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提纲

《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提纲

《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提纲
《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提纲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logy 课程编码:BIOL1003 学时:48(含课外学时4)学分:3分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 7-04-007958-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编写,《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7—04-007959-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一样,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并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带头科学。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学都将生命科学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为本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更多地增添一些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使人们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发生了变化,工科专业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而应该是培养在一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且具有更为积极的应付挑战的能力和更高的整体素质的人才。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参加到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边缘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中来。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并使学生掌握理解这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2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气候异常变化、人类的粮食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以前通过利用传统农业技术手段,如施加化学肥料及杂交育种等方法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虽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如何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更好地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让人们满足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的愿望,仍然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技部认为植物生殖发育的研究对于作物育种、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相关基础研究,对解决我国及全球粮食食品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希望我国科学家能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良机,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和深入地研究,共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二)生命科学与人类的健康长寿 从现在的医学与药品发展来看,生命科学将为医学保健长期服务1、研制更有效的药物 制作药品一般分为1从天然生物中提取2化学合成3发酵产物。其中1和3都是与生命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将可以发现更多的药品,而且还可以将以前稀缺的药品通过利用基因工程进

行批量化的生产。 1、生成更多的生物医用材料 早期的生物医用材料有金属、陶瓷、高分子等人工合成材料,近些年也开始用或材料或者用组织工程制造出的活动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首先必须具有生命相容性(一方面指生物医用材料在生理环境中对机体不产生明显的有害的效应;另一方面指机体对材料也不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及与其使用的部位相适应的机械、生化性能。此外,生物医用材料还应具有相应的强度、韧性、弹性、耐磨、耐疲劳、耐腐蚀及润滑等性能要求。 生物医用材料的类型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复合材料以及生物衍生材料。除了以上材料还有具有远大发展的仿生智能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 2、改造人类的基因组成 人类基因组约含10万-20万个基因,把人的所有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及其破译全部遗传信息。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例如,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如果患者的双亲外观都正常,更具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分析,患者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在他们的后代中,发病概率是1/4。所以通过改造基因组可以成为人类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三)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基础: 在学这门课之前,学生必须预修过高级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先修操作系统课程,延时完成操作系统打作业。 二、适应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类-信息管理专业 三、教学目的: 为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通过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实现方法,并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特开设此课程设计。 四、内容提要: 本课称要求实现一套模拟的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四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进程控制管理实现 ●基本要求:利用简单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模拟进程结构、进程状态和进程控制。 ●参考学时:8学时 ●实验提示: 1、用PCB表示整个进程实体,利用随机数方法或键盘控制方法模拟进程执 行中产生的事件,或者利用基于图形界面的鼠标或者键盘操作控制进程管理内容。

2、定义PCB(可以采用静态结构或动态结构):包括理论PCB中的基本内容, 如内部ID、外部ID、进程状态、队列指针。由于无法实现真正的进程创 建功能,在实验中只需建立PCB,用它代表完整的进程。 3、定义进程状态转换方式:进程的状态转换是由进程内部操作或操作系统 的控制引起,由于无法实现这些功能,学生可以采用随机数方法或键盘 控制方法模拟,并实现对应的控制程序。随机方法指产生1-6的随机数,分别代表创建进程(c)、结束进程(e)、进程阻塞(b)、激活进程(w)、调 度进程(p)、时间片到(t)等事件;键盘模拟方法指定义6种按键代表以 上6种事件。 4、根据事件处理就绪队列、阻塞队列和当前执行进程的状态。每次事件处 理后应形象地显示出当前系统中的执行进程是哪一个,就绪队列和阻塞 队列分别包含哪些进程。 第2部分、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过程实现: ●基本要求:在第1部分实验基础上实现进程的分页式内存分配和地址转换过程,并进一步实现请求分页式存储分配和地址转换过程。页面置换算法至少应实现先进先出(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等算法。 ●参考学时:16学时 ●实验提示: 1、建立一个位示图,用来模拟内存的分配情况,位示图的位数与设定的物 理块个数相同。程序启动时可利用一组随机0和1填充位示图,表示内 存已被占用情况。 2、创建进程时输入进程大小,并根据程序中设定的物理块大小为进程分配 物理块,同时建立页表。 3、输入当前执行进程所要访问的逻辑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4、扩充页表,将其变成支持请求和置换功能的二维页表(增加存在位等), 同时在地址转换过程中实现请求调入和置换功能。 5、分别采用FIFO和LRU置换算法对地址转换进行页面置换,可将多次地址 转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页面视为进程的页面访问序列,从而计算置换次

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但每门课程只能从一个途径申把`9_

附件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 (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0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对于2003至2010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 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正式版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4 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功能 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熟练掌握: 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作业管理 内容: 1.作业的基本概念 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 3. 用户接口 4. 分时作业管理 熟练掌握: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生物学实验3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学实验3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讨论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哪些科学家为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理论做出了贡献。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果蝇伴性遗传的规律以及卡方检测。学生分组合作,每8小时挑选一次处女蝇,完成亲本杂交,此后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子一代的观察和自交,子二代的观察。做实时记录,统计500只以上果蝇,计算并做统计学分析。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对伴性遗传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独立设计果蝇杂交方案。能够独立进行处女蝇的挑选和杂交,对产生的后代进行性状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卡方检测。 实验3. 果蝇的三点测交和遗传作图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并讨论,在20世纪初第一张genetic map 的绘制情况,三点测交的原理,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设计实验进行果蝇的三点测交。重点讲述遗传作图的原理、果蝇三隐性突变体的遗传基础、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处女蝇的挑选技术,亲本杂交方法,子一代的性状分析和测交方法,子二代的性状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基因作图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每8小时挑选一次处女蝇,完成亲本杂交,此后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子一代的测交,子二代的观察。做实时记录,统计1000只以上果蝇,计算和绘图,并计算并发率和干涉。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对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的原理其发现历史进行了系统地学习,独立设计果蝇杂交的实验方案。能够独立进行处女蝇的挑选并进行果蝇的杂交实验。会对产生的后代进行不同性状和性别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计算。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能够独立进行果蝇的相关实验操作。 二、细胞遗传学模块 实验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果蝇唾腺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果蝇唾腺染色体的重要的结构特征,以及染色体的制片技术。重点通过图片讲述唾腺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形成机制、形态结构、命名和形态特征(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染色体联会、横纹特征和puff结构等)。果蝇三龄幼虫的挑选、唾液腺的分离、漂洗、低渗、染色、压片和镜检技术。学生独立操作,挑选三龄幼虫开展耐心且细致的操作,按实验步骤进行染色体制片,详细观察唾腺染色体的具体特征,完成实时记录。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镜检观察并相互分析与比较实验条件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及时记录数据和拍照,提交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产生最佳结果的条件和原因,总结经验。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掌握有效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能够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带纹的形态和排列,能够识别不同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表现,能够绘制出清晰的多线染色体图,理解遗传规律的染色体基础。 实验5. 牛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染色体的制备原理、Giemsa显带的原理、染色体的显带技术和带型分析原理。重点讲述染色体的制片技术、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多种带型分析如G、Q、R、C、T、N带等。具体分析各种带型,展示图片、原理和相关应用。举例分析染色体特征和命名原则。学生分组,解剖实验动物如牛蛙,取出动物的大型骨骼,用生理盐水抽提骨髓细胞,进行固定、低渗、滴片处理,讨论制定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反复练习滴片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滴片并进行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制片,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大纲1

自考《操作系统》实验环节实施方案 根据《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五个实验项目。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三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 一、实验环境 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硬件:一台能正常启动的计算机 软件:Visual C++ 6.0, Windows2003 等 二、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三、实验考试 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 套与实验相似的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教师

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四、附件 附件1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 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 以上对《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2009 年3 月20 日

附件1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负责人:赵志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要求:必修 课程总学时:12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课程总学分:1分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060340 学时:64 学分:4 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可作为今后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本质特征,把握当今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后续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掌握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 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类别及细胞的结构;掌握生命的元素和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结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原核与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 掌握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细胞癌化原因及研究进展;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三大定律:Mendel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Morgan的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了解性连锁基因和伴性遗传现象、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畸形。 掌握生物的遗传本质--基因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调控及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生物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理论;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掌握细胞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式途径;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及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掌握生物分类系统和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了解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掌握种群的概念、结构、种群增长的特征与调节;群落的定义、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内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概念、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重要性。 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生物材料、仿生学、生物传感器、生物能源、海洋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正确认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诸如安全性、伦理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动物学教学大纲Qi讲述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 英文名称:General Zooly 课程编号:102A00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时:56 学分:3.5 先修课程:《植物学》、《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植物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开课院(系、部、室):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基本结构、系统分类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从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等层面介绍动物的基本结构;在个体水平上讲述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在群体水平上,讲述动物的类群以及系统发育。同时,涉及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对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体的结构及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对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掌握或了解动物进化的知识。 通过与本课程相配合的实验,使学生得到与动物学有关的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并验证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讲授、实验、自学和作业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科学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重点及难点 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2、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3、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4、生物多样性的移地保护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现状 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3、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一、动物学的概念 二、动物学的分支 三、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史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一、动物学的发展史 二、究动物学的方法 第五节动物学的分类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二、分类的等级 三、物种的概念 四、动物的命名 五、现行动物的分类 本章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了解动物学的发展史、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掌握动物学的定义、性质,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分类等级,有关物种、品种和亚种的基本概念及物种命名方法;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优缺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品种和亚种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和物种的命名方法是重点,难点物种的概念。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学时) 第一节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3、细胞的机能 4、细胞周期 第二节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ng System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201313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其中实验 9 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上机实践教学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5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Short hist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Objectives, Functions, Multiprogramming, Real-Time System, Batch system, Time-sharing system,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 1.5 hours , Lab 0 hour)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doc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 40亿年的演化行成当今绚丽多彩的生物界 第二节什么是生命 1?严紧有序的结构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基木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 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 5?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第三节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严紧有序的结构 生荡的结构有等级,生命依赖于结构的有序性结构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新的特征 2?生命的基础一细胞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有进行所有生命活动能力的最低水平的结构形式3?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4?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体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生物体与环境多种相互作用交织成生态系统 5?生物信息的相互作用信息指令生物的高度有序生物学指令编码在DNA分子小 6.多样性的统一分类学统一性 7.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主题 第四节如何学 1?学习动力和兴趣 2.观察和思考 3.实验和分析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一节构成生命的元素和分子 1?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索 2.分子和化学键 分子和化合物 共价键 离子键 弱键 第二节水和无机盐 1.水的特性 水是极性分子液态水的内聚力水的高比热水的高蒸发热水的结冰和膨胀 2 ?水溶液 3.无机盐 存在状态 作用 酸雨 第三节碳和分子多样性 1?碳骨架的多样性 2.重要的基团 第四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多聚物 2.多糖 单糖 双糖 多糖 3?脂类 脂肪 磷脂 类固醇 4.蛋白质 氨基酸 肽键 蛋白质构彖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5?核酸

实用操作系统试验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X13 课程类型:学科通修课程 课程名称:实用操作系统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Operating Systems 课程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徐虹何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及Windows 和Unix 操作系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建立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的并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此外,操作系统用到的各种算法也是学生加强算法锻炼的好机会,对日后从事系统开发方面的工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实验课程是对《实用操作系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实用操作系统》教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加强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深入而直观地理解操作系统使用的各类算法,提高学生自适应能力,为将来使用各类新出现的操作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1 进程管理 【实验要求】 掌握子进程的创建、父子进程的通信及其原理。 【实验内容】 ●熟悉linux环境的基本使用命令,熟悉使用vi、gdb、gcc等编程工具或软件 ●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子进程并发执行,输出并发执行的消息, 如: 父进程正在执行….. 子进程1正在执行….. 子进程2正在执行….. 一段时间后,父进程杀死子进程,然后结束自己的进程,分别显示: 子进程1被父进程杀死 子进程2被父进程杀死 父进程结束 实验2 使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