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文学的认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8
宇宙的观测和假说——探索神秘瑰丽的宇宙世界摘要:宇宙广袤无垠,我们现在所知道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并且通过近半世纪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大约14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关键词:宇宙起源大爆炸太阳九大行星黑洞宇宙世界神秘莫测,从粒子、宇宙物质、地球、月球、太阳、九大行星到太阳系、银河系、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仿佛一层又一层的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却在欣喜的以为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宇宙后,却又发现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尽管人们在宇宙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却无法阻止宇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它,认识它。
而我所写的这篇论文就是介绍一些我所了解的关于宇宙的假说。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所指的宇宙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比利时神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空间的均匀和各向同性)。
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些观点起初是作为先验的公理被引入的,但现今已有相关研究工作试图对它们进行验证。
例如对第一个假设而言,已有实验证实在宇宙诞生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误差值不会超过10-5。
此外,通过对太阳系和双星系统的观测,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实验验证;而在更广阔的宇宙学尺度上,大爆炸理论在多个方面经验性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天文学基础摘要: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天文学四大发现,矮行星,中子星,黑洞通过听天文学基础的课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
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
天文读后感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学科,它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在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天文学的书籍之后,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天文学让我对宇宙的广袤和复杂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有数以亿计的恒星和行星,它们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宇宙中运动着。
而在更远的宇宙深处,还有着更多未知的星系和黑洞等奇异现象。
这让我感叹宇宙的无限辽阔和复杂多变,也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其次,天文学让我对地球的微小和渺小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宇宙的尺度中,地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星,它围绕着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
这让我意识到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许在宇宙的尺度中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我更加谦卑和珍惜地球上的一切,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另外,天文学也让我对科学的伟大和深邃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天文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我们才能够对宇宙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他们用望远镜和探测器,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他们用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揭示了宇宙中的许多规律和现象。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和深邃,也让我对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最后,天文学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宇宙的尺度中,人类只是一个微小的存在,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也许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未来,也许人类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也许人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的规律和现象,也许人类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地球。
这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也让我对宇宙的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总之,天文学是一门神秘而又深刻的学科,它让我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期待。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天文学,也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为什么要选择天文学从小的时候,就对天空兴趣十足,好奇着星空,那些点滴的繁星,连起来就是不同的图案。
美轮美奂。
然后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开始在网上搜索那些星空的图片以及资料。
更加喜欢夜晚的天空了。
浅论天文学的学习与认识建筑11-4 佟义丙 8113430摘要: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天文学四大发现通过听天文学的课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天文学论文范文范文天文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根据生活的需要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因此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古代的天文学家因为没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只能靠肉眼观察天空。
我国自古以农耕为主,春种秋收,季节最为重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观测星象最重要的工具是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现今存世最早的浑仪是明代正统七年(1442)制成的,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公元二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这一学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
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某某某制造折射望远镜,成为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人类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和其他一些行星表面的状况。
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通过发射的航天探测器来了解一些太空信息。
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
天文读后感天文学是一门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它不仅让我们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阅读天文学相关书籍后,我对宇宙的无限广袤和星空的浩瀚深深地震撼了。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天文学让我对宇宙的无限广袤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到自己所在的地球和周围的环境,很少会去思考宇宙的辽阔无垠。
然而,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才意识到宇宙是如此的宏大和无限。
在银河系中,有数以亿计的恒星,而在宇宙中又有无数个银河系,这种无限的广袤让我感到震撼和敬畏。
同时,宇宙中还存在着黑洞、星云和星团等各种神秘的天体现象,这些都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其次,天文学也让我对星空的浩瀚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夜晚仰望星空时,我们常常会被那漫天的星星所震撼,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星空的浩瀚。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才知道,那些看似闪烁的星星其实都是恒星,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亮度和颜色,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星座和星系。
这些星星和星系的运行和演化,构成了星空的浩瀚景象,而我们所看到的星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种对星空的理解让我对宇宙的壮丽景象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对自己的渺小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天文学也让我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宇宙的浩瀚中,地球和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的一切看似重要的事物在宇宙中都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存在,构成了宇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才明白到,人类应该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在宇宙的尺度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渺小。
同时,宇宙的浩瀚也让我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总的来说,天文学是一门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让我们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思考。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对宇宙的无限广袤和星空的浩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思考。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相关推荐古代天文学的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天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
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
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
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
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
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
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
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
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
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
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
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
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篇一:《天文学概论》期末论文恒星《天文学概论》期末作业之想一想对恒星的认识姓名:舒必成学号:202113020213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学习,我收获天文学了很多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许是因为星空更为重要谜样就很神秘,充满魅力,指引着我选择专业课程了天文学选修课。
在课堂上,与浩瀚的宇宙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惊叹,一次次感慨;与古今思想体系的一点点接触,一点点欣喜,一点点感悟;使我的选修课有感叹,有乐趣,有收获,没有遗憾。
形形色色在老师的引导和种种疑问的追寻下,我对恒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一番探究,恒星就像一个长寿的人——再机缘巧合下诞生,倔壮成长后,历练漫长的黄金阶段,接着是膨胀的失婚,最后慢慢的衰老。
所以下面我会从恒星的四个阶段谈谈我对恒星的认识。
一、快速成长的科袋恒星最初诞生宇宙飞船于太空中的外太空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其主要成分由氧组成,密度极小,但体积和准确度巨大。
密度足够大的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1 000万度时其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成小的结果是把四个氢原子核聚变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核工业,形成辐射压,当压力增高到足以和无可自身收缩的引力抗衡时,一颗恒星诞生了。
恒星形成的初始阶段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星云气体和灰尘所掩盖。
通常,正在产生恒星的星源会通过在四周光亮的气体云上产生阴影而楼前被观测到,这被称为包克球。
质量非常小的原恒星不能达到足够开始氢的核融合反应,它们会正式成为棕矮星。
产品质量更高的原恒星,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万K,可以开始质子-质子链反应将氢先融合成氘,再融合成氦。
在质量如上所述太阳效率质量的恒星,碳氮氧循环在能量的产生上所贡献了可观的数量。
新诞生的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和颜色。
光谱类型的范围从高热的蓝色到低温的型态红色,质量则从最低的0.085太阳可靠性到数十倍于太阳可靠性。
我对天文学的认识【摘要】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宇宙测量小行星人类导航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星和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
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星星和物体统称为天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也应该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
另一方面,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我们可以把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分类为几个层次:(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其中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其中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
(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研究的内容天文学按照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门分支学科。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测定各类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天球参考系等。
利用天体测量方法取得的观测资料,不仅可以用于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研究,而且具有应用价值,比如用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天文与生活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宇宙中的星体、行星、恒星以及
宇宙中的各种现象。
而这些宇宙的奥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天文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天文学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天文学的研究,我们了解
到宇宙的浩瀚无垠,了解到地球只是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颗行星。
这种认识让我们更加谦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宇宙中的各种现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例如宇宙中的黑洞、星云等现象,都激发了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其次,天文学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多实际的影响。
比如,卫星导航系
统就是基于天文学的原理,它让我们能够在陌生的城市中不迷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也是基于对宇宙能源的研究而产生的;天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此外,天文学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占星术、星座
传说,还是现代的科幻作品,都受到了天文学的影响。
天文学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总的来说,天文学不仅是一门神秘的科学,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它
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天文学的发展,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文学专业介绍范文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天文学成为了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天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天文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天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天文物理学、观测天文学、天体力学、宇宙学、恒星物理学、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化学、射电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光谱学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领域,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天文学专业期间,学生将会进行很多的实际观测和实验。
天文学专业的实验包括天文观测、射电天文观测、空间实验以及天体物理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天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科研机构、大学、天文馆博物馆、天文台等单位。
天文学专业还有不少人将研究方向定位在大数据分析,利用天文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来研究其他学科或者领域,并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服务。
天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天文学在国内外都是高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于天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其次,天文学专业毕业生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胜任科研和教学工作;再次,天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软硬件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涉及,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天文学专业还有一些独特的魅力。
首先,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宇宙,宇宙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精彩的现象,学习天文学可以让人对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天文学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天文学专业会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射电望远镜等,对于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天文学专业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天文学专业是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就业前景。
我对天文学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地球天文科技的发展,以天文知识为载体的科普学习成为社会的一个关注内容。
在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课程,有幸聆听了来自天文馆的专家老师对天文学的系统介绍,感到受益匪浅。
下面简要谈谈我对天文学这一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一、我对学习内容的回顾1、什么是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2、天文学研究的意义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
天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3、我的主要收获通过认识天文现象,我了解了自然法则与科学探讨精神。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以下专题:(1)认识我们晚上看到的星空;(2)地球与月球;(3)太阳系各种成员;(4)恒星的种类及他们的一生;(5)银河系与其它星系;(6)现代宇宙观;(7)天文与生命的关系;等等。
二、我对课程的体会1、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天文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历来拥有相当广泛的爱好者。
历史上就有不少的天文爱好者后来成为有作为的天文学家。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在我校有一部分天文爱好者,有些学生还购买了天文望远镜。
开设天文课程,不仅可以满足爱好天文学生的需要,还可以让我校更多的学生接触美丽星空,激发大学生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针对大学生特点,我认为本学期所开设的天文学课程的定位是入门和普及。
在内容选择上,老师们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避免过于深奥的天文专业知识,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经验有联系、趣味性较强又易于普及的内容。
并安排了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的容易观察的天文现象、有趣的小故事,讲解浅显易懂的天文知识,并加强实践活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天文台。
这里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充满神秘的魔法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和发现。
一走进天文台,我就被那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所吸引。
它就像一个威武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近它,去看看它到底能看到些什么。
在天文台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天文知识。
我知道了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小小的宝石。
我还知道了太阳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它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太阳系。
而月亮则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月色。
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星座的故事。
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星座,比如猎户座、大熊座、小熊座等等。
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故事,让我着迷不已。
我想象着自己在夜空中飞翔,去探索那些神秘的星座,寻找属于自己的冒险。
在天文台的学习中,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星星。
老师告诉我们,要在夜晚选择一个没有灯光污染的地方,然后用肉眼或者望远镜去观察星星。
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在一个夜晚来到了郊外。
当我抬头仰望星空时,我被那美丽的景象所震撼。
无数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除了观察星星,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制作天文模型。
我和同学们一起用纸板、剪刀和胶水制作了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我们把太阳、地球、月亮和其他行星都制作得非常逼真,让我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模型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
在天文台的学习中,我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玩耍,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我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通过在天文台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我明白了人类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但我们又有着无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对天文学的认识对于浩瀚的宇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从小就喜爱天文学的我,这次的天文学课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也很重要,从小就喜欢一个人仰望天空,我的想象也会因为的天空的深邃无垠而一样的茫无边际,不用担心到了哪一点的我的思绪会停滞下来,永远无法往前,能让我感受思想的自由恐怕只有天空了。
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讲述的天上二十八星宿,水晶吊坠。
每个星星代表着一个人,明白了从远古的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星象之术,并把天空的星象变化当做凶恶吉祥的征兆。
从史前的壁画,古人类学的成就,考古学的研究,都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对星月的兴趣。
可以想象,在晴朗的夏夜,先祖们裸身翘望深邃的天空,为灿烂的星,皎洁的月所困惑的情景,正如一首歌词中所写的“星月之光长存,人类盛衰变迁”,古人认为宇宙是永恒的。
他们把四季展现在夜空的星辰看成是永远不变的壮观的壁画,并用假象的线把许多星辰连接起来,在天空上描绘着巨大的画卷。
他们坚信星星的相对位置和数量也都不变,并把这种星星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
于是诞生了最早的星象术。
从初中开始就有学到有关天文学的只是,天文学的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人们对于立体感强的东西总会感到理解力吃紧,初高中的地理课本上都有对于天体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映像最深的是那张画有九大行星的平面图,这张图是考试必考,到我现在的记忆为止,只有一些很浅显的东西,同学们才能胸有成竹的写出答案来,稍微难点的,只有班上的那几位天才才能解答的出来,于是他们生变总有许多孜孜不倦的求知者。
人类社会漫长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同时发展自身的过程。
这个自然就是天和地,它们给了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首先认识和利用的对象,也是促进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因。
因而,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各种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始终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用历史上的天象记录考证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是天文学在历史和考古中的应用。
天文学论文篇一:天文学论文分数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学课程专题读书论文(体会)(封面)课程名称____天文学基础________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_太阳的奥秘________导师杨雪娟姓名________学号班级名称__学院名称__商学院_______提交日期:2022年11月20日湘潭大学教务处制太阳之谜怀抱着好奇心,我选择了本学期的天文基础选修课,希望能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常识丰富起来,通过学习我也收获了很多。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
天文学往往引起人们神秘莫测的感觉,他研究的大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不能用尺量,不能用称约,更不能改变它的条件。
只能远远的看着,有关他的知识全靠人们依据观测推理取得。
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它呢?下面让我来揭示太阳的奥秘。
p太阳的定义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
在广阔的星空中,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
仅仅因为它离地球很近,它看起来就像天空中最大最亮的物体。
其他太阳系外恒星离我们很远。
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
它看起来像一个闪光点。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
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
天文学论文2000字我的天文选修课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记我的天文选修课数周之前,我们的天文选修课开课了,第一次课,老师的话很风趣,让我原本以为的枯燥无味的天文学的印象全无。
温总理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从这句话我认识到了,我们要学的天文学不仅仅是纯粹的天文知识,而是要放眼世界,瞩目未来。
无论是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民族,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而世界是无限广大,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要生活得更好,就时时刻刻都要明白所身处的坐标和位置,要有不屈服又不侵凌于人的忧患之心面对各种生机与危机,要抓住机遇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我从此对我的天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的天文选修课也从此开始。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数以万计的繁星,虽然不能得到什么,但这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开始。
人类虽然认识了地球,可是没有认识宇宙之时,以为自己是地球上的霸者,宇宙的中心。
人类开始狂妄自大,疯狂的改造世界,互相征服满足自己的私欲。
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惶恐了??当人类真正的脱离重力场,就如惠更斯所言“加入升上地球之巅,从高处往下观察,我们就不会对地球上称之为伟大的东西赞不绝口,也就会藐视大多数凡夫俗子所津津乐道的区区小事”,仰望天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认识了宇宙,我们才认识到了自己在宇宙的位置,便不会那样自大、狂妄。
也更深刻的认识了生命,人类的文化、科技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人类才能发展。
神奇的星座学与星相学,从一开始,它们似乎便被赋予了神秘而又特殊的色彩。
古今中外,多少人都以为自己的命运、前途竟然与数亿千米外的星座息息相关。
即使现在,也有多少年轻人热衷于星座学。
当我们进入模拟星空的界面,瑰丽的星座固然漂亮,一个个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可是这些遥远的星座跟我们的有什么关系呢?看来,我们把星座占卜上的备注当成我们命运的指南针是荒谬的。
天文研究的概念范文天文研究是一门科学,涉及对宇宙的观测、分析和解释。
它包括对天体的运动、性质和起源等方面的研究。
天文研究不仅关注地球周围的天体,还研究远离地球的星系和宇宙尺度结构。
它利用不同的观测技术和仪器来研究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宇宙天体力学等领域。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当时人们开始观察并记录夜空中的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
这些早期的观测帮助人们理解时间、季节和天气变化。
然而,天文学的最早科学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天文学家开始应用几何学和数学来描述和预测天体的运动。
天文学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科学家们发明了望远镜和其他各种观测仪器,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如可见光、射电波和X射线等)观测天空。
这些观测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天体、探索宇宙的演化,以及验证和发展现有的物理理论和模型。
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天体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研究恒星、行星、星云和其他天体的物理特性和过程。
它涉及原子物理、电磁辐射、引力、磁场和核反应等物理学原理,以解释和预测天体物质的行为。
通过观测和分析来自天体的辐射(如可见光、无线电波和X射线等),科学家们可以测量天体的温度、亮度、化学成分和运动等特性。
这些观测还帮助科学家了解恒星的起源和演化、行星的形成和宇宙的结构等问题。
与天体物理学相辅相成的是宇宙学研究。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宇宙学的核心理论是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在一个极为炽热且高度密集的原始状态下诞生并扩张的。
科学家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和星团的分布、宇宙膨胀速度等来测试和验证这个理论,并研究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宇宙天体力学是关于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它应用了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等物理原理来解释恒星、行星、卫星和彗星等天体的运动。
宇宙天体力学研究恒星系、行星轨道、落体物体的运动和宇宙飞行器的导航等问题。
科学家们使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方法来预测和解释天体的运动,为航天工程和导航提供支持。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题目:天文学基础
学校名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11/15
目录
摘要 (3)
正文 (4)
结束语 (8)
摘要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学科、矮行星
正文
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
天文学和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
天文学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
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
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通过一个学期学习天文学基础的课程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
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
今天天文学家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来收集宇宙
的信息。
有些望远镜可以收集到来自遥远天体的微弱亮光,如X射线。
绝大多数望远镜是安放在地球上的,但也有些望远镜被放置在太空中,沿着轨道运转,如哈勃太空望远镜。
现在,天文学家还能够通过发射的航天探测器来了解某些太空信息。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
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
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
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
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
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
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
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只是处于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的一隅。
而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
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
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
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
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
在宇宙年龄约10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样子。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
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
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
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
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行星以及宇宙中的天体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义。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中
确认了矮行星的称谓与定义,决议文对矮行星的描述如下:1、以轨道绕着太阳的天体;2、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应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几乎是球形的);3、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它小天体;4、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它非恒星的天体。
在行星的基本定义上,科学家们大致上认同这样的说法:直接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具有球状外形,但是也不能大到足够让其内部发生核子融合。
矮行星的家族成员有冥王星、卡戎星、齐娜星、谷神星。
矮行的基本特点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冻的水和气体元素组成的一些低熔点的化合物组成,有的其中混杂着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组成的岩石质的矿物质,厚度占星体半径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所占星体相对质量却不大,内部可能有一个岩石质占主要物质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体质量的绝大部分,星体体积和总质量不大,平均密度较小,一些大行星的卫星也具有这种类似冰矮星的结构。
参考文献:
●
●/c4.asp?d=19835
●/webspace1/ltingt/personel_web/tianwen.htm ●图书试用网
●百度百科/view/20776.htm
结束语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基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关于天文学的知识,也有了不少感想;我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理论以及矮行星和中子星等重要的天体有了系统的了解。
它也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我期待天文学取得更大的进展,也期待我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