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9集合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由确定的对象(元素)组成的。
研究集合的理论被称为集合论,它是数学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对集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2. 元素:构成集合的个体,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等。
3.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4. 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则前者称为后者的子集。
5. 并集:由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不同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6. 交集:由两个或多个集合共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7. 互斥:两个集合不具有共同的元素。
8. 补集:在某个全集中,不属于某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运算:将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集合。
2. 交集运算:找出多个集合中同时包含的元素,形成一个新集合。
3. 差集运算:从一个集合中去除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形成一个新集合。
4. 对称差运算:在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去除交集的元素,形成一个新集合。
三、特殊类型的集合1. 有限集合: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
2. 无限集合: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
3. 数值集合:只包含数字元素的集合,如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等。
4. 真子集: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并且两个集合不相等。
5. 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
四、集合的性质与定理1. 包含关系的传递性:若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2. 并集运算的交换律:A∪B = B∪A。
3. 交集运算的交换律:A∩B = B∩A。
4. 并集运算的结合律:(A∪B)∪C = A∪(B∪C)。
5. 交集运算的结合律:(A∩B)∩C = A∩(B∩C)。
6. De Morgan定律:补集运算的分配律。
(A∪B)' = A'∩B';(A∩B)' = A'∪B'五、应用场景1. 概率论:集合论为概率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概念和定义都是基于集合的操作和关系。
集合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组元素组成的无序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对象,包括数字、字母、符号、单词等。
2. 集合的表示方式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如用大括号{}包围元素,用逗号分隔元素。
例如,集合{1, 2, 3, 4, 5}表示由数字1到5组成的集合。
3. 集合的性质集合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各不相同,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不同的排列方式得到的集合是一样的。
- 确定性:一个元素要么属于集合,要么不属于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而改变。
4. 集合的运算集合之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由A和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 差集:集合A中去掉属于B的元素后得到的集合,记作A-B。
- 补集:集合A相对于全集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的补集。
5. 集合的性质集合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包括空集、全集、子集、真子集、幂集等。
-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或{}。
- 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即包含所有集合的集合。
- 子集: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A是B的子集,记作A⊆B。
- 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 幂集:集合A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作P(A)。
6. 集合的应用集合在数学、逻辑、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数学中,集合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在逻辑学中,集合被用来描述命题、谓词、命题函数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集合被用来描述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
在统计学中,集合被用来描述样本空间、事件空间等。
7.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来描述,包括清单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对象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或其他数学对象。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而集合内元素的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
二、表示方式1. 枚举法:通过列举集合中的元素来表示,用大括号{}括起来。
例如,A={1, 2, 3, 4}表示集合A中包含元素1、2、3和4。
2. 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或特征来表示。
例如,B={x | x 是偶数}表示集合B包含所有偶数。
3. 图形表示法:用Venn图或欧拉图来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基本运算1. 并集:表示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即包含了集合A和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
2. 交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共同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即包含了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
3. 差集:表示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存在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从集合A中减去集合B中的元素后所得到的新集合。
4. 互斥集合: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之间没有共同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是互斥的,即没有共同元素。
5. 子集:表示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表示A⊆B。
四、特殊集合1.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或{}表示。
2. 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用符号U表示。
3. 单集:只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用符号{x}表示。
4. 等价集:具有相同基数的集合。
5. 互斥集:两个集合之间没有任何共同元素。
五、集合的性质1. 互补律:对于任意集合A,A与其补集的并集等于全集。
即A∪A' = U。
2. 结合律:对于任意集合A、B和C,集合的并、交运算满足结合律。
即(A∪B)∪C = A∪(B∪C)和(A∩B)∩C = A∩(B∩C)。
集合的知识点总结集合知识点总结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或对象组成的整体。
这些事物或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人、物体等任何事物,但它们必须是明确且无歧义的。
2. 集合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集合可以用大括号{}表示,例如A = {a, b, c}表示集合A包含元素a、b、c。
3. 集合的类型- 有限集:元素数量有限的集合。
- 无限集:元素数量无限的集合。
-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 子集: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是B的子集,记作A⊆B。
- 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A不等于B,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 补集:对于集合A,其在某个全集U中的补集是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或C_U(A)。
4. 集合间的关系- 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和B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A和B相等,记作A = B。
- 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但B中可能有A中没有的元素,则称A被B包含,记作A⊆B。
- 真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被B包含,并且A不等于B,则称B真包含A,记作A⊂B。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运算:A∪B = {x | x ∈ A 或x ∈ B}- 交集运算:A∩B = {x | x ∈ A 且x ∈ B}- 差集运算:A - B = {x | x ∈ A 且 x ∉ B}- 补集运算:C_U(A) = {x | x ∈ U 且 x ∉ A}6. 集合的特殊记号- 属于符号:∈,表示元素属于某个集合。
- 不属于符号:∉,表示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 空集符号:∅,表示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总结集合知识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就是由一组互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而其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a,b,c,d,e},其中a,b,c,d,e就是A的元素,而{}表示的就是空集。
2. 元素和子集在集合A中,如果a∈A,那么a就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如果B是集合A的一个子集,则A≠B。
如果集合A含有的元素全部属于集合B中,我们就说A是B的子集,此时A⊆B。
而如果A≠B并且A⊆B,则A就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3. 有限集与无限集如果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有限个数,就称它是一个有限集;而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无限个数,则称它是一个无限集。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就是包含集合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或者x∈B},读作“A并B”。
2.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就是集合A和B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并且x∈B},读作“A交B”。
3. 差集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就是在A中而不在B中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且x∉B},读作“A差B”。
4. 补集如果U是一个给定的集合,并且A是U的一个子集,那么A的补集就是在U中而不在A中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x|x∈U且x∉A},读作“A的补集”。
以上就是关于集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集合运算,接下来我们将对集合的一些常用定理和概念进行总结。
三、集合的定理和概念1. 并集、交集和补集的运算律对于任意给定的集合A、B和C,我们有以下性质成立:- 交换律:A∪B=B∪A,A∩B=B∩A。
- 结合律:A∪(B∪C)=(A∪B)∪C,A∩(B∩C)=(A∩B)∩C。
- 分配律:A∪(B∩C)=(A∪B)∩(A∪C),A∩(B∪C)=(A∩B)∪(A∩C)。
- 德摩根律:(A∪B)'=A'∩B',(A∩B)'=A'∪B'。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概念。
它由一组称为元素的对象组成,没有重复的元素,并且元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顺序。
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元素: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
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集合A={a,b,c},a,b,c就是A的元素。
2.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3. 相等关系:两个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且B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A。
4. 子集:若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A是B的子集,用符号A⊆B表示。
5.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用符号A⊂B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进行合并得到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1,2,3,4,5}。
2. 交集: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3}。
3.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所得到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1,2}。
4. 补集: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相对于全集U中的元素不在集合A中的元素所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A'表示。
三、集合的性质:1.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A∪B=B∪A;A∩B=B∩A。
2.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和C,(A∪B)∪C=A∪(B∪C);(A∩B)∩C=A∩(B∩C)。
3. 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和C,A∪(B∩C)=(A∪B)∩(A∪C);A∩(B∪C)=(A∩B)∪(A∩C)。
4. 同一律:对于任意集合A,A∪∅=A;A∩U=A(其中U为全集)。
5. 非空律:任何一个集合与非空集合的并集等于非空集合本身。
集合知识点总结集合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以及其他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集合的相关知识。
一、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简单来说,集合就是把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放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
例如,“所有小于 10 的正整数”就可以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就是 1、2、3、4、5、6、7、8、9 。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集合 A ={1, 2, 3, 4, 5} 。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一般形式为{x |P(x)},其中 x 是集合中的元素,P(x) 是一个关于 x 的条件。
例如,集合 B ={x | x 是小于 10 的正偶数} 。
包括韦恩图(Venn Diagram)等,通过图形直观地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特性1、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其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对象要么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例如,集合{1, 1, 2} 是不正确的,应该写成{1, 2} 。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集合{1, 2, 3} 和{3, 2, 1} 是同一个集合。
四、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例如,自然数集就是一个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五、集合之间的关系1、子集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那么称集合 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 A ⊆ B 。
特别地,如果 A 是 B 的子集,但 A 不等于B ,则称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 ⊂ B 。
例如,集合 A ={1, 2} ,集合 B ={1, 2, 3} ,则 A 是 B 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集合的基础知识点一、什么是集合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数字、字母、人、动物等等。
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描述,常见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列举法:通过列举集合中的元素来表示集合。
例如,集合A由元素1、2、3组成,可以表示为A={1, 2, 3}。
2.描述法:通过给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素来表示集合。
例如,集合B由大于0且小于10的整数组成,可以表示为B={x | 0 < x < 10}。
三、集合的基本操作集合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1.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
记作A∪B,表示为A和B的并集。
2.交集:找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记作A∩B,表示为A和B的交集。
3.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得到一个新的集合。
记作A-B,表示为A和B的差集。
4.补集: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是指在全集U中但不在集合A中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记作A’,表示为A的补集。
四、集合的基本性质集合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包括空集、子集和幂集等。
1.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或{}。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被称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记作A⊆B,表示A是B的子集。
3.幂集:对于给定集合A,它的幂集是指由A的所有子集所组成的集合。
记作P(A)。
五、集合的运算律集合的运算满足一些基本的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幂等律等。
1.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A∪B = B∪A,A∩B = B∩A。
2.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和C,(A∪B)∪C = A∪(B∪C),(A∩B)∩C = A∩(B∩C)。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聚集在一起的概念。
学习集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并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时提供基础。
下面将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特殊集合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元素。
2. 元素的归属关系:如果某个元素a属于集合A,可以表示为a∈A;如果元素a不属于集合A,可以表示为a∉A。
3.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4. 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用符号U表示。
二、运算1.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是包含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2.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是包含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3. 差集:集合A相对于集合B的差集是包含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4. 互斥集:如果两个集合的交集为空集,则它们被称为互斥集。
5. 补集:相对于全集U,集合A中不属于U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用符号表示为A'。
三、特殊集合1. 单元素集:只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称为单元素集。
2. 空集和全集:空集和全集在集合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全集是任意集合的超集。
3. 自身元素:集合A中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A本身,这种集合称为自身元素。
四、应用1. 表示和描述:集合可用于表示和描述各种情况,如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和实数集等。
2. 集合关系: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等运算可以用于分析和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3. 映射和函数:集合论为映射和函数提供了理论基础,映射是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对应关系。
4. 概率和统计:概率和统计学中的事件和样本空间等概念可以用集合表示和运算。
总结:集合论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集合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小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集合A={1,2,3,4},其中1、2、3、4为A的元素。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直接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集合B={5,6,7,8}。
2. 描述法:使用一个条件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集合C={x|x是正整数,且x<5}表示C是由小于5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间的关系1. 相等关系:两个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A包含的元素和B 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记作A=B。
2. 包含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B包含A,记作A⊆B。
3. 真包含关系:若集合A包含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并且A不等于B,则称B真包含A,记作A⊂B。
4. 并集: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记作A∪B。
5. 交集: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交集,记作A∩B。
6. 差集: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差集,记作A-B。
四、集合的运算1. 交换律:A∪B=B∪A,A∩B=B∩A。
2. 结合律:(A∪B)∪C=A∪(B∪C),(A∩B)∩C=A∩(B∩C)。
3. 分配律:A∪(B∩C)=(A∪B)∩(A∪C),A∩(B∪C)=(A∩B)∪(A∩C)。
五、特殊的集合1.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2. 全集:包含一切可能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用符号U表示。
3. 子集: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4. 幂集:对于任意集合A,由A的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作P(A)。
六、集合的应用1. 数学中的集合论为其他数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基础,例如概率论、图论等。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集合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数学的基石之一,几乎所有数学分支都与集合有关。
本文将对集合的概念、基本运算、特殊集合以及集合的应用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事物组成的总体。
这些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用于表示一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大写字母的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1,2,3},其中1、2和3是A的元素。
如果x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可以表示为x∈A,读作x属于A。
集合的描述方法有两种常用的形式,一种是罗列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另一种是描述法,通过给出满足某种特定条件的元素来描述集合。
二、基本运算1. 并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它们的并集是包含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1,2,3,4,5}。
2. 交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它们的交集是包含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3}。
3. 差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它们的差集是包含所有属于集合A 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3,4,5},则A\B={1,2}。
4. 互斥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如果它们的交集为空集,则称A 和B为互斥集。
5. 子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A是B的子集,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B={1,2,3},则A⊆B。
6.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三、特殊集合1. 自然数集合:其中包括了0以及大于0的整数,用符号N表示。
2. 整数集合:包括了负整数、0以及正整数,用符号Z表示。
3. 有理数集合: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值表示的数的集合,用符号Q表示。
4. 实数集合: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用符号R表示。
集合的基础知识点梳理大全集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2)集合的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⑤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如:A={1,2,3,4}例1、设集合A={a,a+b, a+2b},B={a,ac,ac2} ,且A=B,求实数c值.分析:欲求c值,可列关于c的方程或方程组,根据两集合相等的意义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下面两种情况:(1)a+b=ac且a+2b= ac2,(2)a+b= ac2且a+2b=ac两种情况.解析:(1)a+b=ac且a+2b= ac2,消去b得:a+ ac2-2ac=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此时无解.(2)a+b= 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2c2-c-1=0,即c=1或,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点评:两集合相等的意义是两集合中的元素都相同,在求集合中元素字母的值时,可能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去伪存真.(5)常用数集及专用记号(1)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0,1,2,……}(2)正整数集N*(或N+)={1,2,3,……}(3)整数集Z={0,¡1,¡2,……}(4)有理数集Q={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R={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强调:实数集不可记为{R}或{实数集},0≠≠{} ,≠{0},≠{空集}.强调:排除0和负数的数集也可表示为R*、Z*、Q*或R+、Z+、Q+.2.基本运算1. 交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合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即{,且}(2)交集的图示上图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交集.(3)交集的运算律,,,2. 并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或}(2)并集的图示以上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并集.(3)并集的运算律,,,3、补集(1)定义: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C S A=(2)补集的图示4、常用性质A A=A,AΦ=Φ,A B=B A,A B A,A B B.A A=A,AΦ=A,A B=B A,A B A,A B B.,,例2、集合{,且},A U,B U,且{4,5},{1,2,3},{6,7,8},求集合A和B.分析:利用集合图示较为直观.解:由{4,5},则将4,5写在中,由{1,2,3},则将1,2,3写在集A中,由{6,7,8},则将6,7,8写在A、B之外,由与中均无9,10,则9,10在B中,故A={1,2,3,4,5},B={4,5,9,10}.5、容斥原理: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 card(A)+card(B)- card(A∩B).二、难点知识剖析1、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1)与的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1N,-1N等;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N R,等.(2)a与{a}的区别:一般在,a表示一个元素,{a}而表示只有一个元素a的集合.例如,0{0},{1}{1,2,3}等,不能写成0={0},{1}{1,2,3},1{1,2,3}.(3){0}与Φ的区别: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此Φ{0}但不能写成Φ={0},Φ{0}.例3、已知集合M={x|x≤3},集合P={x|x<2},设,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一个是()A、P∈MB、a∈MC、P MD、{a-3}P解析:集合M、P都是部分实数组成的集合,而a是一个具体的实数,故M、P间的关系应用“包含”,“不包含”来确定,而对a与集合M、P的关系只能用“属于”,“不属于”来确定,比较实数的大小,易判断C正确.小结:正确使用集合的符号是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键.2.理解集合所表示的意义(1)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如{y R|y=}表示的为函数y=中y的取值范围,故{y R|y=}={y R|y};而{x R|y=}表示y=的x的取值范围,故{x R|y=}=R.(2)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韦恩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韦恩图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B A中,易漏掉B=Φ的情况.例4、设A=,B=(1)若A B=B,求的值;(2)若A B=B,求的值.分析:明确A B=B和A B=B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 B=B和A B=B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首先化简集合A,得A={-4,0}(1)由于A B=B,则有可知集合B或为空集Φ,或只含有根0或-4.①若B=Φ,由得②若,代入得:,当时,B=,合题意.当时,B=,也符合题意.③若,代入得:,当时,②中已讨论,合题意当时,B=不合题意.由①、②、③得,.(2)因为A B=B,所以,又A={-4,0},而B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A=B.由(1)知,【点评】:一般对于A B=B和A B=B这种类型的问题,都要注意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且在包含关系中,注意不要漏掉B=的情况.并且当A、B中的元素的个数相同时,还存在或的情况时,只有A=B这一种情况.子集(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数学集合知识点基础总结一、集合的定义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不同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来表示,而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字母a、b、c等来表示。
如果元素a 属于集合A,我们通常用a∈A来表示;如果元素a不属于集合A,我们通常用a∉A来表示。
集合的定义可以通过列举元素的方式或者通过性质描述的方式来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集合A={1,2,3,4,5},表示集合A包含了元素1、2、3、4和5;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集合B={x|x是一个正整数且x<6},表示集合B包含了所有小于6的正整数。
二、集合的性质1.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异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不会重复。
例如,集合A={1,2,3,4,5}中的每个元素都不会重复出现。
2.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集合A={1,2,3}和集合B={3,2,1}是等价的,它们代表的是同一个集合。
3. 确定性一个元素要么属于一个集合,要么不属于一个集合,不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
例如,一个元素要么属于集合A,要么不属于集合A,不存在中间状态。
三、集合的运算在集合中,有许多常用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下面将对这些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记作A∪B,表示的是A和B中的所有元素的总和。
换言之,A∪B={x|x∈A或者x∈B}。
例如,A={1,2,3},B={3,4,5},则A∪B={1,2,3,4,5}。
2.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记作A∩B,表示的是A和B中共同的元素。
换言之,A∩B={x|x∈A且x∈B}。
例如,A={1,2,3},B={3,4,5},则A∩B={3}。
3. 差集集合A和B的差集,记作A-B,表示的是在A中但不在B中的元素。
换言之,A-B={x|x∈A且x∉B}。
例如,A={1,2,3},B={3,4,5},则A-B={1,2}。
1.1集合 基础知识
一、 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表示集合的是( ) (A )一切很大的数。
(B )无限接近0的数。
(C )聪明的人。
(D )方程x 2 = -2的实数根。
2、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a ∉N ,则a = N ;
(3)a ∈N ,b ∈N ,则a + b 的最小值为2; (4)x 2 + 1 = 2x 的解集为{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方程组⎩
⎨⎧
=92
2-yxx+y=1的解的集合是( )。
(A )(5,4) (B ){5,-4}。
(C ){(-5,4)} (D ){(5,-4)}。
4、已知集合S = {a ,b ,c}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二、填空题。
5、用符号“∈”或“∉”填空: (1)0 N ; (2)2 +
;
(3)-3 R ; (4)-1 Z 。
6、用符号“∈”或“∉”填空:
(1)若A = {x|x 2 = 1},则-1 A ;
(2)若B = {x ∈N|1≤x ≤20},则8 B ;
(3)若C = {x ∈Q|1<x ≤8},则3
2
C 。
7、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平方后仍为原数的数} = ; (2)由0,1中的一个数字或2个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自然数的集合为 。
8、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锐角} = 。
(2){除以3余2的正数} = 。
三、解答题。
9、已知A = }⎩
⎨⎧
∈-∈N x N x 36|,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10、试判定下列四个集合中哪几个集合相同: A = {x|y = x 2 + 1,x ∈R}; B = {y|y = x 2 + 1,x ∈R};
C = {(x ,y )|y = x 2 + 1,x ∈R};
D = {y = x 2 + 1,x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