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三章第一节质量统计分析(一)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生产系统、附属场所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中心各单位、部门应当依照本制度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支持、配合上级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四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条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中心各级安监或者监察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事故分类第七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重大涉险事故,是指涉险10人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下落不明的事故;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和住院观察10人以上的事故;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的事故;发生爆炸、火灾(或CO浓度严重超限)、水灾、瓦斯燃烧等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医疗质量统计分析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准确评估、分析和改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和临床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质量统计分析应以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为基础,保护患者权益,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连续改进。
第四条医疗质量统计分析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医疗事故统计分析、病案质量评估、医疗费用分析等。
第二章医疗事故统计分析第五条医院应设立医疗事故统计分析特地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医疗事故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工作。
第六条医院的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并供应必需的资料,搭配医疗事故统计分析工作。
第七条医疗事故的统计分析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率、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临床科室、责任人等。
医疗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个人,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仿佛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病案质量评估第九条医院应设立病案质量评估小组,负责对病案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第十条病案质量评估应以医院的规模、服务特点等为基础,科学选取样本,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和分析。
第十一条病案质量评估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病案完整性、资料准确性、诊断与治疗的规范性、医疗费用合理性等。
第十二条病案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个人,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病案质量。
第四章医疗费用分析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费用统计分析制度,对医疗费用进行监控和分析。
第十四条医疗费用分析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对各科室的医疗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十五条医疗费用分析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不同科室的费用占比、医疗费用的结构、医疗费用的更改趋势等。
医疗费用分析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个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控和降低医疗费用。
第五章统计分析数据的保管与利用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统计分析数据的保管与利用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八条统计分析数据的保管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三章建设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检测方法知识点一:工程质量统计及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质量数据的特征值集中趋势的特征值: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两数)离中趋势的特征值: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两差一系数)(二)质量数据的分布特征1.偶然性原因随机发生的特点,是不可避免、难以测量和控制的,或者是在经济上不值得消除。
微小变化。
2.系统性原因当影响质量的4M1E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工人未遵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过度磨损、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差异等。
(三)抽样检验及检验批分类:全数检验、抽样检验虽然只有采用全数检验,才有可能得到100%的合格品,但由于下列原因,还必须采用抽样检验:(1)破坏性检验,不能采取全数检验方式;(2)全数检验有时需要花很大成本,在经济上不一定合算;(3)检验需要时间,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时间上不允许;(4)即使进行全数检验,也不一定能绝对保证100%的合格品。
【总结】破坏性、成本、时间、经验(四)抽样检验方法(五)抽样检验的分类及抽样方案1.一次抽样检验,N表示批量,n表示抽取个数,C表示合格判定数(允许的不合格品件数),d是不合格品数。
若d≤c判定该批合格;若d>c判定该批不合格。
2.二次抽样检验d1≤C1判定为合格;d1>C2判定为不合格;d1+d2≤C2判定为合格;d1+d2>C2判定为不合格。
3.抽样检验风险第一类风险,弃真错误(对生产方或供货方不利,生产方或供货方风险)。
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概率为α。
第二类风险,存伪错误(对用户不利,称为用户风险)。
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概率为β。
两类风险一般控制范围是α=1%~5%;β=5%~10%。
主控项目,其α、β均不宜超过5%;一般项目,α不宜超过5%,β不宜超过10%。
4.抽样检验的分类知识点二: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分层图: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有效方法因果分析图: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关系直方图:描述质量分布状态,分析判断质量状况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相关图: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一)排列图法1.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统计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一、数据收集。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客户的反馈、市场调研等多个方面。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测量指标。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质量测量指标。
常用的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服务满意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三、统计分析方法。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控制图来监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标准数据的差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运用散点图来分析产品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还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建立质量预测模型,预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
四、质量改进措施。
通过质量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可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成本,并采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措施;可以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还可以通过六西格玛方法,系统地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持续改进。
质量统计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统计分析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总结。
质量统计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非正常型直方图缓坡型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非正常型直方图孤岛型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非正常型直方图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双峰型行生产,然后把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非正常型直方图绝壁型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例】采用直方图法分析工程质量时,出现孤岛型直方图的原因是()。
A.组数或组距确定不当B.不同设备产生的数据混合C.原材料发生变化D.人为去掉上限下限数据【答案】C【例】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将形成()直方图。
A.折齿型B.缓坡型C.孤岛型D.双峰型【答案】A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很理想,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认为全都是合格品。
生产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下限而出现不合格品。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使直方图移到中间来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小的变化,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
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缩小质量分布范围加工过于精细,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原材料、设备、工艺、操作等控制要求适当放宽些,有目的地使B扩大,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已出现不合格品。
此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使质量分布位于标准之内散差太大,产生许多废品,说明过程能力不足,应提高过程能力,使质量分布范围B缩小【例】一组随机抽样检验数据做成的直方图,要能说明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正常且合格,其直方图的构成与特点应反映出()。
A.明确的质量标准上、下界限B.直方图为正态分布型C.直方图位置居中分布D.直方图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E.直方图与上、下界限有一定余地【答案】CDE㈥控制图法⒈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用途控制图又称管理图。
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
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⑴控制图的基本形式中心线CL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分布的中心位置,上下控制界限UCL、LCL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允许波动范围。
2018年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精讲课讲义主讲:韩坤目录第一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 (3)第一节工程质量和工程质量控制 (3)第二节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7)第三节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 (10)第二章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12)第一节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构成、质量管理原则及特征 (12)第二节工程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3)第三节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实施 (15)第四节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18)第三章建设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检测方法 (19)第一节质量统计分析 (19)第二节工程质量主要试验与检测方法 (30)第四章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4)第一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工作程序 (34)第二节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37)第三节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5)第五章设备采购和监造质量控制 (50)第一节设备采购质量控制 (50)第二节设备监造质量控制 (51)第六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53)第一节程施工质量验收层次划分 (53)第二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和标准 (54)第三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不符合要求的处理 (59)第七章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及事故 (59)第一节工程质量缺陷 (59)第二节工程质量事故 (61)第八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阶段质量管理 (64)第一节工程勘察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64)第二节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管理 (66)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导言考试日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2018年5月19日9:00-11:00建设工程合同管理14:00-17:00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2018年5月20日9:00-11:00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14:00-18:00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学习要点:质量控制,了解为主,强调记忆。
投资控制,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计算。
进度控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本门科目,质量控制的学习方法:1.听课2.浏览教材3.做历年真题及练习题4.考前重点冲刺第一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第一节工程质量和工程质量控制1.1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适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首先,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清
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
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数据的特点,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散点图,我们可
以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包括正相关、负相关或者无相关。
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图表。
通过控制图,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过
程中的变化,并且判断这些变化是否属于正常的随机变动,还是属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化。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确保产品或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假设检验是一种用来判断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方法。
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对产品或过程的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产品或过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和假设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产品或过程的性能,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因此,掌握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建设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检测方法
第一节质量统计分析
一、工程质量统计及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㈠总体、样本及统计推断工作过程:
总体(母体);个体; 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样本(子样);样品;样本容量
㈡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⒈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样本数据特征值是由样本数据计算的描述样本质量数据波动规律的指标。
算术平均数(均值) 是消除了个体之间个别偶然
的差异。
是数据的分布中心,
对数据的代表性好
总体算术平均
数μ
样本算术平均
数 x
样本中位
数按数值大小
有序排列
样本数n为奇数,数列居中的一
位数
样本数n为偶数,取居中两个数
的平均值
⒉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
极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但粗略,数值仅受两个极端值的影响,损失的质量信息多,不能反映中间数据的分布和波动规律,仅适用于小样本
标准偏差标准差值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
均值对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好;
总体标准差
样本样本容量较大(n≥
1
(标准差或均方差) 标准差的平方是方差,有鲜明的数理统计特征,
能确切说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和波动规律,
是最常用的反映数据程度的特征值
标准
差
50)时,分母n-1
简化为n
变异系数(离散系数) 表示数据的相对离散波动程度。
变异系数小。
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均值
对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好。
适用于均值有较大差异的总体之问离散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除以算术
平均数得到的相
对数
【例】下列质量数据特征值中,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极差
B.标准偏差
C.均值
D.变异系数【答案】C
【例】下列质量数据特征值中,用来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是()。
A.极差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极值【答案】A
㈢质量数据的分布特征
⒈质量数据的特性
质量数据具有个体数值的波动性和总体(样本)分布的规律性。
⒉质量数据波动的原因
正常波动偶然性原
因引起
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具有随机发生的特点,是不可避免、难以测量和控制的,
或者是在经济上不值得消除,它们大量存在但对质量影响很小,属于允许偏
差、允许位移范畴
异常波动系统性原
因引起
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工人未遵守操作规程、机
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过度磨损、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差异等情况发生时,没
有及时排除
⒊质量数据分布的规律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