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253.58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第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作业11.秦朝统一后,以(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2.宋代(参知政事)的设臵,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3.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合流,凡“科举者必由学校”是在(明代)。
4.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5.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6.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7.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臵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8.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社会主义社会)。
10.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1.清代官制中,(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12.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13.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中央)“民意”机构。
14.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15.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16.(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17.明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六部)成为直属皇帝的全国最高法定政务机构。
18.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9.(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20.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21.科举制度是在(1905)年废止的。
22.我国古代军事制度,大致可以(安史之乱)为前后分界点,前期是以征兵制为主。
世兵制和募兵制为辅的时期,后期则是募兵制和征兵制相互参用的时期。
23.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24.(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2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26.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分拣专制君主制27.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28.封建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29.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伟继承制的基本原则(嫡长子继承制)30.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司徒,司马和(司空)31.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32.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34.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时)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忠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35.汉武帝时开始重用(尚书)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36.宋代在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机构是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37.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省)38.秦始皇重(法家)治国之术,倡导以吏人为师39.商朝时(商王)是军队最高统帅,常直接统兵打仗40.(战国)时期,贵族世兵制被最后取消,各国开始实行普遍的征兵制41.秦朝统一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太尉)作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政42.唐开元时期,节度使势力急剧膨胀成为佣兵一地,兼有行政,财政等权的地方实力人物,其发展结果最终酿至(安史之乱)43.魏律,晋律和唐律中的八议之条,体现着(儒家)的礼仪学说,法律的道德化成为明显的特点44.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均称廷尉,北齐改称(大理寺)45.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46.北洋大臣依据由(直隶总督)兼任47.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皇族)色彩的内阁作业21、唐后期,监察权力大大削弱,监察制度多有破坏。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一
提交方式:文本框粘贴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三省六部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
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
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
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
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2.分封制更多作业答案威yaoyao9894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
3.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即是废除土司制度,该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4.翰林学士
官署名称。
唐代武则天时期,有所谓"北门学士",选文词经学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Array行政管理专业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一(第一章—第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和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商代称。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和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和。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和。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和的,而在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A.群队 B.部落 C.酋邦 D.聚落联合体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D.女娲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等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 B.东夷集团 C.苗蛮集团 D.炎黄集团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等义务。
A.朝觐 B.纳贡 C.劳役 D.兵役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宗庙制度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 D.宫廷机构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
A.司土 B.司马 C.司工 D.司寇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和大行。
A.大谏B.大田C.大司马D.大理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
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
A.玺 B.印 C.符 D.节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2、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的衰落时期是( B )。
A.春秋战国B. 明清C.隋唐宋元D.明清秦汉魏晋南北朝2、.隋唐时期的政体是(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时期。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4、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A )。
A 、门下省B 、中书省C 、尚书省D 、御史台5、宋代的三师是( B )。
A 、太师、太尉、太傅B 、太师、太保、太傅C 、太保、太尉、太傅D 、太师、司徒、太傅6、元代掌管驿站的机构是( C )。
A 、宣政院B 、将作院C 、通政院D 、宣徽院7、广州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是( A )。
A 、国民政府委员会议B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C 、行政院D 、国民政府8、“行宪”时期(1948--1949)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B )。
A 、国民大会B 、立法院C 、国民参政会D 、政治协商会议9、北洋政府时期设立参战督办的是( B )。
A 、袁世凯B 、段祺瑞C 、曹琨D 、张作霖10、“秀才”是指通过( A )的称谓。
300A .童试B .乡试C .会试D .殿试11、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 C )A 、郡县制B 、属国制C 、郡国并存制D 、监查制12、在近代国家结构中,市制兴起于( B )时期。
A 、民国初年B 、北洋政府C 、广州国民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13、中国古代监查制度形成于( D )时期A 、夏商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14、清末居各部之首的是( A )。
A .外务部B .法部C .大理院D .资政院15、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 )。
A 、世官世禄制B 、乡举里选制C 、简选制D 、军功、事功选拔制16、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在各省贡院举行的考试称(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D2、C3、B4、A5、A6、D7、A8、D9、D 10、B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ABC2、ABCD3、ABCE4、ABCD5、ABC三、辨析题(35分,每题5分。
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1、答:错。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皇权有了进一步加强。
举凡军国大事,皆由皇帝最后决定,以诏敕下达有关部门执行。
2、答:对。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中枢决策系统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体制之完备、决策程序与方式之严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3、答:错。
这些投状有不少是指陈皇帝之失的,但更多的是针对各级官吏而来,所以这一制度实际上是御史台之外的另一条监察渠道。
它不仅在有唐一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监察制度也产生了影响。
4、答:对。
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一国两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5、答:错。
宋朝为对皇帝的过失进行规谏,还设置了谏官,负责规谏朝政,纠正君主的过失,同时也检举臣下的越轨行为。
宋初虽设置谏官,但徒有虚名,宋仁宗时,进一步弱化了谏诤制度,谏官的功能进一步向以监督朝廷百官为主转化。
6、答:对。
君主专制政治的特点,就是以一人独治天下。
但是,真正从制度上保证皇帝独裁,却是从明朝开始。
主要表现在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行政事务,实行特务政治,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7、答:对。
明朝皇帝在法定的监察机构之外再搞一套由皇帝本人掌握的监察组织。
东厂和锦衣卫,不仅有侦缉权、司法权,也有监察权。
这种监察权其实就是监视权,而各级官员对之畏惧更甚于正式的监察机构。
厂卫对官员的监察,作为法外制度,比法定制度的影响更大。
四、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答:唐代户籍制度之完备程度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
唐初定制,“三年一造户籍”,由县令亲自主持,里正具体负责完成。
造籍时,主要依据是民户自报的“手实”。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DBCCCBDBBACAC CCDBAAD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春秋B.战国C.秦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B.《礼仪》C.《礼记》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A.宋B.元C.明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A.夏B.商C.西周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B.三省C.六部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C.登记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8、“秀才”是指通过(A )的称谓。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作业11. 秦朝统一后,以(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2. 宋代(参知政事)的设臵,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3. 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合流,凡"科举者必由学校"是在(明代)。
4. 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5.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6. 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7. 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臵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8.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社会主义社会)。
10. 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1. 清代官制中,(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12. 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13. 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中央)“民意”机构。
14.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15. 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16. (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17. 明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六部)成为直属皇帝的全国最高法定政务机构。
18.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20.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21. 科举制度是在(1905)年废止的。
22. 我国古代军事制度,大致可以(安史之乱)为前后分界点,前期是以征兵制为主。
世兵制和募兵制为辅的时期,后期则是募兵制和征兵制相互参用的时期。
23. 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24. (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25.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Array行政管理专业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一(第一章—第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和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商代称。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和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和。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和。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和的,而在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A.群队 B.部落 C.酋邦 D.聚落联合体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D.女娲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等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 B.东夷集团 C.苗蛮集团 D.炎黄集团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等义务。
2A.朝觐 B.纳贡 C.劳役 D.兵役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宗庙制度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 D.宫廷机构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
A.司土 B.司马 C.司工 D.司寇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和大行。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4)(第10-12章)一、解释下列概念:1.通商大臣:答:清政府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名义上是管理通商事务,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是清政府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答:主要下辖南北洋通商大臣、总税务司、同文馆、司务厅、英法美俄日等五个股及清档房,是清政府体制中非常重要的部门。
3.总税务司署:答: 1861年改隶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实际事务均由总税务司全权处理。
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创立。
二、判断分析题:临时政府的体制,基本上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主要是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两部分。
临时政府是革命派、立宪派与具有自由倾向的地方官僚参加的联合政权,主要领导权控制在革命派手中。
答:正确,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否定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本变革。
三、问答题:1.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期间的重要制度调整有哪些?答:设立通商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总税务司署等。
2.清末新政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制度调整?答:⑴政权机构方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裁汰冗官冗衙,精简机构。
⑵军事方面,废除武举,设立武备学堂;改革军事行政机构,进行军制改革,成立新军以及设立巡检部等。
⑶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策论,设立学堂等。
⑷法律方面的改革,修订法律条文,颁布仿照西方民法、刑法等几部法典。
3.临时政府制度架构的主要特点。
答:基本上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主要是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两部分。
临时政府是革命派、立宪派与具有自由倾向的地方官僚参加的联合政权,主要领导权控制在革命派手中。
这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否定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本变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Array行政管理专业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二(第四章—第五章)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1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ABD 。
A.皇位继承制度 B.后宫制度 C.宦官制度 D.皇位世袭制度2、汉代有 ABC 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 B.宫长 C.宫中学事史 D.尚宫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 ABC 等朝代。
A.西汉 B.东汉 C.唐 D.明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 ACD 朝为最。
A.东汉 B.隋 C.唐 D.明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 AB 的权力。
A.批阅奏本 B.传宣旨意 C.阁票 D.听讼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 BCD 。
A.二十四衙门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 ABD 。
A.大司空 B.大司马 C.大司徒 D.丞相8、三国时的“三公”是 ABC 。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D2、C3、B4、B5、D6、C7、D8、B9、B 10、C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BCD2、AE3、BCD4、ABCD5、ADE三、辨析题(35分,每题5分。
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1、答:对。
自此以后的历代皇朝(甚至一些农民起义)都把它当作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并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政治行为披上种种神秘的外衣。
2、答:错。
西汉的地方行政机构,以武帝为界,前一阶段实行封国制与郡县制并行的体制,后一时期本质上实行的单一的郡县制。
3、答:错。
为了阻止皇帝死后的政治纷争,从汉高祖起,皇帝身前就在嫡子中预立太子,此后大体成为定制。
这是汉初统治者总结秦迅速灭亡的教训后实行的保证权力顺利地在家族内移交的有力措施。
4、答:对。
权势渐衰的外戚与权势鼎盛的阉宦,各自联结其他的强宗豪族,最后爆发了强烈的冲突,这就是“党锢之祸”。
5、答:错。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即成为官方学说,也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
他们由“德刑并用”而强调“重德轻刑”、“德主刑辅”;由“礼刑并用”而强调“重礼轻刑”,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树立统治者的正面形象都是有利的。
6、答: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但两汉的察举等多种选官制度也仍被沿用。
7、答:对。
士族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政权的控制、运用能力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政治制度的走向。
四、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答: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制度,萌芽、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始皇时,始在全国确立,并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规范。
三公,指朝廷中职务最高的三位官员,即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是除皇帝外的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原称尉或国尉,统一全国后统称太尉,“金印紫授,掌武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专掌监察,“银印青绶”。
“九卿”,是朝廷高级官员的合称。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C )。
A.商朝B.西周C.战国D.春秋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的1905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戊戌变法B.清末君主立宪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权,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C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B )。
A.夏朝B.商朝C.西周朝D.秦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 。
A.君主立宪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B )。
A.1898年的戊戌变法B.1911年的辛亥革命C.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D.1919年的五四运动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一一、您认为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有哪些现实意义?(30分)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我国是一个史学传统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以史资治史是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所认同的重要的史学功能。
孔子修《春秋》是为了“使乱臣贼子惧”,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唐太宗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则直接以“资治”冠史书之名。
中国现实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必彻底肃清传统政治尤其是封建政治制度之潜在的社会影响力和施政遗习,如家长制、官本位、身份等级制、裙带观念、人情观念、惰性意识、内耗心态、衙门作风、论资排辈等等旧制度、旧观念。
另一方面,也能够从具有数千年历史,已经比较严整、规范并有许多技术和理论经验可以借鉴之处为现实政治改革服务,如科举考试的相对公平及开放性、其吐故纳新的作用,官员任职的回避制度(别头试等),考核制度的某些方面(如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某些朝代惩治贪污的制度和措施,养廉制度,施政理念等等。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对培养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政治素养、社会与政治洞察力、对生活和境遇的豁达态度、深沉、干练与稳重的处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成为一个优秀的行管人才乃至想要成为政治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与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古往今来的大政治家无不通晓历史,通晓历代政制。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史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二、您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有何建议和看法,业余时间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或通过什么方式来关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相关问题的?(30分)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体与政体两方面,常反映以下三组关系: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
概括说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清代“秘密建储”是一种新的储君方式,始于( B)。
A .康熙 B. 雍正C. 乾隆D.嘉庆2、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南书房成为发布政令之所( A)。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顺治3、清朝实施的金瓶挚签制在哪个地区实施(A )。
A .西藏 B.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C .新疆 D. 满洲4、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A)。
A.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多尔衮D. 豪格5、清朝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C )。
A.大理寺B.都察院C.理藩院D.军机处6、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之后,在新疆建立了( A)。
A.军府制B.伯克制度C.州县制度D.盟旗制度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布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宪法是( C)。
A.《钦定宪法大纲》B.《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C.《中华民国鄂州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8、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北洋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名称为临时执政。
担任这个职位的是(B )。
A.曹锟B.段祺瑞C.黎元洪D.徐世昌9、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D)。
A.孙中山B.袁世凯C.蒋介石D.林森10、“府院之争”是国务总理和大总统之间发生的斗争,是指(D )。
A. 段祺瑞孙中山B.段祺瑞黄兴C. 段祺瑞蒋介石D.段祺瑞黎元洪二、多项选择题1、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受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BCDE )。
A.行政名实不符B.目标定位不明C.机构分工不清D.部门职责混乱E.权力运行分散2、清朝三大宪,有“三台”之称,是指( CDE)。
A.尚书B.御史C.督抚D.布政使E.按察使3、清朝的司法机构,堪称达到传统社会最为完整系统的程度。
中央司法机构有(CDE )。
A.布政司B.提法司C.刑部D.大理寺E.都察院4、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明确提出了( BCDE)。
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 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 ),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 (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 (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 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 谥号) 。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 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 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 宰相 )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 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 )主军政(三司 )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 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 客卿制度 )”。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 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 )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 60岁 )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 ),而西魏、北周实行( 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 ),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 (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 ),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是( 赫德 ),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 (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 中华民国 )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 )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 (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群队 、部落。
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燧人 、伏羲 、神农。
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华夏集团 、东夷集团 、苗蛮集团 等三大集团。
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朝觐、纳贡、兵役等义务。
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宗法制、分封制 。
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宫廷机构。
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司土、司马、司工。
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大谏、大田、大司马、大理和大行。
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大理、司寇、廷尉 。
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玺、印 、符、节。
1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皇位继承制度 、后宫制度 、皇位世袭制度12、汉代有女御长、宫长、宫中学事史、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1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西汉、东汉、唐 等朝代。
1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 东汉、唐、明朝为最。
1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批阅奏本、传宣旨意 的权力。
1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锦衣卫 、东厂、西厂。
1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大司空、大司马、丞相。
18、三国时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1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
2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他们并无实权。
2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册授、制授、敕授、旨授)等。
2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降薪、贬职、免官)等。
23、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品、阶、勋、爵)。
24、秦朝并称“三公”的是(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25、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26、宋朝御史台机构由(台院、殿院、察院 )构成。
27、宋朝的军事权由(枢密院、三衙、兵部)分掌。
2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构成。
29、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30、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 (省、府、道、县)。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为代表的经世派。
32、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3、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谭嗣同。
34、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 地方军事化的形成、督抚专权 。
35、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湘军 、淮军 的组建。
36、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 。
37、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内阁制、总统制 、洪宪制 几个阶段。
38、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皖 、直、奉 等派系。
40、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 军政时期 、训政时期、宪政时期 等时期。
三、辨析题1、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答:正确。
王权虽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部落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
2、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答:正确。
周公所开创的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公以后已经成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
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室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自己对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3、 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答:错。
世袭制的实施有助于避免因对皇权的激烈争夺而引发的政治动乱。
但是世袭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已将皇位合法的继承人局限于皇帝家族内部,但仍无法避免皇族内部的争斗。
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皇族内部的与异姓野心家合谋夺嫡争储的各种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而这正是皇权的专制性质所决定的。
4、 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答:正确。
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代替,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
尽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5、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是由它的日益暴露的弊端而造成的。
答:正确。
西晋时,派到各地的中正已完全为士族所控制,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到东晋时,九品中正制进一步于门阀制度相结合,门第已成为国家选官的唯一标准,国家的选管及任用制度,就失去了社会激励作用。
到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业已暴露无遗,到隋唐时期逐渐为科举制所替代。
6、 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答:错误。
唐代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审讯,谓之“三司受事”。
而若有重大疑难案件,则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7、 19世纪40至60年代,整个中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真正的民族危亡感。
答:错。
经世派首次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但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未能在社会上层和高层引起足够的影响,更未能引起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清政府的重视。
就1840年至1860年的整个中国精英社会来说,尚未形成真正的民族危亡感。
8、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错。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一般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行使政权,但临时政府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
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
9、四、简答题1、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哪些?答:(1)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
(2)出现保证这一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的,包括诸如官吏、监狱、法庭、军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