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类土相对密度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土的烘干法:是标准方法,实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
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土5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105~110 OC恒温下烘干,细粒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对于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C.3.烘干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3.结果整理,计算至0.1%.4.允许平行差:含水量5%以下为0.3、含水量40%≤1、含水量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
酒精:纯度95%,粘质土5~10g,砂类土20~30g,注入酒精至出现自由液面,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轻轻敲击。
烧3遍立即称质量其他测试方法:红外线照射法;比重法;微波加热法;碳化钙气压法:适用于路基土盒稳定土的快速测定特殊土的含水量测定:含石膏土和有机质土:110 OC时含石膏土会失去结晶水,对有机质土其有机成分会燃烧,适宜用真空干燥箱在近乎1个大气压力作用下,或温度在60 OC~70OC干燥8h以上;对无机结合料宜先将烘箱提前升温到110℃在放入水泥结合料烘干。
密度试验: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灌水法土的命名H-高 L-低 W-良好级配 P-不良级配 C-粘土M-粉土 S-砂土Y-黄土 O-有机质土 B-漂石 G砾石 Cb-卵石 E-膨胀土 R-红粘土 St-盐渍土土从液体状态向塑性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土由塑性体状态向脆性固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当土达到塑限后继续变干,土的体积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但达某一含水量后,体积不再收缩,这个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
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称为塑性指数,反映了土中粘泥含量的大小;液性指数反映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的关系,反映土的状态。
最大孔隙比的测定: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干),碾散拌匀,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 1000 立方厘米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克,准确至1 克,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 厘米,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开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 5立方厘米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 5立方厘米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影响压实的因素(1)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土的塑性指数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也愈大,同时其最大干密度愈小。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 9205-2015铁路工程试验表格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2015- 03 - 28 发布2015- 06 - 25 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Q/CR 9205-2015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施行日期:2015年06月24日2015年·北京前言本试验表格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简称“原试验表格”,下同)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试验表格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调整了原试验表格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原试验表格发布后,在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本试验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无损检测、混凝土构件性能、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岩石和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填土密度、钢材、道砟、锚杆、防水材料、石灰等的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本试验表格主要增加了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和施工部位等信息,统一了相关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调整了表格中日常试验项目的排序。
在执行本试验表格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试验表格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试验表格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路基填料要求及试验方法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
不同填料的压实厚度与碾压工艺应通过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
施工允许含水率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要求的压实标准和机械的压实能力综合确定。
压实含水率应由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率和碾压工艺试验段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综合确定。
当含水率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它措施;当含水率过低时,应加水润湿,加水量m w(kg)可按下式估算:m w=【m s/(1+w)】×(w opt-w)式中:m s——所取填料的湿重(kg);w、w 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
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条件:1.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
2.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
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3.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D15为颗粒较粗填料中颗粒含量占15%的粒径;d85为颗粒较细填料中,颗粒含量占85 %的粒径)(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
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或厚度不小于30cm的填层。
改良土施工拌和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掺合料的配合比。
场拌时,土料和各种掺合料应分堆存放;路拌时,应先摊铺土料、再均匀散布掺合料,充分拌合均匀后,方可进行碾压。
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満足拌和施工质量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基床以下部位填料采用A、B、C组填料(有A、B组填料地段优先采用A、B组填料),压实标准如下:基床以下部位填料要求及压实标准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
基床底层采用B组填料或水泥改良土(水泥的掺量为干土质量的5%)。
一.含水量的试验方法有哪几种?标准测定方法是哪种?请说出该种方法测试步骤?1烘干法---适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无粘性土和一般粘性土不适用于含有机质土,含盐量较多的土和重粘土 3 红外线照射法4比重法-----砂类土 5微波加热法6碳化钙气压法----适用于路基土和稳定土。
标准测定方法是烘干法。
烘干法步骤: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入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即为湿土质量。
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 ℃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小时,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
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气内冷却(一般只需0.5~1小时即可)。
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 g。
结果整理。
含水量公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酒精燃烧法步骤:取代表性试样(粘质土5~10 g,砂类土20~ 30 g),放入称量盒内,称湿土质量。
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
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点燃盒中酒精,燃至火焰熄灭。
将试样冷却数分钟,按本试验方法重新燃烧两次。
待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盖好盒盖,立即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 g。
碳化钙气压法:取有代表性试样。
对HKC---200型,称试样200 g,对HKC—30型,称取试样30 g。
夏天在野外操作时,称样时间要短,往往因气温和光照的影响,大大超过试样多称1~2 g的误差。
把称好的试样倒入罐内。
为防止试样倒在外面,应自备一个装料漏斗。
同时将两个粉碎球放入主体罐内。
将定量吸水剂放入仪器盖中,HKC—200型放6平勺,HKC—30型放入2平勺。
详细内容:土石料的压实,是土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
维持土石坝自身稳定的土料内部阻力(粘结力和摩擦力)、土料的防渗性能等,都是随土料密实度的增加而提高。
例如,干表观密度为l.4t/m³的砂壤土,压实后若提高到1.7t/m³,其抗压强度可提高4倍,渗透系数将降低至1/2000。
由于土料压实结果,可使坝坡加陡,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投资。
一、土料压实特性土料压实特性,与土料本身的性质、颗粒组成情况、级配特点、含水量大小以及压实功能等有关。
对于粘性土和非粘性土的压实有显著的差别。
一般粘性土的粘结力较大,摩擦力较小,具有较大的压缩性,但由于它的透水性小,排水困难,压缩过程慢,所以很难达到固结压实。
而非粘性土料则正好相反,它的粘结力小,摩擦力大,具有较小的压缩性,但由于它的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压缩过程快,能很快达到密实。
土料颗粒粗细组成也影响压实效果。
颗粒愈细,空隙比就愈大,所含矿物分散度愈高,就愈不容易压实。
所以粘性土的压实干表观密度低于非粘性土的压实干表观密度。
颗粒不均匀的砂砾料,比颗粒均匀的细砂可能达到的干表观密度要大一些。
土料的含水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原南京水利实验处击实仪(简称南实仪)对粘性土的击实试验,得到一组击实次数、干表观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如图4 2所示,图中”为击实次数,G为饱和度。
在某一击实次数下,干表观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的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对每一种土料,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只有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才能获得最大的干表观密度,且压实也较经济。
非粘性土料的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压缩过程快,能够很快达到压实,不存在最优含水量,含水量不作专门控制。
这是非粘性土料与粘性土料压实特性的根本区别。
压实功能的大小,也影响着土料干表观密度的大小,从图4—2可见,击实次数增加,干表观密度电随之增大而最优含水量则随之减小。
说明同一种土料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表观密度并不是一个恒定值,而是随压实功能的不同而异。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各土描述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路基填料要求及试验方法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
不同填料的压实厚度与碾压工艺应通过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
施工允许含水率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要求的压实标准和机械的压实能力综合确定。
压实含水率应由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率和碾压工艺试验段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综合确定。
当含水率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它措施;当含水率过低时,应加水润湿,加水量m w(kg)可按下式估算:m w=【m s/(1+w)】×(w opt-w)式中:m s——所取填料的湿重(kg);w、w 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
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条件:1.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
2.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
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3.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D15为颗粒较粗填料中颗粒含量占15%的粒径;d85为颗粒较细填料中,颗粒含量占85 %的粒径)(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
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或厚度不小于30cm的填层。
改良土施工拌和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掺合料的配合比。
场拌时,土料和各种掺合料应分堆存放;路拌时,应先摊铺土料、再均匀散布掺合料,充分拌合均匀后,方可进行碾压。
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満足拌和施工质量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基床以下部位填料采用A、B、C组填料(有A、B组填料地段优先采用A、B组填料),压实标准如下:基床以下部位填料要求及压实标准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
基床底层采用B组填料或水泥改良土(水泥的掺量为干土质量的5%)。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一一、判断题。
(60题)1、Ⅰ级土样为完全扰动土样。
(×)2、含气体的土可称为非完全饱和土。
(√)3、土的含水率就是土在110~120℃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4、土的渗透性是指土体被水透过的性能。
(√)5、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土的松密程度和软硬状态。
(√)6、土是由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的一种松散堆积物。
(√)7、密度试验需要2次平行测定,平行的差值不得大于0.02g/cm3。
(×)8、化学风化作用没有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9、砂土处于最密实状态时的孔隙比,称为最小孔隙比。
(√ )10、水在密实的粘土中发生渗流时,存在起始水力比降。
(√)11、为定量的描述土粒的大小及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对粒径大于0.075mm 土粒可用密度计法测定。
(×)12、快剪试验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待排水固结稳定后快速施加水平剪切力。
(×)13、土的孔隙比0.859,含水率为26.2%,比重为2.70,它的饱和度为82.4%。
(√)14、无论什么土,都具有可塑性。
(×)15、两种不同的粘性土,其天然含水率相同,则其软硬程度相同。
(×)16、地下水位上升时,在浸湿的土层中,其比重和孔隙比将增大。
(×)17、搓滚法中只要土体断裂,此时含水率就是塑限。
(×)18、氧化作用是地表的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19、工程上常用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来描述土的颗粒组成情况。
(√)20、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率适用有机质土。
(×)21、砂土处于最密实状态时,其相对密度接近于1.0。
(√)22、土的渗透系数是反映土透水性强弱的一个指标。
(√)23、烘干法是室内测定土的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24、溶解作用的结果,使岩石中的易溶物质被逐渐溶解而随水流失,难溶物质则残留于原地。
前言土的工程分类SD128-001-84土样和试样制备SD128-002-84含水量试验SD128-003-84密度试验SD128-004-84比重试验SD128-005-84颗粒大小分析试验SD128-006-84界限含水量试验SD128-007-84湿化试验SD128-008-84相对密度试验SD128-009-84毛管水上升高度试验SD128-010-84击实试验SD128-011-84渗透试验SD128-012-84固结试验SD128-013-84黄土压缩试验SD128-014一84孔隙压力消散试验SD128-015-84(试行)三轴剪切试验SD128-016-84一个试样多级加荷三轴剪切试验SD128-016a一84(试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SD128-017-84直接剪切试验SD128-018-84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SD128-018a一84(试行)无凝聚性土天然坡角试验SD128-019-84附录打印刷新土工试验规程SD128—84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试验技术和仪器不断更新。
为了经常系统地收集资料,开展试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土工试验规程的科学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服务,水电部(82)技水字第251号文决定,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华东电力设计院、昆明勘测设计院科研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84年增加)组成“土工试验标准化研究小组”,并组织有关单位,对水电部颁发的《土工试验规程》SDS01—79(上、下册)进行修订。
本着成熟一项,增订和修改一项及与国际通用标准等效的精神,将《土工试验规程》SDS01—79上册中的部分项目进行了修订,并通过了技术审查。
界限含水量试验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主审,击实、固结、黄土压缩、三轴剪切和排水反复直接剪切等项试验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主审。
修改的主要项目及内容如下:1.界限含水量试验:将液、塑限联合试验列为正式标准,附碟式液限试验和搓滚法塑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