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建立夏朝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2
夏朝和商朝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
大战与鸣条。
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传启,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朝末代国王、暴君桀,建立商。
汤任用伊尹。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盘庚迁殷,商朝又叫殷朝,商末代国王、暴君纣,修酒池肉林、制炮烙之刑,民怨沸腾、周文王任用姜尚,国力渐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在牧野大战,商纣王鹿台自焚、商灭周立,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赏给亲属、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天子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
西周后期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2、自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嬴政)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②经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③思想: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后坑杀批评他的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④军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统一东南、岭南,修筑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供节俭,文帝、景帝时,重视“以德化民”,出现“文景之治”。
简述夏朝的历史地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具有以下历史地位:
1.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结束,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 巩固政权措施:夏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创建军队,颁布刑法,设置监狱等,这些措施完善了国家机构,使夏朝得以稳定和发展。
3. 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开始。
从此,王位不再是通过禅让方式产生,而是由家族继承。
4. 夏朝的衰亡: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桀(jié),他穷奢极欲,无休止地征发劳役,导致人民反抗,最终夏朝衰亡。
桀的统治被后人批评为暴虐无道,导致了夏朝的覆灭。
5. 夏朝的影响:夏朝的兴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它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同时,夏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夏朝编年史张书林配图编著1.约公元前2070年前后,禹建立夏朝。
禹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
屈原《天问》:“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这里明明说鲧是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大业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这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时代。
鲧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动用了尧部落的土地,尧不能容忍,杀掉了鲧。
禹正是鲧死后剖腹产下的孩子。
鲧治水采用筑坝拦水,这在黄河流域小支流是不错的方法,可以蓄水,干旱时有水灌溉。
但用在大支流、主流,就是错误的方法。
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疏堵结合,取得了治水的胜利。
禹继承了鲧一心为公的精神,有三国家门而不入的传说。
禹还有划九州铸九鼎的传说,州的古意就是河流中的沙洲,划九州就是治河,九和三五一样,是一个大致数字。
九鼎成为后世权力的象征,春秋有楚庄王问鼎中原,可见是确有其事。
2.启废除禅让制,形成王位世袭制。
《孟子·万章上》载:禹死,“荐益于天”,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这是学习尧舜做法,企图继续实行禅让制。
但是,启的势力已经超过了益的势力,《史记·夏本纪》说“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竹书纪年》说“益于启位,启杀之”,证明此时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过程中,斗争异常激烈。
3.后羿代夏。
继承启的是太康,此时后羿部落强大起来,占据了夏朝的根据地。
关于后羿的传说有下列几个:其一是善射,尧时射掉天上九个太阳。
其二是他的妻子嫦娥奔月,成了月神。
其三是被寒浞篡位。
总之,后羿是部落名称,不是人名,不然,怎么可能从尧时代活到太康时代?后羿代夏反应了世袭制和禅让制的斗争,家天下不是一帆风顺的。
4.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虐亡国。
太康之后,夏朝经历仲康、相、少康,少康灭掉寒浞,称为中兴。
禹建立夏朝,有什么功绩和意义?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一,他因治水等功绩而广受尊敬。
在禹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禹的功绩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水功绩禹最大的功绩是治水。
在古代,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禹继承了他父亲鲧的治水事业,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然后归入大海。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黄河流域的洪水不再成灾。
治水是禹对中华民族和夏朝的重要贡献,使夏朝得以稳定和发展。
二、建立夏朝在治水成功的基础上,禹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禹建立的夏朝,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华夏文明。
在夏朝统治时期,文字、历法、礼仪制度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为后来的商朝和周朝打下了基础。
禹作为夏朝的奠基者,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和政治文明时代。
禹所建立的夏朝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夏朝的政治制度中,包括了世袭制、分封制、君权神授观等重要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禹在位时期,重视发展生产和经济。
他鼓励人民开垦土地,种植桑麻等作物,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夏朝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总之,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禹的治水功绩使中华民族得以稳定和发展;建立的夏朝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通过《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等,掌握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家国情怀: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民心向背对王朝统治的影响。
知识构建一、夏朝的兴亡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①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②事件:启继承禹的位置。
③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思维导引】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袭制的开启者是启。
【史料研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二、商朝的兴亡完善表格相关内容。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迁都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灭亡商纣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右侧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及作用。
(1)制度:分封制。
(2)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内容:【时空观念】“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史料研习】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思维导引】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形成了众多的诸侯国,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古代历史王朝更替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王朝更替事件如下: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立夏朝,启继位后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吏、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但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是夏桀,因暴虐无道导致百姓反抗,最终被黄河下游的商部落汤所灭。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汤建立商朝,以亳为都城。
商朝前期屡次迁都,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
商朝的奴隶制度很残酷,表现为“人祭”和“人殉”。
商朝最后一位君王是商纣,因其奢侈腐化和残暴导致人民反抗,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继位后将都城从西安迁到洛阳,史称东周。
西周期间出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春秋战国:东周前期称为“春秋”,后期称为“战国”。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6.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有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等,国祚200多年后王莽篡权,短暂的10多年后由“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
7.三国时期:蜀、魏、吴三个国家争夺天下。
8.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9.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历史文献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夏朝到近代史的时间资料整理1.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大禹建立夏朝,夏启继承王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最后一代夏王为夏桀。
2.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成汤建立,盘庚迁殷,灭于商纣王—帝辛。
3.周朝:①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牧野之战,武王灭商,之后止于周幽王时代。
②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诸侯争霸,五大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不断,有战国七雄:秦、齐、楚、韩、赵、魏、燕。
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有: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井田制、礼乐制等。
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分期封建社会时期1.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二世而亡。
重要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爵制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分期2.汉朝:西汉时期:公元前202—8年刘邦建立,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强盛起来。
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分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时期:8—23年东汉时期:25年—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并开创光武中兴。
重要制度: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3.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重要制度:九品中正制4.隋朝:581—618年隋文帝杨坚创立,灭于隋炀帝杨广时期。
5.唐朝: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太宗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开元盛世。
重要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分期6.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7.宋朝:北宋时期:960—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靖康之难中灭于金国。
南宋时期:1127—1279年赵构建立,后灭于蒙古的入侵。
重要制度:二府三司制8.元朝:1271—1368年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后被朱元璋所灭。
重要制度:行省制9.明朝: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在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设立了内阁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 暴政引起民愤(2)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 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5)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名臣:范蠡
(1) 兔死狗烹,人称“商圣”,号陶朱公,后人把他视为财神。
(2) 四大美人
①沉鱼:西施浣纱
②落雁:昭君出塞
③闭月:貂蝉拜月
④羞花:贵妃醉酒赏花。
文物:越王勾践剑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
天文历法:《墨经》
(1)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时,由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写成《墨子》一书,
《墨经》是《墨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墨经》中记录了很多光学知识,而且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
播的原理,还记载了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3) 在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用墨子的名
字命名,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战国
1.标志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 “三家” 指赵、
魏、韩。
(2)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
诸侯。
2.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数量减少,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
考查位置排列。
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
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3.主要事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夏朝是第一个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国家,所以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扩展资料
夏朝的建立者:
夏朝(前2049年—前1577年),禹建立的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
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早期国家形态(夏商周的国家制度)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
禹死后,其子启强行夺取了王位,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里头考古遗址被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夏王朝遗迹。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昏庸无道,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灭朝。
商: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首都为亳,后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商代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可惜纣王无道(助纣为虐),建鹿台、造酒池肉林、创炮烙之刑压制百姓,最终“武王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西周:“凤鸣岐山,天命所归”,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姜尚等人辅佐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镐(今陕西西安)。
并在后世君主努力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体制,主要包含: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分封制A、周天子将王畿(即周天子自己管辖的土地)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做诸侯的制度。
B、诸侯的义务和权利: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权利:在自己的封国范围之内拥有绝对实权。
(再分封、征兵、征税、行政等实权,分封制下,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际上是诸多几乎独立的小国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史学界最多的说法就是“天下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C、分封制的评价:分封制实行初期,可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扩大周朝的疆域。
但由于诸侯权利太大,当诸侯和周天子的实力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这是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政治根源。
宗法制A、按照血缘关系来确立政治等级、财产分割等的制度。
(保留明显的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痕迹)B、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周天子→嫡长子庶子诸侯→嫡长子庶子卿大夫→嫡长子庶子士→嫡长子庶子平民C、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D、宗法观念影响国人甚深。
(一)、禹建立夏朝一、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禹用疏导的办法战胜了洪水。
人民赞扬他治水的功绩。
(二)二、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都城在阳城。
(今河南登封)
(三)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A、王位世袭制A、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制取代禅让制制度“公天下”取代“家天下”B、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以巩固自己的统治C、夏的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和__
山西南部一带。
三、商汤灭夏1、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推翻夏的统治,建立商朝。
3、公元前1300年,商王将都城迁至殷,商的统治才稳定下来。
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4、商的统治区域东到山东,西至陕西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