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程材料铸铁
- 格式:pptx
- 大小:173.29 KB
- 文档页数:19
铬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吴德海;王怀林;张伯明
【期刊名称】《铸造工程》
【年(卷),期】2023(47)2
【摘要】介绍了铬元素的理化性能和Fe-Cr、Fe-Cr-C平衡相图的区域分布及特征,综述了铬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情况。
随着含铬量的增加,稳定系和亚稳定系铸铁共晶温度之间的差距变小,易使铸铁形成白口组织;铬强烈形成碳化物,不仅在铸铁共晶转变时反石墨化促使形成白口组织,而且在共析转变时也反石墨化促使形成珠光体组织。
在普通灰铸铁中,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随含铬量的增加提高,一般每增加0.1%的铬量,可使抗拉强度提高3%~4%、硬度大约提高10 HBW,但含铬量不应超过0.5%;对于高铬白口抗磨铸铁,含铬量超过12%,形成Cr_(7)C_(3)型碳化物,它的硬度比渗碳体(Fe_(3)C)要高,因而有更高的抗磨性能;对于球墨铸铁,加铬可使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稳定,退火后可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在抗拉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除硬度有所下降外,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均有增高。
此外,少量的铬可阻碍铸铁内、外表面的氧化。
【总页数】11页(P23-33)
【作者】吴德海;王怀林;张伯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中国铸造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3
【相关文献】
1.碳、铬含量及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2.高铬铸铁中的碳,铬,钼含量对高铬铸铁轧辊凝固组织的影响
3.高铬铸铁堆焊层组织和性能中合金元素的影响研究
4.钼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5.变温超固相线液相烧结工艺对15Cr系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大学《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简介《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张校教授、姚可夫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目录如下:绪论0.1中华民族对材料发展的重大贡献0.2材料的结合键0.3工程材料的分类第1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1.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1.2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1.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1.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2.1纯金属的结晶2.2合金的结晶2.3金属的塑性加工2.4钢的热处理2.5钢的合金化2.6表面技术第3章金属材料3.1碳钢3.2合金钢3.3铸钢与铸铁3.4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第4章高分子材料4.1工程塑料4.2合成纤维4.3合成橡胶第5章陶瓷材料5.1普通陶瓷5.2特种陶瓷第6章复合材料6.1复合材料的复合原则6.2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6.3非金属基复合材料6.4金属基复合材料第7章功能材料及新材料7.1电功能材料7.2磁功能材料7.3热功能材料7.4光功能材料7.5隐形材料及智能材料7.6纳米材料第8章零件失效分析与选材原则8.1机械零件的失效8.2机械零件失效分析8.3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第9章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9.1齿轮选材9.2轴类零件选材9.3弹簧选材9.4刃具选材第10章工程材料的应用10.1汽车用材10.2机床用材10.3仪器仪表用材10.4热能设备用材10.5化工设备用材10.6航空航天器用材附录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新、旧国家标准性能名称和符号对照表附录2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及代号(摘自GB/T 12603—2005) 附录3常用钢的临界点附录4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摘自GB/T 17616—1998)附录5国内外常用钢号对照表附录6常用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与说明(摘编自GB/T 16475—2008)附录7若干物理量单位换算表附录8工程材料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参考文献本教材有以下特点:(1)体系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新颖,实例丰富。
2021年第5期/第70卷专访FO U N D R V621熊守美简介:熊守美(1966-),男,1992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铸造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先进成形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铸造》《China Foundry》和《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3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造机械委员会(丨SO/TC3()f,)主席(2017-2019),第1U届环太平洋铸造与凝固过程模拟国际会议大会主席(MCSP2017, Beijing, C h in a)。
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福特汽车公司2011)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o f Ford Research and Advanced Engineering奖,获2IU7年中国铸造行业突出贡献奖主要从事铝、镁合金高致密度(高真空、充氧及超低速)压铸成形技术,压铸铝合金、镁合金材料开发,集成计算材料工程U C M E),压铸过程建模仿真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1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题2项,863计划1项,973计划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奖成果4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9年,第1完成人;I9%年,第3完成人)、一等奖1项(1999年,第5完成人),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2年,第2完成人)。
出版专著丨部,参编专著1部,主编出版《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9卷第6篇。
发表学术论文3(_丨0余篇,其中S C I收录〗63篇、E I收录15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注册权登记7项为压铸之美,奋揖笃行守初心—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熊守美教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压铸市场的空间不 断扩展,在汽车、机械、电子、通讯、数码影视、军工等行业的需求逐年增加,各类压铸件产品的出 口量也在大幅增加,极大地激发了压铸市场的迅速 扩展,使压铸生产的规模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7章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7-1对于建立材料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试选择如下合适的论述。
(A) 逐一进行试验,确定极限应力; (B) 无需进行试验,只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 (C) 需要进行某些试验,无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 (D) 假设失效的共同原因,根据简单试验结果。
正确答案是 D 。
7 — 2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x ,y )若为脆性材料,试分析失 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x 轴的平面; (B) 平行于z 轴的平面; (C) 平行于Oyz 坐标面的平面;(D) 平行于Oxy 坐标面的平面。
正确答案是 C 。
7— 3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若:「y -;「x ,且为韧性材料,试根据 最大切应力准则,失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y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或平行 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内; (B) 仅为平行于y 轴、法线与z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C) 仅为平行于z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D) 仅为平行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 °的平面。
正确答案是 A 。
7— 4铸铁处于图示应力状态下,试分析最容易失效的是: (A) 仅图c ;(B) 图a 和图b ; (C) 图a 、b 和图c ; (D )图 a 、b 、c 和图 do习题7-4、7-5图正确答案是 C o7—5低碳钢处于图示应力状态下,若根据最大切应力准则,试分析最容易失效的是: (A) 仅图d ; (B) 仅图c ;(C) 图c 和图d ; (D )图a 、b 和图do 正确答案是 B o解:7— 6韧性材料所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根据最大切应力准则, (A ) W ,. =2;「/3 ;(B ) ;_-::: .,. =4;「/ 3 ;(C ) -■;(D ) 匚:..,;「=2 /3 o正确答案是 A o解:左图:;二3 h ;:': .2 . (1)_c门-:二 二-(Y) _:・「32 2所以图c 最危险右图:厂-;「,;「- ., C -二;「「3 . ( 2)试分析二者同时失效的条件是: 习题7-6图(3)(由(1),此式舍去) 由(1)、(2), CT +T =V CT 2+4^ 3二 ,显然匚-. 2选:Ao注:原题供选择答案(D )矛盾,现改为:(D );「::: .,;「-2,3 7 — 7承受内压的两端封闭的圆柱状薄壁容器由韧性材料制成。
工程材料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球墨铸铁件表面缺陷清华大学于震宗引言球墨铸铁件的缺陷分为表面缺陷和内在缺陷两大类,后者即有关金属材质方面的缺陷,不属于本文范围内。
本文内容重点是砂型铸件的表面缺陷,包括用湿型砂、水玻璃砂、树脂砂等砂型和砂芯生产的铸件。
砂型球墨铸件的表面缺陷有多种,本文仅选择①粘砂,②砂孔和渣孔,③夹砂,④气孔,⑤胀砂、缩孔和缩松等缺陷进行讨论。
有的缺陷如灰班虽然发生在铸件表面上,而产生原因完全属于材质方面,则不包括在本文内:一. 球墨铸件气孔缺陷气孔是最难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最难找出防治方法的铸件缺陷。
这是因为气孔的形成原因很多,从外观上又不易分清气孔是属于那种类型的。
虽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等微观分析方法有助于估计气孔的产生原因,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都还处于研究阶段,大多数铸造工厂尚难在生产中利用。
根据气孔发生机理,可分为裹入、侵入、析出和反应四类气孔。
其中裹入气孔是浇注时金属液中裹带着空气泡,随着液流进入型腔中而产生的气孔缺陷。
侵入气孔是铸件表面凝固成壳以前,砂型、砂芯等造型材料受热产生的气体侵入金属液中,形成气泡而产生的气孔球铁铸件最常遇到的气孔缺陷是反应气孔和析出气孔。
以下将分别讨论:1. 析出气孔金属液中溶解的原子态氢、氮气体元素,随金属温度下降而溶解度逐渐减小。
下降至结晶温度或凝固温度时,溶解度突然变小,氢、氮以分子态气相析出形成气泡,使铸件产生气孔,称为析出气孔。
生产铸铁的工厂中,最常见的析出气孔是使用树脂砂型和砂芯造成氨氮气孔,也有来自炉料和增碳剂的氮气孔。
①氨氮酚醛树脂覆膜砂的硬化剂为乌洛托平(六亚甲基四胺(CH2)6N4)。
铸铁件用热芯盒呋喃树脂含有尿素(CO(NH2)2)。
硬化剂用含有尿素和NH4Cl的水溶液。
冷芯盒和自硬砂用酚醛脲烷树脂的聚异氰酸酯组分中含有-RNCO基团。
上述树脂砂都含有多少不等的氨或胺,都是引起析出气孔的根源。
所含氮不同于空气中的氮,大气中78%是由氮组成,并不引起析出气孔缺陷。
1.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那一种方法较为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2.冷加工与热加工后的金属能否根据其显微组织加以区别?为什么?3.铜只能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细化晶粒,而铁则不需要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细化晶粒,分析两者差别的原因。
1.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那一种方法较为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2.冷加工与热加工后的金属能否根据其显微组织加以区别?为什么?3.铜只能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细化晶粒,而铁则不需要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细化晶粒,分析两者差别的原因。
1. 共析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用图1 的冷却曲线冷却,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各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P14,第26题)2. T12钢加热到Ac1以上,用图2 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
(旧版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P 23 ,第22题)3. 残余奥氏体对钢淬火后的性能有何影响?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思考题]1. 淬硬性和淬透性有什么不同?决定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因素是什么?2. 淬火内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1. 共析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用图1 的冷却曲线冷却,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各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P14,第26题)2. T12钢加热到Ac1以上,用图2 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
(旧版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P 23 ,第22题)3. 残余奥氏体对钢淬火后的性能有何影响?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思考题]1. 淬硬性和淬透性有什么不同?决定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因素是什么?2. 淬火内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1. 出现下列不正常现象时,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予以防止或改善?a. 灰铸铁磨床床身铸造以后就进行切削, 在切削加工后出现不允许的变形。
清华大学—工程材料综合题答案第一章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
点缺陷造成局部晶格畸变,使金属的电阻率、屈服强度增加,密度发生变化。
线缺陷:位错。
位错的存在极大地影响金属的机械性能。
当金属为理想晶体或仅含极少量位错时,金属的屈服强度σs很高,当含有一定量的位错时,强度降低。
当进行形变加工时,为错密度增加,σs将会增高。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亚晶界由位错垂直排列成位错墙而构成。
亚晶界是晶粒内的一种面缺陷。
在晶界、亚晶界或金属内部的其他界面上,原子的排列偏离平衡位置,晶格畸变较大,位错密度较大(可达1016m-2以上)。
原子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原子的活性较大,所以对金属中的许多过程的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晶界和亚晶界均可提高金属的强度。
晶界越多,晶粒越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塑性越好。
8、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固溶体随着溶质原子的溶入晶格发生畸变。
晶格畸变随溶质原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晶格畸变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滑移变形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9、间隔固溶体和间隔相有什么不同?答: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之中。
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相同。
第二章1、金属结晶的条件和动力是什么?答:液态金属结晶的条件是金属必须过冷,要有一定的过冷度。
液体金属结晶的动力是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之间存在的自由能差(ΔF)。
2、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答:液态金属结晶是由生核和长大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
液态金属结晶时,首先在液体中形成一些极微小的晶体(称为晶核),然后再以它们为核心不断地长大。
在这些晶体长大的同时,又出现新的品核并逐渐长大,直至液体金属消失。
3、在实际应用中,细晶粒金属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常温力学性能,细化晶粒、提高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措施有哪些?答:(1)提高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增大金属的过冷度。
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GAGGAGAGGAFFFFAFAF1.2 习题2.填空题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晶体与非晶体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规则排列)。
非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γ_Fe的一个晶胞内的原子数为(4)线型非晶态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三种物理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3. 选择正确答案晶体中的位错属于(c)a.体缺陷b.面缺陷c.线缺陷d.点缺陷4)固溶体的晶体结构:(a)GAGGAGAGGAFFFFAFAFa.与溶剂相同b.与溶质相同c.与溶剂,溶质都不相同d. 与溶剂,溶质都相同5)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c)a. 熔点高,硬度低b.硬度高,熔点低c. 硬度高,熔点高d.硬度低,熔点低4. 综合分析题(1)在立方晶胞中画出(110),(120)晶面和[211],[120]晶向。
解:GAGGAGAGGAFFFFAFAF(2)α-Fe,Al, Cu, Ni, V, Mg, 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α-Fe,V。
面心立方晶格:Al, Cu, Ni。
密排六方晶格:Mg, Zn。
已知α-Fe 的晶格常数m,试求出α-Fe的原子半径和致密常数。
解:r原子=a= 1.24(m)GAGGAGAGGAFFFFAFAF=在常温下,已知铜原子的直径d=2.55m,求铜的晶格常数。
解:r原子=a1/2 d原子= a = a(m)2.2 习题(1) 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 形核 )和(晶核长大)。
(2) 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 增加晶核数量,或阻碍晶粒长大 )。
(3) 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能量差 ),阻力是( 表面能 )。
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4) 过冷度是指(理论结晶温度 - 开始结晶温度),其表示符号为( T ∆ )。
几种材料实验曲线一.铝合金拉伸曲线1 载荷-位移全曲线试件直径10mm。
Y轴是载荷信号,单位为KN;X轴-横梁位移信号,单位为mm。
实验设备: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2 载荷-变形部分曲线试件直径10mm。
Y轴是载荷信号,单位为KN;X轴-变形信号,单位为mm,由引伸计测量,原始标距50mm。
实验设备: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二.铸铁拉伸曲线试件直径12mm。
Y轴是载荷信号,单位为KN;X轴-横梁位移信号,单位为mm。
实验设备: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三.低碳钢拉伸曲线1 载荷-位移全曲线试件直径10mm。
Y轴是载荷信号,单位为KN;X轴-横梁位移信号,单位为mm。
实验设备:CSS2210电子万能试验机2 载荷-变形部分曲线试件直径10mm。
Y轴是载荷信号,单位为KN;X轴-变形信号,单位为mm,由引伸计测量,原始标距50mm。
实验设备:CSS2210电子万能试验机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曲线0°试件,体积比:1:1,试件尺寸:b=25mm;t:2.46mm;实验设备: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四.碳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曲线(碳纤维含量60%)试件尺寸:b=12.6mm;t:1.5mm;实验设备: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 SG50-10%;五. 一种高分子材料(低密度聚丙烯)拉伸曲线试件尺寸:宽为10mm,厚为4.2mm;实验设备:ZWICK电子万能试验机;六. 铸铁、低碳钢压缩曲线(1-铸铁,2-低碳钢)试件尺寸:铸铁:直径10mm;低碳钢:直径10mm;实验设备:CSS2210电子万能试验机;。
铸铁样品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备铸铁样品,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探究铸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实验原理:铸铁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热性和强度。
其主要成分为碳和铁,其中铸铁中的碳含量较高,通常在2-4%之间。
在铸造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如硅、锰、钒等)来改善铸铁的性能。
铸铁的微观结构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石墨相组成。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合适的铸铁材料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切割或加工,制备出合适尺寸的铸铁样品。
2. 涂料处理:将铸铁样品进行涂料处理,涂料一般由碳粉和树脂混合而成。
涂料的作用是防止铸造过程中样品表面氧化,并且便于从砂型中脱模。
3. 砂模制备:选用合适的铸造砂、砂芯材料和砂型,将铸铁样品放置在砂型中,并封闭砂模。
4. 烧结:将封闭好的砂型置于高温炉内进行烧结处理,使砂型中的油份和水份挥发,确保砂型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
5. 铸造:将已烧结好的砂型放置在铸造设备上,预热熔融金属,然后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内,进行铸造。
6. 冷却:待铸造完成后,等待金属冷却,并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以确保铸造件的稳定性和内部结构的均匀性。
7. 检测和测试:对铸铁样品进行理化性能测试,如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和显微镜观察等,以评估铸造品的质量和性能。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铸铁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铸铁样品的微观结构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石墨相组成。
其中,铁素体是主要的组织相,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珠光体是一种富碳的组织相,可以提高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石墨相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可以提高铸铁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铸铁样品具有较高的硬度值,符合铸铁的硬度标准。
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铸铁样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评估出铸铁样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