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货运代理集装箱知识:集装箱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集装箱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以下是集装箱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发展现状:
1.全球化推动: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全球化趋势促使国际贸易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2.技术升级:集装箱行业一直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自动化、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错误和延误。
3.环保意识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集装箱行业也在关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
一些公司开始投资于绿色船舶技术和可持续的运输解决方案。
4.供应链的复杂性:集装箱运输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集装箱行业对于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需求日益提升。
未来趋势:
1.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集装箱行业将继续借助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提高效率。
实时跟踪、智能物流和数据分析将更加普及,以提高货物的可视性和管理能力。
2.可持续发展:环保压力将进一步推动集装箱行业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采用新型燃料、绿色技术以及减少废弃物的努力将成为行业的关注重点。
3.供应链的弹性和可逆性:全球性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如COVID-19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供应链的脆弱性。
未来,集装箱行业可能更注重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和可逆性。
4.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集装箱港口和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将继续提高。
人工智能的运用也将在船舶管理、路线规划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区域化趋势:由于一些国家对于保护主权和提高自给自足能力的需求,一些集装箱运输可能会出现更为区域化的趋势。
总体而言,集装箱行业将在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弹性方面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集装箱发展历程
集装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过去,货物通常
是直接装在船舱或者装载在散装货船上,这导致装卸时间长且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人开始尝试将货物装在统一尺寸的木箱中,从而方便装卸和运输。
1907年,美国人Malcolm McLean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
集装箱。
这个集装箱比较大,可以装载28个标准尺寸的木箱。
McLean还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卸系统,即使用吊车将
集装箱从陆地上装上轮船,从而避免了传统的装卸方法。
1956年,船运业者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将McLean设计的集装箱制定为国际标准。
这个标准被称为"国际标准集装箱",
规定了集装箱的尺寸和结构。
通过采用这个标准,不同船公司之间的集装箱可以互相使用,提高了装卸效率和船运业的国际化水平。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推广和普及,各个行业都开始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
集装箱可以容纳大量货物且方便装卸,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此外,集装箱的标准化设计也使得货物更加安全,减少了货物损坏和货物丢失的情况。
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发展,如集装箱货运码头、集装箱货运列车和集装箱卡车等。
这些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发展。
到目前为止,集装箱已成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重要工具。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TEU(标准箱)的货物通过集装箱运输方式进行国际贸易。
集装箱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货物运输的方式,也推动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及运输周转的加快,现有的集装箱保有量显得明显不足,因此集装箱保有量在未来将会有长足的增氏。
特种箱箱型比例有明显增加如冷藏箱近儿年的增长幅度较大。
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1.’集装箱运输量继续增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新的模式,这种运输方式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它将在整个运输中承担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2.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生产规模的扩大能使生产成本下降。
为了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减少运输成本,各大跨国航运公司纷纷投资,大力发展大型化集装箱船舶,使世界集装箱船舶的平均载箱景逐年上升。
但是,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比如港口的水深条件、起重设备的作业尺寸、港口的装卸效率、陆路的集疏运能力和运输工具的标准等问题。
3.集装箱码头的深水化、大型化和高效化趋势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特别对最新的 6 000TEU以上的超大型船来说,水深条件越来越成为船公司选择港口的重要因素。
船舶的大型化要求有自然条件好的处于航运干线附近的深水港与之配套,因此全球运输中的枢纽港的作用益重要,而这些起枢纽作用的港口的稳定货源必须有众多的支线港予以支撑。
而枢纽港的非直接腹地的货源所占比重会不断增加。
因此,集装箱码头规模的扩大,码头深水化、卨效化已成为枢纽港的必要条件。
4.船舶挂靠港口减少、运输网络的形成航运公司运力优化配置带来的最大效果就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髙,表现为航线挂靠港口减少、服务密度增加、交货期缩短例如:原来香港/美西航线所需要的14天已下降到11天。
5.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前各种运输方式是各自为阵的,各种运输方式在争夺货源时相互间难以协调,由此造成客户的极大不便。
现代集装箱运输系统则要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港口、机场、场站、仓储以及相关的海关、检验检疫、货主企业等方面的协同组织,这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
这种需求与人们追求运输系统整个过程的效率,降低整个过程的运输成本的要求是一致的。
货运集装箱知识点总结一、集装箱的定义集装箱是一种标准化的货物包装和运输设备,可以进行多种运输模式的转换,如海运、陆运和铁路运输。
集装箱不仅是一种货物包装和运输设备,还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标准化产品。
它的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生产,大大增加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
货运集装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英国工程师马克斯韦尔发明了一种铁箱子,可以容纳大量货物,并且轻松地移动。
这个发明成为了后来货运集装箱的雏形,为现代货运集装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集装箱的种类和规格1. 按用途分类根据用途不同,集装箱可以分为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液体集装箱和散装集装箱等。
其中,干货集装箱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用于运输各类普通货物,包括服装、电子产品、家具等。
冷藏集装箱则是用来运输冷冻食品、化妆品、药物等易腐烂的物品。
液体集装箱则主要用于运输液体货物,如果汁、酒精等。
散装集装箱则用来运输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砂等。
2. 按尺寸分类货运集装箱的尺寸有国际标准,分为20英尺和40英尺两种。
20英尺集装箱的外部尺寸为长6.058m * 宽2.438m * 高2.591m,内部尺寸为长5.898m * 宽2.352m * 高2.385m。
40英尺集装箱的外部尺寸为长12.192m * 宽2.438m * 高2.591m,内部尺寸为长12.032m * 宽2.352m * 高2.385m。
此外,还有一种45英尺的集装箱,用于运输体积较大的货物。
3. 按结构分类货运集装箱的结构有平顶集装箱、开顶集装箱、侧开集装箱和箱门集装箱等类型。
平顶集装箱适用于各类货物的运输,开顶集装箱适用于一些特殊货物,如超高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
侧开集装箱适用于需要从侧面装卸货物的场合,打开侧门即可完成装卸。
箱门集装箱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通过双扇式箱门进行货物的装卸。
三、集装箱的装卸和运输1. 集装箱的装卸货运集装箱的装卸主要分为人工装卸和机械装卸两种方式。
集装箱发展历程集装箱是一种用于装载货物并方便输送的标准化货物包装单位,也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货物运输工具。
下面将介绍集装箱的发展历程。
集装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的货物运输效率低下,货物都是通过船舶装载、拆包后再装载到车辆上进行陆运。
这种操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货物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企业家马尔科姆·麦克里沃提出了一种统一尺寸和标准的集装箱,从而实现货物装载、运输和拆卸的模块化,提高货物输送效率。
1944年,麦克里沃在美国申请了他的集装箱专利,这被视为集装箱发展的起点。
随着集装箱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重视集装箱航运的潜力。
1956年,第一艘专门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船舶“IDEAL X”从美国纽约出港,将集装箱航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此,集装箱航运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1961年,国际海运集装箱委员会(BIC)成立,旨在协调全球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和事务。
1972年,国际海上集装箱公约(COSTD)通过,该公约对国际集装箱航运业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管理,为集装箱船运提供了国际事务处理机制。
20世纪70年代,随着集装箱航运迅速发展,陆地运输也开始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
集装箱港口和铁路站点相继建立,集装箱货车开始投入使用,集装箱运输网络逐步完善。
20世纪80年代,集装箱航运和陆地运输继续快速发展。
船舶尺寸不断增大,大型集装箱船的出现让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21世纪初,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航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船舶航线网不断扩大,集装箱航运成为物流运输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同时,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也开始在集装箱运输中得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至今,集装箱发展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集装箱航运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形式,大部分货物都依赖于集装箱进行运输。
集装箱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运输的日益复杂化,集装箱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货物运输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集装箱不仅是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未来,集装箱行业将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集装箱运输将继续增长。
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对跨国货物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高效的货物运输方式,具有装卸方便、运输安全等优势,可以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贸易和经济的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将成为主流运输方式。
其次,集装箱化特性将越来越重要。
随着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货物需要进行集装箱化运输。
集装箱化可以减少装卸环节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未来,在全球供应链的建设中,集装箱化将成为一种普遍且重要的运输方式。
再者,智能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集装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集装箱运输过程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例如,船舶将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集装箱将配备传感器和追踪设备,将运输信息实时传输到物流公司,提高货物追踪的准确性。
未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集装箱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最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集装箱行业的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减少物流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集装箱运输相对于传统的散装货物运输,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未来,集装箱行业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运输发展,例如推广使用电动集装箱卡车、减少包装物的使用等。
综上所述,集装箱行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集装箱运输将继续增长,并且集装箱化特性将更加重要;智能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集装箱;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集装箱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未来,集装箱行业将为物流运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发展。
集装箱基础知识1、集装箱的历史和发展Ø19世纪,美国、英国在铁路运输首先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
如:木材Ø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很快,货运量迅速增加,尤其是铁路运输。
为适应需要,193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集装箱运输的国际组织,负责研究和制定集装箱的规格、标准。
Ø1931-1939年间,由于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的地位相对下降,随之,在两种运输方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致于在铁路和公路的集装箱运输时,不能相互配合,因此集装箱的运输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Ø50年代,受到迅速发展的公路运输冲击的美国铁路,采用了将在载有集装箱的半挂车装载平车上的驮背运输,实现了汽车门到门运输。
这是公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开始,因此充分发挥了集装箱的优越性,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Ø1956年4月,美国的泛大西洋船公司首次对一艘油轮进行改装,在甲板上装载了集装箱进行海上运输,在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该船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集装箱的箱号、尺寸、类型等•标记的内容和位置。
1)箱号:由四位拉丁字母的箱主代码、六位阿拉伯数字的顺序号和一位阿拉伯数字的核对号组成。
例如:A B Z U0012343其中:“ABZU”——为箱主代码,用四个拉丁字母,字母中的U 是表示集装箱的设备代码;“001234”——为顺序号,用六位阿拉伯数字,如有效数不足6位,则应在有效数前用0补足六位;“3”——为核对号,是核对箱主代码和顺序号记录是否准确使用。
•3、集装箱的结构及名称Ø 按制造材料分:1)铝合金集装箱。
即其外板和结构材料是用铝合金所制成,其角柱和角配件以及其他主要骨架用钢材制造。
2)钢集装箱。
其大部分外板和结构材料是用钢板和钢材制造的。
3)玻璃钢集装箱。
其大部分外板用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胶合板制造,也称为加强塑料胶合板集装箱,其特点是重量轻、强度大,以前是空运集装箱用这种材料制造,现在逐步也用在船用集装箱上使用。
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活动不断扩大,物流运输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集装箱运输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二、集装箱运输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集装箱运输是指利用标准化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物流方式。
2. 特点:(1)标准化:集装箱具有统一的规格和尺寸,方便货物装卸和转运。
(2)多式联运:集装箱可以通过船舶、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工具进行联运。
(3)高效性:由于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和操作程序,使得集装箱运输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
三、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现状1. 全球市场规模: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海洋贸易量约为11.08亿TEU(20英尺等效单位),其中中国贸易量最大,占比为39.1%。
2. 行业竞争格局: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主要由世界五大航运联盟垄断,分别是马士基、地中海、欧洲、太平洋和中远海运。
其中,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其市场份额约为16%。
3. 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和贸易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国家。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34个百万级以上港口,其中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四、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未来集装箱运输将会更加智能化。
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货物位置、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2. 环保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集装箱运输将会更加注重环保问题。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进行船舶动力供应等。
3. 多式联运:未来集装箱运输将会更加注重多式联运。
例如采用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工具实现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输。
4. 服务化:未来集装箱运输将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
例如提供贴心的客户服务、优化物流供应链等。
集装箱的发展趋势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货物运输装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运输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下面将从技术、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探讨集装箱的发展趋势。
技术方面,集装箱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可实现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其次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集装箱与智能物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追踪和监控,提高运输安全性和货物管理效率。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改变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和效率。
环境方面,集装箱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绿色化和低碳化。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集装箱运输将趋向于绿色化和低碳化,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其次是多式联运的推广。
多式联运能够减少货物的中转次数和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是合作共享模式的推进。
通过合作共享模式,多个货主可以共同使用一组集装箱,减少空载和重载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输效率。
经济方面,集装箱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其次是集装箱运输的网络化和规模化。
通过建设和完善集装箱运输网络,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促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是电子商务的崛起。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满足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
总之,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将会朝着技术先进化、环境友好化和经济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集装箱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提供便利和效益。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集装箱运输向绿色化和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集装箱发展史【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萌芽期二、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期三、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成熟期四、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萌芽期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在那个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际贸易逐渐增多,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在中国开始得到推广。
最初的集装箱运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华南、华东等地区。
二、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期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集装箱运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内陆地区的集装箱运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开始建设一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提高了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三、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成熟期21 世纪初,中国集装箱运输业进入了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市场竞争激烈。
各大集装箱运输企业通过优化运输网络、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等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开始向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集装箱运输业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未来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通过使用环保型集装箱、节能型船舶等手段,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2.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3.一体化: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集装箱 1.为了便于计算集装箱数量,可以⽤20’的集装箱作为换算标准箱。
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20’标准集装箱 FEU=FORTY-FOOT EQUIVALENT UNIT 2.集装箱第⼀组标记,如下图所⽰: 例:COSU8001215 COSU:箱主代码,由4位拉丁字母表⽰,前3位由箱主⾃⼰规定,并向国际集装箱局登记,每4位字母为“U”,表⽰海运集装箱代号。
800121:顺序号,为集装箱编号,按国家标准的规定,⽤6位阿拉伯数字表⽰,不⾜6位,以0补之。
5:核对数,⽤于计算机核对箱主号与顺序号记录的正确性,⼀般位于顺序号之后,⽤1位阿拉伯数字表⽰,并加⽅框以醒⽬。
3.集装箱第⼆组标记:国籍代号+尺⼨代号+类型代号 国籍代号:由3位拉丁字母表⽰,说明集装箱登记国,如“RCX”为中国。
尺⼨代号: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集装箱的尺⼨。
类型代号:由2位阿拉伯数字说明集装箱的类型。
现在常⽤的表⽰⽅式还有:20’GP =2210 40’GP = 4310 = 40 8”6 40’HQ = 4510 = 40 9”6 = 40HC 20’GP(GENERAL PROPOSE CONTAINER)= ⼲货集装箱DRY CARGO CONTAINER 4.集装箱第三组标记:总重和⾃重 总重(MAX GROSS):⼜称额定重量,⽤公司(KG)和磅(LB)同时标出。
MAX GROSS = 集装箱的⾃重(TARE WEIGHT)+ 允许载货量 例: CCLU6063395 / 40’HQ 45G1 MAX.GR 30,480KG 67,200LBS TARE 3,950KG 8,710LBS NET 2,6530KG 58,490LBS CU.CAP 76.2CU.M 2,690CU.FT ***CU.FT/35.315=CU.M*** 5.集装箱的内/外径: EXTERIOR INTERIOR Length Width Height Length Width Height 20’ 6.06m 2.44m 2.59m 5.90m 2.35m 2.39m 40’ 12.19m 2.44m 2.59m 12.03m 2.35m 2.39m 40’HQ 12.19m 2.44m 2.90m 12.03m 2.35m 2.69m 体积: 20’GP ≈ 30CBM 40’GP ≈ 60CBM 40’HQ ≈ 70CBM ⼆、集装箱的类型: 1.⼲货集装箱(DRY CARGO CONTAINER) 2.散货集装箱(BULK CONTAINER)如:装⾕物,树脂等 3.冷藏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RF) 4.敞顶集装箱(OPEN- CONTAINER,OT)即开顶柜 5.框架集装箱(PLAT FORM BASED CONTAINER) 6.牲畜集装箱(PEN CONTAINER) 7.罐式集装箱(TANK CONTAINER,TK) 8.汽车集装箱(CAR CONTAINER) 三、集装箱货物的交接 集装箱运输分为整箱货FCL:Full container (cargo) load和拼箱货LCL:Less than container (cargo) load。
集装箱发展历程痛点期在集装箱未大量使用前,运输的货物都是装进麻袋或编织袋、纸盒、木箱等。
先在码头上将一箱箱或一袋袋的货物搬进一个大钢丝网兜中,用岸上的吊杆或船上的吊杆吊进船舱内,再由守候在舱底的装卸工人把它们一一搬出网兜,整齐地摆放在船舱内。
与集装箱运输相比,这种原始装卸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1、耗时长;2、货物不易清点;3、货损货差大;朦胧期而在集装箱出现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而便捷。
集装箱的出现,加速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的效率,大大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
那么集装箱是怎么发明的呢?早在19世纪初,英国的安德森博士就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奇林沃兹煤矿制成第一台“皮靴”号蒸汽机车,可牵引8节敞口运煤车厢,载重30吨,时速6.4公里。
这种敞口车厢以方木做框架,木条做围板,顶上无盖,样式与当时的马车拖车类似。
此后出现带门窗的封闭式客车车厢。
1845年,英国铁路上开始出现全封闭的货运车厢,箱体采用铁木结构。
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兰开夏郡出现一种带有活动框架的铁路托盘,用来运输棉纱和棉布,俗称“兰开夏托盘”,这可以看作是集装箱的雏形。
成型期由于铁路、公路、航海运输之间竞争导致的相互割裂,集装箱运输曾经一度难以有效衔接,发展极为缓慢。
直到美国人提出集装箱运输应该实行“海陆联运”,才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集装箱运输,其优势也开始展现。
这个人就是现代集装箱运输之父——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
1956年,由马克林收购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在一艘未经改装的船上载了58个大型集装箱,从纽约驶往休斯敦,首开“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先河。
首次运输便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功,每吨货物的装卸成本从5.83美元降低到0.15美元。
1960年,该公司更名为“海陆联运公司”。
1965年,海陆联运公司制定了大型集装箱船环航世界的计划。
从此,海上集装箱运输成了国际贸易中通用的运输方式,许多大的航运公司纷纷仿效海陆联运公司的做法。
集装箱,散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标准集装箱,特种箱,开顶箱,框架箱,平板箱,冷藏箱,轿车箱,煤炭箱,油漆箱,油罐箱,粮食箱,木材箱。
一、集装箱的历史发展1. 集装箱的由来与早期发展“集装箱”在中国南方及香港被称为“货柜”,英文为“Container”或“Box”。
即一种可以装货的容器或盒子。
集装箱是由美国人发明并使用的,最早是用在铁路上。
1921年3月19日它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铁路运输总公司。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于8年后,即1929年开始了英国-欧洲大陆海陆直达集装箱联运。
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使用。
集装箱大量运用则始于越南战争。
当时美国人用集装箱大量运输作战物资,效果甚佳,虽然最终美国也没有打赢这场战争。
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Sealand)在北大西洋航线上开始使用改装的集装箱船“FairLand”号,为集装箱直达联运的历史开创了新的一页。
2.散杂货运输在集装箱未大量使用前,运输的货物都是装进麻袋或编织袋、纸盒、木箱等。
先在码头上将一箱箱或一袋袋的货物搬进一个大钢丝网兜中,用岸上的吊杆或船上的吊杆吊进船舱内,再由守候在舱底的装卸工人把它们一一搬出网兜,整齐地摆放在船舱内。
这种运输方式在中国持续了一个世纪,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并且今天我们在长江、珠江航运运输以及铁路运输中仍可见到。
与集装箱运输相比,这种原始装卸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1)耗时长:装载量为5000吨的散杂船要5-7天装卸完毕;而3000箱位的集装箱船在港口装卸时间才不超过6个小时。
(2)货物不易清点:上百件,上千件的货物需要理货员逐件清点;而集装箱则只需要记录箱号和数量。
(3)货损货差大:装卸时造成的货损货差严重。
比如工人用手钩装卸麻袋时,极易损坏麻袋,导致麻袋内的粮食、塑料制品常常滚得满地都是。
而集装箱则是整箱吊起,整箱放下,完全避免了货损货差。
还有如劳动强度大,装卸工作容易受雨雪等天气情况的影响等等。
3.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基本上克服了散杂货的上述种种不足,受到运输公司、货主的广泛欢迎。
但是集装箱运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每次卸货拆箱后,承运人所属箱子必须收回。
在装货港和卸货港货物流量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中国-北美,中国-欧洲等航线上,班轮公司不得不将所属空箱调回,这大大增加了成本。
另外,如果集装箱的调度调配不当,也会造成集装箱在某地的积压,产生大量的堆存费。
但总体来说,集装箱运输利大于弊,优势比较明显。
如今,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我国集装箱运输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在起步阶段比世界上先进国家落后很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大连、青岛、天津、上海港码头见到的都是传统的散杂货装卸,直到1984年到了香港,才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集装箱。
在香港葵涌国际码头第一次看到集装箱装卸操作,感觉就像小时候堆的积木,万分感慨:中国大陆什么时候才能发展成这样,也许是五十年以后吧。
但是历史的发展速度使我感到非常惊讶。
80年代末,中远、天海、中外运开辟了集装箱运输航线,开始是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到香港的航线,后来又发展了中国-日本航线,紧接其后,中远、中外运开辟了中国-欧洲、中国-北美洲集装箱航线。
这些都让我雀跃,庆幸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远洋集装箱航线。
在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集装箱船,都是用杂货船改装的,当时叫多用途船。
有的还是在舱底装散杂货,在舱盖板上放集装箱。
另外,中国的各个港口一开始没有专用的集装箱岸吊,原有的岸吊吊不动集装箱重箱,只能使用船上的吊杆,这些都影响了集装箱在中国的发展。
2. 我国集装箱运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散杂货运输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之后才逐渐被集装箱运输所取代。
虽然起步晚,但随后的发展却是惊人的。
我国最大的船公司----中海集团目前运力已位居世界第五,中远集团也位居世界第八。
中国外运、烟台海运、山东海丰等也都跻入世界前50名。
除此之外,港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香港近20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位,上海和深圳也分别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第四大港口。
自1997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内贸运输,已遍布中国各大小港口,并且必将沿长江、珠江向其上游地区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慢,但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现在全国已经有30多辆集装箱专列。
并且中铁还积极地同邻国的铁路部门合作,开辟新的国际集装箱专列。
三、集装箱的普及与分类集装箱的普及和推广,使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集装箱专用船,专用列车;集装箱专用码头,专用场地;集装箱专用卡车,装卸设备;以及集装箱制造,买卖,租赁,维修,管理等。
这些都因为集装箱的广泛使用而相继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行业及体系。
现代集装箱主要分为两大类:1. 常用钢质干货国际标准集装箱:20英尺箱:20’x8’x8’6”40英尺箱:40’x8’x8’6”40英尺超高箱:40’x8’x9’6”上述标准箱以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s)来计算,即把一个20英尺的箱子作为一个单位(1个TEU),一个40英尺箱或40英尺超高箱作为两个单位(2个TEU)来计算。
2. 特种箱:通常在美洲线上使用的45英尺或53英尺的集装箱;开顶箱:没有顶板,要用篷布盖顶,用于装载方便从上面装卸的货物;框架箱、平板箱:用于装载超长、超宽、超高的大型机械;冷藏箱(一般为40尺超高):用于装载冷藏货物,我国东北、山东地区需求强烈;尺寸不同,开门方向不同的箱子;根据装载货物的不同分为:轿车箱,煤炭箱,油漆箱,油罐箱,粮食箱,木材箱等等。
四、集装箱的生产1. 集装箱制造业的历史发展集装箱最早是在其发源地——美国进行生产的,后来逐渐转移到日本。
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完全停止了生产,而韩国成为了集装箱生产的霸主。
当时全世界的集装箱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由韩国制造的,他们的年产量最高时超过60万标准箱。
我国最早生产集装箱的是铁道部,60年代末我国已制造了1吨、2吨和3吨箱,后来又陆续出现了5吨箱直至常用的10吨箱。
80年代初,当集装箱制造从日本转移到韩国的同时,中国也在广东和上海等地建起了四家工厂。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本身不够开放,出口货量有限,集装箱的需求量并不大。
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先行者们,很艰难地同韩国的对手竞争。
到1988年,我国的集装箱年产量才不过四、五万标准箱,还常常因为订单不足而四处求人。
然而到80年代末,在中国四家工厂尚未摆脱困境的时候,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时韩国的集装箱制造成本增加,售价降低,加上韩币升值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工厂只能停产或者转产。
相反,中国的工厂因为成本低,在同等箱价水平上不仅能进行生产,还有较好的利润。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中国大举投资设立集装箱厂。
到1991年底,已有30多家工厂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出现了非常壮观的集装箱热。
他们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在市场上建立了较高的信誉,越来越多的国际驰名的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纷纷放弃韩国工厂转而同我国的箱厂签订订单。
1993年,我国的年产量第一次超过了韩国跃居世界首位。
至今12年过去了,我国依然占据第一位。
我个人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依旧会保持集装箱制造业内龙头老大的位置。
2. 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因素:(1)中国有充足的出口重箱货源。
外国制造的集装箱由于本国没有充足的出口资源,需要将体积庞大的集装箱空箱送到其他国家交货,交箱成本至少要花几百美金,相当于15-20%的集装箱制造成本。
而我国制造的集装箱则受益于中国的经济腾飞,可以有足够的出口重箱资源,就地消化,省去出厂后的空箱调运费用。
(2)中国拥有较低廉的却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中国集装箱制造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独特而非常必要的条件。
可以说,中国需要集装箱,更需要自己制造的集装箱;世界需要中国制造的集装箱,特别是中国制造的质优价廉的集装箱。
这种双向的需要把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促使中国必然要在世界集装箱制造史上创造奇迹。
3.集装箱制造业在中国的优势在90年代初,除了中国以外,还有不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也先后兴建了一批集装箱制造厂,但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工厂有不少没有办起来,有的开办后不久就关闭或停产了,即使支撑下来的也只是惨淡经营。
之所以中国集装箱厂可以很好地经营而其他国家不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国稳定的社会投资环境是各东南亚、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经济增长迅猛,进出口货量飞速增加,大大降低了交箱费用;中国人民的勤劳好学的素质是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无法相提并论的;集装箱材料配件的国产化降低了中国制造集装箱的生产成本;规模化的生产降低了集装箱造箱成本,其他国家工厂的报价往往比中国工厂的报价至少高出50%。
4. 中国集装箱制造发展中的问题当然,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阴影和曲折。
许多早期的工厂因选址不佳或经营不善纷纷倒闭或转卖。
如武汉货柜,辽宁金箱,青岛黄海,上海华都,广东大旺,北海通海等一系列我们熟悉的名字已经消失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今,倒闭或转让的中国集装箱制造厂达21家,众多工厂遭遇如此下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工厂太多,订单不足,造成恶性竞争;(2)进口生产线成本太高;(3)工厂选址错误,交箱成本较高;(4)经营不善,导致工厂不能很好地运作。
这些工厂的失利却也给很多资金充裕的大集团创造了机会,中集集团在10年内收购了大连货柜、天津北洋、青岛宇宙、上海远东、宝伟、广东大利等工厂,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集装箱霸主。
新加坡资产的太平集团收购了天津国际、厦门厦友、广东顺安达各厂,力求与中集抗衡。
新华昌集团除了总部常州工厂外,先后在宁波和广东建立新厂。
后发制人的中海集团,也继连云港工厂后,今年会在锦州和广东南沙设厂。
对这些集团化的集装箱制造大企业来说,集中接单,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规模化生产成为了他们的制胜法宝。
除了普通箱,我国的冷藏集装箱生产同样居于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