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1号
- 格式:pdf
- 大小:95.95 KB
- 文档页数:4
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及航天员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10.03上任中国太空邮局局长(2011.11.04)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少将(2008.07)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1)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8年入党1983年入伍1965.06.21生辽宁绥中人“航天英雄”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着陆时间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航行任务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转动的物体的向心力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B.地球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相对静止,且它跟地面的高度为某一确定的值C.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应等于9.8m/s2D.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2.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定大于7.9km/s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C.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2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3.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若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1T(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为2T(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1L,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2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B.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太阳的质量C.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月球的质量D.由题中数据可求月球的密度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已知哈雷彗星近日距离大约为0.6个天文单位,其周期为76年,只考虑太阳对其引≈)力,而忽略其它星体对其影响,则其远日距离约为(376 4.2A.4.2个天文单位B.18个天文单位C.35个天文单位D.42个天文单位5.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
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Ⅰ,然后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关于卫星的发射和变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圆轨道Ⅰ上运行时的角速度小于在圆轨道Ⅲ上的角速度B.卫星从轨道Ⅰ转移到轨道Ⅲ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守恒C.卫星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经过B点时,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在圆轨道Ⅲ上运行时的加速度6.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0v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到达最高点;他在另一星球表面仍以初速度0v竖直上抛同一小球,经过时间5t小球到达最高点。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基本资料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发射,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想要了解天宫一号就必须要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研制建设工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为加强对工程的领导,中国政府设立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实施大型系统工程专项管理,统筹协调工程13个系统的110多家研制单位、3000多家协作配套和保障单位的有关工作。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神舟一号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天员:杨利伟神舟六号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航行任务: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天宫一号”——太空“中国家”的第一块基石杭天春【摘要】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从此太空有了"中国家"……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闪亮登场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企盼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一天,盼望早日揭开我国空间站的神秘面纱。
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
2011年6月29日,【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中国人;太空;空间交会对接;飞行器模型;空间站;发射【作者】杭天春【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04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从此太空有了“中国家”……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闪亮登场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企盼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一天,盼望早日揭开我国空间站的神秘面纱。
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
2011年6月29日,这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其装载的各项科学实验载荷已完成出厂前的各项综合测试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然而,“天宫一号”的发射“好事多磨”。
由于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工作人员连夜组织归零。
“天宫一号”发射计划随即做了相应调整。
最后“天宫一号”的发射窗口定在同年9月29日21时16分,接着在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那么,“天宫一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航天器呢?1992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还处于初步立项的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规划已很明确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作者:王广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26期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
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
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65年,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
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
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
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运行3天后,该星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1967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
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
1982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1970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
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
1984年4月8日19时20分,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7日18时开始通信试验,5月14日试验结束、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研制。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高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 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研制历程2008年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其模型在2009年春晚亮相,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
到2010年,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
2011年天宫一号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测试工作。
并于2011年9月29日使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空。
命名由来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
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
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
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什么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天宫一号。
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于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部分器件。
天宫一号发射入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飞行程序:1、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经两次变轨后进入高度约350千米的近圆轨道,并完成飞行器平台在轨测试。
2、在神舟飞船发射前,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对接轨道,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3、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形成刚性连接的组合体。
4、组合体飞行任务结束后,天宫一号与飞船分离。
5、待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升轨到高度约370千米的近圆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并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6、天宫一号寿命末期,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主要任务:1、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以及神舟十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3、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以及空间站技术实验。
4、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任务目的:1、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3、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梳理一下中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14号的发展历程一、“飞天”之路在总结中国人“飞天”这些年的变化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中国人的“飞天”之路,才能知道我们的载人航天经历了多少时间,经历了哪些历程。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正式拉开了中国人“问天”之路。
神舟一号虽然没有载人,但它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此以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神舟二号不仅飞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而且它也是一艘全结构全功能的验证性飞船,进一步验证了神舟载人飞船的可靠性。
神舟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2002年4月1日下午4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神舟三号同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这是神舟飞船将中国人带上太空之前的最后一次验证,除了没有载人,所有的东西与载人飞船没有任何区别了。
神舟五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搭载着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从此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中国人带到太空中的,除了中国的国旗,还有一面联合国国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神舟五号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成功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继续运行了半年。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飞船简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中国神舟一到神舟十的航天员名单大全航天员是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
那么中国航天员都有哪些名单?下面分享了中国航天员全名单,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航天员全名单1、杨利伟(神舟5号),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2、费俊龙(神舟6号),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党员,毕业于长春航校,大学文化。
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
3、聂海胜(神舟6号、神舟10号),男,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
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05年6 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05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
4、翟志刚(神舟7号),翟志刚,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人,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
1966年10月10日出生,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5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大校军衔。
中国航天发展宣传手册辉煌每一步的内容中国航天事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航天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本宣传手册将向您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历程。
1. 弹道导弹技术突破: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威胁。
中国科学家们冒着巨大的风险,独自攻克了弹道导弹技术难关。
这一里程碑的突破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3. 载人航天技术登顶:2003年,中国成功实施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随后,中国又成功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
4.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随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奠定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基础。
5.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系列火箭在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不仅为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6. 深空探测的大步迈进:中国航天事业在探索深空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自2013年成功实施了嫦娥三号的月球探测任务以来,中国相继推出了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一系列月球探测任务,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和科学成果。
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国航天将继续努力,推动航天科技的创新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促进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题3、中华民族的历史性一步——庆祝神七飞天的圆满成功热点热词: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天宫一号热点资料: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8年9月27日16时30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3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空间出舱活动结束后,胡锦涛与航天员天地通话祝贺出舱成功。
3、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努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在这次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翟志刚同志“航天英雄”,刘伯明、景海鹏同志“英雄航天员”光荣称号。
4、2009年春晚零点报时环节,我国新近研制的太空飞行器“天宫一号”,与广大观众见面。
它的亮相也令牛年春晚的零时环节成为历年春晚中最有科技含量的一次。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量有8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将于2010年左右发射升空。
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两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对接。
天宫一号任务飞行方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九月
天宫一号任务飞行方案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安排,2008年9月,工程进入交会对接任务准备阶段。
一、任务目标
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空间预定的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的技术。
该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航天员天地往返、货物运输、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任务的基础,是建设载人空间站和载人航天发展必须突破掌握的基本技术。
二、任务规划
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其进行交会对接,验证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以及组合体运行控制、航天员驻
留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根据任务准备进展情况和发射窗口计算,计划2011年9月下旬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2012年分别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试验。
三、技术状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
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
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
该型号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整流罩,并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
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
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000千克,运载能力8600千克。
测控通信系统由两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组成。
四、飞行程序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经两次变轨后进入高度约350千米的近圆轨道,并完成飞行器平台在轨测试。
在神舟飞船发射前,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对接轨道,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形成刚性连接的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任务结束后,天宫一号与飞船分离。
待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升轨到高度约370千米的近圆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并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寿命末期,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