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三、教学方法:悬念法、阅读自学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课:汶川大地震场景(视频)提问:影片中的情节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承上启下:从我们所学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以及通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崛起,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学生看课本世纪坛。
教师问:世纪坛永不熄灭的圣火,象征着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
(多媒体课件)表一不同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课件向学生展示各时代的民族精神:井岗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其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教师提问:你认为上述精神具有哪些共同内涵?(学生集体回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程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定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护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本讲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时代特征考点点拨:【考纲范围与要求】【基础知识巩固】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和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为核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⑵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⑶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⑷,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设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程标准3.11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内容分析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中华世纪坛的熊熊圣火引申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
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
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任务。
分别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说明要求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本课时重点。
第三目,从当前现实出发,说明要立足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
教学活动:一、情景导入长征胜利70周年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毛泽东的《长征》,感受一下光芒四射的长征精神。
(出示长征图片,播放歌曲《长征》。
)听完歌曲,提出问题:是什么让这支部队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将一段段千难万险的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
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课程标准】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展示古代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天下兴亡、”(顾炎武)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识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三、教学难点1.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2.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四、教学建议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核心解读1.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近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体现: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第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第二,具体表现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突出表现有: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入航天精神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 3 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的第二框。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依据:民族精神的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弘扬才能显现,因此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成为本课的落脚点。
【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依据: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往往让人难以直接感受到它的威力,因此学生不易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二、说学生高二学生抽象思维正不断形成和发展,形象思维仍占一定比重,对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更喜欢形式灵活的教学方式。
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形象的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掌握知识。
三、说教法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归纳采集信息。
四、说学法在教法的指导下,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获取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约2分钟)观看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排决赛的视频。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直观教学法,用这段振奋人心的视频做导入,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强大的女排精神。
只需稍做引导,就能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大约32分钟)过度:近百年来,我国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一:重温历史,追寻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关系: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2.发展: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二、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判一判](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 )提示:(1)×(2)√(3)×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原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措施立足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人人参与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想一想] 11月26日,20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在某某举办。
如果你参与交流,请列出发言要点。
提示:立足实践、继承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创设情景]无论是工匠精神下制造的产品,还是它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乃至背后人的素质,都与一个民族的尊严、生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民族气质,恰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
正是由于工匠精神的式微和缺乏,才导致今天中国一系列的产品问题和社会问题。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主要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具体内涵?提示:主要蕴含了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
2.(预测与选择、政治认同)结合材料,说明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
如何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关键环节在青少年群里。
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承担者,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精神面貌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21世纪将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因此,对他们加强教育成了当务之急。
(一)凸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要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多渠道,多方向的开展。
教育应该是主渠道。
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对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一代对硬性知识知之甚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出现数典忘祖的个别现象,很多同学掌握了很多知识,却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行。
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学东西是干什么,甚至用所学过的东西去干坏事,破坏社会,这就是素质教育没做到位。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对他们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东西,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懂得历史,珍惜文化遗产,更为他们净化思想,提升境界,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作了铺垫。
对民族精神的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如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创办传统文化社团,进行文化系列讲座。
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参观民族文化遗产,切实的感受这种精神的力量。
针对我们学校是工科学校,这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在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中,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线,天下为公、为国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能够保持统一的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最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在全体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民族精神应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第课时主备老师:审查人:【学习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重、难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自学过程】自主探究基础学问(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共性)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特性)(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①意义:②内容:(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①意义:②内容:1、阅读P-2/76—77,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如何丰富和发展的,请举出详细的事例加以分析。
2、阅读P78,列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请选择一个详细的精神事例谈谈它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成功)二、恒久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重要任务:2.必定要求:3.要求:4.须要:3、你能举诞生活中民族素养有待提高的事例吗?试着分析一下如何解决。
4、“忆一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怎样的意义?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5、阅读P81,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当如何去弘扬和培育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2)(3)(4)民族精神?请结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学问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旺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人上作者不仅创建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攻关、特殊能奉献的载人航大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程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定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护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本讲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时代特征考点点拨:【考纲范围与要求】【基础知识巩固】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和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为核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⑵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⑶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⑷,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⑴民族精神作为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⑶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的要求;是坚持道路的需要。
途径:立足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和建设者。
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
【重难点突破】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之魂⑴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⑵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苟利固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⑵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另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水远的精神火炬。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薪火相传,越燃越旺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首先,指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然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
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
对于战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但它们有共同的内涵。
这些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彰显,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永远高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郎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由于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必须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⑴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就文化建设而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⑵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教材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入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典型试题】1.(全国文综Ⅰ卷第25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国际奥运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的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D.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3.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B.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板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