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的发展史.共31页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31
火车四个阶段的简介
火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蒸汽机车时代、电力机车
时代、内燃机车时代和高速铁路时代。
1. 蒸汽机车时代,蒸汽机车时代是火车发展的最初阶段,蒸汽
机车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火车。
这一阶段始于19世纪初,一直
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
蒸汽机车时代是火车运输发展的起点,也是
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电力机车时代,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机
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成为火车的新动力源。
电力机车时代的到
来使得火车的运行更加高效、环保,并且提高了运输的速度和质量。
3. 内燃机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是20世纪中叶至今的阶段,
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成为了火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内燃机车
的出现使得火车的运行更加灵活,能够适应更多的运输需求。
4. 高速铁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
成为了火车发展的新阶段。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高效、安全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城市间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四个阶段的火车发展,见证了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最初行走是靠双腿,后来人们驯服了马,骑上马就能跑得很快,但需要有一定的驾驭技巧,这样人们又发明了轮车,让马拉动轮车就轻松多了,人们坐在上面很舒坦,可是走的路程长了,马也会累的,人们在轮车上颠簸也很辛苦,就又发明了动力车,是一种靠机械运动来行走的两轮车,这种车子后来冠以雅号“自行车”,在1860年,法国人皮埃儿·米肖和儿子又制造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两轮车,这就是后来的摩托车,人们根据需要又不断发明创造了三轮车、四轮车,这些车起初都是风力和蒸汽带动的,燃烧汽油行走的汽车是近代才发明的。
之后不久,火车也应运而生。
在陆地交通工具发展的同时,水上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从人力划的板船到风力带动的帆船,再发展到汽船、轮船、潜水艇,用发动机使船前进,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虽然船的航行较慢,但它的载重量却是非常大的,直到现在,货物运输也都大多是靠船来完成的。
而更加有趣的是,人们竟然梦想着长出翅膀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于是就又出现了滑翔机、飞机、火箭、乃至宇宙飞船……人类的智慧真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发明者经历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次又一次的发明改良创造,不断的进步,将来在陆海空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中,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都是无法预计的,让我们为这些奇迹的出现做好迎接的准备吧!简而言之:陆地徒步-马-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水上人力板船-风力帆船-汽船.轮船空中滑翔机-飞机-火箭-宇宙飞船古代:马车、牛车、独轮车、马、牛、驴、帆船近代: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飞艇现代: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航天飞机、自行车、摩托车当今社会,可供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
各类交通工具有其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火车具有速度快、运载旅客多、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优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择特快、直快、普快等车次,同一车次也可以选择硬座、软座、硬卧、软卧等不同票价的席位。
铁路没有遍布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有很多地方的农民进城乘坐火车还不是很方便,需要先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然后再乘坐火车。
25K型客车是为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开行的特快列车研制的铁路客车车体。
“K”是“快速型”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25K型客车是在1996年根据铁道部发出的“铁路客车招标标书”和“25K型客车统型方案”要求而设计制造的快速客车。
当时原有的25B型客车和25G型客车已无法满足1997年4月1日开始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的需要。
25K型客车在25Z型客车(“Z”是“准高速”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构造速度为160km/h(2008年9月起全部改为140km/h) ,并推广应用空气弹簧悬挂技术和盘式制动技术。
具有速度快,运行平稳的特点。
在中国铁路上普遍用作特快列车和少数快速列车、普快列车的车底。
25K型客车于1997年开始生产;到2000年底,25K型客车已有2700辆。
生产厂商包括长春轨道客车、唐山轨道客车、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南京浦镇车辆厂。
25K型客车在历年生产中对转向架和车体进行过多次改进,例如在后期型陆续改折页门为密闭式塞拉门、内翻式车窗、橡胶风挡改为密封式风挡等。
至2003年,新型25T 型客车开始投产,25K型客车于同年年底停产。
中国铁路25K型客车标准涂装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中间配一道红线,而地方合资铁路的25K型客车则会使用不同的涂装。
25K型客车系列有硬座车(YZ25K),软座车(RZ25K),硬卧车(YW25K),软卧车(RW25K),餐车(CA25K),和各种双层客车,空调发电车(KD25K),行李车(XL25K),轨道检测车(JC25K),医疗车(YL25K),救援车(JY25K),试验车(SY25K),还有一种C6。
轨道检测车,医疗车,救援车,试验车,C6等型号先于硬卧车,硬座车,软座车,软卧车,餐车,空调发电车,行李车等型号大部分停产,即使没有停产,产量也不多。
例如救援车(JY25K),出厂编号只有3位数。
YZ25K硬座车为3+2座位布局,共118个座位; RZ25K软座车为2+2座位布局,共72/80个座位;YW25K硬卧车共有11/10(带播音间的硬卧车)个开敞式间隔,每间隔左右两边有上中下三个铺位,定员66/60人;RW25K软卧车有9间包厢,每间左右两边各设上下两个铺位,定员36人。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精华卷 (三)2、符合前、驾驶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范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号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绘图。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R上对应题[1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迅除其他存案,答案不能存在试题上,4.省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透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备题目指定区域内和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雨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附容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B.学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片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考古学者在黄河上游发现距今约5000-4000 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遗址中M339墓的4件粗陶瓷都盛满碳化粟粒,M134 墓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达66.9公斤。
据此可推测,马家窑先民 ( )A.粮食储存技术先进 B、最先进入文明社会C.手工制作技艺高超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2.春秋时晋国的分裂,让战国时期的国君们开始防备世卿大族,他们需要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官僚队伍.于足,一些出身下层而又才华横溢的士人受到国家重用,这折射出,战国时期 ( )A.国家治理先进B.科举制已酝酿充分C.贵族势力崩溃D.百家争鸣影响深远3.有学者认为,秦修长城、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使长城以外依存华夏的小部落从分散转为联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来的草原帝国。
据此可知,秦长城的修建 ( )A.增强秦朝边疆实力B.便利秦朝交通网建设C.促进草原统一进程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4.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贾谊认为,虽然汉朝已建立,但世人仍抛弃礼义,丢掉廉耻,做事唯利是图;盗贼敢于割断窗帘、门帘进入内室,甚至偷走高祖、惠帝两庙的器具。
由此可知,贾谊意在 ( )A.全面继承秦制B.推行法家严刑峻法 (C.重塑道德风尚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盛唐时期,上至公卿,下到贩夫走卒;从皇宫到酒巷,一首好诗到处流传。
客运专线资料大全(doc 31页)建设客运专线是铁路发展的大势所趋建设客运专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方向。
在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也是我国铁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客运专线化是铁路发展方向铁路作为现代运输的先驱,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代铁路以其自身具有的节能、环保、安全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普遍把建设客运专线作为重点,纳入铁路发展战略规划,这是由客运专线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的优势所决定的。
客运专线具有速度快的优势。
速度是现代社会高效率的标志,是时代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鲜明特征。
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速度是适应市场的关键要素。
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带来了铁路产业的复兴。
铁路已成为陆上运行距离最长、速度最高的交通方式,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旅行时间。
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和快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客运专线运量大、效能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客运专线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三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 20 列,列车定员可达 1600 — 1800 人 / 列,理论上每小时最大输运能力可达 2 × 32000 ~ 2 × 36000 人,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
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客运专线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法国三条客运专线每年输送旅客各 2 千多万人次,均取得盈利。
日本四条客运专线自开业以来客运量增加 6 倍多,被日本人誉为“经济起飞的脊梁”。
客运专线安全可靠的优势也十分突出。
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
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显示,现在有 66 . 9 %的居民外出首选火车,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看中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客运专线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
正太铁路线路图正太铁路,是山西省第一条铁路,从1904年修建至今,已然走过110年的历史。
从窄轨到准轨,从单线到复线,从蒸汽到电化……百多年间,在这条绵延240多公里的晋冀大动脉上,有过多少时事沧桑,有过多少风云际会,它当年的灼灼风姿今又何在……2014年春天,河北省石家庄市收藏人王律从天津拍卖会上拍得一册名为《正太铁路》的法文版影集,为我们展现了正太铁路修建和通车早期的景象,也引领我们对正太铁路进行历史的追寻。
老照片,追溯百年前历史记忆《正太铁路》影集为法文版,于1913年由法国巴黎昂贝尔公司出版,八开版本,红色布质封面,版权页注明出版时间和出版公司名称,没有定价和印数,也没有摄影人姓名。
有专家推测此影集可能是法国政府内部资料,由多名摄影者共同完成。
影集用铜版纸印刷,共193页,收录照片80幅,包括幅地图。
影集前言为《山西省简介》,概略介绍了山西省地理位置、地貌形势、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矿产资源、盐田产量、商业贸易及未来发展前景等。
80幅图片中,除3幅地图外,其余大多是正太铁路修建All Rights Reserved.了然,标注有正太铁路全程243公里34个车站位置和法语名称,以及铁路沿线的河流走向。
正太铁路车站海拔图》为纵向地图,详细记录了正太铁路的海拔测绘数据,起点石家庄海拔最低,仅为71.05米;铁路经过太行山车站时,海拔上升至1074.60米;到达终点太原时,海拔回落至799.00米。
有关石家庄的照片有27幅,包括石家庄火车站外景、石家庄大石桥、正太铁路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及其锯木厂和井陉县的天长镇、显圣寺、凌霄塔、层霄路交通、工程技术、文物名胜、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场景,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极具史料价值。
如《华北地区铁路图》所标注的晋冀豫省界,与现在的明显不同,对研究清末民初华北地区铁路发展和行政区划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正太铁路机车照片,车身上有“大清铁路总公司”和“正太”字样的标牌,展示了110年前中国铁路初兴时期蒸汽机车的风貌,显然它还是一件“舶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