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本科-2012年)
- 格式:ppt
- 大小:10.94 MB
- 文档页数:51
佝偻病怎么回事佝偻病使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佝偻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佝偻病: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
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
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佝偻病的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母亲未补充者,新生儿的维生素D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如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5.疾病和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中文名: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英文名:rickets and osteomalacia别名:临床表现症状:1.佝偻病其病理基础是矿化障碍,大量类骨质堆积导致骨质软化畸形由于病因不同,佝偻病发病时间不同,表现各异。
营养性佝偻病多出现在6~24个月婴儿,遗传性维生素D假性缺乏常在出生后2~3个月,而单纯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一般在出生后2~5年才有所表现。
佝偻病表现在骨生长和骨转换迅速的部位更为明显,在出生后第1年,生长最迅速的是颅骨、腕骨和肋骨。
表现为颅骨质软,指压后可凹陷,呈乒乓球样弹性感觉,颅骨四个骨化中心类骨质堆积向表面隆起形成方颅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也有类骨质堆积膨大成串珠肋,同时肋骨缺钙变软受肋间肌牵引内陷,而胸骨突出形成鸡胸。
膈肌长期牵拉肋骨,在前胸壁出现横形的凹陷即赫氏沟。
长骨骨端膨大突出,在腕、踝膝关节外尤为显著。
长骨骨干缺钙、软化因应力作用而弯曲,出现“O”形腿(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及胫骨下部前倾,成军刀状畸形。
严重佝偻病患者和婴幼儿佝偻病可因严重低血钙而出现手足搐搦,甚至可致全身惊厥、喉痉挛,发生窒息而死亡。
佝偻病除骨病变外还可出现腹胀腹膨隆食欲不振多梦、易惊、头部多汗、乳牙萌出迟缓、身高生长延迟而且非常易患感冒、肺感染。
过去常认为是由于骨质变软、胸部畸形、低磷血症使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功能所致。
近年认为与激素、维生素D的缺乏本身有直接关系,已证实125-(0H)2D3可调节人体对病毒感染和新生儿的免疫反应,抑制人体单核细胞相关病毒感染,促使单核细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转化,并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2.骨软化症因成人的骨骺每年仅有5%是新添加骨,必须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形成矿化不足的新骨,引起骨质软化,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随着骨软化加重,长期负重或活动时肌肉牵拉而引起骨畸形,或压力触及了骨膜的感觉神经终端引起明显的骨痛。
开始或间断发生,冬春季明显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加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四病之一。
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
如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辅食、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临床表现:(一)初期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偏高。
如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极期。
(二)极期除有上述症状外,主要变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头部: 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
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可出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开始行走后,可出现“O”型腿“X”型腿。
长久坐位可见脊柱后突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三)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佝偻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导语:佝偻病这种疾病我们是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却不是很常见到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
由于很多人不知道佝偻病佝偻病这种疾病我们是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却不是很常见到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
由于很多人不知道佝偻病是什么病,也不知道这种病都有哪些表现症状,所以对这种疾病也不是很了解。
其实这种病也叫维生素D缺乏病,是因为身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所导致的骨骼变异。
而佝偻病在儿童和成人身上有两种不同的叫法,儿童的叫佝偻病,成人的叫骨软化症。
会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发育,给病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它的表现症状。
1.佝偻病(1)症状: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见于佝偻病的活动初期和极期。
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由于汗水刺激,睡时经常摇头擦枕,以致枕后脱发(枕秃)。
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懈,腹部膨大如蛙腹。
患儿动作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
重症佝偻病常伴贫血、肝脾肿大,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减弱,易患腹泻、肺炎、且易成迁延性。
患儿血钙过低,可出现低钙抽痉(手足搐搦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面部及手足肌肉抽搐或全身惊厥,发作短暂约数分钟即停止,但亦可间歇性频繁发作,严重的惊厥可因喉痉挛引起窒息。
(2)骨骼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骼改变,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极期。
骨骼的改变与年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关。
2.骨软化病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肌痉挛和骨压痛。
早期症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佝偻病百科名片佝偻病(Rickets)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 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佝偻病示意图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1、佝偻病病症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即使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现在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据报道,在南方,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的比率为2 0~30%,在北方就更高了,(20~45%,与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但是,有一点值得高兴,绝大多数都是轻中度的缺钙,重度缺钙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只是偶尔从一些乡下来的孩子可以看到类似鸡胸、O型腿等2、佝偻病的检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小儿佝偻病病主要辅助检查。
虽然,骨碱性磷酸酶没有血清25-(OH)D3和1, 25-(OH)2 D3灵敏和特异,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佝偻病的要求,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该项检查(省妇幼保健院就有开展这项检查),价格不是很昂贵,30~40元左右。
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扎手指验血,一般半小时就有结果。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U/L)预防或治疗的方法正常小于或等于200 每天一粒鱼肝油预防轻度200~250(不包括250)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中度250~300(不包括300)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重度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3、佝偻病治疗一、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首先,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佝偻病的症状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其特点是骨骼和肌肉发育受损。
虽然这种疾病在发达国家相对较为罕见,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很高的发病率。
佝偻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骨骺发育异常、肌肉无力、骨骼畸形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佝偻病的主要症状。
1. 骨骼畸形:佝偻病的典型表现是骨骼畸形,最常见的是腿部畸形。
患者往往出现“O”字腿,即膝关节内翻,腿部弯曲呈“O”形,这是由于长骨的软化和弯曲导致的。
此外,患者的胸廓也可能出现畸形,如胸腔前突、鸡胸腔、镰刀胸等。
2. 脊柱畸形:佝偻病还可导致脊柱畸形。
患者的脊柱可能出现后弯、侧弯等异常,导致身形变形,如驼背等。
3. 肌肉无力:由于佝偻病导致钙和磷吸收不良,肌肉无力是其常见症状之一。
患者在运动时会感到疲乏和无力,体力活动能力受限。
4. 骨骼疼痛:佝偻病患者常常会出现骨骼疼痛的症状,尤其在活动时疼痛加重。
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钙磷代谢紊乱,骨骼软化和骨骼疼痛所致。
5. 长骨软化:佝偻病患者的长骨(如股骨、胫骨等)可能会出现钙化不良和软化的现象,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6. 肌肉萎缩:由于肌肉无力和运动能力受限,佝偻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和无力的症状。
7. 呼吸系统症状:佝偻病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等,主要是由于胸廓畸形和脊柱畸形所致。
除了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非特异症状,如厌食、情绪不稳定、疲倦、易激动等。
如果未能及时纠正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智力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等。
对于佝偻病的症状,家长们要及早关注,密切观察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表现。
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如果确诊为佝偻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同时进行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以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总之,佝偻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骨骼畸形、肌肉无力、骨骼疼痛、长骨软化等。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指南佝偻病是一种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常见疾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
临床上,它表现为身材矮小、骨骼畸形、肌力减退等特征。
为了预防和控制佝偻病的发生,有必要了解其临床表现和预防指南。
一、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佝偻病主要影响儿童的骨骼系统,具有以下临床表现:1. 身高增长受限:患者身高增长迟缓,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他们通常比同龄人更矮小,并出现持续性生长延缓。
2. 骨骼畸形: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容易出现畸形。
最典型的表现是脚部和手腕扩张。
脚部出现“拇外翻”、“足弓塌陷”等异常表现;而手腕则会有“手镯征”,即尺寸轻压后无法正常闭合。
3. 肌力减退:由于佝偻病影响了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患者常常表现出运动能力下降和体力活动耐受力不佳。
4. 其他症状:佝偻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易患感染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佝偻病的预防指南为了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指南:1. 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的最核心因素。
婴幼儿时期应及时给予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
通常建议每天给予400-6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D,直到孩子开始较多户外活动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富含食物。
2. 日光浴:日光中富含维生素D,而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适度日晒有助于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
但需要注意避开强阳光时段以及使用适当的防晒措施。
3. 饮食改善:维生素D富含的食物包括鱼类(比如鲑鱼、沙丁鱼)、蛋黄、牛奶等。
在婴幼儿时期,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营养来源,但这些并不含足够的维生素D。
因此,在适当时期应加入固体食物,以补充营养需求。
4. 应用外科疗法:对于严重畸形的佝偻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矫正手术来修复骨骼畸形和改善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在药物和营养治疗无效时考虑。
5. 定期体检和监测:定期体检有助于发现佝偻病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血液检查可帮助确定维生素D水平是否正常。
总结: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儿童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
佝偻病诊断的金标准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但是特别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的维生素D缺乏,骨骼的生长和结构会受到影响,导致严重的骨骼畸形、行走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等问题。
因此,佝偻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而正确的诊断则是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佝偻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金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判断标准。
第一节:临床表现佝偻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从临床表现来看,佝偻病常见的症状包括:1. 骨骼畸形:青少年患者常表现为X形腿、O形腿、弓形腿等不正常的腿部姿势;幼儿患者则可能出现毛巾头固定后的头部后倾、所谓“禽样胸”――胸骨下方突出、两侧肋弓隆起等。
2. 头骨变形:幼儿患者的头骨可能出现棱形或者偏扁的情况。
3. 肥胖:佝偻病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或者贫血等症状,如果患者肌肉发达却体重下降,则也有可能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
第二节:影像学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外,医生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X线和骨密度检查是当前常用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能够显示出骨骼变形和病理性骨折的情况,而骨密度检查则能够检测出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以及代谢状态。
在这些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下列方面的指标:1. 骨骼形态:佝偻病患者骨骼常常呈现不正常的形状,X线检查能够显示出这些畸形。
2. 骨密度:包括骨钙含量和矿物质含量。
佝偻病患者常常骨密度过低,无法正常支撑身体。
3. 骨发育:骨发育缓慢是佝偻病的一个重要症状。
第三节:金标准的制定过程金标准是指最可靠、最准确的诊断标准,本着严谨和客观的原则,金标准应详细描述和定义疾病,并且应该基于科学证据。
佝偻病的金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临床症状:患者必须满足至少两个主要的佝偻病症状,或者一个主要症状和两个次要症状。
2. 血液学和生物化学指标:当前的金标准是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20 ng/mL视为维生素D缺乏。
什么是佝偻病众所周知,佝偻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由于骨骼发育过程中Vd的缺乏造成的慢性疾病,短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佝偻病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带大家了解一些究竟什么是佝偻病,帮大家科普一下。
1、什么是佝偻病?所谓佝偻病,也即Vd缺乏性佝偻病,它是因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Vd的缺乏,造成的钙、磷代谢紊乱,最终行成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以及营养性疾病。
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在于患者身体中生长着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介于Vc不足的缘故也使得成熟的骨钙化不全。
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通常是2周岁以内(特别3-18个月)婴幼儿,对于它的预防,可以摄入充足的Vd 来保证。
最近几年佝偻病的重症患病率逐年下降,但具体说来,比较之下,南方佝偻病的患病人群要多于北方,并且一些轻中度佝偻病患者的患病率仍然在不断升高,一般体检的时候会发现,也有可能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以及容易激惹,婴儿期会发生呼吸道感染。
2、佝偻病的致病病因有哪些?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实践研究表明,虽然母亲孕后期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但如果是足月儿的话血液循环中25-OH-D3的影响比较小,相较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来说,孕期未补充母亲的产儿,Vd很快就会表现出缺乏的症状,所以早产、双胎更容易表现出贮存不足的问题。
②日照不足城市中高层建筑物容易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在冬季日照比较短,紫外线比较弱;缺少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室外活动;室外活动过程中皮肤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不管是气候、季节或者大气云量以及维度和肤色、皮肤暴露都会影响到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③生长速度快包括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诸多因素,婴儿恢复之后,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身体所需的Vd更多,但因为体内驻存Vd不足,所以容易引发佝偻病。
④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由于天然食物中Vd含量比较小,纯母乳喂养,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这时候如果不补充Vd,就会使V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佝偻病【概述】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是以维生素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维生素D 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
本病是小儿时期四种疾病防治之一。
维生素D 一直被认为时时刻刻都在参与体内钙和矿物质平衡的调节,维生素D 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17世纪 Francis Glisson教授和 Daniel Whistle医生首先科学地描述了维生素 D 缺乏症,即佝偻病。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多发生于 3 个月~2岁的小儿。
【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 D 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
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 D。
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 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 D 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的良好来源。
从鸡蛋、牛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 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 ,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 较少。
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 D 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
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 (2 ∶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 ∶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 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