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控制设计实验指导书-Alerton-自主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8
智能建筑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智能建筑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设备,用于检测并预警建筑物内部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该系统集成了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系统和智能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温度、湿度、烟雾、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设定的预警规则进行自动报警处理。
1.系统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选择:为了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
例如,烟雾报警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可以用于检测火灾、气体泄漏和异常温湿度等情况。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等设备进行视频监控和人员活动检测。
2. 数据采集和传输: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数据采集需要进行有效的传输和储存。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Zigbee、LoRa等,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平台。
同时,需要考虑采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储存和管理,以便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3.预警规则和算法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预警规则和智能算法。
例如,当烟雾报警器探测到烟雾浓度超过一些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火警预警,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和短信通知相关人员。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异常行为的检测和预警,如人员滞留、未经授权入侵等。
5.应急处理和救援支持:智能建筑自动报警系统不仅能够实时预警,还需要提供对应急处理和救援支持的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关闭电源、打开防火门、启动排烟系统等,使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得到控制和改善。
同时,还可以通过GPS定位等技术,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建筑物位置信息,加快救援速度。
总结起来,智能建筑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监控设备、通信系统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自动报警和应急处理。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设备,设计预警规则和算法,以及提供多媒体报警和通知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为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提供保障。
智能建筑设备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枪支弹药库安防系统设计枪支弹药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存放各种枪支弹药的场所,其要求的防护相应非常高。
因此仅仅依靠过去的人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匹配相应的技防措施才能实现安全的目标。
1.2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程现场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 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某市公安局枪支弹药库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根据其结构及用途,整个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
闭路监视系统,指纹门禁系统组成。
楼梯间设置探测器,当有人来领取枪支弹药时提醒值班人员,同时启动录像机将过程录制下来;当有非法人员闯入时,产生报警。
枪支库、弹药库及防爆器材仓库设置若干个被动红外探测器,有人非法闯入时产生报警。
其中在枪支库需设置主动红外探测器,用以隔离重点区域,防止普通工作人员进入重点区域。
在墙的外部安装被动红外探测器,其作用是防止犯罪分子破墙而入,增强整个枪支弹药库的安全性。
在值班室及领物台各安装一个紧急报警按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值班人员可按下按钮,将紧急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利于监控人员及时采取行动并通知上一级警卫中心。
在领物台前方安装摄像机,在领物台上安装监听头,通过录像机将领取枪支弹药的整个过程(包括图像及声音)录制下来,以便日后查看。
同时还可以与探测器联动,即当该探测器报警时,自动启动录像机将报警图像记录下来。
枪支弹药库里面各安装一个摄像机,用以与电控门及里面的探测器联动,及当电控门打开或探测器报警时,启动录像机,将工作人员在库内的活动或报警图像录制下来。
采用指纹机做弹药库的门禁系统,指纹机控制安装在枪支库和弹药库门上的电控锁。
对领用枪支和弹药的合法人员要有完备的记录。
2.1 设计依据(1)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2)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设计图样。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等。
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作为现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创新,旨在提升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设计和实现的角度探讨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步骤。
一、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关键要素1. 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是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感知器官,能够实时监测建筑内外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而执行器则是控制系统的动作器官,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调节空调温度、开启灯光等。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智能建筑控制系统需要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则涉及传感器判断、逻辑计算、模型预测等技术。
3. 通信网络和云平台:智能建筑控制系统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以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云平台则提供了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使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智能调度、优化控制等。
4. 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智能建筑控制系统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
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包括触摸屏、声音识别、手势识别等,以提高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效率和体验。
二、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和目标:在设计和实施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的需求和目标。
例如,是提高能源效率还是提升用户舒适度,不同的目标将导致不同的系统设计和优化策略。
2. 设计传感器和执行器布局:根据需求和目标,确定需要安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类型和数量,并合理布局在建筑内外的关键位置。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布局要考虑到覆盖范围、信号干扰等因素,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实现精确的控制。
3. 选择控制系统和通信协议: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和通信协议。
控制系统可以选择基于硬件的控制器或基于软件的控制平台,通信协议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的标准协议,如BACnet、KNX、Zigbee等。
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实训指导书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实训指导书一、简介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主流之一。
智能化技术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领域。
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的建筑学生,在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上进行实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训系统介绍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实训系统。
它主要包括控制系统、能源管理、楼宇自控、智能化安防、智慧楼宇五个模块。
1.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PLC控制、变频控制、触摸屏控制、机器人控制等模块。
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操作,能够深入了解各种控制模式的实现原理,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电量、水量、气量的计量、监测和控制。
学生可以在实训系统中进行模拟实验,学习能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出合理使用能源的意识。
3.楼宇自控楼宇自控是指通过监测数据实时控制楼宇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要素,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楼宇自控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
4.智能化安防智能化安防是应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楼宇安全保卫的一种手段。
实训系统中设有门禁、监控、报警等安全保卫设备,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操作了解相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5.智慧楼宇智慧楼宇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安防、智能配电等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智慧楼宇的自动化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三、实训指导书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进行实训,特制作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指导书。
1.实训前准备(1)学生应该遵守实训安全规定,认真听从教师的指导,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帽。
(2)对于初次使用实训设备的学生,在进行实训前要认真阅读实训操作手册,了解实训系统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掌握控制系统、能源管理、楼宇自控、智能化安防、智慧楼宇五个模块的操作流程。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文哲雄编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13年 9 月 1前言本实验课程是与《智能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而开设的。
《智能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开发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在工程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很强的实践性。
智能控制方法和手段很多,本实验指导书介绍的是最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最常用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调试技术。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技术、以及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验项目中有一部分是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项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电路,自己完成实验步骤的内容。
要求学生写出系统设计方案,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和现场调试。
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成绩根据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在本实验指导书中出现错误或不妥之处,望读者指正。
目录实验一认识 HL-1 实验箱 (4)实验二 D/A转换实验 (6)实验三 A/D转换实验 (9)实验四矩阵键盘接口设计实验 (12)实验五 LCD显示器接口实验 (20)实验六报警控制接口实验 (25)实验七单片机温度控制实验 (29)实验八单片机转速控制实验 (38)实验九计算机温度PID控制实验 (43)实验十单片机—计算机转速测量/控制实验 (46)实验一认知 HL-1 实验箱一、实验目的1、了解HL-1实验箱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2、掌握程序编辑、编译、程序代码下载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kiel软件的安装、程序编辑、程序编译的操作步骤。
2、STC-ISP下载软件的使用、接口驱动程序的安装。
3、HL-1实验箱电路原理。
三、实验仪器材料1、PC计算机2、HL-1实验箱四、实验内容1、说明kiel软件的安装、程序编辑、程序编译的操作步骤。
河南科技大学智能楼宇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上海新奥托实业有限公司2005.09一.系统概述:本套智能楼宇实验系统共分五个部分:(1)智能楼宇模型及其配套的实验操作台(包括照明控制、智能IC卡车库管理系统及双电梯运行系统);(2)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指纹门禁、感应式IC卡门禁、可视对讲门禁;防盗报警系统及四画面硬盘录像系统);(3)消防系统;(4)远程抄表系统;(5)模拟空调系统;(6)综合布线系统;(7)PROFIBUS-DP主站监控系统;整个系统共配五套可编程控制器(西门子PLC),老师或学生即可以对每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程序及组态监控程序的编程(用S7-200及组态王6.5编程软件),又可以通过主站(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进行网络编程,将所有子系统连接在一齐构成一个PROFIBUS-DP网络,以便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
本套实验系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编程工位,以便学生进行分组编程实验。
下面对各个子系统的实验分别进行介绍。
二.智能楼宇模型的照明控制及双电梯运行系统1.系统的主要构成:(1)1.2M*2.1M智能建筑模型 1台(2)八层电梯模型 2台(3)两台电梯的控制系统:西门子S7-200系列PLC 2台西门子数字量输入模块 2台西门子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2台DP通讯模块 2台电梯控制变频器 2台电梯专用控制印板 2块(4)给水控制系统:模拟给水泵(小型异步电动机) 1台西门子控制变频器 1台(5)灯光控制用PLC(西门子S7-200系列) 1台(6)DP通讯模块(灯光控制用) 1只(7)IC卡门禁(车库的出/入管理) 1套(8)与IC卡门禁(车库的出/入管理)配套的通讯电缆 1套(9)PC/PPI编程电缆 3根(10)模型内外的照明装置 1套(11)实验操作台(包括配电电源) 1套2.主要的控制及监控功能:(1)在建筑模型内安装有两台电梯,两台电梯既能单独运行,又可进行群控,并可通过DP网与消防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指导书智能建筑系列实验指导书门禁与可视对讲部分主编:伍银波向丹主审:杨宁郑巍2011年12月第一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一功能概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门禁与可视对讲系统属于自制实验设备,系统性价比高,系统的构成选取目前最贴近市场主流设计方案。
“GJS-1型门禁及可视对讲系统”是依据我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验内容精心设计的综合实验装置。
本装置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布线技术,将对讲、门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系统结构灵活,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可形象灵活地模拟楼宇对讲、门禁系统的操作演示、系统设置、线路设计等实训及实验内容。
其中有一套是完全按照实际楼宇的施工要求安装和设计,可实现:呼叫、对讲、监视、密码开锁、刷卡开锁、遥控开锁、家居报警、报警时间显示、刷卡信息、报警信息自动存储等功能,多台设备之间还可以实现联网管理。
配合上位机软件,还可以进行卡片发放、员工考勤等管理功能。
通过该实验系统的操作学习能让学生全面认识、掌握对讲门禁系统的各种应用模式,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技能、研究对讲、门禁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二系统结构图智能建筑实验系列之门禁与可视对讲部分GJS-1型门禁机可视对讲系统构成示意图三系统组成GJS-1型门禁及可视对讲系统的门禁部分由联网管理中心机、HY-2001C门禁考勤控制器、2009EIDLW 门禁控制器、电控锁、电插锁、门磁、感应卡等部分组成。
可视对讲部分由门主主机、室内可视分机、磁力锁等组成,通过联网管理中心机和门禁考勤部分构成一整套系统。
1 管理中心机管理中心机选用深圳威视安生产的管理中心机彩色可视V828GH,产品如下图所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指导书功能特性技术参数 1.4"彩色显示、4"黑白显像管2.豪华不锈钢面板、外观豪华、典雅大方3.透明按键,自动夜光4.自动红外补光功能,夜间亦可捕捉到清晰的图像5.显示屏:可显示日期、时间、版本号、公司商标、花园名 称、报警人的栋号、楼层号、房号、分配器信息、中英文、数字显示6.报警信息存储:可存储用户报警时间、警种7.报警信息查询:可查阅用户报警时间、警种、报警人的栋号、楼层号、房号、分配器信息号码,可具分已处理信息和未处理信息8.报警信息容量:32条以上9.单键发码功能:在查阅到的当前号码时,按发码键即可呼叫用户10.可联接计算机系统 通话时限:120秒 工作电压:DC18V 工作电流:静态130mA 工作湿度:<95%工作温度:-25℃~+55℃音频输出不失真功率:主呼通道:>75mw应答通道:>0.1W 频率响应:300Hz~3.4kHz 外型尺寸:369*192*295MM 外观材质:不锈钢2 HY-2001C 门禁考勤控制器HY2001C 采用先进的射频卡技术(ID ),三种开锁方式:(密码、擦卡、擦卡+密码),在控制器可设置常开(常闭)开锁方式及开锁时间,带室内开关按钮和有线门铃开按钮,直接可带各种12V 系列电锁,并同时可带二把电锁,具有防护乱拆或破坏功能,即时可发出报警,蜂鸣器发声提示,LED 状态显示。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4)1.1 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4)1.2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1.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4)第2章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5)2.1 设计原则 (5)2.1.1 综合性原则 (5)2.1.2 可持续原则 (5)2.1.3 用户导向原则 (5)2.1.4 安全可靠性原则 (5)2.1.5 灵活扩展性原则 (5)2.2 设计流程与要求 (5)2.2.1 需求分析 (5)2.2.2 系统架构设计 (5)2.2.3 设备选型与配置 (6)2.2.4 系统集成设计 (6)2.2.5 施工图设计 (6)2.2.6 施工与验收 (6)2.3 设计方法 (6)2.3.1 系统工程方法 (6)2.3.2 模块化设计方法 (6)2.3.3 信息模型设计方法 (6)2.3.4 仿真模拟方法 (6)2.3.5 创新设计方法 (6)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6)3.1 网络系统设计 (7)3.1.1 设计原则 (7)3.1.2 网络架构 (7)3.1.3 网络设备选型 (7)3.1.4 网络安全 (7)3.1.5 IP地址规划 (7)3.2 数据中心设计 (7)3.2.1 设计原则 (7)3.2.2 数据中心架构 (7)3.2.3 服务器选型 (7)3.2.4 存储系统设计 (7)3.2.5 数据中心网络 (8)3.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8)3.3.1 设计原则 (8)3.3.2 布线架构 (8)3.3.3 布线材料选型 (8)3.3.5 布线施工要求 (8)第4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8)4.1 暖通空调监控系统设计 (8)4.1.1 监控系统概述 (8)4.1.2 设计原则 (8)4.1.3 系统构成 (9)4.1.4 系统功能 (9)4.2 电气监控系统设计 (9)4.2.1 监控系统概述 (9)4.2.2 设计原则 (9)4.2.3 系统构成 (9)4.2.4 系统功能 (9)4.3 给排水监控系统设计 (10)4.3.1 监控系统概述 (10)4.3.2 设计原则 (10)4.3.3 系统构成 (10)4.3.4 系统功能 (10)第5章安全防范系统 (10)5.1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10)5.1.1 设计原则 (10)5.1.2 系统组成 (11)5.1.3 设计要点 (11)5.2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11)5.2.1 设计原则 (11)5.2.2 系统组成 (11)5.2.3 设计要点 (12)5.3 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 (12)5.3.1 设计原则 (12)5.3.2 系统组成 (12)5.3.3 设计要点 (12)第6章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13)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3)6.1.1 设计原则 (13)6.1.2 系统构成 (13)6.1.3 设计要求 (13)6.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13)6.2.1 设计原则 (13)6.2.2 系统构成 (14)6.2.3 设计要求 (14)6.3 系统集成与实施 (14)6.3.1 系统集成 (14)6.3.2 系统实施 (14)第7章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 (14)7.1.1 系统概述 (14)7.1.2 系统组成 (15)7.1.3 设计要求 (15)7.2 紧急广播系统设计 (15)7.2.1 系统概述 (15)7.2.2 系统组成 (15)7.2.3 设计要求 (15)7.3 系统集成与实施 (16)7.3.1 系统集成 (16)7.3.2 系统实施 (16)第8章建筑照明及夜景照明系统 (16)8.1 建筑照明系统设计 (16)8.1.1 设计原则 (16)8.1.2 设计内容 (16)8.2 夜景照明系统设计 (17)8.2.1 设计原则 (17)8.2.2 设计内容 (17)8.3 系统集成与控制 (17)8.3.1 系统集成 (17)8.3.2 系统控制 (17)第9章通信与网络系统 (18)9.1 电话通信系统设计 (18)9.1.1 设计原则 (18)9.1.2 系统构成 (18)9.1.3 设计要求 (18)9.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18)9.2.1 设计原则 (18)9.2.2 系统构成 (18)9.2.3 设计要求 (18)9.3 无线通信覆盖系统设计 (18)9.3.1 设计原则 (18)9.3.2 系统构成 (19)9.3.3 设计要求 (19)第10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与管理 (19)10.1 系统实施准备 (19)10.1.1 技术准备 (19)10.1.2 物资准备 (19)10.1.3 施工队伍组织 (19)10.1.4 施工现场准备 (19)10.2 系统实施与调试 (19)10.2.1 设备安装 (19)10.2.2 线路敷设 (19)10.2.3 系统调试 (20)10.3 系统运行与管理维护 (20)10.3.1 系统运行 (20)10.3.2 系统管理 (20)10.3.3 系统维护 (20)10.3.4 用户培训与支持 (20)10.3.5 系统升级与扩展 (20)第1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1.1 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概念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内的设备、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控制的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1.1 项目背景 (4)1.2 需求分析 (4)第2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5)2.1 智能化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5)2.1.1 定义 (5)2.1.2 分类 (5)2.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5)2.2.1 功能 (5)2.2.2 组成 (6)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 (6)3.1 系统架构概述 (6)3.2 硬件架构设计 (6)3.2.1 硬件架构概述 (6)3.2.2 硬件架构组成 (6)3.2.3 硬件架构设计原则 (7)3.3 软件架构设计 (7)3.3.1 软件架构概述 (7)3.3.2 软件架构组成 (7)3.3.3 软件架构设计原则 (7)第4章系统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 (7)4.1 硬件设备选型原则 (7)4.1.1 适用性原则:硬件设备应满足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需求,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7)4.1.2 兼容性原则: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保证与现有系统及设备无缝对接,降低系统整合风险。
(8)4.1.3 可扩展性原则:硬件设备选型应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于系统升级和扩展。
(8)4.1.4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硬件设备的经济性,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平衡。
(8)4.1.5 安全性原则:硬件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功能,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降低故障风险。
(8)4.2 关键硬件设备介绍 (8)4.2.1 控制器:控制器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接收、处理和转发各种信号。
主要选用具备高功能、低功耗、易于编程和扩展的控制器。
(8)4.2.2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的传感器。
(8)4.2.3 执行器:执行器负责对建筑设备进行控制,如开关、调节等。
选型时应考虑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可靠性及功耗。
智能建筑实验室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这篇方案中,我将为实验室设计一个智能建筑方案,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
通过在实验室中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我们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整。
比如,通过在实验室中安装温度传感器和空调控制器,可以自动调节实验室的温度,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安装照明控制器,根据实验室内的光线状况来自动调节照明效果,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其次,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安全系统。
实验室通常会存放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化学品,所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在实验室门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门禁控制器,可以实现对实验室的严格管控,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另外,在实验室内安装火灾监测系统和煤气泄漏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危险,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为实验室引入智能储存系统。
通过在实验室中安装智能货架和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实验设备和化学品的智能管理。
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帮助实验人员取出和归还实验设备,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
同时,智能货架可以通过RFID技术对实验设备和化学品进行标识和追踪,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库存管理和使用记录。
最后,为了提高实验室的能源利用效率,我们可以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在实验室中安装智能电表和能源管理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实验室的能源消耗。
系统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合理调节电力和冷热能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实验室方案将实验室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安全系统、智能储存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验室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VLY-3 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实训指导手册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第1页,共42页前言VL Y-3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VCOM公司研发的新型智能化实训产品,实训室建筑模型由标准规格的铝合金工业型材和网孔式安装板组成,设有漏电开关。
建筑模型分为智能大楼和管理中心两部分;实现智能小区强电系统、管槽系统、网络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安防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消防火灾报警系统九大系统于一体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程训练。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前端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模拟实际工程安装位置,管槽系统所有走线都按照行业规定,控制中心是弱电系统的心脏,使系统能有条不紊的运行。
在智能大楼(小区)内安装具有代表性的前端探测器、监视设备;管理中心内置各系统的控制设备,如:硬盘录像机、防盗报警控制器、楼宇对讲中心管理机、消防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控制端设备,使管理更加清晰有效。
通过学习VLY-3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学生能掌握一般弱电系统工程知识,并能设计和实践所涉及的系统工程,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清楚弱电系统所需要的步骤和实现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日渐智能化,网络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安防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等弱电系统工程是信息技术智能化的具体体现。
目录第一章:认知与实践 (4)1.1 实训1:参观VLY-3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 (4)第二章:VL Y-3楼宇智能化系统 (7)2.1实训2:楼宇智能化系统之管槽系统 (7)2.2实训3:楼宇智能化系统之强电系统 (10)2.3实训4:楼宇智能化系统之视频监控系统 (12)2.4实训5:楼宇智能化系统之门禁管理、考勤系统 (18)2.5实训6:楼宇智能化系统之防盗报警系统 (23)2.6实训7:楼宇智能化系统之楼宇对讲系统 (27)2.7实训8:楼宇智能化系统之消防火灾报警系统 (31)第三章楼能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常见问题 (38)3.1监控系统 (38)3.2报警系统 (41)3.3楼宇对讲 (42)第一章:认知与实践1.1 实训1:参观VLY-3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1.实训目的(1)了解什么是智能建筑,什么是智能化系统;(2)了解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3)了解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4)了解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实训一、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了解楼宇自控系统软硬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建筑设备(特别是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掌握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在熟悉美国八LC 楼宇自控系统软硬件的基础上,完成某楼宇口控系统中部分设备控制的初步方案 设计,并进行软件设计调试。
二、实训装置ALC/WebCTRL 楼宇自控实训平台:联大实训室VAV 空调系统及ALC/WebCTRL 控制系统,并与局域网相连,实训室的每台计算机均为服务器/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
(一)ALC/WebCTRL 楼宇自控系统简介ALC/WebCTRL 楼宇自控系统是一个“Native BACnet”系统,具备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特性。
是一套先进、可靠和完善的楼宇监控系统,可以收集、记录、保存和管理各系统中重要信息及数据, 从而达到自动化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效果。
下面分别対ALC/WebCTRL 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介绍。
ARCnetBACnet|156KWebCTRL 系统网络结构图1. ALC/WebCTRL 的硬件系统WebCTRL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散控制,集屮管理。
它是由操作站(OWS)、通讯网络、网络路由 器及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所构成的一种智能化控制网络。
(1)通讯网络:分为三个层次。
① 区域网:通信协议为BACnet/IP 0以太网通讯路由器LGE 支持BACnet/IP 协议RJ45通讯 口及10Mbyte 速度,并连接主控制器网,负责其间路由功能,可和其它路由器及WebCTRL Server 通讯交换资料,达成互动的多主控制器网络的系统。
而WebCTRL Server 负责以网 页标准和各近端及远程操作工作台通讯。
② 主控制器网:通信协议为BACnet(Arcnet, 156kbps),速度快但造价较高。
主网拓扑结构有 三种模式:总线式,星型混合、混合式。
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
③ 子控制器网:通信协议为BACnet(MS/TP, 38.4kbps),速度相对慢些但造价便宜。
河南科技大学智能楼宇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上海新奥托实业有限公司2005.09一.系统概述:本套智能楼宇实验系统共分五个部分:(1)智能楼宇模型及其配套的实验操作台(包括照明控制、智能IC卡车库管理系统及双电梯运行系统);(2)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指纹门禁、感应式IC卡门禁、可视对讲门禁;防盗报警系统及四画面硬盘录像系统);(3)消防系统;(4)远程抄表系统;(5)模拟空调系统;(6)综合布线系统;(7)PROFIBUS-DP主站监控系统;整个系统共配五套可编程控制器(西门子PLC),老师或学生即可以对每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程序及组态监控程序的编程(用S7-200及组态王6.5编程软件),又可以通过主站(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进行网络编程,将所有子系统连接在一齐构成一个PROFIBUS-DP网络,以便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
本套实验系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编程工位,以便学生进行分组编程实验。
下面对各个子系统的实验分别进行介绍。
二.智能楼宇模型的照明控制及双电梯运行系统1.系统的主要构成:(1)1.2M*2.1M智能建筑模型 1台(2)八层电梯模型 2台(3)两台电梯的控制系统:西门子S7-200系列PLC 2台西门子数字量输入模块 2台西门子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2台DP通讯模块 2台电梯控制变频器 2台电梯专用控制印板 2块(4)给水控制系统:模拟给水泵(小型异步电动机) 1台西门子控制变频器 1台(5)灯光控制用PLC(西门子S7-200系列) 1台(6)DP通讯模块(灯光控制用) 1只(7)IC卡门禁(车库的出/入管理) 1套(8)与IC卡门禁(车库的出/入管理)配套的通讯电缆 1套(9)PC/PPI编程电缆 3根(10)模型内外的照明装置 1套(11)实验操作台(包括配电电源) 1套2.主要的控制及监控功能:(1)在建筑模型内安装有两台电梯,两台电梯既能单独运行,又可进行群控,并可通过DP网与消防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智能楼宇实验指导书陈志就幼修请弃衣糖儡宿郑州轻工业学院自动化教研室2007年12月智能楼宇实验系统简介 (2)实验一单电梯编程控制实验 (5)实验二双电梯编程群控实验 (9)实验三楼宇照明控制编程实验 (15)实验四安防系统实验 (17)实验五供电控制及远程抄表系统实验 (21)实验六消防系统实验 (24)实验七 PROFIBUS-DP主站组网实验 (27)附录I 《组态王6. 5使用手册》 (22)附录II《各PLC演示程序》 (22)附录III OINCC5. 0使用手册》 (22)智能楼宇实验系统简介本套智能楼宇实验系统由上海新奥托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共分五个部分:(1)智能楼宇模型与其配套的电梯、照明及给水系统实验操作台(包括照明、智能IC卡车库管理、恒压供水及双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该实验操作台的监控PC;(2)安防系统实验操作台(包括门禁系统:指纹门禁、感应式IC卡门禁、可视对讲门禁;防盗报警系统及四画面硬盘录像系统) 及该实验操作台的监控PC; (3)消防系统实验操作台及该实验操作台的监控PC; (4)供电控制及远程抄表系统实验操作台及该实验操作台的监控PC;(5) PROFIBUS-DP主站监控系统。
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电梯、照明及给水系统主要完成建筑模型里单电梯运行控制或双电梯群控控制及模型里照明设施的手动/自动分时分区控制,同时还完成模型里智能IC卡车库管理及模拟恒压供水控制;安防系统主要完成门禁、闭路监控及防盗报警控制;消防系统主要完成火灾自动报警控制;供电控制及远程抄表系统主要完成供电回路故障保护及电表、水表与气表数据采集和上传控制;PROFIBUS-DP主站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将上述四个分系统组建成一个PROFIBUS-DP网络并完成对各个分系统的监控及管理工作。
本套智能楼宇实验系统各个分系统即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完成对自己控制对象的监控任务,也可以和PROFIBUS-DP主站一起构建一个PROFIBUS-DP网络,由PROFIBUS-DP主站来完成对各个系统的监控及管理工作。
智能建筑系统应用与开发设计指南手册智能建筑系统是当前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通过将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中,实现建筑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设计指南,帮助读者了解智能建筑系统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
一、智能建筑系统概述智能建筑系统是基于先进技术的集成化解决方案,旨在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的监测、调节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系统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智能建筑系统依靠传感器获取建筑内部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参数。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信息交互。
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是开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智能建筑系统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建筑环境的智能调控。
数据分析算法的研发和优化对于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三、智能建筑系统应用场景1. 办公楼:智能建筑系统可以实现对办公楼内部环境的监测和调节,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比如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照明和空调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2. 商业中心:智能建筑系统可以通过对人流、车流等数据的分析,提供优化的运营管理策略。
比如根据数据预测人流高峰,合理安排商业中心的开放时间和服务人员。
3. 酒店:智能建筑系统可以实现对客房内部环境的个性化调节,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
通过与客户手机的连接,实现客房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服务请求。
四、智能建筑系统开发设计指南1. 确定需求:在开发设计智能建筑系统之前,需要对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充分了解。
这包括用户对建筑环境的期望、室内外物理结构特点等。
2. 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根据需求确定所需的传感器、物联网平台、数据分析算法等。
ALERTON楼宇自控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学生综合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在熟悉美国Honeywell楼宇自控系统软硬件的基础上,完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的初步方案设计,并在ALERTON楼宇自控实验平台上,完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楼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调试。
通过实验,了解楼宇自控系统软硬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建筑设备(特别是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掌握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一、实验装置:ALERTON楼宇自控实验平台:ALERTON实验展板为控制系统,并与局域网相连,实验室的每台计算机均为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
(一)BACtalk楼宇自控系统简介BACtalk楼宇自控系统是一个“Native BACnet”系统,具备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特性。
是一套先进、可靠和完善的楼宇监控系统,可以收集、记录、保存和管理各系统中重要信息及数据,从而达到自动化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效果。
下面分别对ALERTON/BACtalk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介绍。
BACtalk系统网络结构图1. BACtalk的硬件系统BACtalk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它是由管理层、系统集成层、现场控制器层、传感器/执行器层所构成的一种智能化控制网络。
(1)管理层操作站设置在主控室及其它重要场所,是楼宇自控系统与操作人员的人机界面,由个人电脑、彩色显示器、鼠标、键盘及打印机等组成。
操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可以进行BACTalk系统操作,存取或更改系统内的资料及设定数据。
其中的网络包括以太网和控制器网。
①以太网:通信协议为BACnet/IP。
以太网通讯路由器支持BACnet/IP协议RJ45通讯口及10Mbyte速度,并连接主控制器网,负责其间路由功能,可和其它路由器及BACtalk Server通讯交换资料,达成互动的多主控制器网络的系统。
而BACtalk Server负责以网页标准和各近端及远程操作工作台通讯。
②控制器网:通信协议为BACnet(MS/TP,76.8kbps),速度相对慢些但造价便宜。
子网可以自由拓扑。
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
(2)系统集成层:BCM模块化控制器①高性能模块化控制器, 可实现独特的处理和全局网络管理需求;完全符合BACnet通讯协议的模块支持BACnet/IP, BACnet Ethernet, MS/TP, 和PTP等连接。
其他的模块提供BACnet 对专有网络通讯协议系统的整合。
②每个模块都具有32MB内存,32位处理器,8MB闪存。
③BCM控制器最大可由8块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最大可以具有7条MS/TP总线,最大可以连接448个现场控制器。
BTI/BTI-100全局控制器④高性能全局控制器, 可实现独特的处理和全局网络管理需求;完全符合BACnet通讯协议的模块支持BACnet/IP, BACnet Ethernet, MS/TP, 和PTP等连接。
⑤具有32MB内存,32位处理器,8MB闪存。
⑥BTI控制器最大可连接4条MS/TP总线,最大可以连接256个现场控制器。
⑦具有10/100M自适应网络接口,PTP接口等。
可扩展型控制器VLX⑧16K EEPROM,2MB的静态RAM。
32MB动态RAM用于执行程序,2MB闪存ROM 为固化程序存储空间。
32位高性能的Motorola CPU。
⑨内置10/100M以太网卡与速率可达76.8Kbps BACnet MS/TP 局域网。
⑩每个VLX控制器可接8个EXP扩展模块,最多可扩展到176个输入/输出点。
⑪EXP扩展模块提供12位分辨率的通用输入、数字输出、模拟输出(0-10V或0-20Ma)。
所有输出可以现场实现手动-停止-自动转换(H-O-A)。
⑫完全符合BACnet/IP BACnet MS/TP通讯协议。
(3)现场控制器层现场控制器设置在受控设备的现场,可支持不同性质的监控点:通用输入(AI/BI)、模拟量输出(AO)、数字量输出(BO)。
ALERTON现场控制器常见产品为:VLC系列、V A V系列。
①VLC系列现场控制器:适合多设备控制VLC系列现场控制器包括:VLC-16160、VLC-1600、VLC-1188、VLC-853、VLC-660R、VLC-550。
全部VLC控制器自带BACnet 装置,使用图形编程语言Visual Logic,完全可编程,程序保存在EEPROM中;就地接收现场被控设备的输入信号,通过编程对现场被控设备提供输出控制信号,以达到控制要求;各个DDC有不同的点数容量,适用于任何的应用,各种类型传感器全部使用工业标准输入(干触点、4~20mA,0~5VDC,0~10VDC,3k和10k热敏电阻及Microset)。
②V A V系列现场控制器:适合于变风量系统的控制V A V系列现场控制器包括:V A V-SD、V A V-SD2A、V A Vi-SD、V A V-DD、V A V-DD7。
其中较为常用的V A V-SD控制器是专门为单风管变风量(V A V)风箱提供压力无关型(Pressure-Independent)控制的多功能BACnet终端控制设备,它集成的气流传感器精度已做多风速点调校、最小值、最大值、再热空气流量值可以通过Microset设备或终端操作设备输入。
2. ALERTON/BACTalk的软件系统BACTalk系统软件包含系统数据库架构工具及图形化编程工具Visual Logic、图形界面设计工具BACTalk for Envision、操作系统BACTalk Server几部分。
下面对常用软件进行简介:(1)图形化编程工具—Visual LogicVisual Logic是行业内非常先进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通过控制模块构造不同的控制程序、故障诊断,并通过实时模拟来验证程序的功能。
Visual Logic具备如下特点:•编程简洁,无需复杂的编程语言与计算机代码;•模块库强大,可以满足开发不同复杂程度的程序;•程序易懂,图形化模块使表达的程序易于理解;•研发简单化,实时模拟使开发和检验程序更容易;•程序可与工作站软件BACTalk Server完全结合,构成无缝的设备编程;•完全兼容和满足BACnet标准。
(2)图形界面设计工具—BACTalk for EnvisionBACTalk for Envision系统操作界面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使用ALERTON提供的图形页面如典型的楼面温度图、空气处理设备等图形界面来设计。
(3)操作系统—BACTalk ServerBACTalk Server是功能强大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使管理所有的设备异常轻松。
系统提供了直观的操作者接口及强大的控制功能,你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透过一标准的互联网浏览器(不需要特定的软件或外加组件的浏览器)进行BACTalk系统操作。
单单使用了浏览器,你就可以做到远程控制执行楼宇设备管理功能,包括操作者管理、树枝式地理层次引导、动态图形数据显示及操作、设定及改变日程表、趋势图显示、察看及确认报警及事件、系统组态设定及管理、控制网络及控制器管理、组群设定、控制器记忆体下载等。
(二)ALERTON/ BACTalk楼宇自控实验平台实验系统以体现美国ALERTON/ BACTalk楼宇自控系统的基本特点和楼宇自控系统中空调系统的一般控制方法为原则,监控内容选择了:冷热源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系统三个部分。
二、实验步骤(一)熟悉ALERTON/ BACTalk楼宇自控系统1.ALERTON/ BACTalk楼宇自控系统演示;2.阅读ALERTON/ BACTalk相关资料。
(二)楼宇自控系统方案设计1.设计依据:①综合课程设计设计中暖通、给排水、消防等专业的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
②楼宇自控系统产品技术资料③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I-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16-8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15-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标 GB/T 50314-2000)等④根据用户提出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及工程投资,来决定BAS由多少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如何、设备配置如何。
例如,对于标准要求高的,要对系统和设备实施完善的监测、控制及管理功能;对于要求较高的,要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功能以及完善的监测功能;对于要求标准一般的,对系统和设备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本次设计要求采用标准要求高的方案进行设计。
2.编写项目简介:简介一次回风空调系统项目特点,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范围(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各被控系统的内容、被控机电设备类型和种类,确定楼宇自控系统的监控内容。
3.楼控方案的选择:阐述所选择的楼宇自控系统产品软硬件的特点。
4.楼宇自控系统具体监控说明:对BAS各系统的监控原理进行说明,绘制监控原理图。
通过原理图可以更形象的看到各个系统如: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冷、热源系统的监控点数和原理。
5.编写监控点表、设备清单。
根据被控设备台数及每台设备的监控原理,确定监控点的类型及数量,编写系统监控点表,以便确定现场控制器的型号和数量。
根据监控点表,确定所需各类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需要配置的软件,给出BAS的总设备清单。
以下表格形式供参考:楼宇自控系统监控功能输入/输出点表楼宇自控系统设备清单6.绘制监控系统图。
①根据监控点表、被控设备在楼层的分布情况,确定DDC控制箱,给每个DDC控制箱编号。
DDC控制箱用来放置DDC(现场控制器、网络控制器等)、变压器、继电器、接线端子排等部件,一般情况DDC控制箱放置在被控设备附近,应避免传感器与DDC的连线过长,造成信号衰减。
②根据DDC控制箱在楼层内的分布,绘制监控系统图。
7.绘制楼宇自控平面敷设图。
根据监控系统图、监控点表、专业图纸,绘制楼宇自控平面敷设图、机房大样图;根据图,对应编写外部电缆表。
(三)楼宇自控系统软件设计1.项目系统的搭建参考Visual Logic、BACTalk for Envision等帮助文件,学习使用编程软件,根据监控内容与选择的控制器,建立项目数据库。
2.设备控制程序编程学习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Visual Logic软件,根据系统和设备的控制原理,编写控制程序。
3.设计图形界面学习使用图形界面设计工具,完成项目的各个系统界面、设备界面,与DDC监控点绑定。
4.系统在线调试学习使用操作系统—BACTalk Server。
系统在线下载项目数据库、设备控制程序、图形界面,测试运行状况,对编制的项目系统进行修改完善。
学习在操作系统中设定日程表、积累历史数据、产生报表、管理报警信息、密码保护等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