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肋骨骨折
【预防】
1.按压位置及姿势正确,按压时应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
吸道通畅,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二)损伤性血气胸
【预防】
1.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闭合式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量较多时可行胸腔穿刺排气。
2.张力性气胸:可予胸腔闭式引流。
3.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4.血气胸若继续出血不止,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5.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幅度1.3-2。
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预防与处理:(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预防与处理:(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预防与处理:(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并应对这些常见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一、肋骨骨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施救者需要进行胸部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然而,过于用力的按压可能导致患者的肋骨骨折。
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和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肋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该减轻按压力度,避免过度用力。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以减轻疼痛。
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气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胸骨骨折胸骨是胸腔前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肺复苏时,胸骨可能会因为按压力度过大而发生骨折。
胸骨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胸闷等症状。
对于胸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以减轻疼痛。
此外,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脑损伤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缺氧和缺血,患者的脑部可能会受到损伤。
脑损伤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对于脑损伤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尽量缩短心肺复苏的时间,以减少脑部缺氧和缺血的时间。
其次,进行复苏时应保证患者的头部保持在中立位,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
此外,复苏后应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胸腔内出血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由于按压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胸腔内的血管破裂,引起胸腔内出血。
胸腔内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于胸腔内出血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应及时就医,进行胸腔内出血的处理。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输注血浆或输液,以维持血容量。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医疗措施,但在进行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目录CONTENTS•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概述•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并发症•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治疗•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预防•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护理•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预后01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概述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是指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出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定义与特点定义心肺复苏过程中,器官组织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时会引起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组织细胞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内环境紊乱心肺复苏后,机体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啰音等。
如心功能不全、胃肠道出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其他表现02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并发症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详细描述急性肾损伤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
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血尿等症状,同时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治疗上需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总结词VS总结词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详细描述急性肝损伤也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肝脏缺血缺氧。
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
治疗上需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脏疾病总结词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详细描述急性心脏疾病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心脏骤停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心肺复苏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一、肋骨骨折1.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要左右摆动;不能进行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位。
2.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对于老年患者进行按压时酌情降低按压力量,幅度以胸骨下陷3~4cm为宜。
3.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4.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止休克。
5.对于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可同时对肋骨骨折处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
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患者一律应用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但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
二、损伤性血、气胸1.同肋骨骨折预防及处理措施1、2点。
2.若为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须特殊处理,气体可在2~3周内自行吸收;气体量较多时可每日或隔日行胸腔穿刺排气一次,每次抽气量不可超过1L,直至肺大部分复张,余下气体可自行吸收。
3.若为张力性气胸,可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持续引出,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裂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尽早剖胸探查,处理肺部破裂口。
4.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但需要注意,气胸患者行机械通气必须常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5.血、气胸在肺复张后出血多能自行缓解,若继续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的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6.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三、心脏创伤1.同肋骨骨折预防及处理措施1、2点。
2.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做心电监护。
3.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纠正低钾血症。
4.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且对心室率快的患者给予洋地黄治疗。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心肺复苏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这些:1、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软骨骨折/损伤等:这些损伤,会造成胸壁不稳定,给接下来的CPR 带来不便和被动。
更有甚者,还有脊骨的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肺复苏装置的使用增加,复苏中并发脊椎骨折的发病率还有可能会增加。
2、肺挫裂伤:主要是肋骨骨折伤及临近的肺,造成肺损伤出血、气胸、血胸、皮下气肿等。
3、其它内脏损伤:如伤及临近的重要脏器,肝、脾、肾或胰脏的损伤。
4、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发生心包填塞,心脏起搏器或人工瓣膜损坏或脱落、心律不齐、室颤等。
5、脑梗塞或肺栓塞:主要是血栓、脂肪栓塞重要脏器的血管等,如若发生,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心肺复苏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正确而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标准,是有效消减心肺复苏发生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基础。
1、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板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
2、抢救者体位: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抢救者可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体位;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影响血流。
3、按压部位要准确: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中点。
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如主动脉弓等;部位不在中线: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脱离、血气胸等并发症。
4、按压力度要均匀适度:根据最新指南,成人按压深度为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按压要有节律性,频率不可忽快忽慢,同时不要过于用力,以避免把肋骨按啪。
5、按压姿势要正确:施救者要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不可偏向一侧或左右摇摆;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使胸壁充分回弹,但手掌根仍应置于胸骨中下半部,避免离开胸壁造成移位。
6、跟进严密观察: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期间,操作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以判断按压效果。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简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用于恢复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康复。
监测和维护呼吸道心肺复苏后,监测和维护病人的呼吸道是首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首先需要清除病人的呼吸道。
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清除:•将病人头部向后仰,使气道保持畅通;•使用吸引装置(如口吸管或吸引泵)吸除口鼻中的分泌物;•检查口腔和喉部,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清除呼吸道后,需要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保持病人的头部保持向后仰的位置;•检查病人的舌头,确保舌头不会阻塞呼吸道;•使用呼吸道设备(如口罩和袋式面罩)辅助病人的呼吸;•定期检查呼吸道的通畅性,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监测呼吸心肺复苏后,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观察病人的胸廓运动,确定是否有有效的呼吸;•检查病人口唇和指甲床的颜色,判断氧气供应是否充足;•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如果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
监测和维护循环系统除了呼吸道,监测和维护病人的循环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监测心率和血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率和血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使用心电监护设备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定期测量血压,评估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注意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肺复苏后,需要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维持血液循环畅通,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注意循环衰竭的迹象,如低血压、灌注不足等,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如血管加压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流程试题1、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胸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是? [单选题]A. 过度按压(正确答案)B. 不正确的按压位置C. 过度通气D. 不正确的通气方法2、心肺复苏后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最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并发症? [单选题]A. 肺栓塞B. 气胸C. 心包填塞(正确答案)D. 纵隔气肿3、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停止CPR? [单选题]A. 恢复自主呼吸(正确答案)B. 检测脉搏C. 持续按压30分钟D. 没有明显外伤4、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咳嗽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 [单选题]A. 气胸(正确答案)B. 肺栓塞C. 心包填塞D. 纵隔气肿5、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按压位置是在患者的哪个部位? [单选题]A. 胸骨下段(正确答案)B. 肋间肌肉C. 胸骨上段D. 肚脐下方6、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 [单选题]A. 心律失常(正确答案)B. 纵隔气肿C. 气胸D. 肺栓塞7、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通气方法是? [单选题]A. 大口呼吸B. 慢速深呼吸C. 快速浅呼吸(正确答案)D. 胸外按压后立即通气8、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慌、胸痛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单选题]A. 心包填塞B. 纵隔气肿C. 气胸D. 肺栓塞(正确答案)9、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气促、发绀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单选题]A. 肺栓塞B. 气胸(正确答案)C. 心包填塞D. 纵隔气肿10、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按压频率应该是每分钟多少次? [单选题]A. 50-60次B. 100-120次(正确答案)C. 120-140次D. 160-180次11、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慌、胸痛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单选题]A. 心包填塞B. 纵隔气肿C. 气胸D. 肺栓塞(正确答案)12、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 [单选题]A. 15:1B. 30:2(正确答案)C. 30:1D. 15:213、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通气方法是? [单选题]A. 大口呼吸B. 慢速深呼吸C. 快速浅呼吸(正确答案)D. 胸外按压后立即通气14、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慌、胸痛等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并发症?[单选题]A. 心包填塞B. 纵隔气肿C. 气胸D. 肺栓塞(正确答案)15、发现患者倒地时,首先应评估患者? [单选题]A. 呼吸B. 意识状态(正确答案)C. 面色D.颈动脉搏动16、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可能是纵隔气肿的表现?A. 颈部水肿(正确答案)B. 咳嗽(正确答案)C. 声音嘶哑D. 胸痛(正确答案)17、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可能是气胸的表现?A. 胸痛(正确答案)B. 咳嗽(正确答案)C. 发绀(正确答案)D. 呼吸急促18、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可能是心包填塞的表现?A. 胸痛(正确答案)B. 咳嗽C. 心慌(正确答案)D. 颈静脉怒张(正确答案)19、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可能是肺栓塞的表现?A. 咳嗽B. 胸痛(正确答案)C. 气促(正确答案)D. 发绀(正确答案)20、下列关于心肺复苏的并发症处理流程,哪些是正确的?A. 及时停止CPR(正确答案)B. 给予纵隔解剖术C. 给予氧气(正确答案)D.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正确答案)。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
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
度2.5—4㎝,婴儿按压
幅度1.3-2。
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
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
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
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
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
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
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
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