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2
翻译基础知识翻译,作为一门跨文化交流的艺术和技能,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的意思准确、流畅地转化为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一、语言能力首先,翻译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
他们应该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包括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词义、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等。
他们还需要熟悉不同领域的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二、文化理解除了语言能力,翻译者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理解能力。
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源语言的意思至关重要。
翻译者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便在翻译中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文化偏见引入到翻译中。
三、专业背景翻译工作通常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翻译各种专业领域的资料时,熟悉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非常重要。
例如,在医学翻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医学术语和相关的医疗知识,以便准确理解和翻译医学文本。
因此,提前学习并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四、翻译技巧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一些翻译技巧。
例如,准确理解源语言的意思是翻译的基础,翻译者可以通过查阅字典、参考类似文本或与专家进行交流等方式来保证对源语言的理解准确无误。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重上下文的把握,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他们还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如适度的断句、使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等。
翻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专业背景和翻译技巧,翻译者可以准确、流畅地将源语言的意思转化为目标语言,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基础知识一、翻译的分类1.按所涉及的两种代码的性质,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符翻译(inersemiotic translation)。
2.按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两类。
3.按翻译的工具和成品形式,可分为口译和笔译。
4.按翻译的客体,亦即所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
二、译家译论1.支谦: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2.道安:晋、前秦时道安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3.彦琮: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4.玄奘:唐代僧人玄奘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玄奘在译经中成功地运用了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等等翻译技巧。
5.马建忠:清末,马建忠在其《马氏文通》中提出“善译”之说:“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
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声音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6.林纾: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
小学生英语翻译知识点整理翻译是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知识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整理一些小学生英语翻译的知识点。
1. 词汇翻译首先,词汇翻译是非常基础的翻译知识点。
在进行单词的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词义、词类和语境等因素。
例如,将中文的“苹果”翻译成英文时,可以使用“apple”。
而将英文的“apple”翻译成中文时,则应使用“苹果”。
2. 句子翻译除了词汇的翻译,我们还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的方法。
在进行句子的翻译时,通常需要注意语序、时态和语气等因素。
例如,将中文的“我喜欢吃巧克力”翻译成英文时,可以说“I like eating chocolate”。
而将英文的“I like eating chocolate”翻译成中文时,则应说“我喜欢吃巧克力”。
3. 语法翻译英语和中文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语法的变化。
例如,中文中的动宾结构在英文中通常使用主谓结构。
如将中文的“他喜欢跳舞”翻译成英文时,可以说“He likes to dance”。
而将英文的“He likes to dance”翻译成中文时,则应说“他喜欢跳舞”。
4. 文化翻译文化因素在翻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进行翻译,以使翻译更具准确性和可读性。
例如,将中文的“过年好”翻译成英文时,可以说“Happy New Year”。
而将英文的“Happy New Year”翻译成中文时,则应说“新年快乐”。
5. 上下文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上下文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时一个词汇或句子的翻译需要依赖于上下文来确定其准确含义。
例如,将中文的“他很酷”翻译成英文时,如果上下文是在形容一个人很帅或很厉害,可以说“He's cool”。
而如果上下文是在形容一个人态度冷漠或不友善,可以说“He's cold”。
6. 实践积累最后,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大量的实践翻译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仅供参考)1.英语翻译的标准专业英语的翻译注重客观性、准确性,不强调翻译者的主观色彩。
翻译的用词应该准确、恰当,句子叙述清楚,表达简洁、流畅。
(1)准确忠实:准确无误,不得有错。
即要如实表达原文的含义,不缺漏原文表达的每一层意思,也不添加任何原文没有的含义。
(2)通顺流畅: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修辞规则和通常习惯,使读者易看易懂易读。
因此,要求译文不能逐字逐句死译,而是要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表达出来,做到通俗易懂。
(3)简练清楚:译文在清楚明白表达原文意思,不使人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精炼、不重复啰嗦。
2.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2.1词性转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或为达到一定的修饰目的,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将原句中属于某词类的词转译成为另一类词。
一般而言有四种(1)转译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译为名词)例:The cutting tool must be strong, tough, hard, and wear resistant.(形容词转译为名词)刀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而且耐磨。
(2)转译成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转译成动词)例:Rigid pavements are made from cement concrete.刚性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介词转译成动词)(3)转译成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转译成形容词)例:This experiment in a success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名词转译成形容词)(4)转译成副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译成副词)例:Although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bridge building remain either prestressed concrete orsteel, there have been some recent changes尽管建桥的基本材料仍然是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但近来已经有些变化了。
Lesson 1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重点:翻译的概念、标准、过程、分类和译者素质;中国翻译史简介;摸底练习考核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1. 翻译的概念什么是翻译?回答这个问题由于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
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在翻译性质认识上的差别: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r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Catford)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parole of one language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parole of another with the content i.e. meaning unchanged. (Barhudarov)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
(郭沫若)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孙致礼)2.翻译的类别翻译的种类可从不同的视角来分类。
一般说来,翻译可从5种不同的角度来分类:1)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角度来分类,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2)从涉及到的语言符号来分类,翻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3) 从翻译的手段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口译(ora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4) 从翻译的题材来分类,翻译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5)从翻译的处理方式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全译(full translation)、摘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编译(translation plus editing)。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