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行为
- 格式:pptx
- 大小:247.08 KB
- 文档页数:38
企业并购与重组企业并购与重组是指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转让、资产收购、合并或分立等方式,以达到资源整合、市场扩张、风险分散等战略目标的行为。
在当前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并购与重组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定义、原因、类型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定义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它企业的股权来扩大自身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资源整合和竞争优势的行为。
企业重组则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进行资产的调整与重构,以提高企业效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原因1.市场扩张:企业通过并购与重组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并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和资源。
2.资源整合: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企业可以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品牌增值:企业通过收购知名品牌可以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4.风险分散:当一个行业或地区出现风险时,企业通过并购与重组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降低经营风险。
5.技术引进:通过收购或并购技术优良的企业,可以快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企业并购与重组的类型1.股权收购: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来实现并购的行为。
2.资产收购: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重要资产或部门来实现并购的行为。
3.合并重组: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将其股权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公司,共享资源和利益。
4.分立重组:指企业通过将自身的某个部门或资产独立出来形成新公司,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独立运营。
四、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影响1.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并购与重组,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优势,企业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降低成本:通过并购与重组实现规模效益,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拓展产品线:通过企业并购与重组,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线,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5.风险管理:通过企业并购与重组,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与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并购风险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收购另一个企业,以达到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培养核心竞争力等目标的行为。
然而,并购行为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通过介绍三个真实的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并讨论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案例一:A公司收购B公司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双方企业文化不兼容,整合难度较大。
并且,在整合过程中,B 公司的管理团队出现了较大的变动,导致企业运营产生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面临的风险:1.文化冲突:A公司和B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员工之间缺乏共同价值观,这给整合带来了困难。
2.组织变动:B公司的管理层大量离职,导致企业运营不稳定,员工士气受到负面影响。
3.并购整合不力:双方在并购整合方面缺乏经验,导致合并后企业运营不顺利。
应对策略:1.文化整合:A公司需要充分了解B公司的企业文化,尽可能地缩小文化差异,并通过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2.稳定管理层:A公司应该尽快任命新的管理团队,稳定B公司的运营,以减少不确定性。
3.并购整合专家:聘请并购整合专家,提供咨询和支持,确保整合流程的顺利进行。
案例二:C公司收购D公司股权在这个案例中,C公司希望通过收购D公司的股权,将其纳入旗下,以扩大产业链。
然而,在尽职调查阶段,C公司没有充分了解D公司的财务状况,导致后续经营困难。
面临的风险:1.财务风险:由于没有充分了解D公司的财务状况,C公司无法预知D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这给后续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
2.经营困难:如果D公司的财务问题严重影响了经营,将对C公司的整体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尽职调查:在并购之前,C公司应该充分了解D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降低财务风险。
2.协商条件:在购买股权的协议中,C公司应该明确规定对D公司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后续经营困难。
案例三:E公司并购F公司部门在这个案例中,E公司决定收购F公司的某个部门,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资本市场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并购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经营行为。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配置机构,对企业并购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资本市场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
一、资金来源方面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这些资金来源可以降低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加速企业并购的实施速度。
然而,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的优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企业需要承担高昂的融资成本。
高额的融资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也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市场反应方面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并购的市场反应也非常敏感。
企业在实施并购时,市场可能会对其进行“贴标签”,即认定该企业的并购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并据此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的并购行为可能在市场上引起短期波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因此,企业在并购决策时需要考虑市场反应因素,遵守市场规则,以避免对企业及其股东造成不利影响。
三、企业治理方面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合规经营。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要求企业保持透明度,公开企业财务状况和商业行为,以提高股东权益保护和市场监管效果。
此外,企业并购往往涉及到股权制度上的重大调整。
并购的两家公司需要进行资产整合和人员调整,可能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带来影响。
因此,企业在并购决策时也需要考虑到股权结构变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四、竞争格局方面资本市场会对企业并购产生重要的竞争影响。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竞争性资源分配机制,会为具备更高竞争力和资本实力的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反之,那些资金短缺、合规性不足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更加困难的融资和并购条件。
总之,资本市场对企业并购产生了许多影响。
资金来源、市场反应、企业治理和竞争格局等,都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企业并购的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收购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实现扩张或增强自身实力的行为。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列举了十个符合要求的企业并购案例。
1. 腾讯收购Supercell:腾讯于2016年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3%股权。
这个并购案对于腾讯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收购,使其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游戏产业中的地位。
2.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阿里巴巴于2016年以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在线视频平台优酷土豆的100%股权。
这个并购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使其在在线视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3.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于2012年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 Mobility的100%股权。
这个并购案对于谷歌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使其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地位。
4. 苹果收购Beats Electronics:苹果于2014年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eats Electronics的100%股权。
这个并购案对于苹果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使其进一步巩固了在音乐和耳机市场的5. 中国联通收购沃达丰:中国联通于2009年以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达丰在中国的运营资产。
这个并购案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收购,使其在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
6. 中国石化收购BP燃料:中国石化于2010年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P在中国的燃料业务。
这个并购案对于中国石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收购,使其在中国的石油化工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
7. 京东收购沃尔玛中国:京东于2018年以1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玛在中国的在线业务。
这个并购案对于京东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使其在中国的电商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
8. 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于2013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盛顿邮报。
论述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及风险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尽管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和风险。
本文将从员工福利、市场垄断、财务风险和文化冲突等方面来论述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及风险。
首先,企业并购可能对员工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在并购过程中,为了实现成本节约和整合优势,企业往往会进行人员裁员。
这导致许多员工失去工作,面临失业风险和经济困境。
即使在保留工作的员工中,他们也可能面临工资减少、福利待遇下降等问题。
此外,由于并购可能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员工可能面临工作不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困境,这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企业并购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限制竞争。
当一个企业通过并购控制了市场上的大部分份额时,它可能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和进入。
这将导致市场上的竞争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限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也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市场垄断还可能导致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不敏感,降低市场效率和创新能力。
第三,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
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价格、整合成本和债务偿还等。
如果企业无法有效管理这些财务风险,可能导致财务困境和债务危机。
此外,由于并购可能导致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复杂化,管理层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括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战略决策等方面。
如果管理层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最后,企业并购还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组织文化、价值观和管理风格。
当两个企业合并时,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协同困难。
员工可能面临适应新文化的困难,组织内部的合作和沟通也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文化冲突还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人才流失,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虽然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和风险。
企业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合并或兼并其他企业,从而实现企业资源整合、市场扩张和经营规模的增大的行为。
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有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技术和品牌、整合资源、实现成本节约等。
下面将介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购案例。
一、中国五矿收购澳洲力拓中国五矿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型企业之一,而力拓是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
2010年,中国五矿以1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力拓15%的股份。
这笔交易使中国五矿成为力拓第一大股东,并对力拓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次并购案加强了中国五矿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储备。
二、德意志银行收购英国汇丰银行部分业务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之一,而汇丰银行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在金融危机后,德意志银行为了增加自身的稳定性和市场份额,决定收购汇丰银行的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使得德意志银行扩大了巴尔干地区的业务,并且在交易支付业务、股票托管业务等方面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三、谷歌收购Motorola移动通信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Motorola移动通信是一家领先的手机制造商。
为了进一步拓展移动设备市场和增强自身在硬件方面的实力,谷歌于2012年以1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移动通信。
这笔并购让谷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移动设备业务,并提高了自身在手机硬件领域的竞争力。
这三个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并购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技术和品牌,实现资源整合和成本节约。
企业并购是企业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企业并购的优缺点企业并购(M&A)是指两个或更多企业通过合并、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企业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优点:1.创造经济规模效应: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和铁路等,尤其适合通过并购来提高效率。
2.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甚至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增加收入和利润。
3.强化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品牌,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并购是一种快速获取先进技术、专利和商业模式的方式,有助于企业跳过研发和创新过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4.实现战略转型: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战略转型,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或进入新兴市场。
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拓展自身业务范围,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加新产品线或服务。
5.降低风险: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减少对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的依赖。
多元化品牌和市场组合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1.高昂的成本:并购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资金成本,包括收购价、中介费用和整合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如果并购后无法实现预期效益时。
2.管理整合难题:并购后,企业需要面对管理整合难题,包括企业文化差异、组织结构调整和员工合并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内部的冲突和不稳定,可能影响并购后的业务运营和绩效。
3.价值冲突:并购往往涉及不同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差异。
如果并购后无法妥善处理这些冲突,可能导致合并失败和业绩下滑。
4.不确定性风险:并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环境变化、法规政策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等。
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并购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失败。
5.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企业并购可能导致一些市场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降低市场竞争度和公平性。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引言企业并购是当今商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多种目标,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等。
然而,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来探讨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并尝试解释为什么企业会选择并购作为一种战略手段。
企业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自身规模、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等的行为。
并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企业购买或合并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抢夺竞争对手的资源。
纵向并购是指企业购买或合并与其当前业务相关的上游或下游企业,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垂直一体化。
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企业进行并购行为的动因可以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动因1. 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并购的一个主要动因是实现规模经济。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规模,从而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此外,通过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还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采购优惠和供应链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2. 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企业并购的另一个动因是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
在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和知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技术专利、研发团队和专业知识,从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速度。
此外,通过并购,企业还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外部动因1. 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并购的一个外部动因是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中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收购竞争对手,从而快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可以帮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竞争力。
2. 获取资源和渠道企业并购的另一个外部动因是获取资源和渠道。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分销渠道等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企业常见的并购方式有哪些1、用现金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
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热门城市:霸州市律师安图县律师新华区律师三河市律师船营区律师井陉矿区律师桃城区律师舒兰市律师在企业运作中,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为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并购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
在不同的境况下,企业并购通常有不同的方法,在下文中,我们将为您带来▲企业常见的并购方式。
▲一.企业并购的定义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
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企业并购形式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企业并购方法1、用现金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
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用股票交换股票。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
它指的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公司通过合并协议共同形成公司的法律行为。
公司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
资产收购: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以获得其经营权或所有权的行为。
股权收购: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获得其控制权或经营权的行为。
此外,企业并购还可以分为狭义并购与广义并购。
狭义并购(M&A)分为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两个种类。
兼并是指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一个企业以现金或证券等方式有偿取得另一企业的产权,改变该企业的法人实体并获得其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广义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意图获取其控制权,但是换出产权企业的法人资格并不一定丧失,是企业间实现重组及控制等活动的统称。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收益与高风险伴生的专业投资活动,同时兼具技术性与复杂性。
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使得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详细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4种并购模式及案例并购是指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或企业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规模扩大、资源整合、市场份额增加等目标。
根据并购的具体形式和目的,可以分为四种常见的并购模式,分别是垂直并购、水平并购、横向并购和跨界并购。
以下是对这四种并购模式的详细解释和相应的案例分析。
1.垂直并购:垂直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供应链或产业链中的上下游,收购和整合其供应商或销售商。
这种并购模式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并加强对供应链中环节的控制。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在1997年收购了其主要供应商凯博普,从而建立起了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
2.水平并购:水平并购是指一个公司收购同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公司。
这种并购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同行业内的资源、客户和市场份额来创造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2023年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银行收购了竞争对手渣打银行的旗下子公司Smith Barney,从而加强了花旗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
3.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一个公司收购同一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但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不直接竞争。
这种并购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公司的产品线或服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和降低风险。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23年谷歌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尼斯通(Nest),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谷歌的智能家居业务。
4.跨界并购:跨界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与其主要业务领域不相关的行业中,收购其他公司或企业。
这种并购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差异化发展。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国电信在2023年收购了移动支付平台易联支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业务。
综上所述,垂直并购、水平并购、横向并购和跨界并购是四种常见的并购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各自的案例。
这些并购模式旨在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增长,但成功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企业并购可以怎么进行?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及相关进行方式:1、用现金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
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热门城市:南京律师爱辉区律师曲靖律师虎林市律师兴和县律师塔河县律师凉城县律师漠河县律师平山区律师企业并购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常听见的企业并购重组只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细分开来,那么▲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呢?将在下文分别就行业角度、付款方式和企业行为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企业并购的形式▲(一)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二)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1、用现金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
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资产。
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用股票交换股票。
此种并购方式又称“换股”。
一般是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通常要达到控股的股数。
通过这种形式并购,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
C H I N A 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6视点|VIEWPORT一、并购理论(一)企业性质与并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其发展方式有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
并购(M&A,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是资本运作的高级形式,是企业的外部发展战略,是企业的一种外部投资,是资本在某一产业中实施或进或退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关于企业性质有各种假设:①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原子”式的“经济人”,企业掌握充分信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利用市场机制无代价,但与现实不符;②西蒙(1955)的“有限理性”及满意原则,企业追求满意的利润;③西蒙(1955)的“有限理性”及满意原则现代企业股东的所有权和企业经理掌握的经营权相分离,经理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而追求企业规模;④马里斯(1963)的“最大增长率”模型,企业追求比其过去和比其他企业发展得更快;⑤威廉姆森(1963)的“经理效用最大化”理论,认为职业经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效应;⑥科斯等的节约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谁的交易成本更低;⑦近年来形成的与单边的股东至上主义不同的股东、经理、员工、政府、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等。
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并购动机,其对应的动机理论也不同。
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夺取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为取得投资收益的参股不是并购。
股权转让后受让方不是企业的第一大股东,但若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也是并购。
但一般情况下,股份(股权)最多的股东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绝大多数并购是为夺取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控股有绝对控股(50%)和相对控股(50%),而并购以获得相对控股者居多,因为相对于绝对控股,它可减少并购方的并购资金支出而又能达到并购目的,缺点是对企业的控制力弱。
并购理论产生于并购实践,反过来又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
企业并购的几种形式
企业并购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按行业角度划分:
横向并购。
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是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
混合并购。
是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如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领域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或对生产和经营与本企业毫无关联度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2、按付款方式划分:
用现金购买资产。
用现金购买股票。
以股票购买资产。
用股票交换股票。
债权转股权方式。
间接控股。
承债式并购。
无偿划拨。
近年的企业并购案例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频频出现,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来扩大自身规模或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下面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企业并购案例。
首先是2017年,迪士尼公司以520亿美元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部分资产。
这一并购将使迪士尼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巨头之一。
迪士尼借助这次并购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在电影、电视、媒体等领域的影响力,并增强其在流媒体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例是2019年,荷兰药企阿斯利康以达到6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制药公司波士顿科学公司。
这次并购使阿斯利康成为全球第二大制药公司之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地位。
这一并购也为阿斯利康提供了更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药物,有助于扩大其产品线。
2016年,中国黄金集团以约12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金矿公司金伯利矿业。
这一并购进一步加强了中国黄金在全球黄金市场的地位,并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矿产资源。
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源领域的一次成功收购。
此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也备受关注。
比如,2016年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的合并,使滴滴成为中国打车市场的巨头。
2019年百度以18亿美元收购了小米的智能家居品牌米家,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布局。
综上所述,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层出不穷,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领域,各种并购案例都涌现出来。
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扩大规模、整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
然而,并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谨慎评估和有效管理。
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引人瞩目的企业并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