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之前,红岩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传奇,仅仅是从书里或者电视上知道一些片段。
但当我真的走进那片地方,就像是打开了一本生动的、充满热血与信仰的大书。
一到博物馆,那建筑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进去之后,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展览厅里的那些老物件、老照片,简直就是时光的穿梭机,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革命志士们英勇抗争的年代。
我看到了当时共产党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还原,那简陋的条件让我大为吃惊。
就那么小小的一间屋子,几张破桌子、几把破椅子,这就是他们革命的“根据地”。
我心里想,这也太艰苦了吧,要是我在这种环境下,估计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始。
可是他们呢,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策划着伟大的革命事业,和敌人斗智斗勇。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小角落里,默默编织着一张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命运的大网。
那些革命先辈的事迹真的是超级感人。
比如说江姐,以前只是知道她很英勇,被敌人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但是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详细的介绍,我才真正感受到她到底有多伟大。
那冰冷的刑具,光是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而她却能承受住敌人如此残忍的折磨。
我就在想,她得有多么坚定的信仰啊,她的骨头肯定比钢铁还要硬。
我想如果我是她,可能敌人刚拿出刑具,我就全招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那真的是难以想象的痛苦。
可是江姐就是江姐,她就像一座永远不会被摧毁的高山,在敌人面前挺立着,她的精神让我敬佩得五体投地。
还有小萝卜头的故事,也让我特别难受。
一个本该在外面快乐玩耍、在学校读书写字的小孩子,却被关在监狱里。
他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阳光,只有黑暗的牢房和凶狠的敌人。
但他小小的身体里却藏着巨大的勇气,还为狱中的叔叔阿姨们传递消息。
我觉得他就像一颗小小的星星,在黑暗的监狱里努力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这也让我明白,革命不分年龄大小,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即使是孩子也能成为英雄。
红岩村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在这之前,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只言片语和老师的简单讲述中。
一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压抑,反倒是在庄重之中,透着一股让人想要去深入探寻的神秘吸引力。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幅幅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严肃而坚定。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的心猛地一颤。
我凑近了仔细看,照片里那些人的衣服上打着补丁,面容憔悴,可他们的脊梁却挺得笔直,仿佛能撑起整个世界。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他们的面前摊开着一本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专注。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试图去想象他们当时在讨论什么,是不是在为了一个新的革命策略而绞尽脑汁,又或者是在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满心欢喜。
接着,我看到了一些当年用过的物品,破旧的钢笔、磨损的纸张、生锈的油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支钢笔,或许曾经写下过激昂的战斗檄文;那些纸张,可能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而那盏油灯,一定在无数个黑夜中,照亮了革命者前行的道路。
我继续往里走,来到了一个模拟的场景前。
那是一间简陋的牢房,潮湿的地面,冰冷的墙壁,还有那扇小小的窗户,透进来的光都是那么微弱。
我站在那里,想象着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者们,他们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
也许他们会互相鼓励,也许他们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我相信,他们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退缩和放弃。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烈士的名字。
那些名字,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用手轻轻触摸着那些名字,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红岩革命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红岩革命博物馆,这一趟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感触特别深呢!刚走进博物馆的时候,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就想啊,这里面承载着多少厚重的历史啊!看着那些陈列的文物,每一件都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心里就琢磨着,当年的革命者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他们的信念得有多坚定啊!有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模拟当年革命者们被关押的牢房。
那小小的空间,昏暗又潮湿,我站在那儿,感觉自己好像都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压抑和痛苦。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在那种环境下,我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吗?我可能连一天都坚持不了吧。
真的,这让我对那些革命者充满了敬佩之情。
其实啊,博物馆里的很多展示都不是那种特别直白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
这就很有意思,你知道吗?就像一幅画,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不太一样。
我看到有些游客在展品前站了很久,我想他们肯定也和我一样,在思考着那些背后的故事。
不过呢,我也有一点小困惑。
有些展示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或者是我自己知识储备不够,我就不是理解得特别透彻。
我就想啊,要是旁边能有个讲解员随时解答就好了。
但这也不影响我整体的感受啦,毕竟这种探索的过程也很有趣。
我觉得红岩革命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人,能够触摸到那段遥远而又伟大的历史。
我在里面转了一圈出来后,满脑子都是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感觉自己好像被注入了一股力量。
你要是还没去过红岩革命博物馆,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看啊!你去了之后,肯定也会和我一样,被深深触动的,真的!这地方太值得去了!。
参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精选29篇)参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1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借支部组织生活的契机,我们来到了重庆红岩革命圣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以及红岩革命纪念馆。
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记得少年时代,《红岩》这本书曾使我爱不释手,《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曾经看过几遍,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
当我们站在革命先烈曾经牺牲的地方,看到监狱里一件件残酷的刑具,我们的心情非常愤慨。
它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它是用来残害革命先烈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一些革命志士成了英雄,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了叛徒,是什么力量使革命先烈经受住了人间最残酷的折磨?是党、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凭着他们对革命的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为了民主自由,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一腔热血,无私地奉献了个人的一切,这就是英烈们的世界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呢?当今时代我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次革命教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
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那种高昂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再造我们的时代精神,用这种时代精神来巩固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美好河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应当有朝气,敢做为”。
我们在这里呼吁所有的党员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世纪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谨记“八荣八耻”的准则,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宏扬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旗帜,让革命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生活在城市里太久了,天天看见的是水泥围成的高楼大厦,被金钱和权利左右了的人群,自己也被打磨的世俗化了,丧失了年轻人该有的棱角和青春飞扬的朝气,对一些应该指出的事情也逐渐司空见惯,可12月1号失去了一次重庆,参观了渣滓洞监狱,白公馆和红岩纪念馆,使我们原本已经平静的心灵又激起了波澜,深深的被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所感化、所鼓舞、所震撼?参观监狱的时候,大家讨论起如果是我们面对那些酷刑会不会也那么临危不惧,会不会叛变,我感觉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如果是现在的话说不定就成了叛徒,因为我们的生活时代是个和平的衣食无忧的年代,而且都是被父母娇惯起来的,不能吃苦耐劳,面对种种严刑拷打我们脆弱的身体是承受不住的;但是如果是把我们拿到那个年代,答案就不一定了,因为毕竟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人们缺衣少食,而且面对的是列强的侵略,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中选择,当然要起来抵抗到底,更何况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要是压倒一切的精神支柱,在他们心里可能天堂也不过如此了吧!所以会那么卖命的革命!所谓“时世出英雄”嘛!我们有无数革命先烈用血汗谱写的历史,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它,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珍惜并利用这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象我们这些被书本重压下的或者是被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去那种地方看看走走是很有必要的,收获可能远大于在网上冲浪或者在步行街买几件漂亮时装!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人格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有感——小学的时候,其实我去过重庆,参观过渣滓洞和白公馆,可惜那时的我还太小,除了在阴森的牢房和可怕的刑具前有无知的感叹和畏惧外,对于英雄们的壮烈和那段历史的永垂不朽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红岩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红岩精神,可直到走进红岩纪念馆,那种震撼才真真切切地抵达心底。
走进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却又充满坚定信念的年代。
馆内的陈列,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和图片,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我在一件破旧的囚衣前驻足了很久。
那囚衣上补丁叠着补丁,颜色已经褪去,可每一个针脚、每一道磨损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它主人所经历的磨难。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志士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穿着这件囚衣,坚定地望着远方,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
牢房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蚊虫肆意飞舞,可他却毫不在意,心中想的只有未竟的事业和光明的未来。
还有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和牵挂却让人动容。
一位年轻的革命者,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别为我担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却义无反顾。
那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对家人的爱,更有着对理想的执着。
纪念馆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如此逼真,让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
那狭小的审讯室里,摆放着各种刑具,老虎凳、辣椒水、烙铁……光是看着,都让人不寒而栗。
可那些英勇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却咬紧牙关,绝不吐露半点机密。
他们的身上布满了伤痕,新伤叠着旧伤,但他们的脊梁始终挺得笔直。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场景还原,那是革命者们在狱中秘密学习的角落。
微弱的灯光下,他们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残缺不全的书本,小声地交流着。
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可眼睛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们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烈士墙,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个个名字。
那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他们有的很年轻,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有的已经成家,却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我前几天去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那一趟可真是让我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的,刚到博物馆门口,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们几个本来还嘻嘻哈哈的,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
走进馆内,光线有点暗暗的,就像历史的厚重感把阳光都遮住了一些。
我们先看到了一些老照片,那些照片里的人,眼神都特别坚定。
我指着一张照片对朋友阿强说:“你看,这些先辈们,感觉他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呢。
” 阿强点点头说:“是啊,他们那时候肯定特别不容易。
” 这时候,旁边有个讲解员走过来,开始给我们讲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他讲得可生动了,就像他亲身经历过一样。
再往前走,就是一些当年革命者们用过的物品展示。
有破旧的衣服,那些衣服上补丁摞补丁的,感觉都快成布片了。
我拿起衣服的一角,对朋友小美说:“你能想象穿着这样的衣服生活吗?他们得多艰苦啊。
” 小美皱着眉头说:“这简直不敢想,我们现在的衣服稍微有点破就不想穿了。
” 还有那些简陋的生活用品,像生锈的饭盒、掉了毛的牙刷之类的。
我朋友小刚笑着说:“这牙刷能刷干净牙吗?” 我白了他一眼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他们那时候有这些就不错了。
” 小刚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监狱场景的复原。
阴暗潮湿的牢房,墙上还有革命者们刻下的标语。
我走进一间牢房,感觉那股压抑的气息都要把我淹没了。
我对朋友们说:“在这儿待着得多难受啊,他们可太了不起了。
” 阿强在旁边说:“你看这墙上的字,他们就算被关在这儿,也没有放弃希望呢。
”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在参观,小朋友问他爸爸:“爸爸,这些叔叔阿姨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字呀?” 他爸爸蹲下来,摸着小朋友的头说:“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这些字就是他们的心声,他们要和敌人斗争到底。
” 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在旁边听着,觉得这场景特别温馨,革命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关于江姐等烈士的事迹介绍。
红岩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去红岩革命博物馆之前,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就像隔着一层雾,模模糊糊的。
可当我走进博物馆,就像一下子被拉进了那个热血又残酷的年代。
刚踏入馆内,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唰”地把我包围了。
我就像一个好奇的探险家,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这些展品就像是历史的小窗口,透过它们能看到当年的风云变幻。
那些陈旧的文件、信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肯定是在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写的,说不定还得时刻提防着敌人呢。
再看那些革命者用过的简陋生活用品,破破烂烂的,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没法比。
我当时就琢磨,他们到底是靠着什么样的一股劲儿在坚持啊?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监狱的复原场景。
那狭小阴暗的牢房,冰冷的铁窗,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我在想,要是把我关在这儿,我肯定会发疯的。
可是那些革命者们却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秘密地传递消息,互相鼓励,继续跟敌人斗智斗勇。
他们就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感觉自己像是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里走出来,可这不是电影,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是用革命者的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开得那么鲜艳。
我们要是还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可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我以后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是再遇到点小困难就退缩,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现代人,毕竟跟那些红岩英雄比起来,我们遇到的都算个啥呀!这次参观红岩革命博物馆,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更有劲儿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啦!。
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感悟当我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的时候,仿佛是借着革命年代的机会,使自己突然穿越了现代的都市生活。
在穿越的这刻, 这是一种心灵的穿越,就像我们所见在风风雨雨之后不畏艰难困苦,因此此时日本发生的七七事件,一切都可以抛到脑后,只是想到英雄们,内心充满力量!一进门,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但别担心,它不是沉闷的老古董,而是穿着旧时光衣裳的故事大王,正迫不及待地要给我讲那些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呢!我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一个细节。
走在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泛黄的文物,就像是历史的碎片,在我眼前慢慢拼凑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那些革命先烈们,他们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鲜活人物。
我仿佛能看见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讨论着革命大计,在敌人的追捕下机智脱险,甚至是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依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信仰。
但是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们刚毅气概, 更多的还是他们用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都还是暗示着本质的那种情感, 他们的钥匙, 他们的日记, 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他们对家乡和对未来那种怀念和憧憬。
这和我们取得成果有一项怎样的能力所在, 了解更多。
看他们的书信, 心里总是会得到一种非常的感动。
正如同我倒扑了一个英雄时代, 那一分情感实在纯净到了极点。
参观终毕之时,唏嘘感怀之情溢满心间。
为争夺解放事业的先烈,以牛耕苗种之力换取着我们如今舒适安定的生计,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人,他们的名字或就变得黯然失色,他们的精神却取得生生不息的辉煌,其宗旨令后辈们不断进取。
走出了革命纪念馆,回头那庄严的建筑,心里默默的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坚持。
未来之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因我们不辜负韶华,更是不辜负你们回老的期望。
参观重庆红岩纪念馆感想1. 初识红岩纪念馆1.1 走进红岩哇,重庆这地方真是个宝藏,没想到在这儿还有这么有历史感的红岩纪念馆!一进门,感觉像走进了时光隧道,墙上的照片和展品把我拉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心想:“这里真的是革命老区啊!”大家都知道,红岩纪念馆讲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很多英烈为了国家的未来付出了无数的努力。
我在心里默默想:这可真不是一般的地方,光是站在这儿,我就能感受到那种热血沸腾的气息。
1.2 展览内容说实话,展馆里的东西真不少,各种历史文物、资料让我眼花缭乱。
里面有个展厅专门讲述那些英雄的故事,看着看着,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有些故事让我忍不住想哭,有些则让我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为国家做点什么!那些英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那种精神,简直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指南针”,激励着我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2. 触动心灵的瞬间2.1 互动体验在红岩纪念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互动体验区。
你可以试着穿上当年革命战士的服装,亲身感受一下那种“风火轮”的日子。
嘿,真是好玩,我穿上那身衣服,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一个“小英雄”,想象着在战斗中奋勇向前的样子,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像是打了鸡血!这体验真是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和那些先烈产生共鸣。
2.2 反思历史在那一刻,我真的开始思考起历史的意义,想到了现在的我们有多么幸福。
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背后有多少无私奉献的人在默默支持。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从沉重变得轻松,似乎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珍惜现在。
3. 离开的思考3.1 收获与感悟离开红岩纪念馆时,我忍不住回头多看了几眼,心里默默给这些英烈们点了个赞。
说实话,能在这样一个地方深刻体验历史,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感受。
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都是对自我的一种重新审视。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像那些先烈们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定信念,努力前行。
红岩革命参观报告引言在这个红色的七月,我有幸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革命历史而建立的。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和为国家民族牺牲的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
接下来,我将一步步地描述我的参观经历。
第一站:展览厅进入红岩革命纪念馆后,首先进入的是展览厅。
展览厅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通过这些展品,我对红岩革命时期的情景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在展览厅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活动和抗战时期的情况。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身穿军装的革命战士,他目光坚定,英姿飒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站:红岩革命历史展示区接下来,我来到了红岩革命历史展示区。
这里陈列着一些与红岩革命密切相关的场景和实物。
我看到了一张由精心绘制的地图,上面标示了红岩革命时期的重要地点和战斗路线。
地图上有很多标记,让我可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战斗情况和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活动范围。
除此之外,还展示了一些红岩革命时期使用的武器和装备,这些实物让我感受到了那个艰苦的时代和共产党人的拼搏精神。
第三站:红岩革命纪念碑参观完历史展示区后,我来到了红岩革命纪念碑前。
红岩革命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红岩革命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纪念碑高耸入云,庄严肃穆。
我在纪念碑前默默凝视着,思绪万千。
我想到了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记在心。
总结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红岩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其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
革命烈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我们要坚定信仰、奋发向前。
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发扬红岩革命的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红岩纪念馆观后感提起红岩,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一群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
怀着敬畏与好奇交织的心情,我走进了红岩纪念馆。
一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但与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的展示并非是那种生硬刻板的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间模拟的牢房,阴暗潮湿,狭小逼仄。
那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被褥,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革命者们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我不禁想象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墙上挂着的镣铐,锈迹斑斑,却又沉重无比,它们曾经禁锢着那些渴望自由的身躯,但却永远无法束缚住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画面中,革命者们正昂首挺胸,面对敌人的枪口,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对信仰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壁画中的每一个人物表情都刻画得极其细腻,有愤怒,有坚定,有从容。
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壮烈的场景。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封泛黄的书信。
那是革命者们在狱中写给家人的绝笔。
信纸已经脆弱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但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有力。
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年轻的革命者写给母亲的。
他在信中说:“妈妈,别难过,儿子的死是为了更多人的生。
”短短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无尽的深情和坚定的决心。
我想象着那位母亲收到这封信时的悲痛与骄傲,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复原的审讯室。
里面摆放着各种刑具,老虎凳、辣椒水、电椅……光是看着这些冰冷的刑具,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当年的革命者们却在这样的酷刑下咬紧牙关,守口如瓶。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依然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他们的血肉之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们的精神却像钢铁一般坚不可摧。
在纪念馆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展示着革命者们的日常生活。
红岩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的日子里,我走进了红岩纪念馆。
刚踏入那扇门的时候,心里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想着不过是又一次的参观罢了。
可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玻璃柜里陈列着的一件件旧物,仿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我缓缓地走着,眼睛紧盯着那些展品。
有一件破旧的棉袄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上面的补丁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忍不住去想,曾经穿着它的那位革命者,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斗争的呢?或许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夜,他穿着这件棉袄,蜷缩在某个角落,心里却燃烧着对光明的渴望。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
纸张已经脆弱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掉,可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
那一笔一划,都像是刻在时光里的誓言。
我凑近了仔细看,仿佛能看到当年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眉头紧锁,奋笔疾书,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都倾注在了这一页页的纸张上。
还有一个生锈的饭盒,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的边缘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我猜想着它曾经陪伴着某位英雄度过了多少个忙碌的日子。
也许是在战火纷飞中,匆匆扒几口饭,就又投身到战斗中去。
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排模拟的牢房。
那狭小的空间,阴暗潮湿,让人感到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我想象着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者们,他们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
也许他们会互相鼓励,用微弱的声音讲述着心中的理想,彼此支撑着度过那无尽的黑暗。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希望,哪怕是在黑白的照片中,都能感受到那种炽热的力量。
我在一张照片前停住了脚步,那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的稚气,可眼神中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勇敢。
我不禁想,她在牺牲的时候,有没有害怕?有没有遗憾?但我知道,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为他们心中的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在一个展示厅里,播放着一段纪录片。
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引言红岩革命纪念馆是重庆市的一座重要纪念性建筑,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深受感动和启发。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次参观的体会和观后感。
纪念馆建筑与布局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红岩村,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设计独特。
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巴渝文化与现代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整个纪念馆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纪念区两个部分。
室内展厅精心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岩村的奋斗历程。
而室外纪念区则是一个广场,上面树立着形象逼真的革命领袖雕像和红色标语,以及一座庄重肃穆的烈士陵园。
纪念馆的布局合理,使参观者能够有序地了解和学习红岩村的革命历史。
导览图和指示牌设置清晰明了,游客轻松找到各个展厅的入口,并按照展厅的次序有条不紊地参观。
展厅内容和特色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室内展厅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子画室”和“刘少奇狱中手迹”。
“白子画室”是由白修德创办的一所画室,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前来学艺。
展厅内展示了白修德的部分精美作品,以及他与学生们在画室中的合影和生活琐事。
这一展览让我对白修德这位伟大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激励青年的优秀教育家。
“刘少奇狱中手迹”展示了刘少奇在狱中创作的手迹和文字刻画。
这些手迹充满了坚定和才华,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这一展览,我深刻感受到刘少奇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坚定的信念。
展厅中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如“抗战纪实”、“红岩革命历程”等,每一部分都充分展现了红岩村的革命历史和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参观感受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体验过程引人入胜,引发了我对于历史和人物的思考。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展览文物和学习历史解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岩村的发展历程和革命精神。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
参观重庆红岩纪念馆心得体会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我走进了重庆红岩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它宛如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风云激荡的年代。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以及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都生动地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红岩精神,这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一种为了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力量。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但他们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他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驱散黑暗。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行。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英烈的事迹。
他们有的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有的为了传递情报,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有的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壮烈牺牲。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其中,江竹筠烈士的事迹令我深受触动。
她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铮铮誓言仿佛在耳边回响,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
还有许晓轩烈士,在临刑前,他留下了“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的遗言。
这是何等的忠诚和坚定!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纪念馆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革命者在狱中写下的诗篇和信件。
那些文字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依然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参观完重庆红岩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岩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红岩精神为指引,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观红岩纪念馆感想第一篇:观红岩纪念馆感想红色的心、岩石的志——体会红岩精神2012年1月7日清晨,连绵不绝的阴雨让整个歌乐山陷入了霏微,怀着悲恸的心情,顶着深冬的寒意,我们一行4人踏着泥泞的小道,走上探寻红岩精神的道路。
宽阔的红岩魂广场中央竖立着笔直的旗杆,红旗在凛冽的风中飘扬,亦如曾经在这里抗争的革命烈士的英魂。
时光荏茬,重庆年复一年的瓢泼大雨,却冲不散那一股无畏的豪气;一波接一波的寒潮,却冷不淡那一腔炽热的爱国心。
纪念馆前,红旗下,我们低头默哀,心中已是沉重而又饱含敬意。
踏入馆门,赫然一副铜墙映入眼帘,镌刻着的便是革命志士泣血而成的生命之歌:“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字字铿锵,句句有力,道出铮铮铁骨。
面对纪念馆墙上悬挂的照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许多多年轻俊秀的面貌——微笑中蕴含着坚毅,眉宇间微透着英气,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希望的曙光,可惜的是,这些灿烂的生命在敌人的蹂躏下都过早地凋谢。
不过却深刻地让人记住曾经的他们是那样绚丽地开放过——为了新中国他们与黑暗抗争,用鲜血铺就一条光明大道!那是共产党人光辉不朽的崇高精神,先烈们的早已远逝的呐喊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馆内人群涌动,有青年学生,也有老者;有家长携子而来,也有组团游历红色路线而来。
随机访问了几位参观者和工作人员,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也许那段历史只能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但通过一张张的老照片和被岁月雕琢的建筑与实物,后人们却能够牢牢记住它。
这些老照片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填补了对那段黑暗时期的认识,他们用牺牲生命换来如今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永驻,鼓舞着后人的前行——这也是众多参观者的最大感受。
告别了纪念馆,我们继续上山,先后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
一路上寒雨不绝,阴霾的天空似乎在控诉着当年的血腥,飒飒风声也为烈士哀鸣。
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12月2号,为缅怀先烈,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党员服务站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走进红岩魂广场我们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稍作停留拍摄了几张相片做纪念后,我们便步入了陈列馆。
步入陈列馆,那种恢弘、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邓小平爷爷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
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那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我想,他们在天堂看到共产党对他们英勇事迹如此客观和真诚的评价一定感到很欣慰吧!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们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啊!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
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
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
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红岩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一:20XX年参观红岩心得体会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有幸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
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
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
参观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对中国人来说,这是重温历史的地方,也许遥远,也许血腥,也许惨烈,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这次参观使我深刻认识到到我们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现在安宁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缅怀先烈不仅仅是认识历史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缅怀先烈这个活动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并且传承他们的品质精神,在我们平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运用他们的品质精神。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心灵,防止腐化堕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篇二: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革命纪念馆观后感7月6日,我们公司党组织新老党员到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
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月2号,为缅怀先烈,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党员服务站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走进红岩魂广场我们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稍作停留拍摄了几张相片做纪念后,我们便步入了陈列馆。
步入陈列馆,那种恢弘、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邓小平爷爷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
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那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我想,他们在天堂看到共产党对他们英勇事迹如此客观和真诚的评价一定感到很欣慰吧!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们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
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
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
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
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中外反动敌人联合的绞杀下,中国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
在监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着党的旗帜,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正义之歌。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
共产党人以许晓轩,陈然,江姐等为核心,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渣滓洞,白公馆,
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
今天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
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
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