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游子吟》教案(新审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游子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游子吟》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古诗,描绘了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以及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
本课将这首古诗改编成简谱歌曲,让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母爱有一定的理解,但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感受和表达母爱,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游子吟》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提高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游子吟》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
2.难点:对简谱的识谱能力,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展示,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情感体验法: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游子吟》的简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介绍歌曲《游子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的简谱,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简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简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简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简谱练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游子吟》,并和家长分享歌曲的含义。
8.板书(5分钟)板书歌曲《游子吟》的简谱,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最新人音版小学生活技能六年级下册《游子吟》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自我及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游子吟》整首诗的朗读和欣赏。
2. 《游子吟》诗歌的背景解读。
3. 学生对《游子吟》的个人感受和理解的表达。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音频或朗读并展示《游子吟》的诗歌内容,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欣赏和表达欲望。
步骤二: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游子吟》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作者杨凝式的生平背景、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等内容。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
步骤三:理解诗歌意义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表达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步骤四:朗读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欣赏,可以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加入感情,通过朗读形式呈现诗歌的美感。
步骤五:个人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游子吟》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鼓励学生表演、演讲或创作相关作品,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艺术才华。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朗读和个人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写感想、创作诗歌等。
3. 可以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信表达。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杨凝式等相关诗人的作品,增加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探讨其他与《游子吟》主题相关的内容,如家乡、思乡等,拓展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领域。
六、教学资源1. 《游子吟》的诗歌文本。
2. 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朗读和欣赏。
3.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资源,用于介绍诗歌背景。
4. 相关的诗歌分析和讲解资料。
5. 课堂讨论和创作的相关素材。
以上是我设计的最新人音版小学生活技能六年级下册《游子吟》公开课教学设计。
游子吟六年级音乐教案游子吟六年级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游子吟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
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游子吟》的歌词、背景介绍、演唱示范等。
2.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它告诉我们什么?(二)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孟郊是谁吗?他为什么写这首诗?(三)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游子吟》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五)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游子吟》,让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游子吟》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游子吟》,感受歌曲中的母子情深。
音乐课《游子吟》教攀枝花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张兰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游子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并从中感受游子对母亲的深情。
2.葫芦丝演奏《游子吟》曲谱第一部分,辅助识谱。
自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旋律。
3.比较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方面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古风新韵,感受诗词意境,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及导入.葫芦丝演奏(3分钟)(学生组织、学生指挥,教师评价)师:(孩子们的演奏整齐、音准节奏准确、优美动听,有感情等评价语言)师生问好之后,下面请孩子们欣赏一首歌曲《读唐诗》,随着音乐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找一找这首歌里唱到了唐代哪些诗歌?1.体会古风-听《读唐诗》(生回答)(小结:唐诗是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唐诗的创作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学唱歌曲,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游子吟》师:请大家仔细聆听,接下来这首歌是哪首唐诗写成的,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小结: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50岁时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一一《游子吟》).再次聆听,教师范唱歌曲,再次感受这首歌曲表达的深深的情感,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歌曲情绪上有何变化?(亲近学生)(生:母亲的担心、依依不舍、情绪上更加深入等)师小结。
2.朗读歌词一一歌唱的状态。
(要求学生的坐姿,声音位置高高的,带着情感)。
3.学习歌曲旋律。
(1)自学歌曲旋律两段,分小组自由唱。
(2)学生用葫芦丝吹奏第一乐段。
A.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旋律.齐吹第一乐段旋律。
(要求坐姿,气息的连贯)师评价。
C.师范奏(要求:声音的连贯,气息匀匀的)D.学生齐吹奏。
注意“TU”的地方。
(3)学唱第二乐段旋律A.用“LU”随琴唱。
注意坐姿,声音位置。
8.我们可以试着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声音、音准).学唱歌词,处理歌曲(三遍,上波音、密集节奏、高声区等的处理)师:同学们从歌曲动人的旋律感受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次来感受母爱之情。
六年级音乐《游子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工具: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歌曲简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
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
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
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
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声音练习:2、二声部练习: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1、感受歌曲:(1)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
可以反复做两三次。
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2)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3)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
(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2、演唱歌曲:①随录音学唱:(1)确定换气点。
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
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
音色要圆润。
(3)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4)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5)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1)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2)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3)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4)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
(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
最新人音版小学体育六年级下册《游子吟》公开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该公开课的主要目标是:-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游子吟》这首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游子吟》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步骤二:朗诵《游子吟》(10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解读诗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 学生进行集体朗诵练,强化诗歌的韵律感。
步骤三:理解和分析(15分钟)-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蕴含的家乡思念和对祖国的情感。
步骤四:创意表现(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进行小组创意表现形式的设计,如舞蹈、朗诵、绘画等。
- 学生进行小组排练和准备表演。
步骤五:小组表演(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表现形式。
-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评价和分享每个小组的表演。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强调学生对家乡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的重要性。
三、教学资源和评估- 图片或视频展示《游子吟》的背景和内容的教学资源。
- 学生创意表现形式的设计作品和小组表演评估表用于评估学生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其他古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表达《游子吟》中的情感和主题,并通过创意表现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的朗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方面做到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总结。
第1课古风新韵游子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用柔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能确凿演唱上波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心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统统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能确凿演唱上波音。
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母爱是天底下最宏伟的爱。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衣服图片(课件),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课件出示《游子吟》。
课件出示《游子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播放背景伴奏音乐)2、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3、“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
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宏伟的母爱。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
比喻父命的恩情深厚,难以报答。
)4、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
三、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1、范唱歌曲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
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柔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
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古风新韵》《游子吟》教学设计学校: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执教者:李静莹任教年级:六年级指导教师:李嫌教学内容:唱歌课《游子吟》教材分析:歌曲《游子吟》,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词谱曲。
此歌以动人优美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演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歌颂。
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该学段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欣赏、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
但是,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琵琶现场演奏及舞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共鸣。
2.以朗诵、乐器、乐舞等形式体验唐代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并表现歌曲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上波音、休止符的演唱教学准备:琵琶、乐谱、纱巾、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体会母亲的爱)1.师生谈话,引出母子情师: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是的,母亲节!母亲都是怎么爱你们的?你怎么回报她?今天我要带你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去感受一对母子的感情。
师播放影片《游子吟》,生观看。
师: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读一读《游子吟》,起一一师生齐读《游子吟》2.初读《游子吟》,了解诗意(1)了解诗意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怎样的情谊?儿子用哪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师生交流(2)解决报的附点节奏师:哪个字要特别突出?(报)口腔打开,气息支撑一一师示范,生跟读。
师:我们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一一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声势)3.了解作者,升华感情师:读得真好!这首诗写得更好,看!作者是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孟郊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
《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第三课《游子吟》教材分析:《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纯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歌曲用前后两段不同的旋律,将《游子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
第一段旋律以八分节奏为主,旋律在中低音区旋回,加上上波音的使用,像是拨动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诉说着游子心中对母亲的深情。
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的八度大跳,带出了作者心中的波澜。
第二段旋律移高,在中音区跳动,节奏多以“ X X X”进行,犹如激动的心跳。
第三、四句的旋律基本重复了第一、二句,仿佛是不断涌动的激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
最后,歌曲在意味深长的长音中结束,让人感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歌以动人优美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演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歌颂。
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2/4拍节奏特点,初步认识二拍子的强弱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开展表演唱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表演唱歌曲。
2、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爱的伟大。
难点:1、2/4拍的强弱及节奏训练2、能准确地演唱上波音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随《春晓》音乐进教室一、故事导入1、向学生讲述故事《母亲的恩情》,同时大屏幕出示图片师:老师刚刚讲的这则故事大家熟悉吗?对,这是我们二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母亲的恩情》,图片上的青年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位古代的妈妈,请你说说图片上又描绘了什么?这则故事向我们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生答。
2、师:同学们都回答的特别棒,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
这幅图主要描绘了一位母亲为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孟郊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游子吟》(让生一起回答)二、古诗新唱1、诵读《游子吟》(1)听师诵读(播放背景音乐)(2)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问生: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2、学唱歌曲(诗歌,既是诗也是歌)(1)听范唱(师范唱,边弹边唱)3、再听范唱(听录音范唱)4、视唱歌曲两部分乐谱作曲家谷建芬奶奶用不同的旋律将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
《游子吟》音乐教学设计(通用6篇)《游子吟》音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波音记号,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生答)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图片(课件),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生:答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古诗。
2、老师跟音乐读古诗,请同学们模仿老师读古诗。
3、师范唱歌曲,孩子们听歌曲。
4、师说说古诗的意思,孩子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深情朗读古诗。
三、学唱歌曲1、跟师用“lu”模唱歌曲,学生完整的用“lu”模唱。
2、跟师学唱歌谱。
3、在生唱歌曲之前再听范唱,请学生心理默唱歌词。
4、学唱歌词。
5、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角色。
6、师跟学生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7、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动作表现。
四、情感升华。
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诗人借诗抒怀,这是因为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无私的爱,愿为孩子付出一切,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正式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师小结,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游子吟》,希望晚上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曲献给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情”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
人音版《游子吟》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一、出示《弟子规.入则孝》提问:请问大家知道这个小内容出自哪里吗?生:弟子规问:它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个内容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师:好,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一组图画。
二、出示一组图画(关于母爱)问:大家看过后觉得这些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生:母爱,伟大的母爱。
师:大家说的很好,从古到今有很多的诗词歌赋来赞颂伟大的母爱,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关于母爱的诗。
三、出示,孟郊—《游子吟》1、请大家一起朗诵一遍这首诗。
2、简单介绍作者背景。
3、这首诗通过一件平日生活中一件常见的事,一个简单的场景,凸显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与对母爱的感激。
4、下面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首诗问:诗中开头两句所写到的两物和两人分别是谁?生:两物---衣和线;人—慈母和游子。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诗中通过这些呢,也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虽然始终无言语,无泪水,却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5、指出诗中“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指什么,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小草似的儿女,对于春日般的母爱,怎能报答万一呢)6、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下面请大家欣赏,歌曲《游子吟》四、简单介绍波音符号指出波音符号,并提问:大家觉得这首歌里加上波音符号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答:、、、、、、师:像是拨动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诉说着游子心中对母亲的深情。
五、再次聆听歌曲,生轻声跟唱问:这首诗在歌中出现了几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生:出现了两次,旋律和音高都发生了变化师:对,大家听的非常认真,第二部分在感情上也是一个升华,让我们觉得内心更激动,对吗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师指出歌唱中的不足,生以改正。
《游子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工具: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歌曲简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
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
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
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
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歌曲:
(1)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
可以反复做两三次。
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2)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3)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
(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
①随录音学唱:
(1)确定换气点。
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
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
音色要圆润。
(3)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4)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5)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
(1)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2)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3)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4)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
(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
)
(5)学生完整视唱旋律。
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
(6)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
(7)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
(8)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9)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
(10)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
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4、歌曲拓展:
(1)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2)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学完这首歌曲,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