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17
稻谷检测指标详解(一)引言:稻谷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检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稻谷检测指标是针对稻谷的营养成分、品质特性以及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的科学评估和分析,有助于提高稻谷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详解稻谷检测指标的五个大点,包括营养成分、米粒外观、品质特性、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
正文:一、营养成分1. 水分含量:稻谷中的水分含量是评价稻谷是否处于适宜储存状态的重要指标。
2. 淀粉含量:稻谷中的淀粉是主要能量来源,其含量直接影响稻谷的食用和加工价值。
3. 蛋白质含量: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与稻米的口感和香气有关,也是判断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
5. 糖类含量:糖类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稻谷的甜度和口感,是判断稻谷是否适合加工制作糖类食品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米粒外观1. 谷米外观:不同品种的稻谷在形状和颜色上会有所差异,评估稻谷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谷米大小:稻谷的大小与谷粒的饱满程度和产量密切相关,是评估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谷米色泽:稻谷的色泽鲜艳度判断稻谷的新旧程度和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销售和加工。
4. 谷壳完整度:评估稻谷的谷壳是否完整,对于判断稻谷的成熟度和防止病虫害有一定参考价值。
5. 杂质含量:检测稻谷中的杂质如石子、秧稗等含量,判断稻谷的纯度和可食用性。
三、品质特性1. 煮熟率:煮熟率是指稻谷在煮熟后的膨胀程度,与稻米的口感、软硬度和口味相关。
2. 粳糯度:粳糯度是指稻谷中糯米的含量,高粳糯度意味着稻米更黏,常用于制作糯米饭和年糕等。
3. 整精米率:整精米率是指稻米中完整粒的百分比,越高代表稻米质量越好。
4. 糙米含量:稻谷中的糙米含量直接影响米的食用价值和口感。
5. 外观质量:评估稻米的外观质量,如光泽度、色泽和整齐度等,直接影响稻米的销售和消费者的选择。
四、农药残留1. 农药种类检测:检测稻谷中农药的种类,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确保农产品安全。
附件:小麦不完善粒检验实施细则依据现行《小麦》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小麦不完善粒判定标准的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一、分样检验小麦不完善粒的样品应按照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的要求,分取检验用大样和小样。
送检样品在分样前至少混合5次,缩分前至少混合3次,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二、小麦不完善粒检验与判定小麦不完善粒检验应按照GB/T 5494-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和GB 1351-2008《小麦》等国家标准的规定,在散射日光或符合GB/T 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小麦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具体检验细则如下:(一)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应特别注意是否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乳的籽粒归属为完善粒。
2、应细致观察粒面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细小蛀孔,以免漏检。
3、仅仅在籽粒表面有轻微虫蚀痕迹,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细小蛀孔的,不归属虫蚀粒.4、虫蚀粒不能准确鉴别时应进行剖粒检验.(二)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黑胚粒须进行剖粒检验,应沿着黑斑中心部位将籽粒切开.(2)深褐色或黑色斑块可能发生在籽粒的任何部位,但常出现在胚部和麦沟处。
不论斑块在何处,斑块明显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都应归属黑胚粒.2、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籽粒皱缩,呆白在实际鉴别中按呆白并皱缩掌握。
3、籽粒胚部因感染病菌而导致色泽灰暗,与正常籽粒明显不同,且伤及胚的籽粒,应归属病斑粒。
(三)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籽粒有裂纹未伤及胚或胚乳的不属于破损粒.(四)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1、应注意观察发芽的痕迹,以免漏检芽已经断落的籽粒。
粮油⾷品品质分析之稻⾕和⼤⽶检验详解粮油⾷品品质分析——稻⾕和⼤⽶检验⼀、稻⾕概述:1、稻⾕的分类和特性(1)按稻⾕⽣长期长短不同分早稻(90-120d)中稻(120-150d)晚稻(150-170d)⼀般早稻品质较差、⽶质疏松、耐压性差,加⼯时易产⽣碎⽶,出⽶率低,晚稻⽶质坚实,耐压性强,加⼯时碎⽶少,出⽶率⾼。
(2)按粒形粒质分1)粳稻:①⾕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粒强度⼤,耐压性能好,加⼯时不易产⽣碎⽶,出⽶率⾼。
③蒸煮成⽶饭后胀性较⼩,粘性较⼤。
2)籼稻:①⾕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②⽶粒强度⼩,耐压性能差,加⼯时易产⽣碎⽶,出⽶率低。
③蒸煮成⽶饭后胀性较⼤,粘性较⼩。
3)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和粳糯稻⾕。
⽶粒呈现乳⽩⾊,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
⼀般情况下,晚稻加⼯⼯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
2、稻⾕的形态结构稻⾕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两部分。
(1)颖(稻壳):稻⾕经砻⾕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糠或砻糠。
(2)颖果:稻⾕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它是由⽪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粒的80%左右。
随稻⾕品种和等级不同⽽变。
3、稻⾕加⼯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和碾⽶ 3个主要⼯序。
影响⾷⽤品质。
碾⽶即将糙⽶的⽪层碾除,从⽽成为⼤⽶的过程。
③混合碾⽩:是⼀种以碾削去⽪为主,擦离去⽪为辅的混合碾⽩⽅法。
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式的优点。
我国⽬前普遍使⽤的碾⽶机⼤都属于这种碾⽩⽅式。
为降低⽶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减少碎⽶和从糙⽶到⾼精度的⼤⽶⼀般需经2~4道碾⽶机加⼯,逐渐碾除⽪层。
碾出的⽩⽶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和碎⽶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机除去粘附在⽶粒表⾯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机借吸风作⽤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
中国⼤⽶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标准⼀等⽶、标准⼆等⽶、标准三等⽶。
优质稻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2000-04-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稻谷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加工、销售的优质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50-1999稻谷GB1354-1986大米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15683-1995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出糙率、整精米、整精米率、不完善粒、谷外糙米、杂质、黄粒米、色泽、气味按GB1350-1999中的3.6、3.7、3.8、3.9、3.10、3.11、3.12、3.13执行。
3.2 优质稻谷由优质品种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稻谷。
3.3 垩白粒率米粒胚乳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
3.4 垩白米率有垩白的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3.5 垩白大小垩白米粒平放,米粒中垩白面积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率。
3.6 垩白度垩白米的垩白面积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
3.8直链淀粉含量精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百分率3.9 胶稠度精米粉碱糊化后的米胶冷却后的流动长度。
3.10 异品种粒不同品种的稻谷粒4分类根据优质稻谷的品种分为四类:优质籼稻谷、优质粳稻谷、优质籼糯稻谷、优质粳糯稻谷。
5 质量要求5.1 分级指标优质稻谷分级指标见表1。
表1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类别5.2 定级以整粒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为定级指标,应达到表1规定;不完善粒、异品种粒、黄粒米、杂质、水分、色泽、气味按GB1350规定执行;其余指标,如有两项以上不合格但不低于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级定等;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三级要求时,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稻谷和大米的储藏一、稻谷稻谷属于原粮,原粮又称带壳(皮)粮、是收获后未经加工的粮食,系粮食储藏的主要对象。
原粮主要包括禾谷类和豆类两类。
我国储存的粮种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及豆类等。
一般来说,原粮均具有完整的皮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储藏期间有较强的抵抗温、湿、虫霉等不良影响的能力,其耐藏性较成品粮好。
但由于粮种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生理特点、形态特征及收获季节的不同,因而其储藏特性也就必然不同,这就要根据不同粮种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储藏方法,才能使粮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安全储藏。
原粮的储藏,直接关系到加工品出率,成品粮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高低,因此,与人民生活,企业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对于种粮的储藏则主要影响到农业生产,如果储藏不当,损失难以估计。
因此做好原粮的储藏工作,可减少损失,利国利民。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占世界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种植分布我国各地,但主要产区在南方。
全国人口中约有一半以上是以稻谷做为主食,稻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同时也是主要的出口粮种。
(一)稻谷的形态结构与类型1、外部形态稻谷一般为细长形到椭圆形,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稻谷粒长度分为四类:特长粒7毫米以上;长粒6--7毫米;中间型5--5.9毫米;短粒5毫米以下。
根据稻谷粒的长、宽比又可分为以下类型,籼稻:长为宽的3倍以上的称细长粒;2--3倍的称中长粒;2倍以下的称短粒。
粳稻:长为宽的1.8倍以上的称大粒;1.6--1.8倍的称中粒;1.6倍以下的称短圆粒。
我国通常采用根据稻谷的长、宽比来分类。
稻谷的最外层—稻壳常称作大糠或砻糠,包括内外稃和护颖。
内外稃表面有茸毛。
外稃上有五条脉,尖端称稃尖,稃尖延伸即成芒,内稃上面有三条脉,一般无芒。
内外稃是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
稃内含有大量粗纤维和硅质,质地粗糙而坚硬,水分低时较脆,易于破裂。
一般来说粳稻内外稃薄而组织疏松,籼稻稃厚而组织紧密。
粮 食 储 藏 2016(4)问题探讨稻谷储存期限与脂肪酸值、大米新陈度显色关系探讨倡周海军 朱建丽 费淑君 何唯佳 刘春雁(杭州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 310003) 稻谷在储存期间根据其脂肪酸值变化区间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按照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枠(国粮发[2004]266号)要求,长江以南地区稻谷正常储存年限为2年,长江以北地区稻谷正常储存年限为3年。
超过储存期则应安排轮换,若不安排轮换增加储存年限时稻谷储存品质是否会产生大的变化,出库时是否会出现轻度甚至重度不宜存现象,或者出库时仍为宜存品质,如何杜绝粮食供应商利用其良好的储存品质“以陈顶新”进行储备粮补库现象。
本文拟采取枟大米新陈度快速测定方法枠(DB12/T245-2005)判断不同储存年限的稻谷显色状态,同时测定不同储存年限稻谷的脂肪酸值区间,最终通过稻谷的显色反应和脂肪酸值区间判断其新陈度。
1 材料与方法1畅1 粮食样品2013年和2014年收获的储存1~2年的每份50粒米样,共73个,其中由粳稻谷实验室现碾磨成大米的样品35个,由早籼稻谷实验室现碾磨成大米的样品38个。
1畅2 实验仪器实验砻谷机和实验精米机。
1畅3 方法取不同年份入库的稻谷经砻谷机和精米机制成大米,然后每份取50粒作为一个样品进行新陈度测定。
新陈度测定采取枟大米新陈度快速测定方法枠(DB12/T245-2005),此方法为天津市地方标准。
通过对不同储存年限的稻谷新加工成大米后的颜色判断,确定正常储存条件下不同储存年限的稻谷通过新陈度测定后呈现的颜色。
稻谷脂肪酸值采取春季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判断其储存年限与脂肪酸值的关系。
利用脂肪酸值的范围,结合显色范围达到判断新陈度的目的。
新陈度检测显色为6种颜色(浅绿、浅草绿、浅黄绿、浅桔黄、桔黄、桃红),3个区间。
图1 新陈度检测显色示意图区间一显色反映为浅绿或浅草绿色,表示是当年新稻谷新碾的米,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
稻谷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分型、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
本文件不适用于本文件分类规定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4 大米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 5493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GB/T 35881 粮油检验稻谷黄粒米含量测定图像分析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籼稻谷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籼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及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质粘性较小胀性较大。
籼稻谷根据收获期不同,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3.1.1早籼稻谷 early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早籼稻谷。
3.1.2晚籼稻谷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部分较多。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晚籼稻谷。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8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粮油基础知识一、主要粮食、油料籽粒的形态结构1 谷类粮食中的稻谷、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都属于谷类。
谷类籽粒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有些品种如小麦还有糊粉层。
皮层: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部,形成保护组织,对粮食的安全储藏是有利的。
胚:胚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水分和酶,是种子生命活动最强的部分,也最易生霉。
它由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胚乳:谷类粮食的胚乳特别发达,是粮粒养分的储存处,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较多的蛋白质。
糊粉层:是紧贴在种皮里和胚乳外面的一层组织。
现将稻谷、小麦、玉米籽粒的形态结构介绍于后。
1.1 稻谷稻谷籽粒是由两片外壳(稻壳)包住,在外面的一片较大的壳子称外稃,里面的一片较小壳子则称内稃。
内外稃表面有茸毛,顶端有针状的芒。
稃的基部有两片护颖,内外稃和护颖对湿度、温度、虫、霉的影响与危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稻谷比大米易于保管。
稻谷去壳后为糙米,糙米粒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米粒的绝大部分为胚乳,包在胚和胚乳外面的为皮层。
糙米有胚的一侧为腹部,无胚的一侧为背部。
糙米碾去皮层后成为食用大米,大米胚乳中除淀粉外,含蛋白质较多而结构较紧密的部分,呈蜡状,颜色较深且透明,这种米粒品质较好。
胚乳中含蛋白质较少的米粒在腹部或米心部位出现不透明的粉质白斑,分别叫腹白或心白,腹白或心白的形成与品种和气候条件有关。
这种米粒结构疏松,硬度低,加工时易成为碎米,品质较差。
有的种皮中含有色素,使糙米呈红色或褐色。
稻谷、糙米形状见图1—1。
1.2 小麦小麦粒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内外颖在脱粒时已除去。
小麦皮层有红色、白色两种,分别叫红麦和白麦。
小麦粒顶端的茸毛称为麦毛。
隆起的一面称为背面,背面的基部有胚。
平坦的一面称为腹面,腹面中间有一道凹陷的沟,叫腹沟。
麦毛和腹沟容易潜藏灰尘与微生物,对保管不利。
小麦籽粒的形态见图1—2。
小麦的胚乳是麦粒的主体部分,其重量占粒重的84%左右。
3.6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GB1350———1999,定义 3.7]3.7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GB1350—1999,定义 3.8]3.8 粒长完整无破损精米籽粒两端的最大距离,以“mm”为单位。
通常根据粒长把稻米分为长粒、中粒和短粒三类,如表 1所示。
表 1 稻米粒长的分类单位为毫米类别长粒中短短粒长度 >6.5 5.6-6.5 <5.63.9 阴糯米胚乳透明或半透明的糯米颗粒。
3.10 阴糯米率整精糯米中阴糯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
3.11 白度整精米籽粒呈白的程度。
3.12 透明度整精米籽粒的透明程度,用稻米的相对透光率表示。
3.13 碱消值碱液对整精米粒的侵蚀程度。
3.14 糊化温度稻米淀粉颗粒在水中受热产生不可逆膨胀(糊化),双折射现象消失时的温度。
在本标准中采用碱消值表示。
碱消值大小可间接表示稻米糊化温度的高低,碱消值越大,糊化温度越低。
3.15 蛋白质含量糙米中蛋白质占糙米干重的百分含量。
3.16 蒸煮食味品质稻米在一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米饭的气味、色泽、形态、适口性及滋味等感官指标的综合评价。
3.17 质量指数品种品质综合评价的参数,表示本批次样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以本批次样品的各品质指标(包含品种品质的理化指标和蒸煮食味品质)实测结果得分的总和占该稻类品质最高总分的百分率表示。
4 分类本标准根据稻类亚种及粘糯特性把食用稻品种分为四类,即籼稻、粳稻、籼糯稻和粳糯稻。
其中籼稻和籼糯稻又依据其籽粒长短分别分为长粒,中粒和短粒三种。
4.1 籼稻4.1.1 长粒形籼稻。
4.1.2 中粒形籼稻。
4.1.3 短粒形籼稻。
4.2 粳稻4.3 籼糯稻4.3.1 长粒形籼糯稻。
4.3.2 中粒形籼糯稻。
4.3.3 短粒形籼糯稻。
4.3 籼糯稻4.3.1 长粒形籼糯稻。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7.20•【文号】国粮发[2000]143号•【施行日期】2000.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中对稻谷、玉米、小麦储存品质判定的相关规定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1月26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26日)废止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国粮发[200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9]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7月20日《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稻谷检验技术培训讲义上午,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之后,傅更生同志跟我们讲了粮食储藏技术和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希望大家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11月12日发布,2014年4月11日实施的《GB/T 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下面,我要讲的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检验的概念和粮食检验的意义;二是稻谷的质量标准和储存标准;三是稻谷按质论价依据;四是感官检验技术。
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节检验的概念和粮食检验的意义1、检验的概念检验是以粮食及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检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及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及技术、生物化学及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
根据检验的内容和任务不同,主要采用物理检验、化学分析、生物学方法和感官检验方法。
2、粮食检验的意义粮食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制订粮食收购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而开展收获前粮食质量调查;为指导农业生产而开展的收获前粮食品质测报;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开展的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卫生指标监测;保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为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据,为科学管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究和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赖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及其它相关产品,包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粮食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分析粮食籽粒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粮食籽粒的呼吸氧化作用和各种酶的作用,以及储粮微生物,储粮害虫的侵蚀等原因,虽然未发生发热,霉变,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粮食将逐渐陈化。
研究掌握粮食品质的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储粮品质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不断改善和控制储藏条件,从而延缓粮食陈化过程。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
(一)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碳水化合物是谷物粮食的主要成分,在储藏期间,由于新收获粮食的后熟作用,粮粒中的淀粉,戊聚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后熟作用后,受酶的作用,淀粉可水解成麦芽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
但由于淀粉含量高,所以量的变化不很明显。
储藏期间淀粉性质变化具体表现为淀粉组成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如大米、绿豆等)粘性随储藏时间延长而下降,糊化温度增高。
碳水化合物还有另一个变化,就是非还原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增加。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温度低、水分小,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温度高、水分大,还原糖含量很快增加,随后很快下降。
高水分的玉米在储藏期间,非还原糖的含量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较高的温度下,小麦的还原糖含量先是上升,但到一定时候又下降,上升是由于淀粉水解的原因,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还原糖,使其转化成CO2和H2O,还原糖的上升而再度下降,说明粮食品质开始劣变。
(二)在储藏期间蛋白质的变化粮食蛋白质含量是评定粮食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在储藏期间,由全氮量计算的粮食蛋白质总量一般是不变的,但是粮食蛋白质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和谷蛋白在储藏期间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根据有关资料报导,在40oC和4oC条件下储藏1年的稻谷,总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水溶性蛋白和盐蛋白都已经明显下降。
储藏三年的稻谷,总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但储藏14个月时蛋白态氮下降,下降率达10—42%,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也有下降趋势。
稻谷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一、稻谷质量检验流程二、质量检验执行标准:《稻谷》GB 1350——1999。
(一)混合、分样按GB/T 5491—1985执行。
(二)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注意事项:1.环境应符合GB/T10220、GB/T22505的规定,实验室应符合GB/T13868的规定。
2.试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应在散射光线条件下操作。
3.检验者色觉、嗅觉应正常,检验前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化妆品等。
人员搭配应合理,对于色泽、气味不正常的样品,至少应经5人以上检验确认。
若仍无法确认,按GB/T20569-2006中B.4的规定进行最后确认。
(三)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执行。
注意事项:1.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中规定的105℃恒质法执行,也可以用130℃定温定时法检验,但当检验结果超过本次查库规定的判定标准时,应用105℃恒质法确认。
2.样品粉碎应使用测水用水分磨,每份样品粉碎前应将磨膛清理干净。
样品粉碎过程中磨膛温度明显高于室温时,应停止粉碎,待温度降至室温继续操作。
粉碎细度应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称量时应用角匙将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3.称量前应将天平调平,称量时应将样品放置于天平托盘中心,天平门应关闭,称量过程中应避免震动,天平、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蓝色。
4.选用的烘箱温度均匀性应满足要求。
烘盒应围绕烘箱中心位置摆放,一般每次不超过8-10个烘盒并放置在上一层为宜,防止异物掉入烘盒。
送取烘盒后应立即关闭烘箱门,放入烘盒后5分钟内将烘箱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称样量应尽量一致,烘盒规格应一致。
(四)杂质检验 按GB/T 5494—2008执行。
1.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1)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 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粮油保管员应知应会手册》1、中央事权粮油包括哪些性质的粮油?什么是中央储备粮油?中央事权粮油包括:中央储备粮油(ZC)、国家临时储备及临时储存粮油(LC)、最低收购价粮(ZD)等。
中央储备粮油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油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2、中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什么?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中央储备粮“两个确保”和“三个严格”的管理要求是什么?“两个确保”: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个严格”: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
4、中储粮要坚守的三条底线是什么?安全、稳定、廉政。
5、新一届党组提出的工作总要求是什么?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
6、中储粮企业“四害”是指什么?中储粮企业“四害”是指如下四类违纪违规违法行为:(1)弄虚作假、以陈顶新、以次充好、搞“转圈粮”;(2)擅自动用和随意调整储备库存;(3)在粮油收购中违反规定抬级抬价、压级压价,给售粮农民“打白条”;(4)设立“小金库”以及违规赊账预付、变相拆借资金、搞账外账等。
7、粮油仓储管理“五个做实”要求的内容是什么?(1)把中央事权粮油数量、质量做实;(2)把仓储设施的基本条件做实;(3)把仓储管理的标准化做实;(4)把科技储粮项目做实;(5)把仓储管理包仓制做实。
8、“一符”、“三专”、“四落实”的内容是什么?“一符”是指账实相符,即统计账、会计账与保管总账相符;保管总账与分仓保管账相符;分仓保管账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
“三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
“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9、什么是“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四无粮仓”是指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
“四无油罐”是指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一粮油出入库管理(一)粮油入库包括入库前准备工作、接收工作、入库结尾工作三个环节。
1、粮油入库前准备工作:仓房准备、人员培训、空仓杀虫和仓储机械设备准备。
(1)储存粮食的仓房容量计算:①散装平房仓:仓容量=仓内地坪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容重②包装平房仓:仓容量=仓内地坪面积×堆包高度×粮食容重×70% ③浅圆仓、筒仓:仓容量=装粮体积×粮食容重④油罐容量:罐容=储油容积×90%×油脂密度(910 ㎏/m3)(2)制定入库计划:调查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粮油品种、质量、水分等,并根据入库任务,合理安排好仓容。
(3)配备和培训业务人员:粮油入库一般设立接待、验质、检斤、开票、入仓、付款等业务人员,各岗位专人负责、分工协作。
培训内容有:国家政策、业务手续、规章制度、粮食价格、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等。
(4)空仓杀虫:即空仓消毒。
(5)仓储设施设备准备:包括检化验设备、计量设备、输送设备、清理设备以及需要预置的粮情检测设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环流熏蒸设备等。
2、接收粮油入库:主要环节有:扦取粮油样品严格检验准确检斤分类入仓结算付款统筹安排3、粮油入库结尾工作:按照规定扦取粮油样品确保入库质量确保入库数量品种、质量、干湿、新陈、有无虫“五分开”方便群众、不拖不欠、不打白条、准确及时人力物力统筹安排,器材装具加强管理核准数量保管、会计、统计每日核对,分月结算,三帐相符储备粮油(专)卡建立帐卡分仓保管帐保管总帐全面检查清理现仓(罐)号、品种、数量、产地、入库时间、粮油质量检测记录仓(罐)号、品种、数量及数量变化情况粮油品种、数量及数量变化情况包括粮油质量、堆装形式、堆高及各点粮温、虫害情况平整粮面、清理器具、布设测温电缆(杆)、卫生清扫场(二)粮油出库包括出库前准备工作、出库发运工作、出库后收尾工作三个环节。
1、粮油出库前准备工作:包括科学编制出库作业计划,做好粮油清理工作,准确称重包装。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8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稻谷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6 检验方法6.1 色泽、气味评定:按第B.4章执行。
6.2 脂肪酸值检验:按附录A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按附录B执行。
7 检验规则7.1 一般规则按GB/T 5490执行。
7.2 抽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7.3 储存品质检验7.3.1 入库前,应逐批次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作为入库的技术依据;入仓时,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取平均值作为该仓(垛、囤、货位)建立质量档案的原始技术依据。
7.3.2 储存中,应定期、逐仓(垛、囤、货位)取样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作为质量档案记录和出库的技术依据。
8 判定规则8.1 宜存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稻谷,适宜继续储存。
8.2轻度不宜存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安排出库。
8.3重度不宜存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中,有一项符合表1“重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稻谷,应立即安排出库。
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附录A(规范性附录)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A.1 原理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稻谷中的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脂肪酸值。
A.2 试剂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A.2.1 无水乙醇A.2.2 酚酞指示剂称取1.0g酚酞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
A.2.3 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将蒸馏水煮沸10min左右,加盖冷却。
A.2.4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A.2.4.1 浓度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称取28g氢氧化钾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先加入少量(约2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稀释至1000mL,密闭放置24h。
吸取上层清液至另一聚乙烯塑料瓶中保存。
A.2.4.2 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标定:称取在105℃条件下烘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的基准邻苯二钾酸氢钾2.04g,精确到0.0001g,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滴加酚酞指示剂(A.2.2)3滴~5滴,用配制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滴定至微红色,以30s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毫升数(V1),同时做空白试验,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毫升数(V0),按试(A.1)计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浓度。
1000×mc (KOH) =—————————…………………………(A.1)(V1—V0)×204.22式中:c(KOH)——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1000——换算系数;m——称取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V1——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滴定空白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204.22——邻苯二钾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注: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必要时应重新标定。
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当溶液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制备。
A.2.4.3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20.0 mL已经标定好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于10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稀释定容至1000 mL,存放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临用前稀释配制。
注:稀释用乙醇应事先调整为中性。
具体方法为:量取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滴加酚酞指示剂(A.2.2)3滴~5滴,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A.2.4)滴定至微红色,以30s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a);量取10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准确加入Vb(Vb=50×Va)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A.3 仪器与设备A.3.1 具塞磨口锥形瓶:250ml。
A.3.2 移液管:50.0mL、25.0mL。
A.3.3 微量滴定管:5mL,最小刻度为0.02mL。
A.3.4 天平:感量为0.01g。
A.3.5 振荡器:往返式,振荡频率为100次/min。
A.3.6 实验砻谷机。
A.3.7 粉碎机:锤式旋风磨,具有风门可调和自清理功能,以避免样品残留和出样管堵塞。
在粉碎样品时,应避免磨膛发热。
A.3.8 电动粉筛:按GB/T 5507要求。
A.3.9 短颈玻璃漏斗。
A.3.10 中速定性滤纸。
A.3.11 锥形瓶:150mL。
A.4 分析步骤A.4.1 试样制备取混合均匀样品,用实验砻谷脱壳。
取混合均匀的糙米约80g,,用锤试旋风磨粉碎,粉碎后的样品一次通过CQ16(相当于40目)筛的应达95%以上。
粉碎样品(筛上、筛下全部筛分范围的样品)经充分混合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注1:按GB/T 5507检验样品粉碎细度,粉碎样品只能选用锤式旋风磨。
一次粉碎达不到细度要求的,该锤试旋风磨不能使用。
注2:粉碎样品时,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合理调解风门大小,并控制进样量,防止和减少出料管留存样品,为避免出料管堵塞,减少磨膛发热,引起样品中脂肪酸值的变化,每粉碎10个样品应将出料管拆下清理。
注3:制备好的样品应尽快完成测定,全部过程不得超过24h。
样品如需较长时间存放,应存放在冰箱中。
A.4.2 试样处理称取制备好的试样约10g,精确到0.01g,于2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并用移液管加入50.0mL无水乙醇(A.2.1),置往返式振荡器上振摇30min,振荡频率为100次/min。
静置1 min~2min,在玻璃漏斗中放入折叠式的滤纸过滤。
弃去最初几滴滤液,收集滤液25mL以上。
A.4.3 测定用移液管移取25.0mL滤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滴加3滴~4滴酚肽指示剂(A.2.2)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A.2.4)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消褪为止。
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1)。
注:样品提取后应及时滴定;滴定应在散射日光或日光型日光灯下对着光源方向进行;滴定终点不易判定时,可用一个已加入提取液、去二氧化碳蒸馏水尚未滴定的锥形瓶作参照,当被滴定液颜色与参照相比有色差时,即可视为已到滴定终点。
A.4.4 空白试验用移液管移取25.0mL无水乙醇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滴加3滴~4滴酚酞指示剂(A.2.2)后,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A.2.4)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消褪为止。
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0)。
注:提取、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25℃。
A.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A.5.1 结果计算脂肪酸值(S)以中和100g干物质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单位为毫克每100克(mg/100g),按式(A.2)计算:50 100S=(V1—V0)×c×56.1×———×—————×100 ……………………(A.2)25 m(100—ω)式中:V1——滴定试样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滴定空白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50——式样提取用无水乙醇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25——用于滴定的式样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100——换算为100g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ω——试样水分质量分数,即每100g试样中含水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用测定脂肪酸值的同一粉碎样品,按GB/T 5497中105℃恒重法测定样品水分含量,计算脂肪酸值干基结果。
此水分含量结果不得作为样品水分含量结果报告。
A.5.2 结果表示每份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两个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符合重复性要求时,以其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不符合重复性要求时,应再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
若4个结果的极差不大于n=4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则取4个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若4个结果的极差大于n=4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则取4个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6 重复性同一分析者对同一试样同时进行两次测定,脂肪酸值结果的差值应不超过2mg/100g。
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谷品评试验方法B.1 原理稻谷经砻谷、碾白,制备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分别评定其色泽、气味;再分取一定量的大米,在一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用感官品评米饭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结果以品尝评分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