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园林四大流派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32
园林艺术》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
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野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XXX、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量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构成的以施展阐发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方式。
16、XXX: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XXX,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XXX。
17、花坛:实际上是用来莳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欣赏价值。
18、花境: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19、园林意境: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园林景观(实境)与欣赏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虚境)的总和。
世界园林可以分为四大流派世界园林可以分为四大流派:1、中国自然山水园:中国园林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着人们顺应自然,以求生存与发展的思想。
在造园技法上是模拟自然而高于自然,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为骨架,以植物材料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风光。
又运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组合空间,形成多样而统一的不同景点,可谓步移景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宋代以后,又在模拟自然的基础上,强化人们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写意山水园,以诗词歌赋命题、点景,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
达到诗情画意的境地,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2、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由于意大利地处南欧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三面为坡,只有沿海一线为狭窄的平原。
因此自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达到极盛时期。
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台地园的造园模式是在高耸的欧洲杉林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借势建园,房屋建在顶部,向下形成多层台地;中轴对称,设置多级瀑布、叠水、壁泉、水池;两侧对称布置整形的树木、植篱及花卉,以及大理石神像、花钵、动物等雕塑。
人们在林中,居高临下,海风拂面,一种独特的地中海风光尽收眼底。
3、法国宫廷式花园:法国地处气候温和的平原地带,王室、贵族占据着辽阔的领地,领地四周为茂密的森林。
因此,其园林的形式从整体上讲是平面化的几何图形,也就是以宫殿建筑为主体,向外辐射为中轴对称,并按轴线布置喷泉、雕塑。
树木采用行列式栽埴,大多整形修剪为圆锥体、四面体、矩形等,形成中心区的大花园。
茂密的林地中同样以笔直的道路通向四处,以方便到较远的地方骑马、射猎、泛舟、野游。
著名的凡尔塞宫可谓经典之作。
第三章园林美与园林艺术题库一、填空题1.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的多样统一之中。
历史、民族、地域、时代性2.园林美构成因素分为和的两类。
自然人工3.审美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和。
精神现象社会意识4.审美意识是指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切主观的意识形式。
审美对象5.人的审美关系是由两个基本条件构成的一. 二. 。
审美对象审美主体6.人们在欣赏和研究、创造的同时,孕育了。
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7.园林美具有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
多元性8.园林美是一种不可分割的。
整体艺术美9.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的生活环境,园林必须满足人类、与的要求。
生存享乐发展10.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即、、、等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环境艺术小品1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
美学思想12.审美意识具有、、。
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13.所谓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观的美的直观的、、、和。
感受、体验、理解、欣赏和判断14.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直接生产于,还没有同实用和生理快感分开。
15.园林美是一种特殊的。
生产劳动人造美16.,和被认为是园林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时期。
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18世纪的英国17.园林艺术通过反映现实,表达作者的,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典型形象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18.园林艺术具有, 和。
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19.园林艺术又具有,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他这样包罗万象。
极强的兼容性20.一座美轮美奂的园林含有许多复杂的,,,以及的运用。
建筑工程工艺植物与养护技术21.园林艺术融合等诸多艺术因素于一体,着意最求,音乐般的流动和时光交替的变幻,甚至涉及。
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音乐,工艺美术诗画般的意境宗教和哲学22.从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将艺术分为3类。
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23.等的艺术形象必须在空间里才能存在和展开,所以它们属于。
立意与布局比如绘画,中西方不相同。
西方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
一幅中国山水画,可以步步走,处处观——“景内走动”。
中国园林也是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可以“信天游’”而传统的西方园林,尤其皇家园林,如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巴黎凡尔赛宫苑,就有一条东西贯穿的三公里长的中轴线,轴线控制了全园的布局。
而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北京颐和园就是以山水为骨架,万寿山,昆明湖构成的自然山水景观,由三个局部中轴线:东宫门——仁寿殿,佛香阁——智慧海,北宫门——四大部州三个局部轴线,综合构成颐和园的布局。
颐和园北京最大的亭子是在(颐和园)的廓如亭;北京廓如亭面积(134亩);中国最大庭——廓如亭(134平方米)颐和园是(皇家园林)颐和园面积(4350亩);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颐和园(错);颐和园是康熙时期建造的(错);颐和园的后溪河的孔桥上有(3)个孔;颐和园的后溪河和昆明湖构成对比。
对颐和园的匾额是清代乾隆皇帝写的(错);佛香阁位于(颐和园);颐和园有三个岛,其中两个圆形岛叫治镜阁,藻鉴堂,还有个叫南湖岛知春亭位于颐和园(对);颐和园的谐趣园设计为L型颐和园的玉泉山是纯自然的风光景区(错)颐和园的设计采用了逐景突出的手法颐和园有4个岛颐和园蕴含的执政思想是仁政颐和园中慈禧皇太后住的地方原来种的花是牡丹慈禧居住的院中种植:海棠、富贵、玉兰颐和园知春亭有49平方米世界遗产第一个承德避暑山庄 8460亩,是中国现有最大的皇家园林第二个是北京的颐和园4350亩第三个是4095亩颐和园原名清漪园颐和园的设计采用了逐景突出的手法以表现其园林特色,圆明园的设计是使用即景式的手法来表现园林特色玉泉山玉泉塔离颐和园两公里(借景)玉泉山的建设:位置问题、高度问题、体量问题、材料问题玉泉山的建设没有考虑湿度问题玉泉塔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位置问题玉泉山离颐和园两公里,这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画中游属于内借,颐和园的玉泉山,玉泉塔属于远借画中游在颐和园的(半山腰)。
世界园林的四大风格流派世界园林的四大风格流派作者:佚名时间:2008-7-29浏览量:世界园林的四大流派作者:《中国楼市》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世界园林可以分为四大流派:中国自然山水园。
中国园林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着人们顺应自然,以求生存与发展的思想。
在造园技法上是模拟自然而高于自然,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为骨架,以植物材料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风光。
又运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组合空间,形成多样而统一的不同景点,可谓步移景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宋代以后,又在模拟自然的基础上,强化人们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写意山水园,以诗词歌赋命题、点景,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
达到诗情画意的境地,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由于意大利地处南欧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三面为坡,只有沿海一线为狭窄的平原。
因此自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达到极盛时期。
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台地园的造园模式是在高耸的欧洲杉林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借势建园,房屋建在顶部,向下形成多层台地;中轴对称,设置多级瀑布、叠水、壁泉、水池;两侧对称布置整形的树木、植篱及花卉,以及大理石神像、花钵、动物等雕塑。
人们在林中,居高临下,海风拂面,一种独特的地中海风光尽收眼底。
法国宫廷式花园。
法国地处气候温和的平原地带,王室、贵族占据着辽阔的领地,领地四周为茂密的森林。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各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一、英式园林以中英式风景园林为主要特色。
18世纪以前,英国深受罗马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公元五世纪之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的英国在其早期的园林景观受到了罗马殖民方式的深刻影响。
十二世纪时英国以修道院寺园为代表,到十三世纪时演变为装饰性的庭园,而后进一步出现了贵族的私家园林。
英国的园林可以说是由乡村向城市发展,如伦敦的皇家御苑以及各地贵族的庭园。
文艺复兴的早期,英国仍以模仿意大利作风为主,注重严谨的轴线对称和雕像喷泉的华丽,园林中以大型建筑为主体,建筑物的前方地势低缓而视野开阔。
中轴线两侧绿树、花坛、花钵对称布置而不损视线,道路直线交叉,区划出整形的花坛、草坪,在交叉广场中心布置雕像、喷泉,树木修剪成几何型等。
当时遭到培根的反对,他指出,英国造园应有防风的树和芳香多彩的花卉装饰,呈现阳光和阴影对比才有好的效果。
18世纪后,英国园林在风景热的影响下,出现了自然的风景园林。
当时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Wiuian chamber)吸取了中国风景式造园艺术手法,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中造了中国式的叩园。
风景式园林一时流传全国。
园林中的轴线一时降为次要地位,普遍地把直线规则式的道路、列树、绿篱等改为自然式。
在弯曲的小河上建造拱桥,配以枯木,或从旁建一宝塔,使之呈现优雅的自然景色。
主要建筑物近旁的绿地布置采用规则式,花坛色彩常年保持鲜艳夺目,成片的草坪绿茵如毡,可作为娱乐场。
建筑的远处绿地采用自然式布置,逐渐与大自然调和,以利远眺自然风光。
这一园林特色在欧洲影响极大,从而开创了欧洲自然式风景园林,把东方风景式园林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被英国本土自然淳朴的风格所淡化,如伦敦著名的六大皇家公园之一----摄政园(Regents Park,图),在其规划建设的早期即为意大利式园林特色,到十八世纪初,伦敦摄政园奠定了现代公园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