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9.76 MB
- 文档页数:83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地质灾害培训会,旨在提高大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织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渐上升。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山体、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破坏和变形,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3. 地质灾害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维护社会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灾害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治体系逐步完善,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2. 存在的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防治经费不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防治人才缺乏等。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
2. 完善法规,强化政策支持。
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最终五篇)第一篇: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县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多发地区,为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认灾、识灾、避灾和防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经人民县政府同意,决定举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培训会。
为切实将本次培训班办好办出实效,我讲下面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举办本次培训班会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县进入主汛期的关键时期,集中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应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峻形势的有效举措。
****年以来,我省连续发生了*起地质灾害伤亡事件,造成**人死亡、*人失踪、*人被困、*人受伤。
经查明,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处,涉及**个乡镇,威胁****户*.*万人和*所学校****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威胁资产近*亿元。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地质环境脆弱,发展与防灾并重的任务日益突显,灾害防治和监测任务十分繁重。
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将对顺利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夯实群测群防基础、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提高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的现实需要。
与我县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相比,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干部,特别是监测人员集中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不多,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集中培训,将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强化基层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实践工作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1.主持人开场,介绍会议议程及目的。
2. 地质灾害及其类型的介绍。
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3.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力学、气
候等因素,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灾害的防范措施。
4. 地质灾害的应对及救援措施。
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救援方法及重要事项。
5. 会议总结及答疑。
会议记录:
1. 主持人介绍了会议目的及议程,明确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
2. 会议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强调了其危害
及影响。
会议同时还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成因,让参会人员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会议重点介绍了地质灾害的预防及防范措施,包括对于不同
类型灾害的应对方法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会议还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及监测手段。
4. 会议对于地质灾害的应对及救援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
括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救援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会议强调了应对和救援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和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5. 会议总结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并就与会人员的
问题进行了解答,确保大家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会议记录人:XXX
以上为本次会议的记录,以便于参会人员进行回顾和学习。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是一种提高基层防灾人员和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应急防范能力的培训活动。
通过开展此类培训,可以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掌握预防、监测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质灾害类型和形成原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3.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如地面变形监测、降雨监测、地震监测等。
4. 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如地面裂缝、房屋倾斜、水井水位变化等。
5.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如科学选址、加强监测、提高防灾意识等。
6.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方法:如紧急疏散、临时避难、急救知识等。
培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知识抢答等互动环节,使参与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培训领导讲话稿
各位领导、专家、教师和学员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次地质灾害培训的领导讲话。
地质灾害是我们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培训的举办对提高大家的地质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我要对主办单位和组织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培训的举办,无疑是考虑到了地质灾害对我们社会的严重威胁,为各级政府和公众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将能够深入了解现代科技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助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我们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职责和使命。
其次,我想强调地质灾害防范和应对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是我们与自然环境的较量,人类与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的冲突。
而在这场冲突中,我们不能被动消极地应对,而应积极主动地预判和防范。
只有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其对我们社会的伤害。
最后,我希望每位学员都能够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
这次培训将为你们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让你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本质,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救助方法。
我希望你
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广泛学习和借鉴,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此次地质灾害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提高地质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为我们社会的平稳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云贵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切实做好2020年度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XX府发〔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XX 府办函〔2015〕12号)有关规定,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安排部署,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年度防治方案。
一、2019年全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我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脆弱的地质环境和强降雨极易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截止2019年末,全州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580处,全年排查新增隐患87处,退库销号54处。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
(二)2019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19年全年共报接地质灾害1起,由于避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地质灾害较同期减少50%。
2019年地质灾害灾害主要特点:一是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共1起,占灾害总数100%;二是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期间,共发生1起,占灾害总数100%;三是发生地质灾害为数据库隐患点。
二、2020年全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根据我州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气象部门预测,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和特点综合分析,具体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
一是我州地形地貌组合特征复杂,即使在自然状态下也容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季节性气候特征,降雨相对集中,加剧了隐患点的不稳定性。
三是人类工程活动容易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公路、铁路、建房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活动,如不能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极易突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教育讲义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请大家认真听讲,严格执行。
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陷落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感化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陷落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XXX不断发生,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裂缝。
结合上面介绍的这些特征,请同学们不要在容易崩塌和滑坡的中央逗留、玩耍。
结合上面介绍的这些特征,请同学们不要在容易崩塌和滑坡的中央逗留、玩耍。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地质灾害应急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质灾害应急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二、地质灾害的分类1. 地震灾害: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
2. 火山灾害: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岩浆、火山灰和有毒气体,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3. 滑坡灾害:由于地表或地下岩石、土体等失去稳定性,突然滑动而形成的灾害。
4. 泥石流灾害:在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松散的土石混合物沿山谷快速流动,对下游地区造成破坏。
5. 地面塌陷灾害: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等地质因素引起的地表下沉、塌陷。
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解地质灾害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1. 预警:预警是指对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 监测:监测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预警提供依据。
(1)地震监测:利用地震仪器,对地震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震前兆。
(2)火山监测:利用遥感、地质勘探等方法,对火山活动进行监测。
(3)滑坡、泥石流监测:利用地面观测、遥感、地质勘探等方法,对滑坡、泥石流发生区域进行监测。
二、地质灾害应急响应1. 组织领导: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物资储备、人员调配等。
3. 人员疏散:根据灾害情况,迅速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疏散,确保生命安全。
4. 救援物资:提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等,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贵州省大方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李生红;欧光照【摘要】大方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且近年来地质灾害对大方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充分研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大方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及其相关的成果资料,确定大方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45处,包括滑坡172处、崩塌26处、地面塌陷14处、地面沉降6处、地裂缝22处、泥石流5处,共威胁4 470户,22 798人,学校4所.通过分析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诱发因素.其中,诱发因素中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方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措施;大方县【作者】李生红;欧光照【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
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以六圭河与织金县为界,西南与纳雍县隔河相望,西部与西北部与七星关区接壤。
全县面积约为3 505.21 km2,辖3个办事处、10个镇、24个乡,总人口103.9万人。
大方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县之一。
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大方县国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大方县相关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对大方县地质灾害现状、成因及防治进行研究,旨在为大方县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依据。
1.1 地形地貌大方县地处乌蒙山麓的黔西高原向黔中山丘过渡的斜坡上,属于中山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类地貌形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境内最高为龙昌坪大山,海拔约2 325 m,最低点位于毕节、金沙交界的第尔河处,海拔约720 m。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贵州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而贵州的地裂缝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种反映。
各个地质灾害的特点: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等。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地域的分布特点以及高发期:在地域的分布上,贵州全省9个地(州、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但最频发的主要集中在遵义、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和铜仁地区,其分布与地理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统计分析,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平均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40—60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35—90%,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其次是4月和10月,平均每月发生地质灾害10起左右,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l0%左右,是地质灾害中发期;1—3月、11—12月两个时段,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3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0.5—1.0%,是地质灾害低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