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压疮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9
压疮护理实施方案
压疮,又称床疮或褥疮,是指因长期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和组织损伤的一种
疾病。
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感染和并发症。
因此,对于压疮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压疮护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每2
小时左右翻一次身,避免长时间的压迫。
同时,要避免摩擦,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使用柔软的床单和枕头,避免摩擦损伤皮肤。
其次,对于患有压疮的患者,要进行局部护理。
首先要保持伤口的清洁,用生
理盐水或者碘伏进行清洗,避免感染。
其次,要进行伤口的换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避免绷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另外,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如酒精、碘酒等,以免伤口疼痛或者过敏反应。
另外,压疮护理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和体位。
要保证患者的充足营养,增强
皮肤的抵抗力,加快伤口的愈合。
同时,要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定期改变体位,减少长时间的压迫。
最后,对于压疮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定期的
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压疮的危害,学会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压疮的发生。
总之,压疮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才能减少压疮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共同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而努力。
骨科卧床患者压疮预防及压疮高危的护理管理发表时间:2012-10-16T15:08:05.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蔡燕琼[导读] 压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蔡燕琼(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压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骨科病人因自身病因及手术或牵引固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延长康复时间[1]。
我科在应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压疮护理告知,有效地给予护理干预,预防压疮的发生、进展,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患者812例,应用Wat erlo w评估表425例,其中男228例,女197例,年龄27~95岁,平均61岁。
肋骨骨折9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骨盆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3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痛风性关节炎28例。
其中带入压疮2例(Ⅱ°压疮1例,Ⅲ°压疮1例)。
1.2方法1.2.1应用Waterlow压疮评估表对新人院、手术后、病重及病危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体型、皮肤类型、性别和年龄、其他危险因素(组织营养不良)、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营养缺乏。
1.2.2评分标准 10~14分:危险;15 ~19分:高度危险;20分以上:非常危险。
1.2.3压疮评估表登记制度对于评分≥20分填写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科室,24h内及时上报病区护士长;另一份48h内及时上报外科总护士长,并交护理部备案。
对已在外院压疮带入者,责任护士应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压疮登记表,包括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压疮部位,程度,创面面积,评分及护理处置措施上报外科总护士长,护士班班床边交接清楚,责任护士每天及时记录皮肤的转归情况,护士长每天做好监控及指导工作,外科总护士长每周1~2次下科室指导落实护理措施情况,并记录,直至压疮愈合。
压疮护理常规范文压疮是一种因压迫、摩擦或剪切力作用于身体一些部位,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压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压疮预防和治疗方面,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压疮护理的常规措施。
1.评估:对于每位患者,护士都应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重、体型、感知状况、日常活动水平、尿控制能力等方面。
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患者的压疮风险水平,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为了减少摩擦和剪切力,应将患者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如30度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护理人员应注意使用柔软的织物来垫患者的床垫,以减少压力和摩擦。
此外,还可以使用保湿乳液来滋润和保护患者的皮肤。
3.压力分散:压力分散是预防和治疗压疮的重要手段。
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可以使用特殊的床垫或床垫套来实现压力分散。
此外,还可以使用静脉曲张袜或弹力绷带等辅助设备,减少肢体静止导致的压力。
4.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和恶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这包括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提供足够的水分。
5.换位:为了减少持续压力对皮肤的影响,应定时为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或换位。
一般建议每2小时进行一次换位,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翻身技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6.寻求医疗建议: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红肿、渗液、坏死等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建议。
压疮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7.教育和培训:对于患者和家属,护士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压疮的预防、护理技巧和压疮的追踪和管理。
只有患者和家属都了解压疮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止和治疗压疮。
总之,压疮护理的常规措施包括评估、皮肤护理、压力分散、营养支持、换位、寻求医疗建议以及教育和培训。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压力对皮肤的损伤,预防和治疗压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
压疮诊疗护理常规(一)压疮的定义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压疮可发生于躺卧或长期坐位(如轮椅)的病人,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这更是一个极为困扰的问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患压疮的风险也增加。
(二)压疮护理的重要环节预测—预防—治疗。
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发现压疮高危患者。
(三)压疮发生的原因: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包括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环境。
(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如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等,局部长时间(承压时间持续2-4h)承受超过毛细血管的正常压力(正常的毛细血管压是2-4kPa)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
(2)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成,与体位有密切关系。
当仰卧的病人头部被抬起超过30°时或采取半坐卧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与髋骨紧邻的组织将跟着骨骼移动,但由于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剪切力使这些组织拉开,因而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剪切力只要持续存在超过30min,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3)摩擦力摩擦力可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也会增加压疮的发生。
摩擦力产生于搬动病人使的拖拉动作或床铺不平整、多皱褶或床面有渣屑或皮肤表面多汗潮湿的状态下。
摩擦力的大小可被皮肤的潮湿程度所改变,少量出汗的皮肤摩擦力大于干燥皮肤,而大量出汗则可降低摩擦力。
(4)潮湿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粪水、渗出液等物质的刺激而变得潮湿。
由于潮湿,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正常皮肤pH4.5~5.0),削弱了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有害物质容易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皮肤本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的防护能力也下降。
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
老年重病患者很多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容易造成会阴部及臀部的潮湿环境,尿液和粪水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2、内在因素包括年龄、皮肤情况、活动力、营养和组织灌注。
骨科高龄下肢牵引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在高龄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
而牵引是利用力学和反作用的原理,牵引关节和骨骼,使脱位的关节及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以减轻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缓减疼痛,预防或矫正畸形而采取的一种技术和治疗手段[1]。
牵引患者因卧床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疼痛、需要卧床大小便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对52例高龄牵引患者压疮的预防融入到优质整体护理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70~95岁,平均年龄77.5岁。
摔伤38例,车祸14例。
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6例,跟骨骨折3例。
主要伴随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7例,心脏病3例,住院时间18-60天。
患者入院后均行骨牵引或皮牵引。
2 结果通过优质整体护理,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并实施,患者在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改善,减少了牵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压疮发生,患者满意度达98%。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3.1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对压疮发生危险进行评估。
见下表。
Braden评分表如下:项目/分值1分2分3分4分感觉完全受限非常受限轻度受限未受损潮湿持续潮湿潮湿有时潮湿很少潮湿活动力限制卧床坐位偶尔行走经常行走移动力完全无法移动严重受限轻度受限未受限营养非常差可能不足够足够非常好摩擦力和剪切力有问题有潜在问题无明显问题评估值:15-18分有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高度危险:<9分极度危险[2],分值越少,提示发生压疮的危险越高。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3.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
3.3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下肢牵引患者压疮最易发生于骶尾部、足跟部。
(word完整版)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压疮诊疗护理规范一、压疮分期二、压疮的诊疗及护理(一)I期此期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消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发展.护士应做好评估,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效改善受压部位的微循环.使用高泡、充气床垫,减轻局部压力,应用透明薄膜黏贴在发红和容易受到摩擦力的部位,以减轻摩擦力,同时给病人翻身时不要拖拉,避免敷料卷曲。
黏贴的透明膜敷料如无卷边和脱落,通常约1周左右更换,如有渗液流出或卷边,应及时更换。
(二)II期1、小水泡(直径小于5mm):未破溃的小水泡要减少和避免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先按伤口消毒标准消毒后,直接黏贴透气性薄膜敷料,水泡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
2、大水泡(直径大于5mm):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加以处理。
按伤口消毒标准消毒后,在水泡的边缘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或用针头刺破水泡;2.用无菌棉签挤压干净水泡内的液体或用无菌纱布吸干水泡内渗液;3.黏贴透气性薄膜敷料,水泡吸收后才能将敷料撕除.每天观察,如水泡又出现,不要更换薄膜敷料,按照伤口消毒标准消毒敷料外层后,在敷料的外层,重复1和2的处理步骤,最后剪小块的薄膜敷料将穿刺点封紧,直至水泡完全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
如渗液多,敷料已经松动脱落,可更换新的薄膜敷料。
⑶真皮层损伤:a。
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去除残留在伤口上的表皮破损组织。
b.用无菌纱布抹干。
c.根据伤口渗液情况及基底情况可选用水胶体敷料或藻酸盐敷料.d.根据伤口渗液情况确定换药次数.3。
第三期、第四期和不可分期对于这几期的伤口主要是要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机会,有助于准确地评估伤口、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促进愈合。
(1)焦痂(黑痂皮和黄痂皮):有焦痂的伤口在没有去除焦痂时不能直接判断伤口的分期,一定要清除焦痂后才能判断,创面过于干燥或有难以清除的坏死组织时,用水凝胶进行自溶清创:1.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伤口及周围皮肤。
骨科住院患者压疮预防与及护理邮编:231200【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住院病人发生压疮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骨科住院患者采取压疮正确的评估及预防及护理,对压疮高危患者加强重点观察及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
结果对骨科住院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住院患者原因预防及护理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等原因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1]。
压疮至今仍是护理领域的难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了极大的医药、护理费用,更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时甚至发生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急患者的生命[2]。
骨科住院患者由于骨折,常要使用石膏、夹板、支具等外固定器具作为骨科的特殊治疗,而这些外固定材料的应用,更是加重了压疮的发生[3],因此做好骨科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骨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压力:长期卧床导致的压力是压疮发生的第一号危险因素,骨科患者由于各种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局部肢体还需要制动,长期卧床休息最容易造成患者骶尾部及足跟、足踝等部位压力的产生,如果2小时不解除一次压力就容易造成皮肤不可逆的损伤及压疮发生。
2.摩擦力:床铺不平整、有碎屑、为患者翻身时不能完全托起患者,在床上托、拉、拽等造成摩擦力的产生,对患者局部皮肤造成损害。
3.剪切力:骨科患者由于治疗需要,经常要采取一些抬高床头或床尾的体位,当床头抬高达30°时就产生了剪切力。
4.感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由于脊柱骨折、四肢严重创伤导致运动或感觉神经损伤,不能自主活动或翻身,受压部位疼痛感觉丧失,如果不及时翻身就会导致受压部位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局部皮肤就会出现缺血、水泡,进一步演变为溃疡而发生压疮,截瘫患者更易在骶尾部、髂骨、股骨大转子和足跟部位发生压疮也是同样原因[4]。
5.潮湿:高龄卧床患者、胸腰椎及骨盆骨折患者都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由于方法不当,经常发生床单位潮湿,大小便刺激及潮湿降低了皮肤的抵抗力,而且更容易产生摩擦力,导致压疮的发生。
骨科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赵漪太原理工大学医院,山西太原030024【关键词】护理学;压疮;预防/护理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9.8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9-4918-01压疮又称褥疮,是因身体局部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
压疮是护理三大并发症之一,压疮一旦发生不但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引起严重的感染而导致病人死亡。
由于病人因躯干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不活动,就容易发生压疮。
同时单调呆板的生活使病人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应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其文化生活,分散注意力,解除不良心理状态,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如何预防压疮1.1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在骨突处特别是骶尾部定时(2 3h)按摩,病情允许下翻身,并温水擦拭2次/d,以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
下肢牵引时,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好棉垫以保持皮肤免受损害。
骨盆牵引者,须在髂骨处垫好棉垫,以免较重的牵引致牵引带压迫骨突处皮肤而致压疮。
1.2保持床铺干净平整,与皮肤接触的垫子应清洁、干燥、无皱折、无渣屑,防止磨破擦伤皮肤。
卧位需抬高床头时,一般不少于30ʎ,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为病人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
1.3卧气垫床,每2 3h翻身、按摩骨突出一次,以解除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若因受压过久,皮肤组织出现反应性充血则不主张按摩,以免导致更严重的损伤,可轻轻按摩发红皮肤的周围,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睡硬板床时加10cm厚的海绵垫,经常保持床单平整及干燥、臀部及各骨骼突出处均应用软垫垫好,避免受压。
长期卧床病人及活动受限的病人要进行局部按摩。
1.4增进病人营养,鼓励病人多吃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骨科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65-01【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压疮成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6月选取的90例骨科患者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最佳骨科患者压疮护理方案。
结果:不同时期的压疮患者的病情有差异,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结论:对压疮患者的清洁护理、定期翻身至关重要,但是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压疮的预防非常重要,应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效地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关键词】骨科压疮护理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
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
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大多数随着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在骨科病房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须卧床休息,压疮的防治已经成为骨科护士每日的重要工作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均为2008 年5月~2010 年6月在本科住院天数及卧床时间均> 8d 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 其中男63例,女27 例;年龄16~58 岁,平均31 岁。
此次选取的90名患者,均为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无法活动而导致形成的压疮,其压疮由家中带入或于住院期间产生,其中男性51名,女性28名,糖尿病患者11名,骶尾部破溃10例,面积最小的3*3cm,面积最大4*4cm。
1.2 方法:对90例病人给予骨科患者压疮特殊的护理,观察病人数周后的恢复情况。
2 护理措施2.1 进行护理评估: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
根据循证护理的理念,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