才能也还是抵不过消亡的轨迹,这就完整的应证了“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判词。
三、精明练达,处事果断在曹雪芹笔下的探春,是一个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
她曾自己这样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
”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只做一个富家人家的小姐或太太了此一生,她比一般的女孩有见解,有自己的向往和想法,比之于大观园里的其他女孩儿,她身上有着一层特殊的光芒闪烁着,而她做事更是一般女孩家无所能及的。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
第五十五回中,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过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
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
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
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
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
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
”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出事虽果断,但她也注意分寸,所以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
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
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
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
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
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处理事情上,她和王熙凤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王熙凤的管家和理财,贪且狠,她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腰包,和她的为人一样。
而探春管家和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小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处理舅舅丧事等,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
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的衰退放慢了脚步,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
四、深有远见,却无能为力探春不仅善于管家和理财,她看事看物的眼光也是王熙凤、薛宝钗等人无法企及的,甚至是一些男子都难以达到。
她看到了贾府中明存实破的现状,大观园中虽然依然维持着日常奢华的生活景象,但内部早已开始腐朽和衰败,她想要挽救这个家族,却也没有成功。
对于贾府里的状况,探春曾说过,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抄检大观园中,各个夫人小姐丫鬟要么胆战心惊,要么顺其自然不关己事,而探春在这件事上却表现的与众不同,她带着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当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到来时,她强调要搜就只搜她的房里,不准搜她房里丫鬟的东西,这表现了她维护自己尊严和面子,也体现了她勇于承担责任,她是痛心疾首这样的自相残杀。
王熙凤了解探春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所以在搜检探春住处时,她陪着笑脸不敢直言而上,反倒是王善保家的不识相到直接往探春身上去搜,结果狠狠的挨了探春的一巴掌,使得府中的丫鬟和老妈子们无一不敬畏。
对于这样的自相残杀,她有过反抗,有过挣扎,但却力量太小。
在管家和理财上,她也曾做过很多努力,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而凌驾于她之上的王熙凤等人并不沿用她的措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到最后使得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到后来,她被作为一粒棋子,远嫁异地,换得短暂的安宁,以她的看事看物的深度,她不可能不知道即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只是空谈而已,纵是自己有万般才能,而外实内虚的贾府终会抵不过消亡的命运的,但她还是顺从旨意远嫁异乡,用自己人生换得短暂的安宁,使得兴盛一时的贾府消亡慢一些,也了了她作为贾府一员的责任。
五、高飞折翅,笙歌怨切“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判词中的后两句,就是探春最后的结局,点明了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挥手告别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倔强的探春,在坚忍与用心良苦的生存状态下,依然保持着锦绣高雅的气韵,如一朵带刺的玫瑰般的散发着光彩。
元春死后,贾家大祸临头,遭遇抄家横祸,所有贾氏爷们都被关押,此时能救贾家的只有女子,而这群女子都是胆小怕事的主,唯有探春,她才有这个胆识和能力。
虽然贾府早已进入了衰亡时期,作为贾府中的一员,她愿意用她的青春换得贾家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也许她还对贾府抱有希望,她还想着这暂时的安宁能给贾家机会和时间重新站起来,所以心气高傲的她如一颗棋子般,带着无限的不舍远嫁了他乡。
但贾府的架子已倒,里子也是空的,大伙重返却不思悔过,边境战乱,仇家告状,不肖子孙继续闯祸,诸多原因终使得这个家彻底的消亡了。
探春的结局在地六十三回中就有提过,她有得贵婿的因缘,大家还为此一乐了,而若是真嫁得贵婿得个王妃也不是什么怨事,探春所嫁之处离家千里之外,那里无亲无故的,更何况她又是作为一颗棋子似的远嫁,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就是女孩家最大的悲哀。
这就是探春超出自己的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展翅高飞却折翅于天涯,这高枝却使她陷入无限思念和悲切的境地,可怜探春一抹香魂,穿越山河,在飘渺之间,遍寻不到故时的家园,终将凋零在远方。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就是探春最好的描述。
在封建社会逐渐萧条的家族里,她没有被衣食无忧的生活所蒙蔽,她有她的志向和理想,而自己不可更改的庶出身世,即使自己志向和理想多么的宏大,纵使自己有再多的各方面才能,也无法施展,终还是无可奈何。
她的不甘心,她的惆怅感,她用自己美好的青春来换取家族的喘气却还是救不了注定消亡的家,最后的最后,她带着遗憾和不舍凋零在异乡,令人感慨而怜惜。
她爱这个家,她甚至用自己来成全家族,她没有逃脱她的命运安排,而贾府也没有逃脱消亡的命运,她是这个家族真正的守护者,最终她是留着遗憾的。
这就是曹雪芹笔下贾家三小姐贾探春,一个令人可歌可叹,可尊可敬的传世佳人也。
【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岳麓书社出版2、静桦著《红楼梦中人一人一个红楼梦》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3、西岭雪著《西岭雪探秘红楼梦》团结出版社4、张庆善等著《燕园话红楼之红楼梦中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梅苑著《红楼梦的重要女性》台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