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8
机电一体化系统习题答案第一章思考与练习题一一. 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二. 简答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哪几种?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分为: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控制性处理单元以及接口等部分组成。
2. 接口技术的作用?答:是系统中各单元和环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连接界面,是外设和数控装置之间的桥梁。
其功能为:变换、放大和传递。
第二章思考题1一.名词解释1. 误差:是对某一特定的物理量进行度量时,所测得数值与真值得差值。
2. 准确度:通常用来反映系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是从随机误差的角度来反映系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 精确度则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
3. 传动精度:是指机械传动链单向传动时,其输入端与输出端瞬时传动比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
4. 装配精度:是是指不同零件或不见按照特定要求组装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精度,包括零件或不见的相对位置精度、运动精度、接触精度。
5. 机床加工精度:是一项综合型精度指标,即指机床在加工工件时所能达到的精确度。
6. 机床定位精度:是指机床或仪器主要部件在运动终点所能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度。
(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精度指标,其定位形式大致可分为手动定位、自动间歇定位和连续定位三种形式。
)二.简答题1.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作用?答: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传递功率、支撑、连接、执行的功能。
2.机床精度与机床加工精度有什么不同?(判断)答:二者的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机床加工精度是指在加工时体现出来的精度,与机床设备本身使用的时间年限、加工时的切削力、环境温度等都有关系,而机床精度所描述的是机床的原始精度,不考虑上述这些情况。
4.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答:任何一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相对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系OXYZ 来说,都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 、Y 、Z 三个坐标轴的移动,以z y x 、、表示,及绕着X 、Y 、Z 轴的转动,用z y、、x 表示,如图所示。
第二部分各章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涵义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的英文名词如何拼合?(P1) 【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哪几个方面?(P2)【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可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4-3-2)(1)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3)层次上,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其核心部分是什么?(P4-P5) 【参考答案】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检测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器和接口。
其核心部分是控制器。
★4、什么是接口?接口的功能有哪些?(P5)【参考答案】为实现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而进行的连接就是接口。
接口的基本功能有交换、放大、传递。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有哪些?(P2-P4)【参考答案】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1、熟练掌握以数控机床进给传动为例说明机械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方法。
重点在传动惯量折算的推导过程。
(P13-P15)★【举例说明】在图1所示的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电动机通过两级减速齿轮Z1、Z2、Z3、Z4及丝杠螺母副驱动工作台作直线运动。
设J l为轴I部件和电动机转子构成的转动惯量;J 2、J 3为轴Ⅱ、Ⅲ部件构成的转动惯量;K1、K2、K3分别为轴I、Ⅱ、Ⅲ的扭转刚度系数;K为丝杠螺母副及螺母底座部分的轴向刚度系数;m为工作台质量;C为工作台导轨粘性阻尼系数:T1、T2、T3分别为轴I、Ⅱ、Ⅲ的输入转矩。
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章节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A. 动力部分B. 机械本体C. 执行机构D. 控制器2.( ) 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A. 现代汽车B. 打字机C. 复印机D. 空调机3. ( ) 装置是电机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可以从待测对象那里获取能反应待测对象特性和状态的信息。
A. 自动控制B. 驱动C. 传感检测D. 执行三、多项选择题1.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下述技术()。
A. 检测传感技术B. 生物技术C. 自动控制技术D. 精密机械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包括()。
A. 绿色设计方法B. 反求设计方法C. 传统设计方法D. 优化设计方法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一、判断题1.滚珠丝杆机构不能自锁。
(√)2.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是承载时在滚珠与滚道型面接触点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螺母位移量和螺母原有间隙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1.滚珠丝杠副结构外循环方式不包含()。
A. 外循环插管式B. 内、外双循环C. 外循环端盖式D. 外循环螺旋槽式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支承部件主要有旋转支承部件和移动支承部件,下面()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旋转支承部件。
A. 低精度滚动轴承B. 导轨C. 空心圆锥滚子轴承D. 滑座三、多项选择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 简述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答: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1-2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答:1.机械本体2.动力源3.检测和传感装置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5.执行机构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传感与检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有哪些?答:1.数控机械类2.电子设备类3.机电结合类4.电液伺服类5.信息控制类1-4 您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机电一体化产品?试分析其组成及功能。
答:工业机器人等。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1)机械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腕部、臂部、机身以及行走机构。
2)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的作用是向机械系统(即执行机构)提供动力。
随驱动目标的不同,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有液动、气动、电动和机械式四种。
3)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指挥中心,它控制机器人按规定的程序运动。
控制系统可记忆各种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等),同时按指令信息向各执行元件发出指令;必要时还可对机器人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警报信号。
4)检测传感系统。
它主要检测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运动位置、状态,并随时将机械系统的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并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使机械系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设定的位置状态。
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章节自测题参考答案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章节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A. 动力部分B. 机械本体C. 执行机构D. 控制器2.( ) 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A. 现代汽车B. 打字机C. 复印机D. 空调机3. ( ) 装置是电机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可以从待测对象那里获取能反应待测对象特性和状态的信息。
A. 自动控制B. 驱动C. 传感检测D. 执行1.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下述技术()。
A. 检测传感技术B. 生物技术C. 自动控制技术D. 精密机械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包括()。
A. 绿色设计方法B. 反求设计方法C. 传统设计方法D. 优化设计方法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一、判断题1.滚珠丝杆机构不能自锁。
(√)2.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是承载时在滚珠与滚道型面接触点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螺母位移量和螺母原有间隙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1.滚珠丝杠副结构外循环方式不包含()。
A. 外循环插管式B. 内、外双循环C. 外循环端盖式D. 外循环螺旋槽式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支承部件主要有旋转支承部件和移动支承部件,下面()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旋转支承部件。
A. 低精度滚动轴承B. 导轨C. 空心圆锥滚子轴承D. 滑座。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名称及学时分配
1.2 课程目标
1.3 教材及参考书目
1.4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基础
2.1 机械基础
2.2 电子技术基础
2.3 控制理论基础
2.4 传感器原理
第三章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机电系统分析方法
3.2 机械设计基础
3.3 电气设计基础
3.4 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第四章先进机电技术
4.1 机器人技术
4.2 无人驾驶技术
4.3 三维打印技术
4.4 物联网技术
第五章实践教学
5.1 实验室教学
5.2 实习教学
5.3 毕业设计
第六章教学评估
6.1 课程评估
6.2 学生评估
6.3 教师评估
附录: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考核方式。
第一章绪论1.机电一体化包括哪六大共性关键技术(相关技术)?p1答: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1)精密机械技术,(2)伺服传动技术,(3)检测传感技术,(4)信息处理技术,(5)自动控制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2.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具有哪六个基本功能要素?p2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具有以下六个基本功能要素:(1)机械本体,(2)动力部分,(3)传感检测部分,(4)执行机构,(5)驱动部分,(6)控制及信息处理、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相联系的接口.3.何谓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接口的作用和基本功能是什么?p3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与交换的联系部件。
接口的作用使各要素或子系统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各个功能环节有目的地协调一致运动,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工程。
接口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交换,通过接口完成使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信号模式或能量的统一;二是放大,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三是传递,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在环节间可靠、快速、精确地交换,必须遵循协调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
接口具有保证信息传递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4.简述执行部分的功能和分类。
P3答:执行机构的功能是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执行部分是运动部件,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
它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5.何谓机械本体?P2答: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
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位置上。
6.何谓动力部分?p2答:部分动力部分的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7.何谓传感检测部分?p2答:传感检测部分的功能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和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因其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自动化生产、安全控制、精密检测、高速传输等等。
因此,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需要掌握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还需要具备系统设计的能力。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设计环节的讲解。
2.1 机械部分设计机械部分的设计需要首先确定机械的结构形式,包括外形、框架、传动装置、运动轨迹等。
其次,需要采用CAD和CAE等技术,对机械部分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和仿真,以优化机械的结构,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2 电气部分设计电气部分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需要选取合适的电气元器件,并设计电气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短路、漏电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设计符合工业标准的接线布局和电源系统。
2.3 电子部分设计电子部分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部分的设计可能包括传感器、单片机、PLC、人机界面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子元器件的选取、电路设计及其仿真、调试和测试等方面问题,以确保所设计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高效、安全、稳定的控制。
2.4 计算机部分设计计算机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大脑,它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分析等多种任务。
通常,计算机部分设计包括软硬件的选取,界面的设计,以及通讯模块的开发等方面。
在选择计算机硬件时,需要考虑能耗、处理速度、运行速度等因素。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制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制造是将设计方案落实成实际的系统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关键制造环节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