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章 东南亚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14
东南亚概论pdf东南亚是介于中国和印度之间,位于印度洋西岸的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是一个以国家或帝国的形式存在的个体。
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分别是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汶莱。
本文将重点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11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印度洋和缅甸湾之间,由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山脉限定,东邻太平洋,西边是南海,南接印度洋,北疆被中国和蒙古所接壤,西北边界与尼泊尔甚至与印度的加尔各答接壤。
二、东南亚主要国家介绍(一)泰国首都曼谷,第二大比亚克湾岛国,东南欧南部最大国家,泰国人口约6,900万,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泰国拥有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制度,以佛教为主要宗教。
(二)老挝首都万象,地处中南半岛中部,常被称为“万象天堂”,人口约6600万,以佛教为主要宗教。
老挝是一个充满野趣和怀旧情怀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努力改善经济和福利等。
(三)越南首都是河内,素来以“大山之国”,和“青藏高原之外的蓝色海洋”而闻名,人口约9600万,主要宗教是佛教和色历教,越南是东南亚的独立强国,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四)柬埔寨首都金边,历史悠久,人口约1600万,以佛教为主要宗教,它是一个介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小国,政府正在努力开发和发展经济和教育等事业。
(五)缅甸首都仰光,位于中南半岛最西部,主要宗教是佛教,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国家,缅甸拥有一座真正的佛教文明,人口约5400万,政府改革市场经济。
(六)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岛国,位于南海的中央部分,与中国接壤,人口约1100万,宗教以天主教为主,改革市场经济,维护安全,改善民生等。
(七)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位于东南亚南部,是地中海与东南亚之间的重要国家,人口约3100万,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实行三权分立,追求市场经济。
(八)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小型岛屿国家,位于南洋和马来群岛之间,人口约5700万,宗教以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为主,新加坡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以实行自由经济为主。
《东南亚经济与文化》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东南亚经济与文化概论》是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近代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人问题;东南亚经济及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等。
该门课在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门课的重点是与东南亚经济文化相关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与学习,难点是东南亚作为整体进行准确描述,包括东南亚经济与地区经济合作,及东南亚文化现状的全景。
由于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特性与原创性,课程的最终建立与确定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教学的改进与提高来共同完成。
教学中涉及面广、重点分散、信息量较大,需要讲授、课堂讨论、影视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
该课程建议教学学时数为36个。
《东南亚经济与文化概论》是一门以介绍东南亚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课程,它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作为具地方院校的特色课程,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增加旅游本科学生的知识,也可以作为丰富财经院校其他专业学生知识的一种渠道。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东南亚地区与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熟悉东南亚的整体概括和各国文化经济状况的主要内容;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东南亚地区与国家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门课程各部分之间的内容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而进行大量的课外作业及课堂讨论,将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目的是将广泛的背景知识进行筛选与进一步的思考。
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发现,以切实体会对东南亚地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势。
2.注重东南亚各国发展的最新进展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须随时关注该地区与国家的最新动态,使学生深刻感受该课程的实效性和综合性,并结合所学的内容,增进课程学习的思想性和前瞻性。
第一章东南亚国家经贸简况一、填空题1、东南亚共有______个国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是最年轻的国家。
2、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面积最小的国家是_____,_____只有30多万人,跟中国一个规模较小的县差不多,是东南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3、东南亚总面积_______平方公里,总人口约_______亿,大部分为_______。
4、东南亚地区的_______在2000万人以上,是世界最集中,人数也最多的地区之一。
5、东南亚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生产都在世界上有着垄断的地位。
6、菲律宾_______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
7、泰国的大M出口量在世界上已居第_______位,_______输出位居全球之冠,_______名列世界第三,_______排名第四,_______产品出口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8、在农林产品方面,印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____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第二。
9、_______为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
10、_______已经成为仅次于_______的世界第二胡椒生产国,世界最大的胡椒出口国。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你所选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积极效仿中国改革模式的国家是:()A、缅甸B、老挝C、柬埔寨D、越南2、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是:()A、文莱B、泰国C、印度尼西亚D、菲律宾3、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是最大的服务业部门。
2012级国贸《东南亚贸易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东南亚贸易专题英文名称:Southeast Asian Trade Topics 课程代码:ZS102202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制订人:制订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东盟国家内部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形式与政策。
从宏观和中观两个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东盟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对东盟国家内部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介绍,使大家了解东盟国家内部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类型、方式以及所起的作用,能初步掌握其发展趋势;并能进一步认识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于东盟各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先学习《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东南亚方面贸易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概述【教学要求】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概念与内涵,能正确理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关系。
了解东盟国家内部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类型及主要形式,以及所起的作用,能初步掌握其发展趋势;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生产要素转移的原因和效应,并解释东南亚经济合作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一般理论解释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一、发展过程二、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模式三、经济合作发展特点第二节东南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一、东南亚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二、东南亚国家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三、东南亚国家与欧盟的经济关系四、东南亚国家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关系第三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互补性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前景第四节我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二、我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意义第二章国际经济合作的一般理论【教学要求】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特征及国际分工学说,了解国际相互依存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含义、特征及相关理论,掌握生产要素的移动原因、国际投资的相关学说。
大一东南亚概论知识点东南亚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与丰富历史的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东南亚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旅行者。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东南亚概论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有助于增进对这个地区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东南亚概论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
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东帝汶等国家。
2. 地形地貌:东南亚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盆地等特点。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一,而泰国的河南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地区之一。
二、历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东南亚地区曾出现过多个古代文明,如印度文明、古代柬埔寨文明、占城王国等。
2. 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重要的航运通道,连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
它在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宗教知识点1. 佛教:佛教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对该地区的文化、艺术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泰国的佛教寺庙和柬埔寨的吴哥窟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着广泛的信徒。
这使得东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人口地区之一。
四、文化知识点1. 饮食文化:东南亚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闻名。
例如,泰国的泰国菜、印度尼西亚的印尼菜和越南的越南菜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式。
2. 艺术文化: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包括舞蹈、音乐、剧院和手工艺品等。
例如,印尼的巴厘岛舞蹈、菲律宾的民族舞和柬埔寨的古典舞都是该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
五、经济知识点1. 农业: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油棕和橡胶等。
2. 工业: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展了先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引擎之一。
六、社会问题1. 资源开发: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东南亚》公开教学示范课件•东南亚概述•东南亚国家介绍•东南亚旅游资源与开发目录•东南亚投资环境与机遇•东南亚文化交流与合作•总结与展望01东南亚概述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并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以及中国南海相邻。
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等国家。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较少;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温差小,降水丰沛。
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等河流贯穿其中,多国际性河流;湖泊较少。
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生物资源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东南亚历史悠久,古代文明如吴哥窟、婆罗浮屠等遗迹闻名于世。
历史发展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民族有华人、马来人、泰人、缅人等;宗教信仰多元化,以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
民族与宗教语言种类繁多,包括汉语、泰语、马来语等;文字系统各异,如汉字、泰文等。
语言文字东南亚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如泰国的古典舞蹈、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建筑等。
文化艺术历史文化背景经济体制东南亚国家经济体制多样,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国际贸易与投资东南亚国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联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发展迅速。
发展前景与挑战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大等挑战。
经济发展现状02东南亚国家介绍地理位置政治体制经济概况文化特色新加坡01020304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端出口议会制共和制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华族、马来族、印度族是三大民族地理位置政治体制经济概况文化特色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新兴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君主立宪制多元文化,马来文化、华人文化、印度文化等交融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地理位置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经济概况独特的泰式文化,佛教为国教文化特色泰国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地理位置政治体制经济概况文化特色总统制共和制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外汇储备较多受西班牙、美国等影响较大,天主教为主要宗教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交汇处,由多个岛屿组成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经济概况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以农业、采矿业和服务业为主文化特色多元民族文化,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内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佛教盛行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受中国影响较大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吴哥窟等古迹著名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文化独特文莱位于婆罗洲北部的小国家,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文化受马来文化影响其他国家简介03东南亚旅游资源与开发东南亚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家森林公园、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热带雨林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文化的概念一、旅游的概念(一)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二)旅游的分类1、按旅游性质和人们出游的目的划分⑴休闲,娱乐,度假类⑵探亲,访友类⑶商务,专业访问类⑷健康医疗类_体育旅游,保健旅游,生态旅游⑸宗教朝圣类⑹其他类;例如探险旅游2、按出行模式、人数分类⏹团队游⏹散客游⏹自助游⏹互助游3、按地理范围分⏹国际旅游——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旅游二、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初始含义:⏹英文、法文:culture (耕种、栽培),为人类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活动。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如先民打磨的石器)(二)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活动成果(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财富)的总和;或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陶冶自身及发展其社会的一切活动成果的积淀(三)狭义的文化:⏹指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大致相当于广义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一部分。
⏹核心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物质文化层:文化的物质要素,各种物质产品,如劳动工具、生活器具、⏹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文化的行为要素各种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生活制度,⏹精神文化层:文化的心理要素,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三、旅游文化的概念(一)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二)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1、文化是旅游者(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旅游者出游的目的主要是“乐生”,而非“谋生”,文化审美动机是主要的;-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是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
2、文化是旅游资源(旅游客体)的魅力核心-人文旅游资源:本身就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自然美也需要从文化层面(文化知识)来鉴赏;自然资源能成为旅游产品也必须要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
(三)旅游文化的分类1、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包括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心理、行为方式及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以及旅游者的职业、生活背景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旅游客体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服饰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文化3、旅游介体文化⏹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导游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东方旅游文化特点☪崇尚自然的旅游游乐观☪求真向善的旅游审美观☪结伴而行的旅游组织观☪量入为出的旅游消费观⏹西方民族的原生性特征----勇敢冒险、开放张扬西方旅游文化特点☪强烈而多样的旅游动机☪认知性的旅游审美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旅游组织观☪享受性的旅游消费观第二节跨文化旅游一、跨文化旅游的含义⏹“跨文化旅游”,是指荷载着至少一种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跨文化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1、发达国家之间的跨文化旅游主要发生在西方国家内部。
17、18世纪是这种形式的早期表现,至20世纪50、60年代时己发展得极为成熟,目前是跨文化国际性旅游的主体。
2、发达国家旅游者到发展中国家旅游过去多是事务性的旅行和考察,因而人数较少;现代则是大众性的、大规模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大比例。
3、新兴发展国家旅游者出国旅游近二十年来,在东亚、东南亚,在南美洲,出现了一批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较快的国家,旅游以及出国旅游逐渐形成热潮。
4、国家内部各文化区域之间的跨文化旅游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到经济欠发达而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休闲。
如近来青藏铁路的开通,北京、上海、香港深圳以及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都纷纷到西藏去观光旅游。
三、跨文化旅游的主要传播特点(一)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方式1、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通过媒介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输出,来影响接收这些外来媒介产品的受众,获得真实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传播。
2、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与旅游者发生人际交往的行为主体:旅游服务人员、当地居民、其他旅游者。
⏹是一种直接接触“真实世界”的传播方式。
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感知的交流与传播;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的非制度化传播特点。
(二)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旅游活动由出游、游览及人际交往等具体活动组合而成,这些活动都是可见、可闻、可感觉的活动;⏹跨文化传播实际是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两种文化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传播,即语言的沟通、思想观念的相互交流等。
⏹旅游的跨文化传播具有无声、无形的特点,它以旅游为载体,使旅游地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游客挟来的文化(包括游客自身母文化,也包括虚假的次文化),而游客本身也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旅游目的地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熏陶。
四、跨文化旅游中,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旅游消费行为比较(一)中国人跨文化旅游⏹讲究“游必有道”,“游有所得”。
强调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崇伦理关系,把旅游和道德规范相联系。
人们更倾向于在平静的环境中“相安无事”,“知足常乐”,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张扬和冒险,古有“孝子不登高”,“父母在不远游”之说。
⏹对于故土有一种执著的认同感,不易融人异乡社会。
缺乏冒险的旅游猎奇需求心理,对旅游活动中复杂性、多样性的追求有一定的限度,对极具冒险性质的旅游活动甚至予以拒绝。
⏹中国思维模式具有归纳性、模糊性、直觉性、意向性、整体性等特点(二)西方人跨文化跨文化旅游⏹西方人在旅游观念上提倡冒险、勇进,表现出一种创新、征服的欲望,在旅游行为上,西方人崇尚对外探索,喜欢探险旅游,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我,所以西方人在旅游中不断地求新求异,且多具主动、热情,不畏艰难的特点,这使得西方人较中国人更愿意出游,更愿意探求和认知外面的世界。
⏹西方思维则具有演绎性、精确性、逻辑性、实证性、分析性等特征。
五、求异质文化的旅游动机和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1、文化的多样性——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追求异质文化是旅游者重要动机之一。
2、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互接受过程的不平衡性——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两种类型。
3、文化的影响和接受模式——文化交流又分为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
六、跨文化旅游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和融合的趋势(一)文化摩擦和冲突是跨文化旅游活动中的必然现象⏹相异性表现在语言、食品、舞蹈外,还包括双方之间的非语言行为、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心理因素、行为规范、社会地位、角色关系、交际场合等。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旅游者的心理压力、恐惧感,对旅游地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的极度不适应,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极度失望、紧张感等等。
⏹“文化边际域”culturalmarginal region)——由于各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背景特征的旅游者的到来,旅游目的地正处在不同文化交会与撞击的区域中,在这个区域中,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与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形成文化差异。
⏹文化边际域的存在是旅游目的地经营国际旅游业必须面对与重视的现实,它是国际旅游业中文化差异与文化距离的产物。
(二)文化融合是跨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方面,是因为旅游者通过跨文化旅游而对旅游地文化采取适应的积极性态度。
理解、接受、融入自身文化系统。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旅游地也会主动接受、容纳和融会甚至综合来自旅游者的文化因素,致使旅游地文化发生着极大变化,渗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因素。
旅游景区往往成了各种文化的汇聚地、展现地,具备一定的文化多样性。
第三节东南亚概况十字路口东南亚,坐收渔利马六甲;优越位置图发展,华人华侨贡献大;热带风光真旖旎,季风雨林把雨下;山河相间列半岛,群岛火山地震胁;人多地少光热足,传统作物是稻米;气候温热条件好,热带作物主产地;马棕大象律麻子,印尼椰子泰国米。
⏹赠缅甸友人——陈毅⏹东南亚古称“南洋”。
⏹总面积为447万平方公里,总共有11个国家,即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东帝汶,其中东帝汶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
⏹总人口5.3亿,其中大部分为黄种人。
⏹全区有9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缅族、老族、高棉族、苏禄族等。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
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
⏹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其总人口 70%以上,其次是马来西亚,约占30%。
⏹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东南亚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大河两岸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山区和岛屿的雨林地带则人口稀少。
⏹一、东南亚的地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东南亚的物产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全年各月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上,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以曼谷为例,曼谷5—10月月降水量在150mm以上,而11—4月则在100mm以下,分雨季和旱季,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5—10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①气候、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人口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条件,决定了东南亚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特色。
②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必然的选择。
③泰国、缅甸、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是这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