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实验与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75.70 KB
- 文档页数:12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熟悉电力电子电路的常用元件,如二极管、晶闸管等;3.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模拟分析。
实验仪器与软件:1.电力电子实验箱;2.PC机;3. Multisim仿真软件。
实验步骤:1.搭建一个简单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其中包括一个二极管、一个负载电阻和一个输入交流电源。
2. 打开Multisim仿真软件,选择电力电子电路仿真模块,并导入所搭建的电路图。
3.模拟设置输入交流电源的电压、频率等参数,并运行仿真。
4.观察仿真结果,记录输出直流电压、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的波形。
5.更改交流电源的电压、负载电阻的数值,并重新仿真,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6.搭建一个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其中包括六个二极管和一个负载电阻。
7. 导入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图到Multisim仿真软件,并设置相关参数进行仿真。
8.观察输出直流电压、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的波形,并记录数据。
9.更改电源电压及负载电阻的数值,重新进行仿真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了以上实验步骤后,我们分别得到了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仿真结果。
通过观察输出波形和记录的数据,我们发现以下几个规律:1.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较输入交流电压的峰值小,且具有脉动。
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与输入交流电压的波形相同,只是幅值减小。
2.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较输入交流电压的峰值小,且同样存在脉动。
负载电流的波形是一个六段的锯齿波,而负载电压的波形是一个脉冲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熟悉了常用的电力电子元件。
同时,通过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分析,我们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电路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仿真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生物系统建模和模拟的方法。
3. 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
三、实验原理生物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的过程。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分析其行为和机制。
本实验采用仿真软件对某一生物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
四、实验设备1. 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等。
2. 生物数据:实验所需的相关生物数据。
3. 计算机:运行仿真软件的计算机。
五、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收集实验所需的生物数据,包括生理参数、生化参数等。
2. 模型构建:利用仿真软件,根据实验数据构建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
3. 模型验证:通过调整模型参数,验证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模拟实验: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
5. 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
六、实验结果1. 模型构建:根据实验数据,成功构建了某一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模型验证:通过调整模型参数,验证了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模拟实验: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实验,观察到了系统行为的变化。
4.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
七、讨论和分析1. 模型构建:在构建生物系统模型时,充分考虑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了系统行为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
3. 结果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
八、注意事项1. 数据收集:在收集实验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模型构建:在构建生物系统模型时,应充分考虑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3. 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模型参数,以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
仿真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1. 简介本文将介绍仿真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仿真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文档类型,通过对仿真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步骤2.1 确定报告目标在撰写报告之前,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
根据报告目标的不同,可以确定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2 收集数据针对仿真分析报告,需要收集和整理仿真模型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
对于实验报告,需要收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
2.3 分析数据根据报告的目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趋势分析等手段来描述和解释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准确地描述结果,避免主观偏见。
2.4 结果解释在报告中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分析结果应与报告目标相一致,回答研究问题或验证假设。
解释结果时,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2.5 结论和建议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论应简明扼要,简洁明确地回答研究问题。
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6 报告撰写根据报告的目标、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撰写报告的正文部分。
报告应包含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写作的规范和准确性,使用清晰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2.7 校对和修改报告撰写完成后,进行校对和修改。
检查报告中的错误、不一致性和表达不清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确保报告的语言通顺、准确,并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3. 注意事项3.1 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要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可靠和准确。
对于仿真分析报告,要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实验报告,要注意实验的设计和执行质量。
3.2 结果的客观性在结果的解释和讨论中,要注意客观地描述结果,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准确的表述。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支持结果的客观性。
物理力学仿真模拟与实验分析探索物理力学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理力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仿真模拟与实验分析成为了物理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物理力学仿真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物体在力学系统中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模拟。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
仿真模拟可以模拟不同的物理力学模型,包括质点运动、刚体运动、弹簧振子等等。
通过改变初始条件和外力等参数,我们可以观察物体的运动趋势、轨迹、力的变化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在物理力学仿真模拟中,受力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其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运动的原因,并通过合适的力的作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在仿真模拟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运动变化和力的变化趋势,进而深入理解力学规律。
同时,实验分析也是物理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真实的物理现象和力学规律。
实验分析可以验证仿真模拟的理论推导,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未知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物体的质量、形状、外力等,来观察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仿真模拟所得到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仿真模拟与实验分析相结合,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仿真模拟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可以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探索,但也存在一定的假设和理想化。
而实验分析则能够提供真实的物理现象和准确的数据,但实验条件的限制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通过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物理力学仿真模拟与实验分析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应用数值计算软件、模拟器、实验装置等工具进行研究。
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物理力学知识基础和科研思维,提高我们对物理力学特定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数据,评估实验效果。
三、实验内容本次虚拟仿真实验以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软件:采用国内某知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a. 创建实验环境:设置实验仪器、试剂等。
b.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包括滴定液的准备、滴定操作、数据记录等。
c.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酸碱滴定实验数据| 序号 | 样品浓度(mol/L) | 标准液体积(mL) | 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 ---- | ----------------- | ----------------- | ---------------------- || 1 | 0.1000 | 22.40 | 红色变蓝色|| 2 | 0.1000 | 22.30 | 红色变蓝色|| 3 | 0.1000 | 22.20 | 红色变蓝色|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体积的平均值为22.23 mL,标准偏差为0.07 mL。
通过计算,得到滴定终点误差为±0.2%,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六、实验讨论1. 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a. 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危险操作,降低了实验风险。
b. 成本低:虚拟仿真实验无需购买大量实验器材,降低了实验成本。
第1篇实验名称:仿真软件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2. 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建模、仿真、分析等。
3.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XXX2. 计算机一台3. 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1. 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布局。
2. 学习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各个部分的功能。
3. 掌握文件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
4. 熟悉软件的基本参数设置。
二、建模操作1. 学习如何创建仿真模型,包括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
2. 掌握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学会使用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镜像等。
三、仿真操作1. 设置仿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2. 学习如何进行仿真,包括启动、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3. 观察仿真结果,包括数据、曲线、图表等。
四、分析操作1. 学习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曲线拟合、图表绘制等。
2. 掌握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建模界面,根据实验需求创建仿真模型。
3. 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
4. 观察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仿真、分析等。
2. 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创建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在仿真过程中,成功设置了仿真参数,启动了仿真,并观察到了仿真结果。
4. 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虚拟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连续两周的仿真实习,我们练习了离心泵、换热器、液位的控制、精馏塔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以及相应事故处理的仿真。
通过这次仿真实习基本单元操作方法;增强了我对工艺过程的了解,进而也更加熟悉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操作。
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
1、仔细认真的阅读课本上相应的流程操作,对每一步操作都应
该要有所领会、理解,因为过程的熟悉程度在操作中使至关重要的。
过程不够熟悉也许会误入歧途,错误的操作,最后事倍功半,也不能很好的掌握所需学习的内容。
2、面对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时,如果不能事先了解到它们的作
用和相应的位置,以及各自开到什么程度,在开车时我们可能会手忙脚乱,导致错误的操作,因此,在开车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熟悉整个的工艺过程。
总之,通过二周的仿真实习,我明白了许多,同时也懂得了许多,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一步工艺操作都要耐心的完成,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事倍功半。
要不断的吸取失败的教训,虚心向老师和优秀的同学请教。
跟踪微分器的仿真实验分析与研究跟踪微分器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器,它能够根据给定的参考输入跟踪系统的输出,并通过微分器的作用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微分。
在工程领域,跟踪微分器的仿真实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跟踪微分器的性能和特性,为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跟踪微分器的仿真实验分析与研究进行探讨,包括跟踪微分器的原理与工作原理、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方面。
一、跟踪微分器的原理与工作原理跟踪微分器是一种控制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微分。
在控制系统中,微分器通常用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减小超调量和减小稳态误差。
跟踪微分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给定的参考输入跟踪系统的输出,并通过微分器的作用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微分。
在跟踪微分器中,可以通过调节微分器的参数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微分,并且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性能来调整微分器的参数,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更精确跟踪。
跟踪微分器主要包括比例环节、微分环节和积分环节。
比例环节用于根据系统输出与参考输入的误差来调节微分器的输出;微分环节用于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微分;积分环节用于对系统的误差进行积分,并通过积分来对系统的输出进行调节。
通过调节这三个环节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更精确跟踪。
二、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为了进行跟踪微分器的仿真实验分析与研究,首先需要搭建仿真实验平台。
在实验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可以采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工具来搭建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在搭建仿真实验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Simulink中的模型,然后根据需要设置系统的参数和控制器的参数,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在搭建仿真实验平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并根据系统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
在系统的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时变特性,并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实验名称:虚拟仿真实验二、实验目的本次虚拟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实验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安全、高效、可控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以下内容进行虚拟仿真:1. 物理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目的:熟悉软件使用方法,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仿真方法,了解放大器性能。
- 实验步骤:使用虚拟仪器搭建单级放大电路,通过调整电路参数,观察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性能指标的变化。
2. 化学实验:傅立叶级数仿真- 目的: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分解,绘制频谱图和重构函数图像,加深对傅立叶级数的理解。
- 实验步骤:编写MATLAB程序,对给定的周期函数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绘制频谱图和重构函数图像,分析不同频率分量对函数形状的贡献程度。
3. 土木工程实验:VISSIM仿真- 目的:学习VISSIM软件,理解和掌握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运行的交通建模方法。
- 实验步骤:使用VISSIM软件搭建城市交通仿真模型,模拟不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运行,分析交通信号、车道设置等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改变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性能指标。
- 分析:该实验加深了对放大器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的理解,为实际电路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化学实验:傅立叶级数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MATLAB编程可以实现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分解,并绘制频谱图和重构函数图像。
- 分析:该实验加深了对傅立叶级数分解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信号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3. 土木工程实验:VISSIM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VISSIM软件可以模拟不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运行,分析交通信号、车道设置等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
- 分析:该实验加深了对城市交通运行规律和交通工程设计的理解,为实际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电路仿真实验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电路的运行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路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路仿真软件,验证并分析不同电路的性能和特点。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 理解并验证基本电路的性能和特点;3. 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简单电路的仿真通过电路仿真软件,搭建并仿真简单电路,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串并联组合电路。
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 放大电路的仿真搭建并仿真放大电路,如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等。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分析放大电路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3. 滤波电路的仿真搭建并仿真滤波电路,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分析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四、实验步骤1. 下载并安装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PSPICE等;2. 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搭建电路、设置元件参数、设置输入信号等;3.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并仿真所需的电路;4. 运行仿真,观察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5. 改变输入信号的参数,如幅值、频率等,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6.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简单电路的仿真结果通过搭建并仿真电路,观察到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例如,在串联电路中,电压随着电阻值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保持不变;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随着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电压保持不变。
这说明了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2. 放大电路的仿真结果通过搭建并仿真放大电路,观察到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例如,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的幅值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也相应增大,但频率不变;在共集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的频率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减小,但频率不变。
仿真实验与分析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实体A希望评价实体F的可信度,以便于决定以后是否继续与它进行协作。
C与E对F的直接信任值都接近0.43,属于一般水平,接近不满意;由于实体A自己没有与实体F直接进行过协作,因此实体A需要通过其它可信任的第三方(B,C,D,E)来收集关于实体F 的经验信息,计算出A对F的间接信任值,它们之间的推荐路径如下图。
图3推荐路径示意图本仿真实验模拟淘宝商家的交易评价记录(200条),其中包括商品描述的相符度、卖家服务态度和卖家发货速度这3个属性。
(1)数据预处理将每两个实体间的评价记录按属性分开,A—B表示A对B的直接信任值,因此可组成一个初始数据的三维向量,如表2:表2初始数据An各氓体的貞按堂往历史评价记录'so605055'(A T10090100(J190126一S52046_tA T c.1057519I0)95703(J4]706()10o' (A T nJ ICB672X I1)xo如13_807040R2_ (A->1051811)85K5300080 60 50 5 5B (B T<7, 9^ 89 11 1 0 )97 83 13 5 2行(评价):满意级别12345 满意度描述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参照信任值区间[0.8,1][0.6,0.8][0.4,0.6][020.4][0,0.2]列:商品描述相符度卖家服务态度发货速度其中:L 表示评价区间下限M 表示该区间的评价次数 N 表示总的评价次数 I 表示评价级别5表示区间宽度,这个可以自行设定。
5级,每级的宽度为0.2。
(P — L-\-N(1)此处等级分为由公式(1)对表2的初始数据进行标准格式化,如表3:表3格式化后数据体格式化后数据实体格式化后数据A->B B->C0.8800 0.6424 0.4289 B 0.8800 0.M24 042890.2025 0.0022 02025 0.00220.9000 0.6636 0.4058 0.8990 0.6629 0.4064 0.2000 0.0000 02005 0.00000.8900 0.6636 0.4069 0.8970 0.6587 0.4075 0.2030 0.0009 02025 0.0009A->C C->F0.8850 0.6601 0.4115 C 0.8800 0.6537 0.4196 0.2020 0.0027 02040 0.0009A 0.9050 0.6530 0.4110 0.9150 0.6530 0.40460.2005 0.0000 02005 0.00040.8950 0.6495 0.4173 0.8950 0.6566 0.41440.2020 o.oom 02000 0.0000A->D D->t0.8600 0.6495 0.4346 D 0.8850 0.6601 0.41150.2050 0.0000 02020 0.00270.9030 0.6474 0.4162 0.9250 0.6389 041100.2005 0.003 02005 0.00000.8800 0.6566 0.4173 0.8950 0.8495 0.41730.2035 0.0013 02020 0.0004A->EE->F0.8800 0.6495 04231E 0.8700 0.64950.42890.2040 0.00090.2050 0.00000.90500.6530 041040.9030 0.6474 0.4-162 0.2005 O.OOM0.2005 0.00040.88500.6601041730.8920 0.6530 0.4144 0.2000 0.00000.2025 0.0013算法2.逆向云发生器 输入:N 个云滴X 门输出:这N 个云滴表示的定性概念的期望£丫、爛E”和超燔H e •算法步骤如下:1)根据X,计算这组数据的样本均值,壬=±x3) = (― )2 * B ;丄4) H = (S 2- E 2y 。
C V H X阶样本绝对中心矩1 N八/=|x,-x ,样本方差2)E = X ;使用算法2生成关于云数字特征(E K, Em He)的信任关系,如表4所示:表4云数字特征(Ex, En, He)实体云数字特征(Ex,En, He)实体云数字特征(Ex,En. He) A->B 0.4312 0.3309 BX 0.4312 0.33090.1054 B 0.10540.4339 0.3489 0.4338 0.3481 0.0821 0.08290.4329 0.3448 0.4333 0.3454 0.0817 0.0857A->C 0.4323 0.M12 C->F 04317 0.33610.0855 C 0.09490.4339 0.3460 04347 0.3502 0.0926 0.08950.4329 0.3403 0.4332 03435 0.0972 0.0917AA->D 0.4298 0.3282 D->E 0.4323 O.S4120.0972 D0.08550.4335 0.3426 0.4351 0.34780.0985 0.103204317 0.3374 0.4329 0.34030.0916 0.0972A->E 0.4315 03341 E->F 04307 0.32990.0992 E 0.10230.4339 0.3461 0.4333 034260.0920 0.09850.4325 0.3410 0.4327 034080.0906 0.0928信任链信息传递后的计算公式如F:1 1=1(2)/=1在公式(2)中,匸1,2,3表示每个实体都有3个被评价属性, i= 1,2,3,…,m表示信任链中实体个数©(2)根据公式(2)信任信息由信任链末端传递至首端(评价者),得到如表5所示的基于信任链的云数字特征(Ex, En, He)o 表5基于信任链的云数字特征(Ex, En, He)信任云数字挣征(Ex, En. He)信任A_D_E_F: 0.4309 0.1 924 A_C_F: 04320 0.23950.0550 0.0638R1 0.4340 R3 043430.1988 0.0578 0.2462 006440.4324 0.43300.1960 0.0542 0.2418 00668A_B_C_F: 0.4314 0.1 920 A_E_F:(U311 0.23480.0589 0.0712R2 0.4341 R4 0.433702015 0.0490 0.2435 006740.4331 043260.1990 0.0499 0.2410 0 0 649在齐条信任路径中,信任信息融合后第j个属性的综合云参数表示为;/?'(Ex»EnSHeJ)。
综合云参数的计算公式如(3)所示:He J二在公式(3)中,i=l,2,3.・.,n表示n条推荐路径,j=1,2,3表示每个实体都有3个被评价属性,S Ri表示路径RI推荐信任值所经过的节点数。
例如:A_D_E_F (A 到F 经过了两个节点)V 民二⑷m=>1(3>根据公式C3)和公式<4)得到信任链传递后的融合 信息及综合评判后的信息,如表6所示.表6基于信任信任链合并及信任信息融合的云数字特征(Ex,Ei“ He JAS (了特征(Ex- Eli, He)0.4313 <J.2O2^U.O2 93 信任毬令 0.4 AW0,21010.O2S2并及悟任043280.20720£2 80拮息融合绵合信任0.43200J4960.02 15舊息CA->F)记权甫因于为a —在公式<4)中.算法仁正向云发生器输入:数字特征(E x, E”, H c),生成N个云滴;输出:N个云滴X(・及其对应的确定度。
算法步骤如下:1)产生一个期望值为E n,方差为H 2的正态随机数£«::2>产生一个期望值为E、,方差为的正太随机数X,;3〉计算舛=e "曰尸,4)具有确定度“的X,成为数域中的一个云滴;5)重复步骡(1)到(4〉,直至产生要求的N各云滴为止。
2.2.2逆向云发生器算法设计3.2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综合信任信息及算法1的正向云生成器生成综合信任云團,如图4所示。
0.1 02 03 04 OS 06 07 0 8 0 9图4正向云生成器生成综合信任云图从图4可以看出A对F的信任理想值在0. 4左右,对应的满意度属于“一般”,与信任信息传递之前F的信任值也处于此水平,因此仿真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的信任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总结本仿真实验,将影响信任的因素按属性分开评价,引用了云模型,实现了信任属性的定性概念到定量数值之间的转换,同时给出了信任信息传递和融合的计算方法。
本仿真实验为复杂网络环境下信任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研究如何防范基于信任链的恶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