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3班6组微课脚本
- 格式:docx
- 大小:21.29 KB
- 文档页数:2
**微课制作脚本
班级: 3 座位号:16 姓名:杨永俊准考证号:单位:师宗县龙甸中学
注:“设计思路”填写说明:
1.微课设计进行前期分析准备,具体进行学习者(学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
分析方法可参考教材
2.2节
2.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何种模式进行设计教学。
模式选择可参考教材 2.6节,但不局限于2.6节的五种模式。
3.选用什么素材(如XX图片、XX动画、XX视频等)来丰富微课,体现微
课设计的XX原则。
详细可参考教材2.4节。
4.反思在本微课设计中,是否体现了微课的设计特点。
详细参考教材2.3节。
课程名称:微课设计与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掌握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微课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多媒体制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课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
2. 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微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微课案例,引起共鸣。
二、讲授新课1. 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内容集中、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 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 内容集中:内容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避免内容冗余。
- 形式多样: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体验。
3. 微课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微课主题。
- 设计脚本:编写微课脚本,包括知识点、讲解内容、教学目标等。
- 拍摄制作:使用摄像机或手机拍摄微课视频,注意画面质量、光线和声音效果。
- 剪辑处理:对视频进行剪辑,调整画面、音频和字幕等。
- 后期制作:添加动画、特效、背景音乐等,使微课更具吸引力。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微课主题,进行微课设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课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微课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微课制作的关键要点,强调微课设计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微课作品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画面、声音等方面。
《自然之道》微课制作脚本《《自然之道》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自然之道》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适用教材:人教版前需知识:学生比较喜欢看有关自然的书,对大自然的规律有些了解,但由于地理关系,学生对于海龟的生活习性可能不太了解,对其它自然规律知道也甚少,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自然规律的资料读一读。
微课类型:讲授类设计思路:教学《自然之道》这一课时,我将利用微课用图片、视频、教师讲解的几个方面来辅助学生学习,其目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们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知识。
这样既节约了教学的时间与成本,又能在微课的应用下,更高效地学习。
制作手段:把课文内容制作成PPT的形式,用编辑软件Camtasia studio 制作微课;使用录音软件录音专家录制声音,保证微视频中讲解的清晰。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保证综合性学习高效完成。
聚焦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自然规律知道甚少,在教学向导的话时,我利用《自然之道》的微课视频,用于学生课堂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结合微课视频,更好地理解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让学生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汇报。
5分钟二、汇报交流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了呢?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0分钟三、创设情境在班里创设动物保护法庭情境。
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向导和游客。
15分钟四、感情朗读朗读指导:向导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幼龟防御天敌、自然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地去改变。
《最后一课》微课制作脚本《《最后一课》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最后一课》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适用教材:人教版前需知识:1.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体及其相关文学常识。
2.理顺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微课类型:解决问题类,通过视频欣赏了解到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升华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思路:1.用情景导入音乐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来解决微课里涉及到的知识点。
制作手段:以PPT为主,然后插入flash动态图对各个重点用词进行分解和情景再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聚焦解决的问题: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屏幕显示普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创设情境PPT12分钟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PP2-PP65分钟三.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PP7-PP128分钟四.拓展迁移播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PP13-PP143分钟教学反思(自我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鸟的天堂》微课制作脚本《《鸟的天堂》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鸟的天堂》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适用教材:人教版前需知识:学生通过《观潮》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微课类型:案例故事类设计思路:微课将以PPT和动画视频呈现。
将以以下的顺序进行设计:1、导入课文。
播放微课天堂的美景。
提出问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2、合作交流。
播放动画视频“鸟的天堂”的美景。
整体感知课文,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3、重点感悟。
播放微课,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作为人类我们要怎样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4、拓展延伸。
播放微课“鸟的天堂”的美景。
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制作手段:PPT转换成微课视频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感悟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聚焦解决的问题: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导入课文播放微课。
画面内容:天堂的美景。
解说词:提出问题:1、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2、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PPT1-32分钟合作交流画面内容:“鸟的天堂”的美景。
解说词:整体感知课文,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PPT4-52分钟重点感悟画面内容: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解说词:作为人类我们要怎样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PPT6-72分钟拓展延伸画面内容:“鸟的天堂”的美景。
一、课题名称:《<课文名称>赏析与解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内容-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深入分析,探究学习(20分钟)1.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手法分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 情感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案例:微课拍摄/录制脚本教师姓名讲授内容(年级)(学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微课名称:科目/知识点/主题等)教学类型□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创意实验□学习活动□其他摄录模式□拍摄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混合制作式□其他课程简介主要教学环节(参见表一)讲授配套课件PPT为主,还可以是其他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另行提供PPT文件)微练习(另纸附)3—5道典型练习或试题,有区分度,最好为在线交互练习题。
微反思表一:教学活动环节与微课视频的时间分配表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视频时间开场白介绍微课标题内容 5秒 引入工作案例情况描述与通常的解决办法演示 2分 功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功能和适用情境 1分 方法说明邮件合并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步骤 1分30秒 操作演示“准考证”案例的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演示 3分 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调整处理 3分30秒 小结获得的经验 50秒 练习说明微练习的说明 1分30秒 结束语 结束与致谢 5秒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优课结构 教学环节 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 制作工具和方法一、片头 (5秒) 呈现基本信息 (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作品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蓝底白字字幕;字体为四号和二号。
用CS 软件标题功能后期添加和编辑。
二、导入 (1分钟内) 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提出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激发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1分钟)使用DV 录制,教师出镜头。
教师讲解的声音在片头字幕中出现。
二、讲解(8分钟内) 围绕提出的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一层层,一步步,逐步引导,逐层剖析, 先探究,再验证。
微课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了解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 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并能够用它们组成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2. 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 常见的汉字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3.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汉字和拼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汉字和拼音有何区别?为何需要学习它们?”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30分钟)(1)教师介绍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如何读音、如何组合、如何书写等。
(2)教师演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的书写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等。
教师设计一些与汉字和拼音相关的小游戏,如拼音接龙、汉字接龙、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汉字和拼音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自己总结的常见汉字和拼音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速度等。
3. 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汉字和拼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3. 室内或室外进行的游戏活动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 通过讨论学习和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所提高。
2. 学生在学习汉字和拼音的时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大量练习和反复巩固。
3. 教师在讲授和演示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表达方式,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留取丹心照汗青》微课制作脚本《《留取丹心照汗青》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留取丹心照汗青》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教材:粤教版前需知识:学生初步掌握传记的一般提纲,理解和能够朗读诗歌,能够正确认识诗歌的含义和蕴意。
微课类型:知识原理类设计思路:呈现形式:以PPT为辅,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再穿插一些教学视频讲解方式:老师围绕课文的主要人物“文天祥”展开讲解,先讲述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伟大事迹,再展开讲解本课内容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情感。
制作手段:使用的是power point软件制作PPT,再使用录屏软件把PPT和讲解音频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微课资源。
教学目标:1.评述性语言的积累和表达。
2.了解本篇评传运用客观记述和文学想像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了解作者崇仰和敬重文天祥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的态度情感。
聚焦解决的问题:作者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合理的剪裁、精妙的结构,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千古忠烈形象--文天祥。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把握文天祥气质、品行、性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了解作者勾勒人物形象的语言与技巧,体会评传结合的传记模式,提升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关键。
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引语同学们好,大家认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丰功伟绩?老师在课堂上发表引入语,引起学生的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
5分钟开课这节课我们来介绍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文天祥”。
大家耳熟能详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典句子就是出自“文天祥”的手笔。
PPT页面首页展示“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句为开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5分钟讲课接下来我们讲解诗词里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PPT翻滚展示知识重点,详细展示了《过零丁洋》诗句里的每一句的含义,老师一边配合课件讲解,穿插一些其他的图片资源讲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
第四期语文3班6组
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三个汉字呢,一起看看使用说明。
二、使用说明
的:说明事物是什么样的,“的”前面的词语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的+名词
举例说明:鲜艳的花朵
地:说明动作怎样,“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地+动词
举例说明:飞快地跑
得:说明动作的结果怎样。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得+形容词
举例说明:飞得很高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三、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什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我们试着练习练习
四、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静静()河面静静()写字
欢乐()山谷欢乐()歌唱
跑()飞快飞快()跑
2、小结归纳:
同学们,你们能做对这些题目,就肯定学会他们的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