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巴巴超高加宽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64
加宽道路硬化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 项目重要性 (3)1.2 工程实施目的及预期效果 (5)二、施工前准备 (6)2.1 勘察与测量 (6)2.1.1 现场勘察 (7)2.1.2 测量与标识 (9)2.2 设计方案确认与优化 (9)2.2.1 初步设计审查 (11)2.2.2 细节优化与调整 (12)2.3 材料采购与验收 (13)2.3.1 材料清单编制 (14)2.3.2 材料采购与运输 (15)2.3.3 材料验收与存储 (16)三、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18)3.1 施工队伍组织 (18)3.1.1 人员配置 (19)3.1.2 工作职责划分 (20)3.2 施工机械设备选用 (21)3.2.1 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22)3.2.2 设备调试与检查 (23)3.3 施工工艺流程 (24)3.3.1 基础处理 (24)3.3.2 道路加宽设计 (25)3.3.3 路面硬化施工 (26)3.3.4 质量检查与验收 (28)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29)4.1 质量控制措施 (30)4.1.2 过程质量监控 (32)4.1.3 验收标准与程序 (33)4.2 安全管理规定 (34)4.2.1 安全制度建立 (35)4.2.2 现场安全设施配置 (36)4.2.3 安全教育培训 (38)五、工程进度计划与工期保障 (39)5.1 工程进度计划 (40)5.2 工期保障措施 (40)5.2.1 资源保障 (41)5.2.2 技术支持 (42)5.2.3 应急处理预案 (43)六、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 (44)6.1 工程预算 (45)6.1.2 预算内容 (47)6.2 成本控制方法 (48)6.2.1 成本分析 (49)6.2.2 成本控制措施与实施 (50)6.2.3 成本核算与审计 (51)一、项目概述本次工程项目是关于加宽道路硬化工程的施工方案,道路硬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图2—12 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未加宽前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边缘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度值。
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未加宽前的路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路面未加宽前的路中心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度值。
绕外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外侧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一般新建公路多用绕内边缘线旋转方式;旧路改建工程多用绕中心线旋转方式;绕外侧边缘线旋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设计,仅用于某些为改善路容的地点。
2.有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1)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值。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行车道中心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三种超高过渡方式各有优缺点,中间带宽度较窄时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各种中间带宽度的都可以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边缘旋转;对于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图2—13 有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三)超高缓和段长度为了行车的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通畅,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超高缓和段,超高的过渡则是在超高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的。
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2—23)式中:Lc —超高缓和段长度;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i —超高旋转轴外侧的最大超高横坡度与原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由于逐渐超高而引起外侧边缘纵坡与路线原设计纵坡的差值)。
第三篇路基一、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15-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03o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路段路段加宽、超高(一)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原为农村公路,原路基宽4-4.5米,路面宽4-4.5m,路拱为平坡。
根据业主委托意见,除困难路段外,根据实际情况沿单侧加宽0.5-3米。
旨在提高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
项目设计时,平纵指标拟合原路。
加宽时尽量采用单侧加宽,按规范要求对加宽宽度的路基进行处理后铺筑结构层,全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涵洞设计荷载采用公路TI级,设计指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
(一)加宽路段该项目原有硬化道路段为已通车多年的的农村公路项目,本次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项目平纵拟合原路,尽量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用地需要,减少与工量。
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基宜作超填宽度压实后修整边坡。
当左侧与右侧加宽交换路面说明渐变时,两侧均需按路面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和钢筋补强加固。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1)路线通过地段为单斜脊状重丘及梳状冲沟。
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索•,进行边坡设计。
(2)挖方边坡:挖方路基边坡系根据土实程度、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以及岩石的岩性、构造、风化破碎程度,结合挖方边坡高度、地下水、地表水等因素综合拟定边坡坡度。
(3)填方边坡:填土方时,填高HW8米时为1:1.5,H>8米时为1:1.75,并在8米高处设2.0米宽护坡道,并向路基外侧倾斜2%〜4%的横坡;填石路堤边坡为1:1(填石路堤应由不易风化的较大石块填筑),边坡坡面应选用大于25Cm的石块进行台阶式码砌,码砌厚度为1〜2米,填石路堤高度不应大于20米。
路基路面篇说明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及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1)路基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细化路基边坡防护和排水设施设计。
施工图阶段详细调查了路基边坡防护段落,根据路面结构细化了路基排水设计。
(2)路面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加强路面病害调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
施工图设计时对路面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既有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段落根据建筑物与路面边缘间距,确定碎石化的路段,并相应调整了路面结构设计;优化和完善了路面排水设计。
(二)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审查认为:路基、路面维修方案基本合理。
建议:(1)明确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SBS改性沥青+预拌碎石封层宜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执行情况:(1)结合审查意见,明确细化了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2)封层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了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二、设计依据本路段路基路面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DB 37/T 1160-200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和意见进行。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平曲线加宽类别分为: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而用超高加宽缓和段代替及平曲线半径R≤250M时两种情形。
程序说明:能计算双圆复曲线ZY点与YZ点的加宽值,单圆曲线是双圆复曲线在R1=R2时的特例,”r”的输入:FUNCTION—5--2程序名:YQXJK(圆曲线加宽)Deg:Fix 3:FreqOff←┚“NEW(0),OLD(≠0)DATA=”?→O←┚O≠0=》Goto 0:ClrStat←┚“ZY K=”?Z:”YZ K=”?Y←┚“R1=”?U:”R2=”?V←┚“L=”?L←┚“W=”?W:”+W=”?B←┚100→DimZ←┚U-0.5W-B→Z[1]:U-0.5W→Z[2] ←┚厂(Z[2]2+L2-Z[1]2)→Z[3] ←┚tan-1((Z[2]Z[3]-Z[1]L)÷(Z[1]Z[2]+Z[3]L))→Z[4] ←┚πZ[4]U÷180→Z[5] ←┚V-0.5W-B→Z[11]:V-0.5W→Z[12] ←┚厂(Z[12]2+L2-Z[11]2)→Z[13] ←┚tan-1((Z[12]Z[13]-Z[11]L)÷(Z[11]Z[12]+Z[13]L))→Z[14] ←┚πZ[14]V÷180→Z[15] ←┚Z-L→List X[1] ←┚Z→List X[2]:Ltan(Z[4])→List Y[2] ←┚Z+Z[5]→List X[3]:B→List Y[3] ←┚Y-Z[15]→List X[4]:B→List Y[4] ←┚Y→List X[5]:Ltan(Z[14])→List Y[5] ←┚Y+L→List X[6] ←┚“CAN SHU YES(1),NO(≠1)=”?C←┚C≠1=>Goto 0←┚“t1(DMS)=”:Z[4]▲DMS⊿“t2(DMS)=”:Z[14]▲DMS⊿“LJ1=”:Z[5]⊿“LJ2=”:Z[15]⊿“ZY+JIA KUAN=”:List Y[2]⊿“YZ+JIA KUAN=”:List Y[5]⊿Lbi 0:6→K←┚Do:”+K,<0=>END=”?→F←┚F<List X[1]=>Break←┚F>List X[6]=>Break←┚F>List X[3] And F<List X[4]=>Break←┚If F≥List X[1]And F≤List X[2] ←┚Then F-List X[1]→Q←┚Qtan(Z[4])→G:Goto 1:IfEnd←┚If F>List X[2]And F≤List X[3] ←┚Then List X[3]-F→Q←┚(Q÷U)r→A:Z[12]-Z[11]÷cos(A)→G←┚Goto 1:IfEnd←┚If F>List X[5]And F≤List X[6] ←┚Then List X[6]-F→Q←┚Qtan(Z[14])→G:”IfEnd←┚Lbi 1:”+JIA KUAN=”:G⊿LpWhile F>0←┚“YQXJK=>END”程序输入方法如下:NEW(0),OLD(≠0)DATA=? 输入0为重新输入数据ZY K=? 直圆点桩号YZ K=? 圆直点桩号R1=?输入第一圆曲线半径R2=?输入第二圆曲线半径L=?输入超高加宽缓和段长W=?输入路宽+W=?输入加宽值CAN SHU YES(1),NO(≠1)=? 输入1或者其它显示参数t1(DMS)= 显示参数1t2(DMS)= 显示参数2LJ1= 显示参数3LJ2= 显示参数4ZY+JIA KUAN= 显示ZY点的加宽值YZ+JIA KUAN= 显示YZ点的加宽值+K,<0=>END=? 输入加桩号(负数结束程序运行)+JIA KUAN= 显示第一个加宽值。
鸿业道路软件常见问题一、软件运行 (3)二、土方 (3)三、平面 (4)四、纵断 (6)五、横断 (7)六、交叉口设计 (12)七、其他 (13)一、软件运行1.打开市政道路软件的时候看不到SZDL的菜单,如何解决?答:方法1:6.0版本在命令行输入“HYSZDL6”。
方法2:删除配置文件。
可以通过软件中【选项】-【配置】除相对应版本的配置文件,如7.0的就是HySzDl_7_pro,再启动软件。
方法3、按病毒处理。
若是CAD2000/2002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0.lsp改名为acad.lsp,文件尾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若是CAD2004~2006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X.lsp不改名,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
注意:方法一和方法三不适用于HYSZDL7和HYSZDL8.0中。
2.在SZDL软件中,为什么只能打开一张图。
打开一张图的话必须关掉前一张图才可以,是什么原因?答:是CAD的系统设置问题,可在命令行输入“SDI”,把值改为0即可。
3.打开市政道路软件时的版本类型不对,用[帮助]中的[关于]切换也不行,如何解决?答:通过在Windows【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找: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HongYe\SzDl\8.0\SzDl-154对licenceType的类型进行修改.其中的三个数字分别代表:1:试用版,2:单机版,3:网络版。
注:因为CAD版本的不同,在SZDL7.0中是SzDl-85,在SZDL8.0中是SzDl-154。
4.在市政道路软件中,怎么修改图框的内外间距?答:可以在软件安装目录下\USING\TKSET.CFG中修改图框的参数值。
("A4" "1" "0" "1" "0" "0" "1.0" "5.0" "25.0" "1.0")代表的意思是:图框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内框pline线宽下边距左边距A宽度注意: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的设定最好通过软件中的[设置图框]命令来修改,尽量不要手工修改。
特征点桩号ZHHYYHHZ特征点桩号ZHHYYHHZ特征点桩号ZHHYYHHZ加宽起点桩号399.911ZY曲线全加宽YZ加宽终点桩号477.035特征点ZHHYYHHZ特征点ZHHYYHHZ特征点525.413桩号特征点ZH HY YH HZ 特征点ZH HYYHHZ特征点ZHHYYHHZ特征点ZH HY YH HZ特征点ZHHY YH HZ加宽值bx/m 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 50.245.240.0810.0550.000212.50.6250.6 5.60.1950.095-0.0292512.50.6250.386088 5.3860880.12726120.0664784-0.0078071962512.525加宽值bx/m 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 50.39826 5.398260.138701570.0718943140.7350.7 5.70.240.115-0.04535140.7350.2565 5.25650.091110710.055-0.00013351435加宽值bx/m 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 5-8.8515-8.8515-2.9665750.0550.1820312 030000.240.115-0.0453012 0301.8876667 1.88766670.638716670.2846667-0.3069370563012305150.0074167 5.00741670.006928330.0550.004851667 4.28571431.25 6.251.25 6.250.330.155-0.1075 4.28571431.25 6.250.58625 5.586250.1574250.08066-0.020661588 4.2857143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39102 5.391020.1111340.0596880.7250.7 5.70.1950.095-0.033250.7250.694148 5.6941480.19341160.0943312-0.03236725 0.134148 5.1341480.04141160.0550.0023172525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049672 5.0496720.0074836#DIV/0!#DIV/0!0.2250.2 5.20.0150.0150.015250.2250.117136 5.1171360.0108568#DIV/0!#DIV/0!2525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3.19284 1.80716-0.6335680.0550.0688568250.5250.5 5.50.1050.055-0.00525250.5250.49582 5.495820.1041640.055-0.004916425250.09582 5.095820.0241640.0550.0030836252525加宽值bx/m 路基宽度/m 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 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 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50.0212125 5.02121250.00924250.0550.00457575400.2712125 5.27121250.05924250.055-0.0004242540400.5400.5 5.50.1050.055-0.00540400.5400.27475.27470.059940.055-0.00049440400.0247 5.02470.009940.0550.004506404040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 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 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18024 5.180240.0297830.0550.38024 5.380240.0572830.055-0.002605400.4400.4 5.40.060.0350.006400.4400.32209 5.322090.04928740.055-0.001442400.122095.122090.02178740.0550.00255824040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 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1409325 5.14093250.03083760.0550.2909325 5.29093250.05833760.055-0.000819400.3400.3 5.30.060.0350.007400.3400.1873875 5.18738750.03935440.0550.0012523400.0373875 5.03738750.01185440.0550.00425234040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25158 5.251580.0846670.0550.630 0.6 5.60.1950.095-0.02930 0.6300.35792 5.357920.11834130.062722667-0.0054713030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407160.407160.0864320.055025 000.1050.055-0.00525 0250.326060.326060.0702120.055-0.0015212525桩号加宽值bx/m路基宽度/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全加宽值b缓和段长度Ls50.140150.140150.0096717#DIV/0!#DIV/0!30030 000.0150.0150.01530 0300.174210.174210.010807#DIV/0!#DIV/0!3030G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 0.50.0340.02 0.50.0340.040.02 0.50.0340.040.02 0.50.0340.040.02 0.50.0340.040.02 0.50.0340.040.02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 0.50.034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 0.50.034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 0.50.0340.050.020.50.0340.020.50.0340.020.50.0340.070.020.50.0340.070.020.50.0340.070.020.50.0340.070.020.50.0340.07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12.50.50.0340.020.50.0340.040.0212.50.50.0340.040.020.50.0340.040.0212.50.50.0340.040.0212.50.50.0340.040.020.50.0340.04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DIV/0!0.50.0340.020.50.03400.02#DIV/0!0.50.03400.020.50.03400.02#DIV/0!0.50.03400.020.50.0340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 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0.50.034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0.50.034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0.50.0340.02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800.50.034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800.50.034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800.50.0340.010.020.50.0340.01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 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150.50.0340.020.50.0340.040.02150.50.0340.040.020.50.0340.040.02150.50.0340.040.020.50.0340.04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250.50.0340.020.50.0340.020.02250.50.0340.020.020.50.0340.020.02250.50.0340.020.020.50.0340.020.02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距离Xo路肩宽度Bj=0.5路肩坡度Ij=0.03路面宽度B=4超高横坡度Ih路拱坡度IG=0.020.50.0340.02#DIV/0!0.50.03400.020.50.03400.02 #DIV/0!0.50.03400.020.50.03400.02 #DIV/0!0.50.03400.020.50.03400.02。
第三节 缓和段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 2/ρ(A :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 C=A 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 ,l h =s 则 l h =A 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 1=0,a 2=v 2/ρ,a s =Δa/t ≤0.6 RVl h 3035.0≥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2.16.3V t V vt l h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ph l c h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 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第三节 缓和段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 2/ρ(A :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 C=A 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 ,l h =s 则 l h =A 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 1=0,a 2=v 2/ρ,a s =Δa/t ≤0.6 RV l h 3035.0≥ 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2.16.3V t V vt l h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ph l c h ≥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总干渠渠堤加宽填筑施工方案1. 概述1.1工程概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Ⅳ渠段(黄河北~羑河北)焦作一段第二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Ⅳ33+700~Ⅳ38+000,标段长度4300m,其中明渠长度3526m,全部为半挖半填施工段。
2010年2月27日,我部渠堤土方填筑按照《焦作1段第2标段渠道施工图纸》(N ZSIV(JZy2)X001-1-(01B~10B))进行施工。
截止2010年12月25日,渠堤土方填筑除缺口(26个)占压区域外均已填筑至设计高程。
我部于2011年9月19日正式收到《总干渠焦作1段第2标段(城区段变更方案)渠道施工图纸》(NZSIV(JZy2)X001-1-(01BG~10BG))。
渠道变更后,Ⅳ33+700~Ⅳ35+500(普济河倒虹吸、南通路公路桥除外)段左岸渠堤加高、加宽,一级马道(堤顶)高程(109.1~107.92)相比原一级马道(堤顶)高程(108.24~107.01)平均增高约1m,渠堤内、外边坡均为1:2。
Ⅳ35+600~Ⅳ38+000(沁阳路公路桥、闫河倒虹吸、焦东路公路桥除外)段左、右岸渠堤加宽,具体表现为在距渠顶高程3m处,外坡增设二级马道,其高程为104.01m~103.85m,渠堤内、外边坡均为1:2。
1.2编制依据(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黄河北~羑河北段(中线建管局直管项目)焦作1段第二施工标技术条款》(合同编号:ZXJ/SG/HYD-006);(2)《总干渠焦作1段第2标段(城区段变更方案)渠道施工图纸》(NZSIV(JZy2)X001-1-(01BG~10BG));(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温博段、沁河倒虹吸段及焦作1段渠道开挖及填筑施工技术要求》;(4)《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填方渠道施工技术规定(试行)》(中线局豫直工[2011]36号);(5)《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7)《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
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CG JK JSLbi0:C“Z H”E“H Z”A“L B K”B“H P”Z“Z-,Y+”G“L S”P“C G”X“J K”:o=P+B:N=0.04G÷o:Goto1←∣Lbi1:{S}:S“C D”<C=﹥Goto5△S>E=﹥Goto5△S>C+G=﹥Goto2△H=N+C:L=(S-C)/G:I=L o-B:J=L X+A:S<H=﹥D=-B J:F=A I:≠﹥D=-I J:F=A I△Goto4←∣Lbi2:S>E-G=﹥Goto3△J=X+A:D=-P(A+X):F=A P: Goto4←∣Lbi3:K=E-N:L=(E-S)/G:J=(4L3-3L4)X+A:I=L o-B:S<K=﹥D=-I J:F=A I:≠﹥D=-B J:F=A I△Goto4←∣Lbi4:Z<0=﹥H=J:K=A:L=D:M=F: Goto6←∣≠﹥H=A:K=J:L=F:M=D: Goto6←∣Lbi5:H=A:K=A:L=-BA:M=-BA: Goto6←∣Lbi6:H“Z K”▲K“Y K”▲L“Z△H”▲M“Y△H”▲Goto1←∣说明:该程序适用于绕中轴旋转的一、二级公路,在三、四级公路上,有的设计也采用Ⅰ类加宽(本程序),有的则采用Ⅱ类加宽,只需将Lbi3中的J=(4L3-3L4)X+A改为J=L X+A即可。
算例:ZH=? 647.125 (输入ZH桩号)HZ=? 557.530 (输入HZ桩号)LBK=? 3.25 (输入路半宽)HP=? 0.02 (输入直线段设计横坡)(正数)Z-,Y+=? -1 (输入平曲线转向,左转任意负数,右转任意正数) LS=? 20 (输入缓和曲线长度)CG=? 0.03 (输入全超高横坡)JK=? 1.0m (输入全加宽值)CD=? 460 (输入待求点里程)ZK= 3.25 (显示路基左宽)YK= 3.25 (显示路基右宽)Z△H = -0.065 (显示左超高值)Y△H = -0.065 (显示右超高值)哪位老大帮忙改成5800的谢谢。
第三节 缓和段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 2/ρ(A :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 C=A 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 ,l h =s 则 l h =A 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 1=0,a 2=v 2/ρ,a s =Δa/t ≤0.6 RVl h 3035.0≥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2.16.3V t V vt l h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ph l c h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 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