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杆菌属
- 格式:ppt
- 大小:700.50 KB
- 文档页数:19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三章棒状杆菌第十三章棒状杆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与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一样,是放线菌中细胞壁含短链分枝菌酸的菌属。
革兰阳性,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杆菌。
菌体染色不均匀,出现节段浓染或有异染颗粒。
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
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
此属细菌种类较多。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上。
可定植于人皮肤、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
大多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类致病且具传染性的主要为白喉棒状杆菌。
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俗称白喉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
该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细菌常排列呈V、L等文字形。
革兰染色阳性。
用美蓝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有深染的颗粒。
用Neisser或Albert 等法染色,这些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图13-1)。
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在鉴定时有重要意义。
但当细菌衰老时异染颗粒被消耗而不明显,且细胞壁变薄易被脱色,常造成革兰染色不定,有时在革兰阴性的菌体中见有阳性颗粒或节段。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培养过夜在血平板上可见1~3mm菌落。
在含有凝固血清的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迅速,涂片染色异染颗粒明显。
分离培养时常用鉴别选择培养基含0.03%~0.04%亚碲酸钾的血平板。
亚碲酸钾能抑制杂菌,且白喉棒状杆菌能吸收亚碲酸盐使其还原为元素碲,菌落呈黑色。
抵抗力白喉棒状杆菌对湿热抵抗力不强,煮沸1min死亡。
但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强。
在衣服、床单、玩具上可存活数天至数周。
5%石炭酸中1min、3% 来沙尔中10min死亡。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白喉外毒素有关。
大多白喉棒状杆菌的-噬菌体带有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而白喉棒状杆菌本身无此基因。
棒形杆菌属名词解
棒形杆菌属(Bacillus)是嗜热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中的一属。
它们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形状呈长条状、梭形或棒状。
棒形杆菌属的细菌具有芽孢形成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存活,并且抵抗高温、低水分和化学物质的影响。
棒形杆菌属中有许多种的细菌是常见的土壤菌群,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一些棒形杆菌属的细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青霉素和链霉素。
此外,棒形杆菌属中的一些细菌也会导致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比如食品中毒和肺炎等。
因此,在食品、制药和医疗等领域中,对棒形杆菌属的检测和控制十分重要。