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84.2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一、血清铁检测血清铁(serum iron),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血清铁检测的适应证:①转铁蛋白测定的参数。
②铁吸收实验参数。
③急性铁中毒。
【参考值】①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②儿童:9~22μmol/L。
【临床意义】血清铁增高和减低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见表4-7-19:二、血清转铁蛋白检测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血浆中一种能与Fe3+结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转运铁的作用。
体内仅有1/3的Tf呈铁饱和状态。
每分子Tf可与2个Fe3+结合并将铁转运到骨髓和其他需铁的组织。
Tf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所以Tf也可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另外,Tf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参考值】28.6~51.9μmol/L(2.5~4.3g/L)。
【临床意义】1.Tf增高Tf增高常见于妊娠期、应用口服避孕药、慢性失血及铁缺乏,特别是缺铁性贫血。
2.Tf减低Tf减低常见于:①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衰竭。
③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④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及肝硬化等。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测正常情况下,血清铁仅能与1/3的Tf结合,2/3的Tf 未能与铁结合,未与铁结合的Tf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每升血清中的Tf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即为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
【参考值】①男性:50~77μmol/L。
②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1.TIBC增高①Tf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
②Tf释放增加: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
2.TIBC减低①Tf合成减少:肝硬化、慢性肝损伤等。
②Tf丢失:肾病综合征。
③铁缺乏:肝脏疾病、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
四、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fs)简称铁饱和度,可以反映达到饱和铁结合力的Tf所结合的铁量,以血清铁占TIBC的百分率表示。
铁代谢6项一、血清铁铁是形成血红素的必需元素,血红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原料,血液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量即为血清铁(SI)。
1、SI增高SI增高主要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肝病及血色病。
在急性肝细胞损害,如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肝内储存铁释放至血液,血清内铁含量则增加。
在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红细胞内的铁进入血流,血清铁亦可增加。
另外,在体内铁的利用率减低时,无效红细胞生成,伴骨髓红细胞破坏增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或铅中毒时血清铁的含量亦常增加。
反复输血和接受铁剂治疗的患者常增高。
2、SI降低SI降低常见于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
长期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含量则正常或在正常水平以下。
故血清铁在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甚有价值。
体内铁总量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会引起血清铁降低。
此外,体内铁的需要增加,如妊娠、婴儿生长期等也有血清铁减低的倾向。
3、评价SI 测定是一项直接反映体内运输铁含量的指标,但生理波动大,测得的血清铁只代表采血当时的血浆铁浓度,而不能代表流动中的铁总量。
炎症和感染时,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图谱| 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铁释放至转铁蛋白的过程受阻,血清铁降低并不代表贮存铁的减低,因此,其在反映机体铁贮存量方面不够准确,单项检测意义局限,往往需要联合其他铁代谢指标检测。
除上述因素外,标本溶血、玻璃容器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等也会影响血清铁检测结果。
二、血清铁蛋白铁蛋白(SF)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储铁蛋白,铁蛋白是含20%铁的蛋白质。
通常存在于几乎所有身体组织尤其是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作为铁储备,参与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可反映铁储备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它与多种疾病相关。
1、SF增高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频繁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溶血性贫血等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恶性病变,如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铁代谢检查项⽬⽬前开展的检查项⽬主要有⾎清铁、⾎清总铁结合⼒、⾎清转铁蛋⽩、⾎清转铁蛋⽩饱和度、⾎清铁蛋⽩和⾎清转铁蛋⽩受体等六项,分别简述如下:(1)⾎清铁:⾎清中的铁离⼦约1/3与转铁蛋⽩结合,是铁离⼦的运输形式,称为⾎清铁(SI)。
⾎清铁测定虽有助于铁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断,但并不能全⾯反映体内铁的整体⽔平和分布状况,需要与其他指标结合分析。
(2)总铁结合⼒和转铁蛋⽩饱和度:总铁结合⼒(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指⾎清蛋⽩所能结合的最⼤铁离⼦浓度。
由于⾎清中95%以上的⾮⾎红素结合铁都与⾎清转铁蛋⽩结合,因此,总铁结合⼒与转铁蛋⽩的⽔平⾼度相关。
通常情况下,仅有1/3左右的⾎清转铁蛋⽩与铁离⼦相结合。
⾎清铁与总铁结合⼒的⽐值为转铁蛋⽩饱和度。
(3)⾎清转铁蛋⽩:⾎清转铁蛋⽩(transferrin,Tf)产⽣于肝脏,是⼀种贝塔1糖蛋⽩,含有两个与三价铁结合的⾼亲和⼒位点,是⾎浆中主要含铁蛋⽩,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f-Fe3+的复合物形式运⾄⾻髓,供红细胞成熟之⽤。
幼红细胞的膜表⾯有⼀种特殊的感受器,能使转铁蛋⽩附着于幼红细胞表⾯。
(4)⾎清铁蛋⽩:⾎清铁蛋⽩(SF)是⼀种棕⾊的含铁蛋⽩。
它是⼀种直径为12~14nm的球形蛋⽩,主要在肝脏合成。
⾎清铁蛋⽩含量是判断体内缺铁还是铁负荷过量的重要指标。
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铁含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降低;此时,还没有⾎红蛋⽩的减少,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影响较⼩。
因此,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童,应该经常检测⾎清铁蛋⽩⽔平。
另外,⾎清铁蛋⽩也是⼀种急性时相蛋⽩,在机体患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临床医⽣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应充分注意这⼀点。
(5)⾎清转铁蛋⽩受体:⾎清转铁蛋⽩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的⼀种跨膜糖蛋⽩,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肽链组成。
铁代谢四项正常指标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铁的代谢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氧气的运输以及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铁代谢四项正常指标是指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
以下将详细解析这四项指标。
血清铁是衡量人体铁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血浆中游离的铁离子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浓度在男性为13.5-17.5umol/L,女性为11.6-16.0umol/L。
血清铁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摄入的铁量、铁的吸收和储存等。
低血清铁水平可能导致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而高血清铁水平可能与铁过载疾病相关。
血清转铁蛋白是一种铁运载蛋白,它能够将血清铁转运至不同组织和细胞。
血清转铁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铁的供应和运输情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在男性为1.7-4.0g/L,女性为1.5-3.5g/L。
血清转铁蛋白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铁的摄入和吸收、肝脏功能等。
低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可能与铁缺乏相关,而高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可能与铁过载疾病相关。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贮存铁的蛋白,它在人体内负责储存和释放铁元素。
血清铁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的铁储备情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在男性为12-300ng/mL,女性为12-150ng/mL。
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铁的摄入和吸收、肝脏功能等。
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与铁缺乏相关,而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与铁过载疾病相关。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铁蛋白,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运输氧气。
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的氧合能力和贫血情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血红蛋白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摄入的铁量、铁的吸收和运输等。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与贫血相关,而高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
铁代谢四项正常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评估人体的铁代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铁缺乏或铁过载等相关疾病。
铁代谢相关指标测定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正常身体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体内,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骨骼肌肌红蛋白、铁蛋白等组织中,其中约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负责氧气的运输与供给,因此,铁代谢异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1. 血清铁血清铁是指血浆中可测定的铁离子含量,包括游离铁和结合铁。
测定血清铁水平可以用来判断人体铁的储备情况和补充铁剂的需要。
血清铁水平过低可能说明人体缺铁,而血清铁水平过高则可能提示铁的超载。
铁蛋白是一种能够结合铁离子的蛋白质,通过调节铁的转运和贮存起到维持正常铁代谢的作用。
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水平,同时也是评估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指标之一。
铁蛋白水平较低常常与贫血有关,因为铁蛋白具有作为铁储存和输送蛋白的双重作用。
当肝脏合成铁蛋白的速度变慢时,血中铁红素会减少,血清铁蛋白水平也会下降;反之,铁蛋白合成和分泌增加时,血清铁蛋白水平也会升高。
3. 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是一个铁运输蛋白,它携带着游离铁穿过细胞膜后将其释放给铁蛋白等载体。
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浆中转铁蛋白结合铁离子的百分比。
该指标可作为评估铁缺乏和铁过载的重要参考,当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时往往提示可能存在铁缺乏、贫血等问题。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一个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同时也被释放到血液中。
血清sTfR的水平与铁需要量和红细胞生成度相关。
sTfR水平升高,则提示铁缺乏导致的红细胞合成不良,骨髓有着更多的需求,因此剩余的受体更多,此时意味着对铁的需要更高,伴随有贫血的表现。
反之,sTfR的水平下降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铁过多或者骨髓的铁需求减少。
5.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V)反映的是红细胞大小的平均值。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铁缺乏,丙酮酸在红细胞内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红细胞体积缩小,MCV降低、红细胞成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的是红细胞内单个血红蛋白的浓度,即血红蛋白浓度与体积比值。
健康域检验临床检验项目可以精准地体现机体内的代谢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是有时候患者拿到化验单,常常被一些似像非像的检验指标弄得晕头转向。
下面,就带您了解两项容易混淆的检验指标:铁代谢四项和血清铁蛋白。
这是一组检查贫血病因的实验室检查。
首先了解一下铁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铁在体内以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65%的铁分布于血红蛋白中,20%—30%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和肠黏膜中,称为储存铁,约5%的铁则构成肌红蛋白以及含铁酶类。
人体内的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瘦肉、蛋黄、鱼类,植物的豆类、蔬菜、水果等均含有较丰富的铁质;二是来源于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出的铁,后者中的80%又重新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其余20%被贮存起来。
铁的代谢主要包括吸收、转运、分布、利用和储存、排泄等,通过相关代谢能够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避免出现一些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人体,铁会和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当中,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进入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在体内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在机体需要铁时,这两种铁均可被利用。
最后,铁主要通过粪便、肾脏和汗腺排泄,其中90%从肠道排出。
通过检测铁四项和血清铁蛋白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机体铁代谢的情况,从而判断贫血的原因。
检验科的铁代谢四项测定内容包括什么检验科的铁代谢四项测定包括:血清铁(Fe )、转铁蛋白(TRF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
铁代谢四项是评价体内铁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对缺铁性贫血进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监测的重要依据,是铁剂使用的临床指导。
但大多数人真的知道各项指标的意义吗?1.血清铁(Fe )Fe 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
Fe 增高提示:(1)铁摄入过多,如铁剂治疗过量时;(2)释放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等;(3)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代谢6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代谢是机体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涉及到吸收、运输、储存和利用铁元素。
在人体中,铁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血红蛋白的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代谢的失调会导致贫血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铁代谢的情况,医学界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铁代谢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铁代谢6项。
本文将从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监测五个方面介绍铁的代谢过程。
第一项,铁的吸收。
铁主要通过肠道吸收,其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肠道吸收铁主要受到铁的形态、饮食中维生素C和铁的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维生素C能够促进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而与草酸盐等物质的结合则会降低铁的生物利用率。
由于人体对铁的需求有限,铁吸收是一个精细调节的过程,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
第二项,铁的运输。
在循环系统中,铁主要以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其中铁原子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形成血红素。
在血浆中还存在一部分铁与转铁蛋白结合。
转铁蛋白是一种运输铁元素的蛋白质,它能够载运游离铁,并将其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
铁在体内的运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通过转铁蛋白等途径确保铁元素的有效输送。
第三项,铁的储存。
人体中储存铁的主要形式是赤铁蛋白,它主要存在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等组织中。
还有一部分铁存储在肝脏的珠蛋白颗粒中。
这些储存铁元素在机体需要时会被动员起来,供其它组织合成血红蛋白、维持身体代谢等功能。
铁的储存形式和量是一个与体内需求密切相关的平衡过程,需要受到多种激素和调节因素的影响。
第五项,铁的监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铁代谢的情况,医学界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铁代谢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铁代谢6项。
这包括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铁蛋白。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机体内铁的储存、输送和利用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铁代谢异常,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铁代谢检测指标是什么?铁代谢检测是通过血清中铁及铁相关蛋白的测量,来评估人体内铁的水平和铁代谢变化的一种检测方法。
常用的血清铁代谢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转铁蛋白。
血清铁测定原理是将血清中的转铁蛋白与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用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最后再根据标准对照来计算血清铁的含量。
该检查结果的参考值为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
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等情况,而升高则可能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等有关。
血清铁蛋白测定则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通过将血清铁蛋白与标记铁蛋白一起与抗铁蛋白抗体混合,制备出含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样本。
在检测中,会使用第二抗体和聚乙二醇来分离沉淀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测定其放射性,进一步推算待检血清铁蛋白的含量。
成人男性的正常值为15~200μg/L,而女性为12~150μg/L。
降低的情况通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而增高则可能与肝脏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有关。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是利用铁过量和吸附剂等手段来测定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上述方法测定血清铁含量的一种检测方式。
参考值为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降低或正常的情况可能出现在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等方面,尤其是显著降低可能与肾病综合征有关。
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是通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比值来计算的,其参考范围为20%~50%。
降低的情况可能与缺铁性贫血(TS小于15%)、炎症等有关,而升高则可能与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障、血色病早期等、以及铁负荷过重等情况相关联。
转铁蛋白测定可以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利用抗人转铁蛋白血清与待检测的转铁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其光吸收和散射浊度增加来测定转铁蛋白的含量。
铁代谢相关指标测定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铁的代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对于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铁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等。
其中,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铁的浓度,它是评估人体铁储备的重要指标。
血清转铁蛋白是一种运输铁的蛋白质,它能够将铁从肠道吸收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清铁饱和度是指血液中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的比例,它能够反映人体铁的利用情况。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储存铁的蛋白质,它能够反映人体铁储备的情况。
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
例如,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病,它的发生与铁代谢紊乱有关。
通过测定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可以确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肝病等也会影响铁代谢,因此,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也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通过测定这些指标来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同时,人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铁,以维持良好的铁代谢。
一、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
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
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血清铁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血清铁增高: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
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
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临床意义:1.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
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 的水平增高(由于其合成增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铁代谢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菌铁代谢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细菌对铁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分析其铁代谢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铁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细菌的多种代谢过程。
细菌通过吸收外界环境中的铁离子,将其转化为细胞内可利用的铁形式。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细菌对铁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分析其铁代谢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2. 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含铁琼脂平板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硫酸亚铁、氯化铁、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
4. 仪器:培养箱、接种环、无菌棉签、显微镜、比色计。
四、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实验菌株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2. 制备含铁琼脂平板:将含铁琼脂平板熔化后,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和氯化铁,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株用无菌棉签接种于含铁琼脂平板上,分别标记菌种。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5. 铁代谢产物检测:将培养后的菌株用无菌水洗涤,收集菌体,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过滤。
用比色计测定滤液中的铁含量,分析细菌铁代谢产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细菌在含铁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在含铁琼脂平板上生长,表明这些细菌具有吸收和利用铁的能力。
2. 铁代谢产物检测:通过比色计测定滤液中的铁含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铁代谢产物含量依次为: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枯草芽孢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3.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具有最强的铁代谢能力,其铁代谢产物含量最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铁代谢能力依次减弱。
血清铁检测技术原理一、背景介绍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铁的浓度,它是评估人体铁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血清铁检测技术是通过测定血液中游离铁的含量来评估人体铁代谢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清铁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血清铁检测技术原理血清铁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铁的测定方法和血清样本的处理方法。
2.1 铁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血清铁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化学发光法等。
2.1.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特性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血清铁时,首先需要将样本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然后使用铁离子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点,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2.1.2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激发后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特性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血清铁时,首先需要将样本中的铁离子激发成高能态,然后测定发射的光线强度。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
2.1.3 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发光现象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血清铁时,首先需要将样本中的铁离子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然后测定发光信号的强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优点,但需要较为复杂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2.2 血清样本的处理方法血清样本的处理方法对于血清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血清样本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血清离心、血清分离和血清储存等。
2.2.1 血清离心血清离心是将采集的全血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浆与红细胞分离开来。
离心的目的是去除红细胞等固体成分,使样本更加纯净,减少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2.2.2 血清分离血清分离是将离心后得到的血浆进一步处理,将其中游离铁的部分分离出来。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
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
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
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
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
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
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
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转铁蛋白产生于肝脏,含有两个与三价铁结合的高亲和力位点,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转铁蛋白-Fe3+的复合物形式运至骨髓,供红细胞成熟之用。
临床意义:
➢升高:
缺铁时,血浆转铁蛋白浓度上升,经铁剂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转铁蛋白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
➢降低:
转铁蛋白是一种负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降低见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铁负荷过量时,转铁蛋白水平正常,但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高达70%可诊断血色病。
铁蛋白: 主要在肝脏合成,是贮存铁的主要形式,是判断体内铁储存最有效的间接评估指标,健康个体内,铁蛋白与体内铁储存相关。
临床意义:
➢降低:
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
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铁含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此时,还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影响较小。
因此,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儿童,应该经常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
➢升高:
见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局限性:
♦铁蛋白正常或过高不能排除功能性铁缺乏。
♦在人体内有性别差异(通常女性较低)。
♦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应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如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肿瘤、怀孕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