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源回采率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13 KB
- 文档页数:3
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煤矿矿井采区及工作面的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严格规范、高效利用的原则,确保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章矿井采区回采率管理第四条矿井采区回采率是指矿井采区内所有工作面实际采出煤量与动用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采区回采率 = (采区采出煤量 / 采区动用储量)× 100%第五条矿井采区回采率应按照煤层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
各类煤层的回采率标准如下:(一)薄煤层:不低于85%;(二)中厚煤层:不低于80%;(三)厚煤层:不低于75%。
第六条矿井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采区设计方案,确保采区回采率符合国家标准。
第七条矿井应加强采区回采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回采率指标的实现。
第八条矿井应定期对采区回采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回采率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三章工作面回采率管理第九条工作面回采率是指工作面实际采出煤量与工作面动用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工作面回采率 = (工作面采出煤量 / 工作面动用储量)× 100%第十条工作面回采率应按照煤层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
各类煤层的回采率标准如下:(一)薄煤层:不低于97%;(二)中厚煤层:不低于95%;(三)厚煤层:不低于93%。
第十一条矿井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面设计方案,确保工作面回采率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矿井应加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回采率指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矿井应定期对工作面回采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回采率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四章奖惩措施第十四条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矿井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9月制定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和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令》第5号发布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结合集团公司各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条生产矿井应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遵循合理开采程序,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回采率指标。
在条件允许、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第三条矿长、矿总工程师对完成本矿回采率负直接责任。
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在矿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
地测部门负责提供地测图纸资料、计算、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各类图纸、台帐,并行使监督检查职责;设计部门负责从设计参数及开采程序上,保证开采设计达到技术政策规定的回采率指标;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完成回采率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生产单位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回采,不得滥采乱掘。
第四条矿召开的生产作业计划及开采设计审查会议,要有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并尊重资源管理人员对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提出的建议。
第五条生产矿井要在每年11月底之前,根据生产计划安排提出下一年度采区回采率计划指标,每年元月20日之前做好上一年度的煤炭资源回收总结,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六条集团公司实行损失量交换图制度,各矿要在每月4日前,连同月报表一并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二章标准及规定第七条可采煤层标准见表一:表一对于灰分高,含硫高、发热量低、没有销路、不能进行配采的劣质煤,以及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危险程度大、开采时将造成严重亏损的煤层块段,经相应的技术咨询部门进行评估审议后,重新界定,并逐级上报煤炭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采、暂时不采或有条件地开采。
第八条工作面回采率采用下式计算:工作面采出量(吨)工作面回采率=----------------------×100%工作面动用储量(吨)工作面回采率标准:1、厚煤层(3.5米以上)采用分层开采的,每一分层的回采率不得低于93%。
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1、矿井储量回收率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由技术科设计,地测部门考核,配备储量管理员。
2、矿井各种储量回收率在矿井整体采掘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考虑、确定。
全矿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和保证各类回采率指标计划要求。
3、因储量管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储量管理人员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设计和审查批准者负责;因不按设计施工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采掘队长负责;因施工措施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技术科负责。
4、在掘进过程当中,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按设计继续施工将造成不合理损失时,由采掘工作面技术人员及时汇报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该工作面技术人员负责。
5、在工作面回采过程当中,超出设计规范的顶、底煤和浮煤损失,以及超出设计规范的煤柱损失,由综采队长、技术员和造成损失的跟班副队长、班长负责。
6、矿井回采率考核指标:根据国家矿山资源回收规定,矿井资源回收率应满足下述要求:⑴、采区回采率:薄煤层(1.3m以下)不低于88%,中厚煤层(1.3m 至3.5m)不低于83%,厚煤层(3.5m以上)不低于78%;⑵、回采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7、每月月初由技术科根据采掘计划制定,各工作面回采率考核指标,月底进行回采率奖罚考核。
8、过程当中由地质储量管理人员及时探测煤厚、采高,搜集统计产量,煤质化验资料等,作为计算实际回采率的依据。
当发现不合理丢煤或即将丢煤时,由地质储量管理人员下达《丢煤通知书》,经矿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交采掘工作面限期整改。
9、储量管理人员应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储量的转入、转出、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报批制度,履行审批程序。
储量数据以地质人员提供的数据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10、矿生产技术科、调度中心、安全科、地测部门及其他科室的生产管理人员均有权进行制止随意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办法第二台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管理办法总则为加强公司煤炭资源管理,杜绝煤炭资源浪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回采面服务年限,减少和消除煤层自燃发火隐患,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管理办法。
第一节回采率评价指标管理一、减少自然资源损失,提高资源回收,合理矿石煤炭资源,是与地质、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部门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为此公司建立煤矿资源管理领组,有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工会主席,成员有制造技术、调度确保安全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和综采队队长、技术员。
数据管理产品销售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部门负责人兼任会议室兼任主任。
二、采取设计和工作面设计概念设计中必须明确回采率指标,根据有关法规,确定公司四项回采率指标如下:1、采区回采率:薄煤层(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煤层厚度在3.5米以上)不低于75.2、综采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不必低于97,中才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收率不低于85.三、每月末,生产技术部门统计好本月各工作面的平均煤厚及推进长度,调度室提供统计产量,销售部提供煤质化验情况报表,作为回采率计算的依据。
四、每月初生产技术部门计算出上月回采率之后,报批技术负责人批复,按有关有关规定进行奖罚。
业务管理五、生产技术部门是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机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煤炭资源的管理工作。
六、生产技术部门顶板要根据采场地质条件进行采取和工作面设计,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尽可能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设计损失。
七、生产能力技术必须部门必须严把措施的审查,各项措施都应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当做施工重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分析方法,尽量减少不合理的偏颇损失。
八、对技术部门每月底生产下月生产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或进行预报,在生产过程中对隐伏的构造成功进行预报,及时指导制造,减少地质损失。
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1. 引言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是矿井经营的关键指标之一。
回采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保障矿井生产安全和高效运行。
2. 制度内容2.1 回采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回采率是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取出的矿石客观地反映出的比例,也称回收率。
其计算方法为:回采率 = 工作面取出矿石重量÷ 工作面预测储量2.2 采区回采率目标及考核根据国家规定,煤矿回采率不得低于85%。
矿井采区回采率的目标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及技术水平而定,但不得低于85%。
对于回采率未达标的采区,责任人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提出整改方案并实施。
对于一些行业标准未满足而又具有技术变革意义的采区,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递减的目标,但目标不得低于75%。
考核方式可采用带权法进行加权平均,考核方法如下:工作面回采率考核得分 = 回采率目标值÷ 实际回采率× 100考核等级分值优秀80分以上良好70~80分一般60~70分不合格60分以下2.3 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在工作面实施回采率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对矿井生产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回采率重要性的认识。
•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合理制定采煤工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采用合理的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定期开展工作面的回采率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4 采区回采率管理采区回采率管理是整个矿井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地段,实施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合理采取采煤工艺,提高成品率和产出量。
•持续重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状态良好,降低进料的损耗和工艺浪费。
•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各类制度和方案的有效实施。
•强化对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矿井的环保水平。
•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矿井的永续发展能力。
一、制度目的为了提高煤矿的回采率,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能源浪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回采工作。
三、回采率定义回采率是指煤矿从探矿到矿井工作面采出的煤炭与探明煤炭储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四、回采率目标1.提高煤矿回采率,降低煤炭资源浪费;2.加强煤矿技术管理,提高煤矿生产能力;3.推动煤矿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回采率管理措施1.加强勘探工作,提高煤矿资源探明率;2.完善矿井设计和煤矿开采方案;3.合理分析矿井煤层构造,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法;4.加强矿井通风和排水工程,提高采煤条件;5.加强矿井安全管理,保证生产安全;6.建立健全回采率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7.制定回采率考核制度,激励单位和个人主动提高回采率;8.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矿井开采技术和设备;9.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废弃物排放。
六、回采率考核标准1.回采率考核应按照每季度进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依据;2.回采率考核标准根据煤矿具体情况制定,但一般应达到80%以上;3.回采率考核结果公开透明,相关单位和个人有权了解并提出对考核结果的疑议和申诉。
七、奖惩措施1.回采率较低的煤矿,由煤矿管理部门进行警告或罚款处理;2.回采率较高的煤矿,给予表彰和奖励;3.个人因优异业绩获得奖励,对违反回采率管理制度的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八、监督与检查1.煤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煤矿进行回采率的监督与检查;2.对于未达到回采率考核标准的煤矿,进行责任追究,并要求煤矿采取措施提高回采率;3.煤矿应配合煤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并及时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九、制度宣传为确保本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煤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使其充分了解回采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相关细则由煤矿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执行。
对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应经过煤矿管理层批准,并及时通知和培训煤矿职工。
朝矿字[2017]29号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办法为加强我矿煤炭资源回采率考核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采率,依据《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1.进一步规范我矿的资源开发秩序,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 健全和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经济效益。
3.更好地落实《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要求。
二、考核标准及要求工作面回采率:依据《山东省生产煤矿回采率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3下煤属厚煤层,本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85%。
采区回采率:依据《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3下煤不低于78%。
不丢顶、底煤。
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工作面严格跟底板回采,如因构造影响,确需破顶底板或丢顶底煤时,须经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会研究,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执行。
不任意留煤柱。
留设煤柱必须有设计方案,特殊情况下需要增设煤柱时,须经专门研究。
放顶煤工作面放顶煤时应放至顶板岩石,在确保煤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顶煤回收,必要时有生产技术科批准,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回采率的考核管理,矿成立回采率考核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王超副组长:范三阳、宋照海、曹勇成员:董文俊、孟祥辉、宋士成、董运伟、邵辉、钟加厚、杨运章、李桂林、高敬勇、吕高振、领导小组对回采率考核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负责落实回采率考核日常工作。
四、储量管理办公室为了具体落实回采率考核工作,矿成立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范三阳副主任:董文俊、杨运章成员:高敬勇、吕高振、齐佩、陈双、张哲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回采率计算、原煤产量核算、执行奖罚等具体工作,企管科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考评。
五、具体工作及职责(一)生产技术科1.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为提高资源回采率创造条件。
煤矿回采率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煤矿生产中的回采率管理,提高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
三、制度目的
1. 规范煤矿回采率管理,提高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
2. 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高效运行;
3. 促进煤矿生产科学化、标准化。
四、管理要求
1. 制定煤矿回采方案,明确回采区域、回采方法和回采进度;
2. 严格执行国家煤矿安全规定,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3.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回采作业监督和指导;
4. 定期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检查,查找问题及时整改。
五、管理措施
1. 制定回采计划
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回采计划,明确回采区域、回采方法和回采进度,确保回采率的达标。
2. 加强技术培训
煤矿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保障回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应严格遵守国家煤矿安全规定,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4. 监督检查
煤矿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查找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六、管理责任
1. 煤矿负责人应对煤矿回采率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回采率的达标。
2. 技术人员负责回采作业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回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七、处罚规定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按照煤矿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八、其他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经煤矿负责人审批后生效。
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和保护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炭生产的煤矿企业。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当执行煤炭开采相关规定,遵循合理开采程序,加强煤炭资源管理,达到本规定要求的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四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生产煤矿回采率负第一责任人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生产煤矿回采率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煤矿回采率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煤矿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采区设计回采率不得低于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回采率标准第七条生产煤矿回采率的确定应当坚持安全效益、分类指导的原则,煤矿企业必须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第八条煤矿企业必须开采井田范围内的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的标准如下表:(表:/zcfb/zcfbl/2012ling/W020121224399732214066.pdf)缺煤地区可采煤层标准,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
第九条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煤层,经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论证并报请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不采或者暂时不采: (一)具有重大灾害威胁的(水、火、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二)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岩浆侵蚀破坏严重、不稳定煤层局部达到可采厚度的孤立块段,开采其他煤层又不会造成破坏的; (三)受其他煤矿、煤层开采影响,无法安全开采或者开采极为困难的。
第十条生产煤矿回采率主要考核采区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按如下公式计算:采区采出煤量( t )采区回采率= —————×100 %采区动用储量( t )采区采出煤量是指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
采区动用储量是指采区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
第十一条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标准:煤层厚度考核指标≤1.3m ≥85%1.3-3.5m ≥80%≥3.5m ≥75%第十二条露天煤矿采区回采率标准:煤层厚度考核指标≤1.3m ≥70%1.3-3.5m ≥80%3.5-6.0m ≥85%≥6.0m ≥95%第十三条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对其回采率考核指标进行评估修正,并报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一)地质构造复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薄煤层的水文地质损失量分别超过可采储量 20%、15%和 10%的;(二)煤层赋存不稳定,采区可采范围经井下勘探证实不足采区开采范围50%的;(三)开采“三下一上”(铁路下、水体下、建(构)筑物下和承压水体上)煤层的。
e!塑一!f妻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煤炭回采率韩杰(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新铁煤矿,黑龙江七台河154600)喃要]加强资源管理.提高煤炭回采率要从技术管理上预防丢煤,从奖罚帝J魔上严罚丢煤,从先进生产设备引进上减少丢煤。
巨I键词】资源管理;回采率;煤炭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要的战略地位。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煤矿企业必须对煤炭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杜绝不合理丢煤。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持生产长远发展后劲,避免短期行为,新铁煤矿在资源管理E加大力度,从设计到回采,从并上到一线,从干部到工人,层层把关,本着奖优罚劣,奖罚对等的原则,实行严管严罚,保证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具体制定以下措施。
一、从技术管理E预防丢煤新铁煤矿在设计开拓、掘进、回采各个阶段都采取了相应措施预防丢煤。
1)在采区工作面设计时,地质技术员提交地质说明书,储量管理员提供可靠的储量数据,并对设计意图以及对巷边布置、采煤方法、煤柱留设、煤层配采、工作面及采区损失率指标等进行了解,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选择合理的开拓布置方式和采煤方法,保障矿区井田内采区的科学划分和资源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尽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煤炭资源。
2)在开拓过程中,储量管理员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认真调查,充分了解各煤柱尺寸,薄煤层或构造复杂地区旌工情况等,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变更设计,违反开采程序,吃肥丢瘦或任意扩大煤柱边界,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损失指标执行,发现不合设计规定的及时制止并向总工程师汇报。
3)在回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设专人进.17-浮煤清理,且有专职人员验收,浮煤不收干净工作面不生产。
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实行煤岩分别爆破,分别装车,分别运输,在运输机尾部及矸石山设专职拣煤工人。
4)在采掘工作面结束前,储量管理员要参加矿组织的现场检查验收工作,对掘进不到位或回采工作面没有固采至停采线、跳面、搬家即将造成丢煤时及时指出制止,并填写“预防丢煤通知书”报矿总工程师及采掘区段队。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地测部门为资源和储量管理机构,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专门负责矿井资源合理开采和采区回采率实测、计算、检查等管理工作。
要建立健全矿井煤炭资源和储量管理体系,保证回采率的提高。
第二十条资源和储量管理机构必须按规定,真实、准确地建立健全各类煤炭资源报表、图纸及台帐,完善各种验收、计算管理办法和手段,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生产过程中因地质采矿条件变化引起的储量注销、转出、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必须有足够的工程证实,逐级报批。
第二十二条资源和储量管理机构人员必须参加矿井、扩能改造、水平延伸、采区等设计的审查,参与编制和审查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及回采率计划和检查报告,要求经常深入现场调查掌握煤炭资源开采情况,并有权对不合理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有权制止乱挖滥采等破坏浪费资源行为,可以提出处理意见越级上报。
第二十三条公司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储量管理和回采率检查,分析储量、回采率动态,找出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提高回采率的具体措施,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
第二十四条生产技术部对各区队进行月度回采率考核,对采区回采率实行季度、年度考核。
生产技术部针对回采率检查和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和通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对于违反开采程序、乱采乱掘、任意丢煤的直接责任者,要认真追查、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煤炭资源和储量管理要落实责任制,逐级审核。
公司矿长和分管生产的领导对矿区范围煤炭资源和提高回采率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部门、区队、班组等都要针对管理权限范围落实具体煤炭资源和回采率管理的责任人,对矿井开发和生产等过程中各环节的煤炭资源管理和回采率负责。
第二十六条公司要在上报年度生产任务时上报回采率指标,经审批后,与每年生产任务一并下达,纳入年度资产经营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和回采率各种基础资料、管理体系和回采率指标的完成情况。
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煤炭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3.09•【文号】煤炭工业部令第5号•【施行日期】1998.03.09•【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2012修订)(发布日期:2012年12月9日,实施日期:2013年1月9日)废止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1998年3月9日煤炭工业部令第5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二十九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炭生产的各类煤矿企业。
第三条煤矿企业必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有关开采的规定,遵循合理开采程序,加强煤炭资源管理,达到本办法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四条煤矿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资源回采率负直接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地质测量机构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勘探程度,提交各类合格地质报告,并负责本企业的储量监督管理工作。
设计部门负责从设计参数上保证资源回采率达到技术政策的规定。
生产技术机构负责完成提高资源回采率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煤矿企业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管理工作。
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负责所辖煤矿企业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第六条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确定必须坚持安全效益、分类指导的原则,煤矿企业必须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开采矿井井田范围内的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的标准如下表:可采煤层标准┌───────────┬────┬──────┬────┬─────┐│煤种│炼焦│长焰、不粘、│ 无烟煤│褐煤││标准││││││项目│用煤│粘、贫煤│││├─┬─┬─┬─────┼────┼──────┼────┼─────┤│最│矿│倾│<25°│0.7│0.8│0.8│1.5││低│井│├─────┼────┼──────┼────┼─────┤│可│开││25° ̄45°│0.6│0.7│0.7│1.4││采│采│角├─────┼────┼──────┼────┼─────┤│厚│││>45°│0.5│0.6│0.6│1.3││度├─┴─┼─────┼────┴──────┴────┴─────┤│( │ 露天││ 1.0││m)│ 开采│││├─┴───┴─────┼──────────────────────┤│最高可采灰分Ad(%)│40│├───────────┼─────┬─────┬────┬─────┤│最低可采发│-│17.0│22.1│15.7││热量Qnet, d(Mj/kg)│││││└───────────┴─────┴─────┴────┴─────┘开采主焦煤、肥煤以及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特殊煤种或者稀缺煤种时,要按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进行。
山西陆合集团恒泰南庄煤业有限公司回采率管理制度为了合理开采和保护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损失,把煤矿建设成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企业,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煤炭回采率管理组织机构组长:矿长副组长:生产矿长、总工、地质副总成员: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地质测量办公室、各生产队组、机运队(二)回采率管理组织机构职责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矿井回采率进行管理,确保工作面回采率不小于95%。
2、回采率管理机构必须及时上报公司要求的各种报表和图件,无特殊情况,不得延误,上报的各种报表和图件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3、定期对回采率进行检查,对检查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4、针对煤厚变化及构造带等情况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相关措施。
(三)回采率管理组织机构人员职责组长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矿井回采率,确保不浪费国家资源,负责回采率管理的全盘工作,是矿井回采率管理的第一负责人。
副组长职责:配合组长做好回采率管理的各项工作。
成员职责:1、回采率管理组织机构在检查中发现采高不够、冒顶、留顶煤、留底煤问题时,必须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理。
2、煤矿技术部门负责收集采面煤厚,实际采高、推进度及产量,遇到有煤层厚度变化和构造带时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采高。
3、地测部门填绘采掘图纸,标明采面采至位置、时间、煤厚、实际采高,记录回采实际情况。
4、生产技术科每月前向公司上报回采率报表和巷道进度报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采面当月采至位置,推进度,煤厚,平均采高,有特殊情况的要备注说明。
5、各生产队组队长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见顶底开采;顶板破碎或易离层的留顶煤必须经总工程师召开技术会议研究决定,并报矿委会同意后实行。
6、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达不到95%时,每低一个百分点扣除采煤队工资的1%。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实施细则及考核奖惩制度煤炭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管理煤炭资源的回采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
一、实施细则1.明确责任:明确各级政府、矿区和企业对煤炭资源回采的责任。
政府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回采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评估回采工作。
矿区和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煤炭资源回采的组织和实施。
2.科学规划:根据资源储量和采矿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井开采和资源回采计划。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进行煤炭资源预测和评估,确保回采工作的可行性和效益。
3.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煤炭资源回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回采效率和安全性。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推广绿色环保的回采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煤炭资源回采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各类培训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回采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素质。
5.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煤炭资源回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回采过程的准确记录和数据传递。
及时发现和纠正回采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回采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1.考核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煤炭回采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矿井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2.考核方法: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定期考核根据年度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针对重点矿井和关键环节进行,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3.奖惩措施: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对于煤炭回采率高、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好的矿井和企业,给予奖励和激励;对于回采率低、安全事故和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的矿井和企业,予以处罚和纠正。
4.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煤矿和企业在煤炭资源回采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和优惠政策支持。
煤矿资源回采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配置煤炭采矿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的资源回采率管理,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等。
第三条煤矿应建立资源回采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第四条煤矿应制定资源回采率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回采率的合理范围,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二章资源回采率的计算方法第五条资源回采率是指煤矿实际回采的煤炭量与矿床潜在可采储量的比值。
第六条资源回采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源回采率=煤矿实际回采煤炭量/矿床潜在可采储量*100%。
第七条煤矿应定期进行资源回采率的测算,以监督和评估煤矿的资源回采情况。
第八条煤矿应建立回采量与储量的统计档案,便于计算和查询资源回采率。
第三章资源回采率管理措施第九条煤矿应加强对煤炭储量的科学评估和勘探工作,确保准确掌握矿床的储量情况。
第十条煤矿应加强对采煤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提高采煤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十一条煤矿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
第十二条煤矿应加强对煤炭运输的管理,减少煤炭损失和浪费。
第四章资源回采率考核和奖惩第十三条煤矿应定期对资源回采率进行考核,评估煤矿的资源回采情况。
第十四条对于回采率达到或超过目标的煤矿,应予以奖励,并予以公示。
第十五条对于回采率未达到目标的煤矿,应进行整改,并限期完成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对于连续多次回采率未达到目标的煤矿,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第十八条对于本管理制度内容的解释和修改,由煤矿资源回采率管理部门负责。
神东煤炭集团柳塔矿提高回采率管理办法柳塔矿生产办2011年1月目录封面......................................................... 目录 .........................................................一、采掘设计方面:...........................................二、现场管理:...............................................(一)综放工作面:........................................(二)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三)旺采工作面:........................................(四)掘进工作面:........................................关于提高回收率的管理办法为了提高我矿煤炭回收率,从采掘设计、现场管理、考核办法入手加强矿井煤炭回收率,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回采率要求标准:我矿东部盘区属于厚煤层,按照规定采区回收率不得低于75%,西部盘区属于中厚煤层,按照规定采区回收率不得低于80%,东部综放工作面回采率不得低于93%,西部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回收率不得低于95%,旺采工作面回收率不得低于69.8%。
一、采掘设计方面:1、采掘工作面在设计时合理留设煤柱,进一步优化顺槽煤柱尺寸,提高资源回收率,要求大采高、矿压大的工作面顺槽煤柱尺寸为20m左右、4.5m采高及以下工作面的顺槽煤柱尺寸为15-20m,进而优化工作面布置,减少煤柱丢煤、加大采区回采率。
2、在采掘设计过程中要加大边角煤的回采,对于可以布置综采工作面的尽量布置成综采工作面,不能布置综采工作面的要布置成线性支架旺采工作面,以便提高边角煤的回收。
提高资源回采率管理制度
为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充分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保证矿井可持续发展。
针对厚、薄煤层的不同赋存情况及其不同的回采工艺,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矿产资源领导小组负责全矿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管理工作,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地测科依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和《杨村煤矿资源回采率管理办法》,负责全矿回采率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配备专职的储量管理人员,完善储量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时补充完善有关回采率管理制度,实现矿井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管理。
3.矿对工作面回采率每月考核一次,月底工作面回采率结算作为采煤区队工资、奖金的重要依据,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罚。
4.地测科负责采掘工作面现场资料收集,及时完善各类图纸、台帐、基础资料等。
5.按照工作面探煤厚制度,及时探测煤层厚度,以便及时指导生产,并为回采率计算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6.设计部门编制采区设计方案时要进行方案比较,做到优化合理,确保回采率指标符合规定要求;设计方案审批后,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开采。
7.根据采场情况和地质条件,不断进行工作面设计优化,合理布置工作面,避免遗留边角煤,最大限度地提高采区回采率。
8.针对工作面内的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情况,设计、生产等部门要相互协调,合理选用设备和采煤工艺等,避免造成煤炭资源损失。
9.综放工作面正常地质条件下严禁留底煤,遇地质构造时,必须按措施回采。
综放工作面必须坚持“以放为主、割放结合”的原则,按工作面长度配备有放煤经验、责任心强的专
职放煤工。
放煤工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放煤,因现场条件,需改变工序时,必须有相应确保放煤的措施。
10.综采质量验收员对采掘工作面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的行为和现象及时制止。
11.综放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坚持两刀一放多轮顺序作业,严格执行放煤标准。
放煤工严禁任意放煤、偷放煤和漏放煤。
要严格执行多轮序放煤,最后一轮放矸石,应和前轮放煤从时间上搭配起来,避免矸石集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12.综放工作面坚持端头和过渡支架放煤制度,当端头支架后插板不能插破架后菱形网时,可实行端头支架架后铰网放煤,尽量减少端头支架顶煤的丢失量。
13.综放工作面在初采或末采时,严格按初采、末采施工技术措施要求进行割煤、放煤。
14.积极开展对以往由于地质条件、开采经济性及设备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边角煤进行设计开采,减少呆滞量和边角煤,以便提高采区回采率。
15.积极开展“三下”压煤开采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采取村庄搬迁,提高开采上限等方法,解放压覆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
16.对设计、生产影响较大的地质构造应结合巷探、钻探等探测手段,查明工作面构造情况,及时做好地质预测预报,指导工作面生产。
17.采煤机司机坚持沿煤层底板割煤,严禁丢失底煤。
当遇到两顺槽在掘进时留有底煤的区段或工作面过隐伏断层以及工作面煤层底板起伏较大时,工作面应尽量少丢底煤。
18.清煤工要清净支架架前、架间、架后的浮煤,最大限度地回收浮煤。
架前必须清到硬底;架间不得超过底座箱,后刮运输机必须与刮板运输机沿齐。
19.根据薄煤层炮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低、工作面大小与形状的设计较为灵活的特点,充分利用断层保护煤柱,把工作面切眼缩至合适的长度实施炮采;对于断层之间的狭小三角煤、条带煤,尽量由相邻工作面带采。
20.采取沿空留巷技术,降低采区开拓量,减少保护煤柱损失,提高采区回采率。
21.薄煤层炮采工作面采取先进的爆破挡煤技术,推广使用适合我矿薄煤层工作面条件的牵拉式挡煤皮,杜绝放炮崩煤损失。
22.生产班是工程质量、煤炭回收的主要承担者;验收员是工程质量、煤炭回收的主要验收和把关者。
23.采煤工区生产班应及时清理工作面及两巷浮煤,防止丢煤。
24.采煤工区根据现场情况,应制定提高煤炭回采率的具体措施,纳入作业规程有关内容;同时制定回采率奖惩制度,对跟班副区长、班组长、验收员、岗位工等人员进行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