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学时(含受控源电路分析和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一章答案一、(1)(c) (2)(c) (3)(b) (4)(c) (5)(d) (6)(a) 7(d)二、(1)4Ω(2)4A(3)7V,7Ω(4)(5)40W (6)5Ω,20Ω三、1.解:电路为一平衡电桥,c、d两点为等位点。
将连接于c、d间的支路断开,可得2.解:如图2所示。
图2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a),则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b),则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c),则3.解:(1)由题3图(a),有(2) 应用Y–Δ等效变换,将题3图(b)电路等效变换为图3(c),则图3(c)4.解:将无限网络看成无限多个梯形节组成,每一节如图4虚线框中所示。
当去掉第一节后,从cd 看去仍是个无限网络,应有。
作出图4(a)的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
图4则解,得5.解:(1)题图5(a)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所示。
图5(a)(2)图5(b)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5(b)所示。
图5(b)(3)图5(c)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5(c)所示。
图5(c)6.解:应用电源等效变换,将题6图所示电路等效为图6(a)所示电路。
图6(a)由KVL,有7.解:应用电源等效变换及电阻串并联,先将题7图所示电路等效为图7(a)所示电路。
(由于待求量I、U所在支路属于2U受控源与2Ω并联支路的外电路,故求I、U时可将与受控源并联的2Ω电阻去掉)(a) (b)图7由KVL,有将代入上式,得再由7(b)所示电路求出受控源支路的电流。
由KCL,有受控源的功率为(发出功率)8、解:在端口加一电压源U,流过电流I,如图8所示。
(a) (b) (c) 图8(1)由KCL,有把代入上式,得由KVL,有(2)由KCL,有 (1)由KVL,有 (2)(1)式代入(2)式,得由KVL,有(3)由KCL,有(3)(4)由KVL,有(5)把(3)、(4)代入上式,得(6) 把(3)、(6)式代入(5)式,得9、解:15V电压源、4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9(a)、(b)所示。
«电路基本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80学时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研究电路中的电磁现象,探讨电路分析基本规律,介绍电路网络的分析与计算的方法。
适用高职高专“够用”“自学”为原则的教学特点,给后续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作业和实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基本要求]1.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电流和电压关联参考方向得意义与应用;3.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与欧姆定律只适用与线性电阻元件;4.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5.理解电动律和能量转换的物理意义;6.理解和掌握源理想电压源得定义,电路符号,功能,端口电压,电流关系及其性质;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和KVL)。
[重点与难点]1. 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2)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3)基尔霍夫定律。
2. 难点:(1)参考方向;(2)功率计算;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基本要求]1. 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和的变换条件;2. 了解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熟记电阻串联分压公式和并联分流公式;3. 了解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熟记三个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等效变换公式;4. 掌握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5. 理解受控源的定义, 分类,能够分析和计算和受控源的简单电阻;6. 掌握叠加原理,并会用叠加原理求解电路,了解替代定理;7. 理解和掌握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并会用两定理求解电路.[重点与难点]1.重点:(1)熟悉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2)掌握电阻Y-----△等效互换;(3)熟悉叠加定理.。
2.难点:(1)受控源电路得计算;(2)叠加定理的应用。
第一章习题题图示一段电路N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标。
(1) 若1t t =时1()1i t A =,1()3u t V =,求1t t =时N 吸收的功率1()N P t 。
(2) 若2t t =时2()1i t A =-,2()4u t V =,求2t t =时N()P t 解:(1) 111()()()313N P t u t it W ==⨯="(2)222()()()414N P t u t i t W ==⨯-=-题图示一段直流电路N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电压表内阻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已知直流电压表读数为5V ,N I 。
解: 1025P I A V -===-(题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种情况解:(a) 223218s P I R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b) 3515s P I V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c) 31030s P I V W ==⨯-=- 电流源吸收功率题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解: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12A+6A=18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18A-15A=3A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 3A-12A-5A=-14A 可得: I=-14A+15A=1A 18331290S U V =⨯+⨯=1511231.514R ⨯-⨯==Ω-题图示电路,已知U=28V ,求电阻R 。
解:根据电源等效,从电阻R 两端 可等效为如下图等效电路。
有: '41515442I A =⨯=+'448R =Ω+Ω=Ω 可得: '287152828U R U I R ===Ω--求题图示各电路的开路电压。
解:(a) 2010530OC U V A V =-⨯Ω=-)(b) 开路时,流过8Ω电阻的电流为 931189A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为 1832189A ⨯=+可得: 26184OC U V =⨯-⨯=(c) 开路时,8Ω电阻的电压为 8208128V ⨯=+ 2Ω电阻的电压为 5210A V ⨯Ω= 可得: 82100OC U V V V V =+-=I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94L120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3.学时/学分:96 /6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四、课程教学安排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
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
第一章习题1.1 题1.1图示一段电路N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标。
(1) 若1t t =时1()1i t A =,1()3u t V =,求1t t =时N 吸收的功率1()N P t 。
(2) 若2t t =时2()1i t A =-,2()4u t V =,求2t t =时N()P t 解:(1) 111()()()313N P t ut i t W ==⨯= (2) 222()()()414N P t u t i t W ==⨯-=-1.2 题1.2图示一段直流电路N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电压表内阻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已知直流电压表读数为5V ,电流I 。
解: 1025P I A V -===-1.3 题1.3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种情况下供出的功率。
解:(a) 223218s P I R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b) 3515s P I V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c) 31030s P I V W ==⨯-=- 电流源吸收功率1.4 题1.4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解: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12A+6A=18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18A-15A=3A 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 3A-12A-5A=-14A 可得: I=-14A+15A=1A 18331290S U V =⨯+⨯= 1511231.514R ⨯-⨯==Ω-1.5 题1.5图示电路,已知U=28V ,求电阻R 。
解:根据电源等效,从电阻R 两端 可等效为如下图等效电路。
有: '41515442I A =⨯=+ '448R =Ω+Ω=Ω可得: '287152828U R U I R ===Ω--1.6 求题1.6图示各电路的开路电压。
解:(a) 2010530OC U V A V =-⨯Ω=-(b) 开路时,流过8Ω电阻的电流为 931189A ⨯=+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为 1832189A ⨯=+可得: 26184OC U V =⨯-⨯=(c) 开路时,8Ω电阻的电压为 8208128V ⨯=+ 2Ω电阻的电压为 5210A V ⨯Ω= 可得: 82100OC U V V V V =+-=1.7 求题1.7图示各电路的电流解:(a) 6242I A +== (b) 201610221I A --==-+(c) 将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如右图示 显然 0I =(d) 电压源供出的总电流为: 2121313//612//6124I A ===++++根据分流关系,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63236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631126A ⨯=+可得: 211I A A A =-=1.8求题1.8图示各电路的电压U 。
电路理论判断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中,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为多余元件时可以消除掉。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幅值频谱可以直观地表示周期函数中各次谐波所占比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电路中的无伴电流源,如果流经电流源的网孔电流只有一个时,该网孔电流就等于电流源电流,可少写一个网孔电流方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磁电系仪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线性电路所含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换路定律反映了能量不能跃变。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应用叠加定理时,即每个分电路中电源个数只能为一个。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电阻元件在任何时刻总是吸收功率的,是一种无源元件。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电感元件反映了电流产生磁通和存储磁场能量这一物理现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不对称负载Y联结时,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支路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支路数较少的电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S= √P2+Q2(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对称,是指每一相负载阻抗的大小相同。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利用电感和电容对不同次谐波分量的反映不同,组成不同的电路接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可以让某些所需频率分量顺利通过而抑制某些不需要的分量,称起这样作用的电路为滤波电路。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二端口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一个二端口网络只有一种等效电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在理想变压器的端口伏安关系式中,当两边电压的参考极性与同名端的位置一致时,电压关系式中n取正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耦合电感中互感磁通链和自感磁通链方向相反,自感方向的磁场被削弱,称为反向耦合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0、理想变压器的瞬时功率为0(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1、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为0,电路中无能量交换。
《电路分析(A)》自学指导大纲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学时)§1-9 受控电源重点:1.理解受控源的特性;2.会求解含受控源的电路。
难点:含受控源电路的求解。
课内习题:P18:例1-1§1-10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2.熟练掌握扩展的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3.灵活地运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于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灵活运用。
课内习题:P22:例1-2,3,4本章习题:P28:1-16,1-20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3学时)§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重点:深刻理解等效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对外等效”含义的深刻理解。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重点:1.熟练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2.熟练掌握串联电阻的分压和并联电阻的分流。
难点: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课内习题:P34:例2-1§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重点:熟练掌握电阻的Y形和△形连接间的等效变换。
难点:Y形和△形连接间的正确等效变换。
课内习题:P38:例2-2§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重点:熟练掌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和电流源的并联等效。
难点:对电压源不并联、电流源不串联的理解。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重点:1.理解实际电源的模型;2.掌握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3.灵活等效由电压源、电流源和电阻组成的有源电路。
难点:有源电路的灵活等效、求解。
课内习题:P42:例2-4§2-7 输入电阻重点:熟练求解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难点: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输入电阻的求解。
课内习题:P44:例2-5本章习题:P45:2-1,6,9,10,11,12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3-1 电路的图重点:1.图论的基本概念;2.理解结点和支路的概念;3.作有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