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4
天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天水市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天水文化产业是天水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促进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天水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天水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天水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目前,天水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设计、演艺表演等多个领域。
1.文化旅游天水市以马蹄沟、泰山公园、麦积山石窟等景区为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景区依靠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华山密宗寺院等。
天水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并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3.文化创意设计天水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涉及服装设计、传媒与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一些文化创意企业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创新,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4.演艺表演天水市不仅涌现出了许多剧团和乐团,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演艺表演活动,如黄河大合唱、麦积山大歌剧等。
这些演艺表演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二、天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天水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是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趋势:1.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天水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资力度。
通过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天水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培训传承人才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3.文化创意设计的创新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天水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和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介绍天水的丰富民俗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潜力和影响。
探讨了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体验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文章指出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前景,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内涵分析、产业、展望、未来发展、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天水地处黄河流域,素有"黄河明珠"之称,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天水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天水举办的龙山庙会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一大亮点。
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2 研究意义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保护天水独有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201175030142姓名:王福红时间:2013.5.20天水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分析一.总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
旅游次数的多少也成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指示剂。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否兴旺发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
旅游业是一项十分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天水市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加快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促进天水市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二.地理位置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东连华中、华东,南邻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通青海、西藏、新疆,向北翻越六盘山即为宁夏,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5℃。
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33.4℃;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18.2℃。
天水市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
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该地区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
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天水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城市,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业态。
本文从当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入手,分析了其产业发展的内涵,探讨了政府支持与引导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文化传承与创新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旅游需求,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合作,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现状、特色、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素有“天水盆地”之称。
天水市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目前天水市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传统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有待提高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的内涵,希望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可以帮助了解天水地区的文化资源及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探讨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和政策支持。
了解政府支持与引导的具体措施,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学号20080201050224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天水市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学院名称: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专业名称:经济学学生姓名:马龙指导教师:刘淑红二○一二年五月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On the developmeng of tourismeconomy of TianshuiCollege:School of Urban Economy and Tourist Culture Subject:EconomicName:Ma LongDirected by:Liu ShuhongMay 2012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2摘要天水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和旅游风景地,天水市拥有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麦积山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同时天水也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旅游和文化资源丰富。
天水旅游经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旅游业成为了天水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天水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水旅游业必将走上更快的发展之路。
但我们也看到,天水旅游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先进旅游城市相比,天水还有相当的差距。
本文通过介绍天水旅游的情况,从剖析天水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天水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以具体资料为例证,深入分析了天水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系统论述了提升和改善天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思路。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天水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秦岭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地方。
近年来,天水市在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天水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天水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天水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如秦岭风光、黄河风情、丹霞地貌等,使得该地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天水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旅游业成为了天水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天水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虽然天水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多,部分景区和风景名胜地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天水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也供不应求,水土流失、水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发展的天水市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鼓励游客文明游览,加强管理和监督,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应加强对当地民众和游客的环保宣传教育,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2.科学规划旅游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天水市在旅游开发项目中应严格控制开发规模,科学规划开发项目的数量和范围,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好景区的原生态。
优化景区管理制度,增加对景区的维护与保养力度,提升景区的环境品质和服务质量。
3.加大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
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
4.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等问题天水市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过去繁华的城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而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当今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趋势。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够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天水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天水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目前,天水市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天水乡村旅游的现状天水市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南临秦巴山区,北近内蒙古高原和沙漠地区,是一个有着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地方。
天水市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把天水市的乡村旅游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它们分别是。
南部乡村旅游区:南部乡村旅游区位于天水市的南部,包括清水县、秦安县和张家川县。
这里的自然景观非常优美,有着清澈的河流、繁茂的森林和优美的山谷,这里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
北部乡村旅游区:北部乡村旅游区位于天水市的北部,包括甘谷县、武山县和麦积区等地。
这里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是人文景观,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
二、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1. 市场需求旺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乡村旅游,在清新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身心,疏解压力。
这些人包括城市白领、学生、家庭以及老年人等,他们的需求量形成了市场需求的旺盛,为乡村旅游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障。
2. 政府扶持力度大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近年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之一。
天水市政府也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投入的力度,为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支持。
3.资源丰富,空间广阔天水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甘肃天水旅游研究报告甘肃天水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以下是对天水旅游情况的研究报告。
一、天水的自然景观天水位于黄土高原和川西丘陵的交汇处,地形起伏多变,拥有丰富的山川景致。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麦积山和秦岭。
麦积山是天水的地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风景。
山上有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石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此外,麦积山还有美丽的山水景观,游客可以欣赏到陡峭的山峰和清澈的湖泊。
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跨甘肃和陕西两个省份。
天水的秦岭段有着宏伟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是徒步旅行和自然观光的理想地点。
秦岭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二、天水的人文历史遗迹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灵台县和秦安县的历史遗迹。
灵台县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
灵台县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包括灵台古城、慕容川遗址等。
灵台古城有着完整的城墙和门楼,是中国少有的完整的古代城池遗址之一。
灵台县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游客可以在当地欣赏到传统的舞蹈、戏剧和手工艺品制作。
秦安县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壁画艺术中心,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
秦安县拥有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壁画之一,被誉为“东方之冠”。
这些壁画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
秦安县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游客可以在当地体验到真正的古代文化。
三、天水的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天水的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天水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交通和酒店方面。
其次,天水的旅游推广和宣传不够,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第三,天水的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需要更好地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天水的旅游发展前景天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天水民俗行业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文明之乡”之称。
民俗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本报告旨在对天水市的民俗行业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二、天水民俗行业现状2.1 民俗资源丰富天水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包括传统节庆活动、民俗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其中,秦腔、水车、坝上民俗等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2.2 民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水民俗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天水,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推动了民俗市场的繁荣。
同时,民俗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3 民俗行业面临的问题尽管天水的民俗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民俗传承人不足,许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
其次,民俗活动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导致市场需求不断下降。
第三,民俗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三、天水民俗行业的发展机遇3.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民俗行业的发展,天水市政府加大了对民俗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例如,加大对民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力度,鼓励民俗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加大对民俗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
3.2 旅游业持续升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天水,对民俗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为天水的民俗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潜力巨大。
3.3 创新力量崛起近年来,一些创新型企业纷纷涌现,通过科技手段将民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民俗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民俗行业的竞争力。
这些创新力量的崛起为天水民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天水民俗行业发展策略4.1 保护传承民俗文化为了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天水市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和资助力度,设立专门的民俗传承基地,组织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民俗传承中来。
对甘肃天水旅游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摘要:旅游市场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甘肃天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十分缓慢,结合天水旅游业的现况,对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些因素做一些探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分析思考旅游业蕴藏巨大的潜力,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经济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
近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一跃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更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
其次,中共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基本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过程,也是经济和社会形态全面升级和转型的过程。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十几亿人口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将出现大幅度增长。
届时我国将形成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超级旅游市场。
有资料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第四大客源国。
与世界上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虽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在此笔者结合甘肃天水旅游业的状况,对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些因素做一些探析,就如何开发旅游业市场提出自己的拙见。
一、吸引外来资金,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发展离不开景区开发,景点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吸引外来资金参与旅游开发,是政府部门应该花大力气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在短期突破地方旅游业发展“瓶颈”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并且这种投入回报率高,使用周期长,只要论证科学严密,立项规范合理,操作及时到位,吸引外资投入是完全可行的。
天水旅游业处于起步时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必须多渠道的筹措资金。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走以地生财之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机制。
天水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天水市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天水市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水市的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天水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天水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如莫高窟、水帘洞、鸡冠山等。
这些景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内涵,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赏。
其次,天水市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秦岭山脉、正宁窟、岷山石窟等,这些遗迹记录了天水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
天水市的旅游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修建了高速公路、机场、火车站等便捷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另一方面,天水市也积极推广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游客宣传天水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这些措施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还促进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将进一步多元化。
目前,天水市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为主,但是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天水市将进一步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壶口瀑布是天水市的一大自然景观,未来可以开发一些以瀑布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漂流、徒步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次,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将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天水市将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水市将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天水市还将推广绿色旅游理念,鼓励游客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前往旅游景点,并提倡文明旅游行为。
第三,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与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密切相关,天水市将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景区内开设特色餐厅,推广当地美食;在景区周边建设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天水市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甘肃省天水市凭借多处旅游景观快速发展旅游业,但因开发不合理、管理不善等,出现了很多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天水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
标签:旅游业;经济发展;天水市一、天水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天水市是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中国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被誉为“羲皇故里”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
天水市境内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如麦积山、大象山等,也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如伏羲庙、玉泉观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目前天水市国家A级景区共有38处,其中5A级有2处、4A级7处、3A级、2A级均有多处。
作为甘肃的东大门,天水市一直重视着旅游业的发展,力争将天水市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旅游强市。
近几年,天水市贯彻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景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对天水市经济的增长、经济結构的改变、发展方式的转化、居民收入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
近几年,天水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登上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列车”,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天水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并且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率每年都呈增加趋势,说明旅游业对天水市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因此,对天水市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可以促进天水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天水市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天水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方式比较低级,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是没有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价值,使其价值没有被正确的开发,与经济建设的长久目标不相适应,与其他城市相比,如相邻城市兰州、西安等,以及东部地区旅游大城市杭州、上海等,不难发现天水市旅游发展的进程与这些城市差距很大。
在发展过程中,天水市旅游业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管理有缺失,旅游发展缺少活力由于天水市内各个景区长期存在着体制僵化、管理不善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天水市旅游的发展。
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学生姓名:张岁香指导老师:安智海【内容摘要】天水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旅游资源富集。
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等。
天水有陕甘川宁四省通衢之称,是历史上陇右第一重镇。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天水民俗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民俗文化是天水重要旅游资源项目。
天水独特的区位优势,宜人的气候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浓郁的民俗,淳朴的民风,共同构成天水的特的旅游资源,已成为西北部的著名旅游目的地。
因此,民俗文化是天水旅游资源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对旅游具有重大贡献。
本文着重对天水民俗旅游资源分析,并对其开发提出重要对策。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引言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民俗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是为满足一定群体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发展、演变着的。
民俗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文化民俗:如以生产、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如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都是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如宗教信仰、各种禁忌、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游艺竞技等。
民俗文化旅游是新世纪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
民俗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摘要】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
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区)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
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1-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4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1/3进入国家及行列。
到2010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1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5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3.开发原则。
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
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张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1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
本文以实地考察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旅游统计资料,对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天水市旅游环境概况(一)自然环境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5℃。
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33.4℃;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18.2℃。
天水市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
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
渭河东西横贯全境,流经150公里,有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条,年流量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境内水量较为充沛。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该地区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
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二)社会环境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4392平方公里,属多民族地区,全市共有32个民族成份,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天水市是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天水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推动天水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天水市旅游经济的现状天水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
天水市的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天水市旅游业的总产出和就业人口占比均在不断增加。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水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商品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天水市的旅游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天水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单一,游客在天水市的游览时间较短,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水平有待提升。
二、天水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天水市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区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天水市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水市政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天水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
要实现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天水市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2.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天水市旅游业要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开发和推广。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水平。
天水地方民俗文化产业开展问题浅析天水地方民俗文化产业开展问题浅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开展,民俗文化开展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
就地方经济而言,民俗文化确实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地方经济的开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开展的差异,也使得各地民俗文化开展现状参差不齐。
本文笔者结合天水地区民俗文化的特点,围绕当地民俗文化开展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浅显分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业;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开展的相关措施推广,国内各个地区都着力关注各地文化产业的开展态势。
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富含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随着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当地的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开展。
但由于经营主体观念的差异及相关配套产业开展的局限性,导致民俗文化的开展仅仅局限于片面的宣传方面,无法刺激市场当中大局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奉献往往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开展民俗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开展的目标。
就我省内部的大局部地区而言,天水富含历史悠久、深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在此根底之上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特征,如何利用这一特色资源,使其能够更进一步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开展,不断探索的问题。
1 地方民俗文化开展的有力条件地方民俗文化的开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社会转型加快、文化变迁加剧,民俗文化在现代性、流行性的文化影响下呈现了流失性的变化。
例如,现代产品的普及,往往使得很多传统的生活用具被取而代之,而制作这些传统生活用具的工技艺往往依托于家庭、民间匠人的传承。
在人们的市场需求取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工艺就会发生流失甚至失传。
但问题在于这种流失、失传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或者物化的产品,更加包括了这一工艺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政策,并在此根底,于2021年底2021年初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开展。
108798 旅游管理论文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
业发展内涵分析
一、民俗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所在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分,而天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百花园中最绚丽的一朵,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面旗帜;天水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天水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众文化、智慧的积淀、是民间人文风俗的结晶,刻录着天水地域的社会变迁,是天水人民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民俗的也是民族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天水文化的根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所系。
民俗文化是一种约定成俗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庆祝、纪念、或趋避利害等进行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活动现象。
二、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情况
(一)绚丽多姿而又厚重的民俗文化。
天水是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殊
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其灿烂的古代文化;自然界沧海桑田的演变、天水人民的勤劳勇敢缔造了天水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奇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历久弥新。
堪称文化与民俗的“活化石”,民俗文化的“展览室”全市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国家级就有7处,省级23处;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旅游景点多达228处。
有伏羲、大地湾、秦、石窟以及三国等众多文化。
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广泛,诸如民间故事、民歌、花儿、唢呐、古琴曲、道情、秧歌、老调、小曲等等。
天水文化乃我华夏文化之缩影,是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紧密契合,是天水人,情感的记忆与喷发,天水民俗文化上紧着情感的发条,烙印着生活、生存、发展、进步的轨道,凝聚着时光的沧桑,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定格与延续,乃民族之魂,国之瑰宝。
(二)亟待开放的民俗精神富矿。
首先,民俗文化综合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开发效率不佳,民俗文化品位尚需提升。
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场所不多,开发起步晚、规模不大、状态分散、没有在当地特色问题上做好文章。
在民俗文化经营上存在盲目性、混沌性。
其次,文化旅游管理上不规范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经营机制呆板,缺乏品牌效应。
再次,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尚需配套、完
善。
民俗文化旅游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服务人才素质、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均需大幅度提高。
三、推动天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内涵的措施所在
(一)挖掘更丰富的民俗文化。
天水乃甘肃东的大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特殊的区域地位。
天水民俗文化厚重、资源丰富多彩。
地域氛围浓厚,如与胡笳密不可分的天水夹板,有元杂剧活本之称的武山秧歌、具有江南遗风的秦安腊花舞和颇具民族特色与地域色彩的山歌、小调、民间、故事、传说等民俗文化。
(二)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涵。
民俗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旅游开发的物质与精神财务的契合,然,其可移性的特点为旅游开发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但,多以游览方式、民俗设施陈列为主。
其美学价值、民俗价值、观赏性无可厚非。
然,随着旅客的增加、需求的增多,游客求新、求奇、求乐、求动、求参与的兴趣无法得以满足。
所以,要想有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新的旅游项目,把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巧妙联姻,即可拓宽民俗旅游项目。
譬如兴建民俗文化村、风情谷、档案馆、博物馆、娱乐城等多种形式从而把民间歌舞、绝技民俗文化与蜡染、刺绣、编织等古老手工艺品结合起来综
合开发利用,也可以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拓展民俗文化的宽度与广度,推动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
(三)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大有区
别,即使“酒香也怕巷子深”。
所以,在多开发新旅游项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宣传作用产生的从众效应,利用电视、广播、多媒体网络等对天水民俗文化风情给予大力宣传与推动,还可以利用民俗展览或召开民俗文物等博览会的形式加以宣传发动,借以提高天水民俗文化的知名度,确保其魅力十足的民俗文化的正能量得以弘扬与加强。
结语:唯有瞄准天水民俗资源特色,契合天水地区旅游环境,定好开发目标与方向,升提民俗文化品位;才能充分挖掘民俗、民情这一文化资源,繁荣天水文化事业,推动产业发展内涵的涵养;保护天水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传承民间非物资文化遗产,呵护民族历史、信仰、精神,竖起民俗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