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业务知识培训共76页
- 格式:ppt
- 大小:9.86 MB
- 文档页数:76
劳动保障监察相关知识点1、什么叫劳动法?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综合性劳动法典。
2、劳动法适用范围?答:中国境内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一切用人单位,不包括武装力量。
3、什么是劳动监察?答: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
4、什么是行政执法?答:是享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行使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行为。
5、什么是行政处罚?答: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程序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权给予处罚的行政机关给予一定处罚的行为。
6、什么是依法行政?答:各级人民政府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
7、什么是童工?答:十六周岁以下,不含十六周岁的为童工。
8、什么是未成年工?答: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9、什么叫农民工?答:以农民身份进城务工的人员叫农民工。
10、什么是工资?答: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的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超时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11、什么是计时工资?答:是按照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长短确定的一种工资支付形式。
计时工资分为日工资、月工资、年薪以及小时工资等。
12、什么是计件工资?答:是按照职工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单价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计件工资又分为个人计件、集体计件、累计计件等。
13、月标准工作时间是多少?答:劳部发8号文,月天,月工作小时为小时。
14、什么是工作日?答:即不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实际工作天数。
15、法定节假日是哪些?答;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即元旦一天,春节三天,五一节三天,国庆节三天,共计十天。
16、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答;男60岁,女55岁。
17、病退年龄是多少?答:男50—60岁,女45—50岁为病退。
劳动保障监察基础知识一、劳动保障监察发展历程1950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各省、市人民政府劳动局与当地国营企业工作关系的决定》:劳动局有权监督、检查国营企业内有关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工资待遇、童工女工、雇用解雇、集体合同、文化教育等劳动政策、法令之执行;各地国营企业行政方面,有供给上项有关材料并按规定报告的义务。
对劳动局派往持有正式证明文件之检查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1993年,劳动部发布了《劳动监察规定》,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监察职责。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劳动法》,设“监督检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劳动监察的机构和职责。
1999年1月,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公布,劳动监察的范围扩大到社会保险领域。
200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强化劳动监察的执法手段。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新组建的人社部设立劳动监察局,加强了政府依法监管人力资源市场、调整劳动关系、发展社会保险的职责,2019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劳动监察局改名为劳动保障监察局,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提高发展阶段。
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作出了如下具体规定:“(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第十一条对监察事项作出了如下具体规定:“(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问: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答: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职责: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执行;2、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3、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4、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问:劳动保障监察有哪些工作任务?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情况;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问:劳动保障监察有哪些工作方式?答: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方式:年度检查、主动巡查、专项检查、投诉举报专查。
问: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哪些事项?答: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下列事项:1、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2、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中;3、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或扣留居民身份证;4、劳动者不必履行无效的劳动合同;5、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6、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问:工资支付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工资支付应注意下列事项:1、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2、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3、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兼职监察员协理员培训班课件-劳动保障监察业务知识培训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敬请您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温馨提示前言劳动保障监察是国家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地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保障部门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与各位同事共同就劳动保障监察的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探讨。
课程纲要劳动保障监察概述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劳动保障监察的几个热点问题第一章劳动保障监察概述劳动保障监察的含义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第一章劳动保障监察概述(一)劳动保障监察的含义劳动保障监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一章劳动保障监察概述(二)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法定性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权限、范围、内容、形式及程序等都由法定必须依法进行。
专门性劳动保障监察只能由专门的机关(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经过该专门机关委托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
行政性劳动保障监察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
强制性劳动保障监察具有国家强制力任何被监察对象都不得拒绝。
第二章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作出了如下具体规定:(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一、什么是劳动监察?劳动监察是指劳动监察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对存在违法用工行为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立案调查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
二、劳动监察由哪个部门负责?劳动监察行政执法由市县(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管辖权限负责组织实施。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哪些调查、检查措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调查、检查措施:(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二)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
四、劳动监察的主要事项和内容有哪些?现阶段劳动监察主要检查的事项和内容有:(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情况;(二)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三)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四)技术工种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五、用人单位如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哪些法律风险?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如下:①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②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③劳动合同期限(含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为3个月以下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劳动报酬;⑦社会保险;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