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试题(本校)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第一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某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少见。
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2.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A.①②③B.①②④D.③④⑤2.B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夏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早晚,即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
第2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但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
某年,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这是由于我国()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危害也较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4.C3题,山洪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降水集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人类不合理开发等。
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内地势起伏大。
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
台湾日月潭在2021年3月曾出现因缺水“见底”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
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流经华夏大地的长距离和广阔流域,常年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的特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长江洪水知识点进行探讨,包括洪水形成原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洪水形成原因1.区域性降雨: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其容易受到来自海洋和周边陆地的水汽供给,形成区域性连续降雨。
当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时,往往会造成河道内的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流域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降水集中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
降雨的不均匀性会增加河道水位波动,进而引起洪水。
3.山地地形和水土流失: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当大范围的土地被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时,容易导致降水径流增大,进而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影响1.生命财产的损失:长江洪水常常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水会冲垮河岸,摧毁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植被减少等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长期恢复。
3.经济发展的阻碍:洪水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洪水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机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堤防加固、蓄洪区建设、水库建设等,以减轻洪水的洪峰冲击和洪水威力,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
4. 河道治理和管理:加强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和管理,航道疏浚、河道规划和水文监测的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总结: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长江干流宜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且看以下分解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发生暴雨或大暴雨,其中主要暴雨区有:以赣东北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鄂南,中心区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以川西为中心,包括川东、川北、陕南、鄂西、滇黔西北,中心区年均雨量约2000毫米。
两个多发暴雨区的暴雨,前者多发生在5、6月,后者多在7、8月。
暴雨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上升运动紧密相连,且与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一致,一般是:4~6月份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及湘江;沅、资、澧水为5~7月,清江、乌江为6~8月,金沙江下段及四川盆地各水系为7~9月,汉江7~10月。
在中下游干流7、8月出现洪峰最多,为长江主汛期。
10月份以后,长江汛期结束。
这种时空的分布,洪峰错开,且平原区有巨大的湖泊水网调节,是有利于河道宣泄与防御的。
但有的年份各区域或支流洪水赶前错后,雨期延长,雨区增大,干支流洪水发生不利遭遇,湖泊洼地排水不畅,从而使河道流量急剧增大,乃至超出安全泄量,造成防洪上的紧张局面,甚至产生严重灾害损失。
流域内洪灾为害很广,而中下游平原区,则因暴雨洪水汇流,干支流洪水遭遇,可形成巨大洪流,其中武汉市,特别是荆江区受洪水威胁最大,是全江防洪的重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为了回报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包容与厚爱,近期我们还会给大家分享一下遭遇水灾该如何逃生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能来献计献策。
长江洪涝灾害原因及治
理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人为原因:
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综合治理措施:(学生讨论小结)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一些水库、
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
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
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综合治理措施: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
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刘振南
永州市双牌一中。
长江考试题及答案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长江考试题及答案,通常涉及长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历史意义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影响。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长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长江的源头位于哪个省份?A. 青海B. 四川C. 西藏D. 云南答案:A2. 长江流经的省份数量是多少?A. 7个B. 9个C. 11个D. 13个答案:C3. 长江的全长是多少公里?A. 5000公里B. 6000公里C. 6300公里D. 6800公里答案:C4. 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是?A. 太湖B. 鄱阳湖C. 洞庭湖D. 青海湖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棉花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长江是中国第______长的河流,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答案:一7. 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气候。
答案:亚热带季风8. 长江三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瞿塘峡、巫峡、西陵峡9.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_是重要的生态工程。
答案:退耕还林10.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______是其重要的工业基地。
答案:长江三角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长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长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首先,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长江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此外,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12. 长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长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自然灾害复习一.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二)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专题突破练(六)自然灾害(2021·广东广州质量检测)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为1961—2020年同期最多。
据此完成1~2题。
1.该时间段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B.副热带高压在华南地区停留时间长C.全球变暖,降水增加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B.河流含沙量大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D.过度围湖造田(2021·江苏南京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区1990—2020年连续数月冷空气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发生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地区冷空气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冷空气等级越高,发生频次越少B. 3月中等强度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C.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多的是11月D.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少的是2月4.2020年11月下旬,寒潮侵袭该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①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②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患者数量增加③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④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5~7题。
5.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6.③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A.长江中下游地区B.西南云贵川地区C.东北与华北平原D.东南沿海地区7.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洪水多发区域的政府有关部门最应当()A.加强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B.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C.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D.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下图示意某年日本(北海道岛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
防汛防洪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防汛防洪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 促进经济发展C. 提高城市绿化率D.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防汛防洪的措施?()A. 建立预警系统B. 加固堤坝C. 增加城市绿化D. 疏通排水系统答案:C3. 以下哪种天气情况最容易导致洪水?()A. 晴朗B. 多云C. 暴雨D. 微风答案:C4. 防洪工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堤坝的主要功能?()A. 防止洪水泛滥B. 储存水资源C. 调节河流流量D. 提供休闲场所答案:D5. 在防汛防洪期间,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必要的?()A. 准备应急物资B. 疏散低洼地区居民C. 增加城市绿化D. 加强河道巡查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防汛防洪预警系统的作用?()A. 提前通知居民B. 提供实时信息C. 预测天气变化D. 调节河流流量答案:D7. 在防汛防洪工作中,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A. 技术装备B. 人员培训C. 物资准备D. 政策支持答案:B8. 防洪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地质条件B. 气候条件C. 经济因素D. 所有以上答案:D9. 在防汛防洪期间,以下哪项不是居民应该做的?()A. 关注天气预报B. 储备生活必需品C. 随意外出D. 听从政府安排答案:C10. 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防汛防洪的长期策略?()A. 植树造林B. 建立蓄洪区C. 修建堤坝D. 临时疏散居民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防汛防洪工作需要_______的参与和支持。
答案:全社会2. 防洪工程的建设应该遵循_______的原则。
答案:科学合理3. 在防汛防洪期间,居民应该_______,以确保自身安全。
答案:避免前往危险区域4. 防汛防洪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答案:提前预警5. 防洪工程中,堤坝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
答案:防止洪水泛滥6. 暴雨天气时,居民应该_______。
洪涝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站在高处等待救援B. 游泳逃生C. 驾车穿越洪水D. 躲在地下室答案:A2.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物品是紧急情况下的必需品?A. 手机B. 食物和水C. 贵重物品D. 电子设备答案:B3.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措施是错误的?A. 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B. 关闭电源C. 打开门窗D. 保持通讯畅通答案:C4. 洪涝灾害发生后,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立即返回家中B. 参与灾后重建C. 擅自进入危险区域D. 忽视卫生防疫答案:B5.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预警信号是正确的?A. 蓝色预警B. 黄色预警C. 橙色预警D. 红色预警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洪涝灾害发生时,应迅速转移至______地带。
答案:安全7. 洪涝灾害发生时,应关闭______电源。
答案:所有8.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重视______防疫工作。
答案:卫生9. 洪涝灾害发生时,应保持______畅通。
答案:通讯10.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避免______进入危险区域。
答案:擅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洪涝灾害发生时,居民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答案:洪涝灾害发生时,居民应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关闭电源,保持通讯畅通,并听从政府和救援人员的指挥。
12. 洪涝灾害发生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灾后重建?答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评估灾害损失,修复基础设施,提供临时住所和食物,同时进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13. 洪涝灾害发生时,居民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转移?答案:居民应根据政府发布的预警信号和洪水水位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转移。
如果水位迅速上升或收到政府的紧急转移通知,应立即转移。
14. 洪涝灾害发生后,居民应如何参与灾后重建?答案:居民应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包括清理废墟、修复房屋、参与社区服务、提供物资援助等,同时关注官方发布的重建信息,遵守重建秩序。
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自然:1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2水文: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降水丰富3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流水不易排开人为:1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湖泊的蓄水能力减小。
2上游地区滥砍滥伐现象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河流泥沙量大。
3经济发达,一但发生自然灾害,损失惨重。
长江中下游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事实上上黄河中下游的洪灾在历史上远强过长江。
只不过最近干了,没水喝了。
长江真正容易发生洪灾的是中游,也就是宜昌到湖口段。
这一段江面较窄,且支流明显增多。
还有就是从湖口到宜昌,海拔升降很小,水容易在此滞留。
为什么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为北方的冷高压气团一般都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的暖高压气团相遇,现成对流气团,所以这一地区容易降雨,再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河流多,所以容易发生洪涝。
同意就点采纳吧。
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分析其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长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降水丰沛,再加上雨季时间长、水量过大;人为原因主要: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垦殖,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在中下游地区农民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节洪水能力下降,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抗洪救灾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抗洪救灾中,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应对洪水灾害的基本方法?A. 建立防洪体系B. 及时转移受灾群众C.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D. 建设防洪堤坝答案:C2.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救援队伍的主要职责?A. 搜寻失踪人员B. 提供医疗救助C. 修复受损基础设施D. 进行灾后重建规划答案:D3. 抗洪救灾中,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预防洪水灾害的有效手段?A. 植树造林B. 建设水库C. 提高城市排水能力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D二、多选题1. 抗洪救灾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洪水对人类的影响?A. 建立预警系统B. 修建堤坝和防洪墙C. 进行洪水模拟演练D. 限制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增长答案:ABCD2.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救援物资?A. 食品和饮用水B. 救生衣和救生圈C. 医疗用品和药品D. 通信设备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抗洪救灾中,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2. 在洪水灾害发生时,应立即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地区。
(对)3. 抗洪救灾中,可以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抗洪救灾中,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救援效率。
答案:在抗洪救灾中,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洪水动态,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以及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保持救援队伍间的实时通讯,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2. 描述在洪水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灾后重建工作。
答案:洪水灾害发生后,首先需要进行灾情评估,确定受灾范围和程度。
然后,制定重建计划,包括基础设施修复、房屋重建、公共服务恢复等。
同时,需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援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未来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发生严重洪水灾害,导致大量房屋被毁,农田被淹,交通中断。
请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有效的抗洪救灾计划。
答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一.长江流域旱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人为因素
一是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床的通过能力减小。
二是容纳能力的破坏。
在汛期,多余的洪水,特别是超正常容量的洪水不能够有效容纳造成洪涝灾害。
三是行洪能力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河床的抬高、河床中的障碍物增加。
从总体来讲,水利设施都有障碍作用,沿长江干支流的大小桥梁对行洪基本上都有不利的影响。
2、自然因素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从自然上讲是异常,即降雨量特别大、强度特别强、范围特别广泛。
长江流域是否发生洪涝灾害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梅雨;二是台风雨;三是西南暖湿气流。
从长江中上游的实际看,主要是梅雨的异常造成的,中下游特别是下游地区台风风暴潮对其有相当大的影响。
西南暖湿气流与梅雨有一定的关系,但它发生异常的情况是在非梅雨季节,如鄂西的水灾,泥石流等等都是这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高三地理洪涝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洪涝灾害成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形低洼B. 气候湿润C. 排水不畅D. 植被破坏答案:B2.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措施不是有效的防洪措施?()A. 建立堤坝B. 疏浚河道C. 增加城市绿化D. 减少降雨答案:D3. 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农作物减产B. 土壤盐碱化C. 土壤酸化D. 土壤肥力增加答案:A二、填空题4. 洪涝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散人群、加固堤坝、疏通排水系统5. 洪涝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重建时,应重视______和______。
答案: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三、简答题6. 简述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答案: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加强植被保护、提高公众防洪意识等。
7. 描述洪涝灾害发生时,应急响应的一般流程。
答案:洪涝灾害发生时,应急响应的一般流程包括: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人员疏散、物资调配、救援行动、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
四、论述题8. 分析洪涝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答案:洪涝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方面。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洪能力;建立城市防洪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信息;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抗洪设计,提高其在洪涝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天然原因:
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2、河道曲折,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人为原因:
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损坏,水土流失严峻
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才华削弱
概括处理方法:(学生议论小结)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修分洪蓄洪工程
3、建筑一些水库、
4、要害处理荆等一些河段
5、制造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坚持水土,阻挠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损坏生态环境
7、阻挠人们围湖造田等
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概括处理方法:
上游:营建长江中上游水土坚持林;建筑水库
中游:要害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
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轻贱: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x中。
河流洪涝治理中考真题
治理该河流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A、在灾区内大力植树造林
B、在上游修建水库
C、在下游以蓄洪为主
D、在中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试题答案
考点: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专题: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解答:解:造成图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中下游围湖造田,致使湖泊蓄洪、泄洪能力降低,造成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可以在上中游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蓄洪水库等,控制洪水.下游退耕还湖,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减少洪涝灾害.
故选:B.
点评:考查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