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物燃料乙醇剖析
- 格式:pdf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46
生物燃料乙醇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它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运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从发明的第一辆蒸汽汽车到现在的柴油、汽油汽车,其动力来源都是三大化石能源,然而,从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汽车所依靠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正日益枯竭,因此,在我们还无法人工合成烃类燃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将目光转向大自然,利用植物来生产燃料替代品或部分替代品,而在这方面,生物燃料乙醇则有希望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起来,以缓解汽车燃料紧缺的现状。
生物乙醇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将各种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
它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配制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而生产燃料乙醇所需要的原产料,则主要分为糖质原料、淀粉质原料、纤维素原料和其他原料,在这其中,糖质和淀粉质的来源主要是粮食作物如甘蔗、玉米等,但粮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富裕到能拿来大规模生产燃料的,例如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
其他原料则主要指的是如造纸厂的硫酸盐纸浆废液、淀粉厂的甘薯淀粉渣和马铃薯淀粉渣等,而这种原料的来源本身也就决定了其不能够拿来大规模生产,因此,我们现在的目光主要放在了纤维质原料上。
纤维素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碳源物质,每年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干质量约220亿t,其中纤维素占50%,所以,纤维质原料具有数量多的特点,而有关纤维素的酵解问题,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
纤维素在最近几年为大家认识和接受,因为其现在被定位为人体所需要的第七大营养物质。
虽然,纤维素无法为所吸收,但它可以促进人体的肠道蠕动,促使粪便较快的排出,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降低肠癌发生率。
纤维素虽然无法被人体分解并吸收,但食草动物如牛羊等则可以将其分解并吸收,并且,作为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微生物也可以将纤维素分解。
而另外一方面,利用物理方法或传统的化学工艺则无法很好有效的将纤维素分解并进一步利用,而这也是纤维素拿来利用生产燃料乙醇的难点。
纤维素之所以难降解,是由于其拥有稳定的结构。
煤制⼄醇项⽬前期分析:政策和市场⽂/ 郭彦江晋煤集团煤化⼯研究院⼄醇(Ethanol),⼜称酒精,分⼦式C2H5OH,相对分⼦量46.07,是⼀种⽆⾊、透明、易挥发和易燃烧的液体,具有酒的⽓味和刺激性⾟辣味,能跟⽔以任意⽐例互溶,其蒸汽与空⽓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业⼄醇含⼄醇约95%,含⼄醇达99.5%以上的称为⽆⽔⼄醇,可作为燃料⼄醇。
燃料⼄醇经添加到汽油中进⾏调和后成为车⽤⼄醇汽油。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更加严苛,借鉴美国、巴西等国已⼗分成熟的⼄醇汽油推⼴政策与市场运⾏的经验,国家于2002年开始实施⼄醇汽油政策。
燃料⼄醇最初以粮⾷发酵⽣产燃料⼄醇,但由于粮⾷燃料⼄醇项⽬出现“与⼈争地、与地争粮”的现象开始被停批,以⾮粮原料⽣产燃料⼄醇项⽬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粮燃料⼄醇成本居⾼不下以及国家政策补贴的取消,煤制⼄醇项⽬应运⽽⽣且发展迅速。
国内已建和新建的煤制⼄醇项⽬⼗多个,产能约400万吨,国内不少化⼯企业也有上煤制⼄醇项⽬的意愿,更加快了煤制⼄醇发展的步伐。
国内科研单位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路线来满⾜国内的⼄醇需求,但从⽬前已建成煤制⼄醇项⽬的运⾏情况来看,存在着⼯艺路线长、成本⾼、运⾏不稳定等问题。
据此,为探究煤制⼄醇项⽬的可⾏性,本⽂前期对国内外⼄醇⽣产企业进⾏调研,后期根据调研结果以及⼤量的⽂献分析,为企业上马煤制⼄醇项⽬提供参考。
⼀、政策分析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油等化⽯类能源的依赖程度,我国从2001年开始了以“陈化粮”为⽣产原料的燃料⼄醇⽯油替代的试点⼯作。
2002年,国家本着先试点后推⼴的原则,在河南、吉林、⿊龙江、辽宁和安徽五省进⾏封闭式车⽤⼄醇汽油使⽤试点⼯作。
2004年,试点区域进⼀步扩⼤,采取定点⽣产、定向流通的⽅式,并配合⼀定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
2006年,“陈化粮”很快消耗完毕,国家发改委⽴即叫停⽟⽶制⼄醇项⽬,明确提出“因地制宜,⾮粮为主(不争粮、不争地)”的发展⽅向,不再增加以粮⾷为原料的燃料⼄醇⽣产能⼒,合理利⽤⾮粮⽣物质原料⽣产燃料⼄醇。
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2《乙醇》说课稿精编版第三节生活中重要的有机物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乙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也可以为后面的糖、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3)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初步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3)通过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乙醇与钠的反应与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官能团涵义的理解、科学探究学习方法的形成。
生物乙醇技术概论余迪5090309377摘要:生物乙醇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
它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配制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汽油掺乙醇有两个作用:一是乙醇辛烷值高达115,可以取代污染环境的含铅添加剂来改善汽油的防爆性能;二是乙醇含氧量高,可以改善燃烧,减少发动机内的碳沉淀和-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烧污染物排放。
同体积的生物乙醇汽油和汽油相比,燃烧热值低30%左右,但因为只掺入10%,热值减少不显著,而且不需要改造发动机就可以使用。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各类燃料乙醇加工制取工艺进行大致介绍,并分析当今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乙醇,发酵,工艺,能源。
1.生物乙醇简介生物乙醇是以富含淀粉,糖分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馏提纯制得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原料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甘蔗,甜菜,土豆等含糖类和淀粉的农作物。
此外城市垃圾,甘蔗渣,小树干,木片碎屑等纤维质原料也可用来生产生物乙醇。
目前生物乙醇主要来自于谷物粮食发酵,该工艺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生产成本较高,且受到粮食安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生物乙醇最廉价的智取途径是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发酵。
生物乙醇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配制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汽油掺乙醇有两个作用:一是乙醇辛烷值高达115,可以取代污染环境的含铅添加剂来改善汽油的防爆性能;二是乙醇含氧量高,可以改善燃烧,减少发动机内的碳沉淀和-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烧污染物排放。
同体积的生物乙醇汽油和汽油相比,燃烧热值低30%左右,但因为只掺入10%,热值减少不显著,而且不需要改造发动机就可以使用。
2. 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和各种植物纤维都可以加工生产出燃料乙醇,燃料乙醇的原料来源相当丰富,而且可以循环再生。
燃料乙醇的出现不仅仅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燃料乙醇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汽车尾气污染和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
由于乙醇是燃油氧化处理的增氧剂,可以使汽油增加内氧燃烧充分,达到节能和环保目的。
全问题2023-11-07CATALOGUE 目录•引言•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现状•粮食安全问题•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关系•结论和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优势。
全球范围内,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日益扩大,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目的探讨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现状生物燃料乙醇是由生物质发酵生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高辛烷值和生产原料广泛等优点。
生物燃料乙醇的特点可生物降解、低污染排放、高能量密度等。
生物燃料乙醇的概念和特点以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提取得到。
生产工艺主要用作燃料乙醇和工业乙醇,如汽车燃料、生物塑料、溶剂等。
应用领域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应用生物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国际市场预计未来生物燃料乙醇市场将持续增长,受到环保政策、能源安全等因素推动。
中国市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03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指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营养的食品,满足其基本的食物需求。
这包括保障食品的供给、可获得性、质量和营养。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实现健康、福祉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对于贫困和弱势群体尤其重要。
稳定的粮食供应可以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提高人口健康和生活水平。
粮食安全定义粮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VS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生物燃料乙醇概述: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由粮食作物通过发酵制得。
它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
生物燃料乙醇的名词解释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用于替代传统石油燃料的一种选择。
它是一种醇类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OH,也被称为乙醇或酒精。
乙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生产,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植物材料发酵制成。
在乙醇生产过程中,植物材料首先被收集和处理,目的是提取可用于发酵的淀粉或糖类。
常见的原料包括玉米、甘蔗、木薯、小麦等。
这些植物材料被压碎、研磨和加热,使其转变为可溶于水的糖类溶液。
然后,以稳定的温度将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添加到溶液中,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将糖类转化为乙醇。
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乙醇是一种相对清洁的燃料,它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传统石油燃料低,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贡献。
其次,生物燃料乙醇易于获取,原料丰富且广泛分布。
不同地区可以利用各自的植物资源来生产乙醇,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此外,生物燃料乙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尽管生物燃料乙醇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生产成本较高。
相比传统燃料,生产乙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其次,乙醇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
这对于车辆使用乙醇作为燃料而言可能是挑战,因为它们需要更频繁地加油。
此外,乙醇的生产也可能导致土地使用变化,引发对食品和水资源的争夺。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和新型原料。
他们试图通过改进发酵过程和使用更高效的生物催化剂来提高乙醇产量,并寻找能够在较低成本和环境影响下生产乙醇的新植物。
此外,还有一些关注于生物燃料乙醇与其他能源形式的结合,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生物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生产和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有限的石油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不能被忽视,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以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